覺得遊記果然還是要越早寫越好,否則會忘記發生了什麼。
花蓮
山·海交界
從墾丁到花蓮的縱谷線交通不方便,於是選擇了一日拼車遊,司機陳先生早上很準時就到墾丁大街接我們。
8點半上車,從墾丁一路北上,多良車站-伯朗大道-池上便當-北回歸線-瑞穗牧場-雲山水,晚上6點多到達花蓮的民宿。每個景點都會停留充裕的時間供我們遊覽觀賞,因為兩地間沒有高速公路,不過三百多公裡的路程花了十個小時,對於身體是不小的考驗。
旅行前密集鍛鍊的效果在這種惡劣的行程下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我媽在上車伊始就經歷的山路九九八十一彎後,開始反應遲鈍,幸好到了中午在伯朗大道吹吹風、曬曬太陽,終於緩過神兒來了。
沿途的風景很美,司機兼導遊的陳先生也非常熱情靠譜的,所以我個人還是很推薦這種一日遊行程。
山路繞圈圈繞了半個多小時後,終於見到第一眼的海——
對,夾在青空與深山之間那汪淺藍,就是太平洋。
9人座的奔馳保姆車,非常寬敞舒適,而且我坐上「頭排」副駕駛座,觀景位置一流,還能和陳先生一路嘮嗑~
我知道圖要是P一下,景色會更讓人驚嘆。但照片實在是太多了,我光是挑選、壓縮就很費功夫了,所以這次臺灣的照片都是原汁原味沒有P過的喲~
把車停在路邊,爬個坡到多良車站。
多良火車站目前已廢站並封閉了車站入口,火車轟隆隆從這裡經過,但不停靠。
站在火車站如今的「觀景臺」而非「月臺」上,背靠中央山脈,鳥瞰太平洋。
是否,你也在等一列不再靠站的列車。
轟隆隆,它來了~
這裡聲稱是「全臺灣最美的車站」,陳先生吐槽這個景點是一群無聊的高中生,用了一學期時間,利用周末遊訪全臺灣三百多個火車站,最後選出他們公認最美麗的車站。
因為帖子在網絡上熱傳,這裡便開始「出名」,成了網紅打卡地點。
轟隆隆,它又走了~
觀景臺旁就有火車時刻表,顯示火車經過的時間和前往地點,在觀景臺上搶位置的時候要先看清火車朝向呀~
一個多小時後,到達下一站,池上,正好吃午餐。
這裡的大米非常出名,據說在日據時代是用來進貢天皇的「御用米」。在池上車站的對面,有兩家最古老最出名的便當店,「全美」和「家鄉」,前一家是有多種口味可選,後一家是只有一種口味,都差不多,看心情選擇一家就行~
我去了「全美」,一款經典口味,一款帶雞腿。池上米確實挺好吃的~
池上車站
然後,在中午最熱的時候,我們到了伯朗大道....
可以租兩座或四座的電瓶觀光車在條筆直的公路上逛逛。但因為坐了一上午的車坐累了,我和媽咪還是打著傘四處走走逛逛。風吹稻浪的場景還蠻壯觀的。
太陽雖大,風也不小,傘都拿不穩。
誰曾想,去往北回歸線的途中居然開始颳風下雨。
到了瑞穗牧場已是暴雨。哆哆嗦嗦地點了熱牛奶和蛋糕吃,人從裡到外終於被熨帖得舒舒服服的。
走之前問候一下奶牛們,提供了那麼美味的牛奶和奶製品。
最後一站是雲山水,怎麼吐槽這個人造景點呢,emmm....好幾年前這裡是別墅區,因為林依晨為這裡拍了廣告讓臺灣人蜂擁而至,如今已經過了很多年,說是變成生態農莊,但其實內地很多高檔小區都比它好看多了好伐?
還在下著毛毛雨,全車只有我一人下來拍照。
天色漸暗,終於靠近花蓮市區了....到達民宿前我的心情還是有些低落,潮溼和泥濘可不是我想像中的美好假期,本來還打算明天出海賞鯨或者去太魯閣呢。
但到了法朵民宿,驚嘆「豪宅」啊!臺灣此行住的最舒適的地方,從價格、環境、地段來說都無與倫比,民宿老闆和老闆娘也相當熱情!
我用兩張蔡老闆朋友圈裡的圖好了——
當天晚上洗漱完在床上葛優躺看臺灣的美食節目,幸福感爆棚,管它外面刮颱風下大雨什麼的,我願意在這裡睡到自然醒!
第二天依舊毛毛雨,睡到心滿意足才起床,準備在花蓮市區裡晃悠。
花蓮被喻為臺灣最後一塊淨土,天是藍的空氣是甜的,有很多鬼斧神工的自然景點,大多在市區之外。雖說因為天氣,與期盼已久的太魯閣、七星潭失之交臂,但我向來不認為到了某座城市就非得去某些地方,也相當鄙夷「沒去過某個地方就意味著沒來過那兒」之類的言論。
旅遊對於我來說,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是把遠方的圖景變為腳下真實的土地,觀察當地的風土人情,並且產生新的體驗新的感受。
和媽咪共撐一把傘,慢慢散步的回憶,也是許久以前的呢。
在花蓮的誠品消磨時光。
每家誠品都有自己的味道,花蓮的誠品當然離不開海洋和縱谷。
松園別館
06年,這裡開始每年秋季舉辦一期「太平洋詩歌節」。
一切都很美。
「我愛佇遮 聽鳥蟲唱歌」
「我愛佇遮 看風甲樹尾相撲」
「我愛佇遮 恬恬免出聲」
「若有花 清香
若有月 迷人
若有山 做伴
若有海 快活」
「若有朋友 開講
若有燒酒 茫茫」
館內有畫展,入口的籤名本上,很多參觀者留下可愛的畫作。
雨停了,空氣更清新。
花蓮文創園區,原來紅酒酒廠。
這裡遊客很少,多為本地人周末遊玩散步的地方,很自在。
有點像泉州的源和堂,但整體更偏日式,裡面有很多設計相關的小店。臺灣的文創很厲害,這裡感覺還行,可能跟臺北等地的文創園相比顯得較為粗糙和冷清,但,和花蓮的「慢生活」好契合啊。
圖片太多了,居然寫到底了還沒講到吃的。在花蓮吃的每一頓都很好吃!可惜沒來得及去吃司機陳先生推薦的薑母鴨和羊肉爐,可以留待下次。
某天中午吃了民宿老闆娘特別推薦的自助火鍋。
我的天吶,人均不到百塊的自助火鍋,牛肉豬肉五盒五盒地上,非常好吃!豬肉居然比牛肉還好吃,淚流滿面!自助青菜種類特別多特別新鮮!連面、飯、咖喱、冰淇淋都好吃!
控制一下,說到吃的突然情緒激動。好想吃肉。
太憂桑了,為什麼小泉州沒有這種店....有的話,估計也是死貴死貴的。
賴桑壽司屋。這家在幾年前就聽胖鋒說起過,果然很出名,每一盤都很大份量,當地人告訴我要注意用餐時間否則要排很長的隊,好在到店已經將近八點,不用排隊,但店內客人還是挺多的。
不過因為在墾丁吃了讓我刻骨銘心的海鮮,面對壽司上搭著兩公分厚切的生魚片,我內心已經絲毫不起波瀾了。
鵝肉先生正好在文創園附近,散步過去吃的晚餐。
人氣很旺要拼桌,當地人很多,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也不少。點了幾樣,我覺得鵝肉雞肉拼盤好吃,
而魚籽沙拉是我媽的最愛。
現在回憶起花蓮的日子,有一半是晴空萬裡,一半是毛毛細雨。但不管天氣如何,花蓮給我的感覺是此行走過的幾個城市中最真切的。在從花蓮坐台鐵去臺北的路上,經過了清水斷崖。那曾是我花蓮攻略上的一個重要景點。
沒能按計劃的行程走有點遺憾,卻也誤打誤撞過上了花蓮人閒適的慢生活,成為旅途中最悠閒散淡的一段。
人生往往如此。走到岔道時選擇了其中一條,後來不免會想另一條路上風景會不會更好,其實不管哪種選擇,都有得有失,有各自的美好。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