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後的航母為何被潛艇秒殺?生產不規範,人員素質低

2020-12-04 歷史皇太后

要說二戰的形形色色的航母沒有三百,也有兩百多,有些默默無聞,有些名垂千古,當然也有很多遺臭萬年的。不過,第一次航行不到二十四小時就死翹翹的航母,估計大家也沒怎麼聽過,但這樣的航母還真有,這艘航母就是日本的信濃號,堪稱世界上最短命的航母。

一 戰列艦變航母?

日本聯合艦隊在戰前還是很強大的,但是就和早上八點兒童動畫的反派一樣,通常是帥不過三秒的。這不風光沒多久,就趕上一場中途島海戰,日本沉了四艘航空母艦,捎帶腳死了一堆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從此海軍實力就一落千丈。而且日本不同於美國,美國工業實力強大,人家可以和下餃子一樣下船,你日本鬼子有什麼呢?毛也沒有啊,所以日本註定會在之後的戰鬥裡,船越打越少。

日本鬼子急啊,日本工業不發達,資源太匱乏,沒有航母如何去北美的米國打啊?(米國意思就是美國,在日本是一種蔑稱,進一步的蔑稱是米畜。)所以日本人就要想盡一切辦法搞船,造航母。於是日本鬼子不僅加快了航母建造,還把目光放在了未完成的大和級戰列艦三號艦信濃號的船殼上。因為它是大和號的三號艦,船體夠大,改造的話很容易變成正規航母。當然如果不是,運送主炮的野號被擊沉的話,相信日本還是會造完它的。

但現在沒了主炮,這船就只能停工了,它的船殼打算閒置,可能以後就拆除。結果現在起死回生,日本海軍決定,用這個船殼造自家的航母。於是改建為航空母艦的信濃號在1942年9月恢復施工,預計要到1945年9月完工,而且瓜島戰役裡,日本聯合艦隊又有許多戰艦受損,為了優先修復受損戰艦,信濃號不得不再次停工。不得不吐槽日本這個建造效率,放著要緊的事情不去做,非要這樣。

不過馬裡亞納海戰幫了信濃號一把,因為馬裡亞納海戰,日本聯合艦隊又一次損失慘重,現在急需航母。所以日本海軍部要求信濃號必須在1944年年底造好,否則橫須賀造船廠的所有人都要受到嚴厲懲罰。這一下橫須賀造船廠沒招了,只能拼命,於是硬是在年底完成了建造。日本海軍看後很興奮,心說這下得了,可以和美軍幹一架了。但他們不知道,因為他們的愚蠢要對自家的船有多大的影響。

二.首航即為死亡

建造好的信濃號作為航母,紙面數據還是很嚇人的。信濃號標準排水量62000噸,滿載排水量72890噸,全長266.6米,寬38.9米,型深18.92米,最多可以裝上120架艦載機,動力則為主鍋爐12座,蒸汽輪機4臺,航速可達到27節。在二戰的航母,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大,日本鬼子對它可是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扭轉戰局,畢竟橫須賀造船廠已經把所有的建造材料都用在了它的身上了。

不過這艘被鬼子相當看好的信濃號,卻是厄運不斷,光是一個下水式就出了亂子。計劃是往船塢裡注水注一半,讓船身先浮起來,確認船身之平衡。本來預定注水10米,在灌到8米時,因為船塢閘門打開,外部海水灌了進來。

信濃號被灌進來的海水影響,前後擺蕩,固定船的超過100根以上的鋼纜和50根的麻繩斷掉。甲板上的技術軍官們因此被衝進海裡,球狀船首也多次與船塢的牆面發生衝撞,導致球狀船首內部的水中聲吶、螺旋槳扇片受損。

如此結果不免讓人沮喪,但是鬼子們沒有任何辦法,只能硬著頭皮用。不過鑑於現在美國人轟炸頻繁,信濃號決定離開橫須賀,前往吳港避避風頭。於是在1944年11月27日晚上,剛剛下水服役八天的信濃號裝上了官兵和造船工人共計2500多人出發,又濱風號,雪風號和磯風號三艘驅逐艦護衛。

說起來日本也是心大,竟然讓祥瑞雪風護衛。要知道雪風號可是超甲等掃把星,日本海軍人人皆知,讓它護衛。嗯,所有人都感覺內心發沉,只能祈禱皇國三千神明保佑了。

奈何皇國三千神明也鎮不住它,出航沒多久,美國潛艇射水魚號誤打誤撞遇到了這支小型艦隊。當時射水魚號因為原本搜救美國海軍飛行員的任務取消,所以在海上待命。但很不幸,射水魚的雷達出了問題,只能上浮維修,維修好之後就原地進行多次開機測試。艇長約瑟夫·F·恩萊特中校無聊的拿著望遠鏡四處打量,突然一個黑漆漆的玩兒意出現在了他的視線裡,起初他以為是日本海域冒出來一個火山島,過了一會他才發現這是艘大型軍艦,正在那裡進行Z字型航行。

恩萊特當即命令射水魚號下潛,追逐這艘軍艦。一開始他還以為這是個大型運輸船,結果靠近了才發現,這原來是一艘正規航空母艦。如此目標萬萬不可放過,恩萊特中校決定幹一票大的,好給自己賺一枚閃亮亮的勳章。然而令人沮喪的是,附近沒有任何潛艇可以協同作戰,而且射水魚號最大航速為18節,而信濃號則遠遠高於它,根本追不上。

但是好運突然降臨,倒黴的信濃號可能是不堪雪風號的祥瑞光環,竟然主軸發生故障,航速銳減至15節。射水魚號一路狂追總算在次日凌晨2時42分追上了信濃號,追上了原本追不上的目標,這可把恩萊特中校高興壞了。更好運氣的是,信濃號誤以為自己被美軍潛艇群埋伏,艦隊決定轉向逃跑。結果轉向後正好面對射水魚號,於是射水魚號也不客氣,直接送了六枚魚雷,其中四枚魚雷命中信濃號,

可憐的信濃號當場被撕開了十米寬的口子,海水湧入。艦長當機下令搶救信濃號。奈何海水越灌越多,想要挽救信濃號幾乎沒了希望,甚至連動力系統最終都失效了。在苦苦掙扎至上午10時18分後,信濃號沉進大海去了。船上兩千五百名鬼子直接淹死了一千四百多,剩下那一千多倒黴蛋好運氣的被雪風號撈了上來。(通常來說,雪風號每次剋死友軍,都是負責撈落水的倒黴蛋的。)

三.偷工減料害死航母

仔細想想,信濃號的沉沒過於詭異,作為大和號的船體改造的航母,它的防禦能力應該是足夠的。同為大和級的武藏號,是扛了足足12枚魚雷後才沉沒的,大和號更是身中12枚魚雷和7顆重磅航彈後才沉沒。而這艘信濃號加裝的防護裝甲就用了1.7萬噸,如此變態的防護水平,按道理且死不了才對,為何被射水魚號一擊秒殺呢?

其實這個鍋還得怪鬼子自己,因為鬼子自己把船廠有經驗的工人大多數調去服兵役了。為了彌補造船廠人手不足,只能調來民間造船廠的工人和海軍學校的學生,就連其他不是造船工種的工人都調來了。

而且不僅上面要求的緊,下面的人也發了瘋一樣的趕工,他們相信信濃號完成就能挽回敗局,所以要多快速有多快速。俗話說蘿蔔快了不洗泥啊,因此信濃號上的船內設備都配到了最低限度。連完善的測試都省了,只做了點最低限度的測試。

於是在這個不靠譜的建造方式,外帶不靠譜的建造人員合作下,信濃號當然要多省有多省,要多快有多快。整個船有很多細節都沒完工,不少水密艙的門根本無法關緊,甚至於很多根本沒有門。這件事就非常可怕了,這意味著,一旦發生船體破損,海水會直接湧進信濃號內部。到時候,信濃號很快就會被水灌滿,發生傾覆等情況。

當然了,如果信濃號的排水系統是完成的也行,那樣的話還有的挽救。但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情況來了,信濃號根本沒有完成自己的排水系統,因為既沒有安裝氣動水泵,也沒有配齊了排水管,而且手動水泵也沒幾個。這種聊勝於無的排水設備,鐵定是不能滿足需求的。這就意味著,如果漏水,水密艙不好使就罷了,現在排水都排不出去,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更可怕的問題是,倒黴的信濃號,船員素質極差。你想鬼子這個時候,訓練有素的水兵大多都沉到海裡去了,哪有那麼多優秀的水兵了,就算有吧,他們來到這艘服役了才八天的航母上,也不可能熟悉信濃號的每一個細節,何況這都是一群半吊子的水兵呢?更別提還裝了一堆工人。

這樣的結果就是,船體破損進水後,一開始還能在統一指揮下進行排水工作,但是當信濃號因為進水過多,出現一定程度的傾斜時。這些半吊子當即失去勇氣,紛紛作鳥獸散,各自逃命去了。信濃號在失去了有組織的搶救後,就只能沉到大海去了。

結語

作為被鬼子寄予厚望的秘密武器,信濃號真的可謂是「不負厚望」,無論是誕生還是覆滅都映照了日本的未來。那就是在自己發動的罪惡戰爭中被打的體無完膚,最後嗆死在自己的血液中。這樣一艘偷工減料的航母,註定了不會有什麼作用。它能做的,不過是成為日本諸多失敗中,微不足道的一個罷了。

參考文獻:《昭和海軍の物語》

《海軍造船技術概要》

《日本帝國海軍興亡史》

相關焦點

  • 巨型航母秘密轉移,十多個小時後,就被美軍潛艇發射魚雷擊沉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發展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1922年就建造了第一艘航空母艦「鳳翔號」,它被稱為世界上第一艘現代意義的航母,可見當時日本海軍的強大實力,二戰時期,自稱世界第一的日本聯合艦隊,秘密建造巨型航母「信濃號」,這艘航母是日軍的最高機密,建造該艦的工廠位置隱蔽,工人們甚至在建造期間不得走出工廠一步
  • 中國潛艇讓美航母官兵目瞪口呆
    文章認為,對每一位不在潛艇服役的水兵來說,潛艇確實可怕。因其隱形性質和全副武裝,潛艇是世界上全面戰爭中迄今最強大的海軍兵器,大概也是擊沉象徵海軍力量符號的航母的最佳手段。公眾也許並不完全理解潛艇的絕對作戰優勢,但是世界著名的海軍肯定都懂。
  • 日本蒼龍級潛艇玩「電動新能源」局座:長纓在手縛蒼龍!前方高燃
    所以,本期的《張召忠說》,局座就給小橘子們講一講日本的「蒼龍」級潛艇~說到「蒼龍」級潛艇,了解日本航母的小橘子們肯定很耳熟。在二戰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建造了兩艘2萬噸的航空母艦「蒼龍」、「飛龍」。1941年12月7號,這兩艘航空母艦參與了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當時,日本派出了「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翔鶴」、「瑞鶴」6個航母戰鬥群偷襲珍珠港,震驚世界。
  • 美國小潛艇與70000噸航母的對決,6枚魚雷搞定,1435人葬身魚腹
    1942年6月,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戰役中被美軍打的潰不成軍,一下子就損失了4艘主力航空母艦,為了儘快的彌補航母數量的不足,日本海軍決定,將尚未完工的「大和級」第三艘艦「信濃號」,強行改裝為重型航空母艦,並要求無論如何必須在1944年內完工。
  • 這艘潛艇曾擊沉日噸位最大航母 過程離奇 日方這一失誤最為致命
    擊沉信濃號航母,是射水魚號潛艇在第五次巡航時的戰果。  1944年10月30日,射水魚號潛艇離開夏威夷,於11月9日抵達塞班島進行航行維修,兩天後離開,開始執行它的第五次任務,其主要任務是救援轟炸日本東京後迫降海面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機組。當時指揮該艇的,是約瑟夫·法蘭西斯·恩萊特少校。
  • 日本神鷹號護航航母:太平洋戰場上的小小「搬運工」
    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起飛,島國的屬性讓日本格外重視海軍建設。而日本發展海軍對照的目標,自然是同為島國的大英帝國。然而照貓畫虎,日本當時雖然在各方面都盡力向英國靠齊,但是許多方面都是學了個樣子罷了。比如二戰時發揮重要作用的護航航母,到了日本手裡就只能淪為「搬運工」。
  • 最「短命」的日本航母首行才17小時就被美軍魚雷送到海底
    二戰期間,為了謀求海戰優勢,日本把其建造的第3艘戰列艦改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這就是「信濃」號。為「110號艦」(信濃號)而特別建造的橫須賀第六號船塢之遺址1944年,日本在雷伊泰灣海戰失利後,被迫把尚未徹底完工的「信濃」號投入使用,企圖以此「秘密武器」扭轉被動局面。11月26日,經過簡單裝備後的「信濃」號參加戰鬥。19時15分,艦上的值班軍官緊張地向指揮官阿部俊雄報告:「雷達發現信號,從脈衝頻率上判斷是一艘潛艇。」
  • 淺談目前貓鯊級潛艇配合!
    可以看得出來他的技能組合併不適合在開局就秒殺對方的關鍵艦船,而是適合打持久戰中最後氧氣不足時發射特殊彈幕來達到清場效果。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麼它還不足以拿來和優秀的德系潛艇進行比較,但如果加上這次周年慶贈送的一艘潛艇。那情況就會有所不同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棘鰭的技能。
  • 明明是中國第一艘航母,為何遼寧艦的舷號不是01而是16?
    遼寧艦是我國第一艘試驗型航空母艦,被業內稱為「航母大學」,是中國航母培養大批指戰員、飛行員等優秀人才的「科研基地」,既然是中國的第一艘航母為何舷號使用的不是「01」而是「16」呢?遼寧艦舷號猜測目前,官方從未公布過遼寧艦的舷號為何是「16」,從遼寧艦服役被刷上「16」的第一天開始,「16」的意義和象徵及起源就一直被外界熱議,主要的猜測有以下幾個:第一種:劉華清上將生於1916年,為了中國航母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以此作為對老人家崇高的敬意;第二種:遼寧艦從烏克蘭到大連母港共計用了16年,以此為紀念,意義重大;
  • 二戰日軍最奇葩武器裝備:潛艇裡塞飛機,充當水下航母
    中看不中用的水下怪物 和大和級戰列艦一樣,伊400和晴嵐的建造是在秘密狀態下進行的,這是日本海軍最後的一個復仇之夢。 更何況在飛機起飛時潛艇必須原地等待,無法機動,極容易被敵方巡邏機發現,隨時會遭到滅頂之災。這套魔幻組合的實戰效率實在令人懷疑。 花了如此大的代價卻造了這麼個中看不中用的奇異裝備,真不知道日本人是怎麼想的。也許是急於對美國本土實施報復的日本海軍已經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吧。
  • 潛艇如何捕獲航空母艦?美媒:這是致命而不流血的決鬥
    據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的095A型核潛艇在深海行駛時發出的聲音很可能低於98分貝,比海洋自然而然產生的噪音還要更低。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可以直接號稱「安靜級」的潛艇,一般的聲吶雷達根本無法發現它。 在這樣的情況下,航母想要發現他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不如美媒就直接講了,隱身和全副武裝的潛艇是迄今為止進行全面戰爭的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是擊沉航母最有效和明顯的力量,一旦潛艇和航母相遇,就可能會是一場不流血的決鬥,這是致命的。
  • 後悔放棄常規潛艇部隊?美海軍司令部:有一種潛艇比核潛艇還厲害
    AIP即「不依賴空氣推進裝置」,可以在完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進行熱做功,非常適合潛艇在水下使用。AIP系統主要有4種,分別是閉式循環柴油機、斯特林發動機、燃料電池和小型核動力AIP裝置,真正在水下實現不依賴空氣推進的是由瑞典考庫姆造船廠改進的斯特林發動機,首次在「哥特蘭」號上使用並取得極大成功。
  • 日美航母數量對比,美國一個月服役三航母,日本投降時還剩什麼?
    ,那就是日本人根本打不起仗。而反觀美國這邊,美國雖然沒有那麼多的"老鳥",但是新培訓出來的飛行員素質都不差,然後就形成了"眾拳打死老師傅"的局面。一副反應,中途島海戰時,垂直投彈的美軍俯衝轟炸機的畫作希望在中途島日本飛行員的整體素質,可以說從珊瑚島海戰那時,就已經開始下滑了。
  • U-81潛艇:排水量只有800噸 用一枚魚雷擊沉一艘英國航母
    但是,法國海軍拒絕了英國的喊話,並龜縮在法國港口之內,最後H艦隊不得不將這些法國軍艦擊沉在法國港口內。根據相關資料,英國的H艦隊當時下轄英勇號戰列艦、堅決號戰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此外還有2艘巡洋艦2艘和11艘驅逐艦。這支強大的海上艦隊將法國海軍本土港口內的軍艦造成了致命打擊。而英國海軍的動作自然引起了德國的不滿。
  • 中途島戰役中日本航母為什麼一炸就廢,美國航母的戰損率卻很低?
    中途島戰役中日本損失了4艘航母,包括由戰列巡洋艦改裝來的赤城,戰列艦改裝來的加賀,以及條約時期設計有所限制的飛龍和蒼龍。這4艘航母其實日本人自己也不怎麼滿意,本身就不是航母的底子,拿其他船來改,但是多多少少是有妥協的,所以中途島時期幾艘航母的設計缺陷不小。
  • 日本最新潛艇「大鯨」,究竟比「蒼龍」強在哪兒?
    日本防衛相岸信夫、海上幕僚長山村浩等約150人出席了新潛艇下水儀式,岸信夫宣布了新潛艇被命名為「大鯨」號。「大鯨」號的亮相,標誌著日本新一代潛艇正在登上歷史舞臺,日本潛艇將進入「大鯨」級時代。究竟「大鯨」級有哪些新技術亮點使其能稱其為日本新一代潛艇?「大鯨」比「蒼龍」,到底強在哪兒?
  • 4.3萬噸的明斯克號和基輔號為何不改造,更早實現有4艘航母?
    基輔級航空母艦還裝備了具備反艦、防空、反潛的艦載武器,主要使命是執行編隊反潛和制空、防空任務,擔任編隊指揮艦,實施空中偵察和警戒,攻擊敵航母編隊和水面艦艇,並為其它水面艦艇和潛艇提供反艦飛彈超視攻擊、中繼制導或目標指示,支援兩棲作戰,實施垂直登陸等 。聽上去功能似乎很全,但是基輔級的有限航空能力和同時代的美國小鷹級和尼米茲級航母基本無法對抗。
  • 中途島海戰,「約克城號」航母沉沒為什麼怪自己?維修得又快又好
    氣勢洶洶、志在必得的日軍,並沒有在第一波攻擊中徹底摧毀駐島美軍防禦力量;而經驗不足的美軍,更是進行了8批次的空襲,才將3艘日軍航母變成3團火球。 至此,美、日雙方的航母數為3:1,美國太平洋艦隊佔據明顯優勢。然而,弗萊徹手裡唯一的航母——「約克城號」,在這種情況下被日軍擊沉,多少讓人感到惋惜。那麼,為何是「約克城號」慘遭厄運?它經歷了哪些讓人頗感意外的事情呢?
  • 日本最近下水的大鯨級潛艇性能究竟怎樣,在世界上算什麼水準?
    「大鯨」這個名字是沿用了日本海軍在1933年建成服役的一艘潛艇母艦,那時主要是為了應付海軍條約的限制,後來被改建成輔助航母「龍鳳」號。實際上,這艘軍艦在建造時,就已經留好了伏筆,做好了日後改建成航母的準備,可以說就是按照航母的各種要求建造的。
  • 日本新型「大鯨」級(Taigei Class)柴電潛艇
    沒有想到的是,數十年後,「大鯨」號的艦名被用到了日本新型潛艇上。對於日本為何沿用二戰時期艦艇的名字,軍事科普作家方長安解釋道:「世界各國軍事裝備的命名都遵循一定規律,但像日本這樣喜歡以一戰、二戰裝備命名的國家絕無僅有,這體現出日本有著其追求軍事「正常化」的夙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