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近下水的大鯨級潛艇性能究竟怎樣,在世界上算什麼水準?

2020-11-23 騰訊網

李三萬

摘要:日本前不久剛剛下水的最新型潛艇大鯨級的首艇「大鯨」號,性能究竟怎樣,在世界現役常規潛艇中算什麼水準?

日本前不久剛剛下水的最新型潛艇大鯨級的首艇「大鯨」號,性能究竟怎樣,在世界現役常規潛艇中算什麼水準?

「大鯨」這個名字是沿用了日本海軍在1933年建成服役的一艘潛艇母艦,那時主要是為了應付海軍條約的限制,後來被改建成輔助航母「龍鳳」號。實際上,這艘軍艦在建造時,就已經留好了伏筆,做好了日後改建成航母的準備,可以說就是按照航母的各種要求建造的。

1933年的「大鯨」號,還是日本為數不多經過了殘酷的太平洋戰爭,僥倖活到戰後的大型水面軍用艦艇,是在戰後,才被「處理」了。所以這次日本將最新型潛艇取名「大鯨」,恐怕也有借點前輩祥瑞之氣的意思。

根據公開數據,大鯨級潛艇依然繼承日本始終堅持建造大型常規潛艇的思路,因此大鯨確實就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常規潛艇。我們雖然有一艘潛艇排水量是比「大鯨」號要大,不過那是一艘負責潛射武器試驗的發射平臺,並不擔負作戰任務。但日本大鯨級潛艇屬於29SS型潛艇,

是名副其實的作戰潛艇,是蒼龍級潛艇的改進型號,主要改進是在動力系統上,使用了高性能鋰離燃料電池,極大提高了大鯨級的AIP性能,AIP的意思就是「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常規柴電潛艇是通過電池驅動完成水下動作,然後上浮,通過柴油發電機組發電給電池組充電。柴油機工作是必須依賴空氣的,所以過一段時間就必須上浮,在水面上讓柴油機工作。而AIP系統的潛艇理論上就可以一直在水下,不用浮出水面,這點對於潛艇的作戰具有極大價值。

危害潛艇生存,暴露潛艇行蹤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發生在潛艇浮出水面的階段,這差不多就是潛艇最危險也是最虛弱的時刻。這一點,無論是藉助通氣管發電,還是攜帶大量氧氣罐輔助發電,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會對潛艇中原本就夠糟糕的空氣環境雪上加霜,因此現在常規潛艇的發展方向,肯定是減少上浮時間,並大幅減少廢氣排放的AIP動力系統。

原來蒼龍級潛艇使用斯特林發動機AIP系統,被證明存在功率不足的缺陷,所以大鯨級改用了燃料電池AIP系統,目前公開資料顯示的數據功率是很強勁,但到底怎樣,以及是否有別的問題,還需要等大鯨級正式服役後,過一段時間才知道,現在大鯨級下水還沒幾天,這些需要驗證的東西,不好評判。

另外大鯨級改進的還有聲納系統,這是潛艇的眼睛和耳朵,大鯨級藉助排水量大,有效載荷更高的優勢,可以有更多的空間和載荷,更從容的布置聲納系統,而且使用了最貼合的艦艏保形聲納陣列,相比蒼龍級,單位探測距離提高達一倍,加上艇側布置的聲納及輔助的拖拽聲納,大鯨級號稱是全方位探測無聲納死角的潛艇。

對於日本軍事力量,我們很多人是比較敏感的,我個人觀點則是以如今我國的體量及工業程度,日本已不具備在與我國為敵的資格,日本不像抗戰神劇中那麼中二愚蠢,他們對基本的世界格局還是看得清的,過去對我國的侵略,是因為我國太落後,國力羸弱,更是一個農業國家,基本上沒有多少現代工業。日本則已經是初級工業化的社會,對我國封建農業社會的文明,具有跨代碾壓優勢,這種優勢在解放後我國完成第一個工業五年計劃後,就已經不在具備,後面日本最多也就是在經濟起飛後,對我們有過在同一文明層次上,技術和經濟發展的局部領先,這種領先在中日國家體量差距下,毫無優勢。現在我國已經徹底完成全體系工業布局,經濟總量也已經遠超日本,以對戰爭最重要的綜合國力而言,日本已經和我們不是一個層面,這裡面不包括核戰爭這種終極手段,而是說現在一旦兩國發生戰爭,對日本是一場傾其國力的戰爭,對我們而言,只是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說難聽點,就是輸,我們都輸的起,而日本能輸得起嗎?

所以說日本已經在戰爭能力上,與我們不在一個層面,不具備對我們發動戰爭的可能,而這種差距,未來可見相當漫長的歷史階段中,還會朝有利於我國的方向,持續拉大差距,日本有船小調頭快的優勢,發展早,發展快,然而對日本而言,這種早和快的優勢,已經發揮乾淨,到了沒多少上升空間,需要磨耐性的瓶頸階段。而我國已經調整過來的巨大船頭,目前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則正是我們巨大的上升空間,有了這個加速空間,我們可以想像這條大船衝刺起來後,即使同樣到達必需剎車的瓶頸階段,也需要多麼漫長的一個衝程階段?而突破發展瓶頸機契,往往就隱藏在這漫長的發展衝程當中,這也是歷史發展中,大國與小國之間,無法彌補的差距。現代文明的領頭羊資格,只有美國的體量,我們的體量,或者還可以算上俄羅斯,這要看他自己是否可以恢復,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其實已經被淘汰出局了。

長期以來日本都追求建立一支規模不大但質量較高的潛艇部隊,日本的蒼龍級潛艇被部分媒體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潛艇,雖然有一定吹噓的成分,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其先進水平。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潛艇艦隊一共由19艘潛艇構成,但根據日本在2010年制定的計劃,未來的日本海自需要維持22艘潛艇的編制,這意味著需要增加潛艇數量,而周邊各國新銳核潛艇以及反潛武器的升級,也使得日本發展新一級潛艇的需求更加強烈。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剛剛下水的最新一級潛艇無疑非常值得關注。

10月14日,日本大鯨級潛艇首艇「大鯨」號在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舉行了盛大的下水儀式,日本防衛相岸信夫親自出席儀式。據悉,這艘潛艇預計在2022年服役,是日本海自在2750噸親潮級和2950噸蒼龍級潛艇之後建造的最新一級常規潛艇,目前已經批准建造3艘,並正積極申請建造第4艘。

大鯨級艇長84米,寬9.1米,標準(水上)排水量為3000噸,比蒼龍級多了大約50噸,潛航(水下)排水量大約4300噸,是當今世界上噸位第二大的常規潛艇,僅次於我國排水量6000多噸的032型試驗潛艇。由於我國的032型潛艇為試驗潛艇,是專門為了測試潛射武器建造的,不承擔戰鬥任務。因此大鯨級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常規戰鬥艇。

目前來看,大鯨級潛艇在將來肯定會全面取代日本親」級常規潛艇,和蒼龍級一起構成日本海自未來的潛艇部隊。一旦實現,日本將擁有一支全AIP潛艇的水下潛艇狼群,這將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

由於日本不能發展核潛艇,因此日本力求將常規潛艇做大,蒼龍級潛艇以滿載排水量3300噸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常規潛艇而聞名,但也是日本無奈之下的做法。而日本最新的大鯨級,長寬和蒼龍級持平,排水量略有增加,因此可以被認為是蒼龍級的後續深度改進型。從日本媒體公開的信息看,新的大鯨級至少在以下兩方面,對比蒼龍級有很大的改進,那就是AIP系統和聲納系統。首先,潛艇的生存性能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AIP潛艇是潛艇的發展方向,通過配置無需從空氣中獲取氧氣的潛艇常規動力裝置,潛艇便無需上浮,這決定性地增強了潛艇的隱蔽性。

此前,蒼龍級潛艇使用的是4臺斯特林發動機AIP系統,使用瓶裝液氧,在常規潛艇裡噪音算是比較低的。然而,斯特林發動機的問題是水下續航能力不足,功率也不高,潛艇的航速因此受限,這也是常規潛艇對核潛艇的固有嚴重弱勢。新的大鯨級採用鋰離子燃料電池AIP系統,效率更高而且不會產生廢氣,在系統功率和水下航速等指標上高於斯特林發動機。為了搭配鋰離子蓄電池的大容量充電量,日本方面還設計了新的柴油發動機和發電機等設備。總體來看,大鯨級的AIP系統對比蒼龍級會有比較大的進步。

在AIP系統之後,大鯨級潛艇潛艇的另一個亮點是聲納系統。由於常規潛艇體積限制,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對遠距離目標的搜索能力不足。大鯨級採用了獨特的艇艏保形聲吶陣列,沿著艦首的形狀搭載聲納系統,與以往的方式相比,單位面積的探測能力擴大了一倍。此外,結合側面光纖陣列聲納以及拖曳式陣列聲納,大鯨級潛艇理論上具備全方位探測的能力。此外,大鯨級採用了精心設計的艇型設計,以進一步降低噪音水平。採用新的重型G-RX6魚雷,增強了抗幹擾能力和目標設別能力,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魚叉反艦飛彈和部署水雷。

日本的鋰電池技術頗為先進,使用到潛艇上,是否比德國西門子的燃料電池更可靠,還有待觀察。綜合來看,新的大鯨級常規潛艇的性能在蒼龍級之上,是一款極為優異的常規潛艇。但受制於常規潛艇的固有缺陷,即使是大鯨級要對抗核潛艇還是難度很高。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日本「大鯨」號柴電潛艇下水
    不久前,這一方案的首艇被命名為「大鯨」號。 二、建造進程 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計劃建造7艘新型潛艇,目前已經籤訂了4艘的建造合同,其中一艘接近完工。另外2艘目前處於不同的建造階段,不久的將來會完成。2018年3月,首艇「大鯨」號鋪設龍骨。幾天前,10月14日正式下水。
  • 日本新型「大鯨」級(Taigei Class)柴電潛艇
    日本新型「大鯨」級(Taigei Class)柴電潛艇今年10月14日,神戶三菱重工造船廠舉行了新型「大鯨」級(Taigei Class)柴電潛艇下水儀式。「大鯨」級是日本繼「蒼龍」級後的一款新型常規潛艇。
  • 日本大鯨級潛艇創造世界之最,中國燃料電池技術落後了?
    在10月14號,日本最新一級的常規潛艇「大鯨號」下水了。「鯨」就是鯨魚的鯨,和「蒼龍級」的潛艇同級,蒼龍級的潛艇用的常規動力是什麼呢?用的是AIP技術,也就是不依賴空氣動力的推進系統。
  • 日本新型潛艇「大鯨」號下水 比「蒼龍」級更大
    (日本「大鯨」號潛艇下水) 據日本共同社10月14日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新型潛艇命名與下水儀式當天在神戶市的三菱重工神戶造船所舉行,新潛艇被命名為「大鯨」。
  • 日本最新潛艇「大鯨」,究竟比「蒼龍」強在哪兒?
    日本防衛相岸信夫、海上幕僚長山村浩等約150人出席了新潛艇下水儀式,岸信夫宣布了新潛艇被命名為「大鯨」號。「大鯨」號的亮相,標誌著日本新一代潛艇正在登上歷史舞臺,日本潛艇將進入「大鯨」級時代。究竟「大鯨」級有哪些新技術亮點使其能稱其為日本新一代潛艇?「大鯨」比「蒼龍」,到底強在哪兒?
  • 日本新型潛艇「大鯨」號下水
    據日本共同社10月14日報導,計劃2022年3月入列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新型潛艇命名與下水儀式14日在神戶市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神戶造船廠舉行,該潛艇被命名為「大鯨」。
  • 日本「大鯨」號潛艇下水,鋰電池比「蒼龍」更大!散熱如何解決?
    日本"大鯨"號潛艇下水,鋰電池比"蒼龍"更大!散熱如何解決?編輯/烽火望瞭臺校稿/烽火望瞭臺最近據日本媒體的報導,原本定於2022年正式日列入日本自衛隊的新型潛水艇,已經在日本完成了下水儀式,該新型潛艇被命名為"大鯨"號,日本表示因為考慮到了周邊地區國家最近一段時間的海上活動頻繁
  • 日本新型潛艇「大鯨」號下水,配備鋰電池,比「蒼龍」級更大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日本共同社10月14日報導,計劃2022年3月入列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新型潛艇命名與下水儀式14日在神戶市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神戶造船廠舉行,該潛艇被命名為「大鯨」。報導援引日本防衛力建設指導方針《防衛計劃大綱》的內容稱,考慮到中國的海洋活動,日本提出在2010年以後將日本擁有的潛艇數量從16艘增至22艘的目標。若「大鯨」號的入列,日本潛艇將實現22艘編制。
  • 日本新型潛艇「大鯨」號下水,實現了擁有22艘的目標
    日本「大鯨」號終於下水了,很多人心中一直抱有的謎團被揭開了,這個代號為29SS的新型潛艇原來名叫叫「大鯨」。此前日本方面有消息顯示,鑑於中國海洋活動的情況,日本方面早就有增加潛水艇數量的計劃,如若「大鯨」入列,潛水艇22艘的目標將被正式實現。
  • 日本「大鯨」號潛艇下水,噸位居世界第二,造價高達800億日元
    眾所周知,日本自衛隊的任何裝備近兩年來都是高更新頻率,這不,據相關媒體報導稱,日本自衛隊於前幾日又迎來了新一代大鯨級潛艇——首艇「大鯨」(SS-513)號,造價高達800億日元,於前幾日首次展露在大眾視線,包括日本海上自衛隊幕僚長在內的150人參加了下水儀式。
  • 外號「大洋黑洞」的大鯨級潛艇,造價是基洛級4倍,有一致命缺陷
    作為二戰的戰敗國,日本的軍事力量本來受到各種條約限制。然而最近幾年,世界形勢風雲突變。套在日本脖子上的繩索也逐步放開,日本趁此機會大踏步發展各種先進武器。尤其是在常規動力潛艇發展方面,日本已經躋身世界一流水平。
  • 日本新型潛艇「大鯨」號戰鬥力如何?|軍情觀察
    據日本共同社10月14日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新型潛艇命名與下水儀式14日在神戶市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神戶造船廠舉行,該潛艇被命名為「大鯨」。「大鯨」號潛艇將在明年三月份正式入列,這款潛艇對於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綜合戰力會有怎樣的提升?
  • 日媒:日本新型潛艇「大鯨」號下水 服役後將實現22艘潛艇體制
    參考消息網10月15日報導 據共同社東京10月14日報導,計劃2022年3月入列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新型潛艇命名與下水儀式,10月14日在神戶市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神戶造船所舉行,已獲悉艇名為寓意巨鯨的「大鯨」。防衛力建設指針《防衛計劃大綱》考慮到中國的海洋活動,2010年以後提出將日本擁有的潛艇數量從16艘增至22艘的目標。
  • 噸位世界第二,造價800億日元,皆非「大鯨」號潛艇最大亮點?
    相關媒體消息,數日前日本自衛隊迎來了新一代潛艇——「大鯨」級的首艇「大鯨」號。近年來,日本自衛隊對於裝備方面的追求似乎又上了一個新高度,海陸空頻繁上新,而且在某些技術的加持之下,有些裝備還的確是愈發來勢洶洶呢!那麼這款「大鯨」號潛艇到底有哪些可圈可點之處呢!
  • 【智庫聲音】日本「大鯨」號潛艇的鋰離子電池能改變未來潛艇戰嗎?
    昨天,日本「大鯨」號常規潛艇舉辦了下水儀式,這也解決了此前大家的疑問,即代號29SS的新型潛艇到底會叫做什麼。現在確定了,就叫「大鯨」級。 「大鯨」級使用鋰離子電池是其設計上較大的亮點。
  • 隱身、反制、續航……多項武藝加身的「大鯨」化身「水下忍者」
    對此,軍事科普作家方長安表示:「日本潛艇的命名通常有三種方式,如『親潮』級潛艇是以海流和潮汐的海洋現象命名,『蒼龍』級潛艇以海洋傳奇生物命名,而『大鯨』號則是以水下生物命名,以更好地體現潛艇的用途和性能。世界各國軍事裝備的命名都遵循一定規律,但像日本這樣喜歡以一戰、二戰裝備命名的國家絕無僅有,這體現出日本有著其追求軍事『正常化』的夙願。」
  • 隱身、反制、續航…… 多項武藝加身的「大鯨」化身「水下忍者」
    ——   隱身、反制、續航…… 多項武藝加身的「大鯨」化身「水下忍者」   「大鯨」號潛艇下水儀式   日本海上自衛隊「大鯨」號新型潛艇命名與下水儀式10月14日在三菱重工業公司神戶造船廠舉行。   對此,軍事科普作家方長安表示:「日本潛艇的命名通常有三種方式,如『親潮』級潛艇是以海流和潮汐的海洋現象命名,『蒼龍』級潛艇以海洋傳奇生物命名,而『大鯨』號則是以水下生物命名,以更好地體現潛艇的用途和性能。世界各國軍事裝備的命名都遵循一定規律,但像日本這樣喜歡以一戰、二戰裝備命名的國家絕無僅有,這體現出日本有著其追求軍事『正常化』的夙願。」
  • 日本最新的「大鯨」確實先進,但想對付中國的核潛艇則太託大
    10月19日,環球時報援引日本共同社的報導稱,日本最新型潛艇「大鯨」號在日本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順利下水。根據計劃,「大鯨」號將在2022年3月正式完工並交付日本海上自衛隊服役。「大鯨」標準排水量為3000噸,是日本在二戰後建造的最大也是最先進的潛艇。美國媒體稱,日本建造該型潛艇的目的是為了對付中國的核潛艇。
  • 過於託大了!日本最新的「大鯨」確實先進,但想對付中國核潛艇難
    文案:曾正 編輯:正昊 日本常規潛艇製造一直備受外界關注,近期由日本自主建造的常規潛艇大鯨號已經在進行下水測試。美媒稱,該潛艇主要應用於對抗中國核潛艇領域。
  • 日本潛艇出海訓練,猜猜被什麼纏上了?
    文/七隻小狼最近一名日本網友上傳了一段視頻,視頻中顯示一艘日本潛艇在出港時突然失去了動力,其尾部疑似纏上了什麼東西,致使潛艇在水裡泡了半天。該網友介紹,這艘潛艇是從橫須賀軍港駛出的,但尚不清楚是出海訓練還是部署到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