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鯨"號潛艇下水,鋰電池比"蒼龍"更大!散熱如何解決?
編輯/烽火望瞭臺
校稿/烽火望瞭臺
最近據日本媒體的報導,原本定於2022年正式日列入日本自衛隊的新型潛水艇,已經在日本完成了下水儀式,該新型潛艇被命名為"大鯨"號,日本表示因為考慮到了周邊地區國家最近一段時間的海上活動頻繁,日本決定2020年之後將會把自己的潛艇數量從16艘增加到22艘。要是"大鯨"號潛艇完後才能入列,日本將會實現22艘潛艇的數量。
"大鯨"號的排水量在3000噸,潛艇總長84米,寬度9米,"大鯨"號上可以有70名船員。"大鯨"號與日本其他的潛艇相比較來說,這艘潛艇的優勢在於更難被敵軍探測到它的形狀,並且能夠通過自己搭載的鋰離子電池延長下水下的潛航時間。
目前日本方面裝備的潛艇有2750噸級的"親潮"號和2950噸級的"蒼龍"號,而"大鯨"號將會是繼兩種型號之後的新型潛艇。
不過日本使用鋰離子電池續航,很多軍迷們就會問道鋰離子電池怎麼散熱呢?這是一個具有很大風險的電池。其實我們想一想,潛水艇本就在水下活動,即便是浮出水面,那麼一大半都在水下,海水又是冷的,當然就能夠冷卻鋰離子電池了,這樣一來散熱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當然,海水散熱只是小編的一種設想,不過使用海水進行冷卻降溫,艦體很有可能會受到腐蝕,再怎麼冷卻也還是有溫度的,不能做到絕對散熱,一旦在散熱時被反潛器盯上,那麻煩也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