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冉為何能穩坐秦國第一執政的交椅數十年?只因他做了這些事

2021-01-21 歷史真鑑

魏冉與秦武王駕崩

魏冉,亦作魏厓、魏焻,是秦宣太后羋月異父同母的弟弟,秦昭襄王之舅。魏冉一介外戚,出身卑微,卻能在軍功為王的秦國官至相國,最後還得到太史公司馬遷「而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鄉稽首者,穰侯之功也」的讚譽,他的死太史公也是表示惋惜,但並不意外,認為這是異國寄居的臣子註定的結局啊。魏冉憑藉自己與秦昭襄王的特殊關係、自身出眾的軍政才能和獨到的識人眼光,成為先於呂不韋的秦國權相,穩坐秦國第一執政的交椅數十年,即使是秦昭襄王親政掌權,也始終繞不開他辦處理國事和出關徵戰。秦昭襄王為何如此厚待呢,其實還是因為魏冉做了這些事。

秦惠文王駕崩之後,秦武王嬴蕩即位。嬴蕩在位四年,喜好勇武和比試角力,因而提拔重用了任鄙、烏獲、孟說一大批大力士。秦武王贏蕩在位時間雖不過四年,卻達到平定蜀亂、拔宜陽城、置三川郡等成就,最後估計錯誤與人比試舉「龍文赤鼎」,不慎大鼎脫手砸到大腿脛骨,沒過多久便氣絕身亡,享年23歲。秦武王死了,秦國需要再立一位新王。當時秦武王沒有兒子,也沒有與他很「親近」同母的弟弟。據說,秦武王臨終前命人將自己在燕國做人質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嬴稷尋回來做秦王。只是據說,可信度不高。

秦王之位爭奪戰

當時秦國上下因為秦王繼任者爭得不可開交,秦宣太后羋月想立次子公子芾為王,不說立嬴稷是因為他遠在燕國,路途遙遠,等他回來黃花菜都涼了;而秦惠文后(秦惠文王的正派王后)則想立公子壯為下一任秦王,這事還得到秦國宗室賢臣樗裡疾的支持。可是誰曾想秦國旁強大起來的鄰居趙武靈王非要在燕國為質公子稷為秦王。一盤散沙的秦國迫於趙國強大的軍事壓力,只能等待遠道而來的嬴稷即秦王位,秦國群臣再不願意也得忍著。

秦昭襄王即位後,王位並不安穩,第一件事便是讓是楚國女子的母親為宣太后。國內反對秦昭襄王的貴族、大臣和士人有不少,認為嬴稷即位是趙國的陰謀,這是在幹涉秦國內政,肯定是打著不利秦國的主意。當時秦昭襄王在秦國並沒有政治根基,唯一的依靠就是母親宣太后。雖說秦國這麼多人反對秦昭襄王,但趙武靈王只能做到扶上王位這一步了,要還是被趕下臺也沒辦法。嬴稷的舅舅魏冉在秦惠文王、秦武王時期便擔任國家要職,嬴稷有資格即秦王位、能順利從燕國趕回秦國登基,魏冉的付出不容忽視。而魏厓最賢,自惠王、武王時任職用事。

舅舅為侄子幹的那些事兒

從燕國趕回即秦王位,不過是嬴稷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幸好有在朝的舅舅魏冉幫助。魏冉任職將軍,衛戍鹹陽城,用心保護秦昭襄王。原本有機會為秦王的公子壯不服氣,聯合諸多大臣和公子發動叛亂均被魏冉以強大的武力鎮壓下去。而與此事息息相關的還有秦惠文后和秦武王后,因此魏冉也對她們出手了: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歸於魏。秦惠文后被處死,秦武王后被驅逐出秦國,流浪到魏國,之後再無記載。

為免除後患,魏冉背負屠夫的罵名,心狠手辣地將與秦昭襄王不和、能威脅到秦昭襄王的兄弟全部處死。而後因秦昭襄王年幼,秦宣太后羋月掌管國家,魏冉代表執政處理軍國大事,史稱其威勢:威震秦國。魏冉相當於秦昭襄王的白手套和保護者,剷除那些能威脅到嬴稷王位的「亂臣賊子」,這些功勞足夠秦昭襄王不斷容忍魏冉做的很多事情,例如獨攬大權,例如扶持黨羽,例如清除異己。當然,這也是有限度的。

古人皆追求從龍之功,想做從龍之臣,卻不知這從龍中的兇險。魏冉差不多執掌秦國三十餘年時間,為秦國做了不少貢獻,開疆拓土,後世所稱的殺神白起也是魏冉一手保舉的。秦昭王三十六年,魏冉被範雎扳倒,其相國職務被免除,被趕出國都回封地陶邑去。當時魏冉出國都,輜車千乘有餘,坐人載物的車子有上千輛。魏冉自此終老陶邑,死後也葬在那。而其封地沒有再傳下去,直接被秦國收歸為郡,具體是不是因為魏冉沒有子孫無法繼承所以改郡,沒人知道。

魏冉一生輝煌過了,一生應當無憾,況且他並沒有被清算,算是安度晚年了。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助羋月奪權,叱吒風雲大半生的魏冉,為何結局悲慘?
    在電視劇《羋月傳》中,羋月有一個非常好的同母異父弟弟魏冉 ,他能徵善戰,最終助姐姐和外甥爭奪到至高無上的皇權。歷史上的魏冉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他助羋八子登上太后之位,幫助年輕的太后和秦王內修政治外擴疆土;啟用白起為將,令秦王朝在短短十多年時間,擴大疆域,佔領了韓、趙、魏的大量領土,在他的帶領下,秦軍如狼似虎,所向披靡,令諸侯各國聞之膽懾。
  • 秦國有三大功臣,商鞅、白起都不得善終,張儀為何能全身而退
    張儀能憑藉三寸之舌將天下諸侯都耍得團團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他絕倫的智力恐怕是古今少有的。商鞅、白起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秦國功臣,結局都很不好看,一個被五馬分屍,另一個稍微幸運,能用秦王欽賜的寶劍自刎。
  • 史上第一戰神,白起被賜死時已七十多歲,為何秦昭襄王就不容他?
    史上第一戰神,白起被賜死時已七十多歲,為何秦昭襄王就不容他?歷朝歷代,但凡功高震主者大多沒有好下場,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白起為秦國立下不世之功,可即便如此,他也逃不了兔死狗烹的怪圈。秦昭襄王賜劍給白起,白起仰天長嘯:「我有什麼罪過,落得如此下場?」
  • 秦惠文王殺了商鞅後,為何仍能名垂千古,看他做的這些事就知道了
    當時秦國的國君就是後來的秦惠文王,可以說如果沒有秦惠文王的同意,商鞅是不會死的。很多人覺得秦惠文王處死商鞅後,名聲肯定不好。事實上,秦惠文王的名聲可以說非常好,甚至是名垂千古。商鞅做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他在秦國進行變法,也就是著名的商鞅變法。我們在歷史書上都學習過這次變法,這次變法對我國的影響非常大。商鞅變法讓秦國確定了中央集權封建專制,為秦國以後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 羋月傳:羋月主動要求侍奉秦王,並非因為魏冉,而是因為他
    你已經把秦國後宮攪得天翻地覆了,竟不知適可而止。還不快滾出去!」 可是如今,她才知道自己的計劃是何等可笑,秦王駟志在天下,他豈是連自己的後宮生什麼事都不清楚的人?他若是有心,豈有查不到之理,又何須要別人為他尋找證據。就算自己找出證據來又如何?
  • 薛公入秦國為相,險些遭人加害,狼狽不堪倉皇逃回齊國
    日出東方日落而西,西方強秦冉冉到來,七國之爭秦國以一家獨大,傲視群雄,欲東出奪天下。秦昭王請相之事,鬧得沸沸揚揚,太后設計套路薛公一事,手段高明,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加之對薛公為人種種分析,絲絲入扣,這讓秦王對孟嘗君仰慕之情 友誼之心,變得若即若離,一人獨自深宮裡思考著問題,久久不能釋懷。
  • 大秦賦:韓非總能洞悉秦國的意圖,為何阻擋不了秦滅六國的腳步
    作為戰國末期最有名的大法家,韓非有著不遜於法家前輩的眼光和膽識,也有著對人性的冷靜洞悉,秦王對付六國所做的各種謀劃他都能一一堪破。  但能堪破是一回事,想到破局之策並施行又是另一回事。  在這些以往的作品中,對秦始皇的講述都放在了這一個人物身上,而且主要圍繞著他的滅國之戰和統一後的歷史功過進行演義,卻很少涉及到秦國在統一前的那些準備和除了軍事以外的那些過人之處。  眾所周知,秦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統一王朝,其統一後存在的時間很短,留下的大一統帝國基本都是為劉邦做了嫁衣。
  • 長平之戰後秦國為何不滅趙國?不是秦國不想,而是秦國做不到
    前言「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秦國跟趙國之間的一場戰略性的大決戰。秦國跟趙國誰能獲得最後的勝利,誰就做那個統一天下的霸主。這場戰役的結果是秦國獲得了最後,趙國從此一蹶不振,加速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但是儘管秦國在長平之戰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趙國還是存活了許久才被秦國滅了。那麼秦國在獲得長平之戰勝利的情況下,又有白起這樣的當世名將,為何不一鼓作氣滅了趙國呢?
  • 秦昭襄王若多活30年,能否統一六國,看他與秦始皇對比就知道了
    先來從幾個方面比較一下秦始皇與秦昭襄王的不同點和治國的區別:  一、掌控權力的能力  秦昭襄王即位時剛好20歲,這個年齡算得上弱冠之年,是可以親政了,但是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中,秦國的政治權力被他母親宣太后和舅舅魏冉所瓜分,身為一國之君不能收回國君的權力,這是秦昭襄王的能力問題。
  • 秦國對山東士子的吸引力在哪,為何這些人明知是火坑還會往裡跳?
    秦穆公也不愧為一代明君,他看到了東出無望,就掉頭向西吞併西部狄戎,一下吞掉了西部二十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秦國的疆土也一下擴大了千餘裡,這也是保證秦國能躋身戰國七雄之列的原因。到了戰國時期,秦國沒落一直沒有好轉,秦國君主傳到了秦獻公這裡,秦國積貧積弱到了極點,又加上連年對外的戰爭,秦國衰亡已成為必然趨勢。但,秦國出了一個秦孝公,一切的厄運似乎嘎然而止。
  • 秦武王為何要舉大鼎?讓羋月和嬴稷撿了漏
    而事實上秦惠文后是魏國人,至少也應該是公主級別,畢竟能嫁給秦惠文王的,都不是地位低下之人。羋姝嫁給秦惠文王的同時,也把庶出的妹妹羋月給帶著陪嫁一起嫁到了秦國。此後羋姝成為了正牌王后,而羋月只是個八子。羋姝的兒子嬴蕩繼承王位以後,羋月和她的兒子嬴稷被打發到了燕國做人質,按照道理,羋姝的人生是完勝羋月的。可是為何後來一切大逆轉了呢?
  • 寵物狗中穩坐第一把交椅的最醜沙皮,要買沙皮,該怎麼樣去選擇呢
    由於褶皺皮的緣故,也造就了它穩坐寵物犬中最醜的第一把交椅。那麼沙皮狗當做日常的寵物來養,究竟好不好養呢,又該怎麼去養才算是合適的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說說。我給大家先說說沙皮的價格吧,現在寵物店在賣沙皮狗的時候,一般售價在幾百塊錢到幾千塊錢,更好的更是達到了上萬塊錢一隻,一般幾百塊錢的充其量也只能是幼犬的價位。一般在定價的因素上都是取決於膚色、體態和年齡。
  • 獅虎誰強誰弱頗具爭議,一組大數據告訴你,老虎穩坐第一把交椅!
    咬合力方面獅子穩坐第二把交椅。老虎的咬合深度11釐米,雄獅僅有9釐米,而咬合深度相差一釐米也能決定獵物的生死,所以獅子的致死率也遠遠不及老虎。前肢對比老虎的前掌是貓科動物中最大的,雄虎的掌墊寬約為11.5釐米,雌虎約為9.5釐米。
  • 民進黨在南臺灣執政一塌糊塗,為何能30年巋然不動?
    未料,這些爆料反而對陳菊和劉世芳構成輿論壓力,導致劉世芳最後退選。即使劉世芳退選了,下一屆高雄市長也還是民進黨的,自謝長廷1998年當選高雄市長後,至今已20年不曾政黨輪替,都由民進黨執政。若再計算被併入高雄市的前高雄縣,綠色執政時程可再往前推到1985年,迄今已超過30年。 不止高雄,整個南臺灣也有類似情況。
  • 《大秦賦》羋啟之謎:當上了秦國丞相,為何又變成楚國國君?
    在《史記》中,關於羋啟的記載只有兩處,第一處是在嫪毐叛亂時期:長信侯嫪毐作亂而覺……王知之,令呂不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嬴政親政之前,嫪毐仗著趙太后(趙姬)的寵信,在秦國胡作非為,甚至稱自己是嬴政的「假父」,和趙姬生下兩個孩子,嫪毐怕事情敗露,於是和門客一起盜取趙姬和嬴政的印璽造反。
  • 秦國第一位客卿丞相:用五張羊皮換來的百裡奚
    ,卻又為何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時間?  通過史書的記載,我們來研究秦國歷代丞相,不乏發現新的成果。在秦國崛起到東出再到統一六國的500多年時間裡,有許多丞相是客卿出身,尤其是使秦國強大的關鍵時期,例如百裡奚、商鞅、張儀、樗裡疾、範雎、蔡澤、呂不韋、李斯。  秦國第一位客卿丞相:百裡奚
  •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秦國統一天下七大功臣:商鞅居首,白起次之
    秦國的統一不是偶然的,除了秦國六代傳承七位國君(秦武王和秦昭襄王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算是同一代)幾乎都是明君之外,也和秦國歷代眾多名臣名將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今天就說一說從秦孝公到秦始皇,秦國統一天下七大功臣:商鞅居首,白起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