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至少6500萬年,13.6萬年前就沒有的物種都再現地球

2020-11-23 騰訊網

地球自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地球也經歷了很多變化,其中就有很多生物由於無法適應地球的環境變化而最終走向滅絕,如猛獁象,它們的滅絕就與地球的環境變化有關,而且諸如此類的情況還不少。

其實在生物滅絕或消失的時候,也會迎來一些比較奇蹟的事件,那就是被認定為滅絕或消失的物種會「驚喜」地再次出現,但是具體是為什麼科學家還沒有找到原因。

腔棘魚被認為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

科學家在研究地球上的生物,發現了一種生物,它的脊柱是中空的,第一次出現在3.5億年前的泥盆紀,當時在地球上極其豐富,由此被人們稱為「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因為在後續的研究中並沒有發現它們的蹤跡,因此科學家推測這種生物——腔棘魚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畢竟當時的霸主恐龍都已經滅絕了,更何況是普通的淡水魚。

然而1938年,在非洲南部近岸卻意外發現這種魚類又重新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這讓人對這個淡水魚有了很大的改觀,這一發現也令生物學家們都沸騰了。

腔棘魚

腔棘魚,總鰭魚目,一些葉鰭硬骨魚類的統稱,其近緣已絕滅的扇鰭魚亞目的種類被認為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

而現代的腔棘魚是矛尾魚科(Latimeriidae)的深海魚,因鰭棘中空而命名,體型要大於那些化石種類,是一種兇猛的掠食者,體粗重還多黏液,鰭呈肢狀,行動靈活,顏色比較鮮豔,非常易於區分,目前的腔棘魚也已經成為了「近危」物種。

白喉秧雞是一種在13.6萬年前就已經出現滅絕的物種。

白喉秧雞是生活在在塞席爾的阿爾達布拉(Aldabra)環礁上的一種陸地鳥,不會飛行。據悉,白喉秧雞的滅絕是因為當時它們所處的阿爾達布拉環礁的海平面不斷上升,導致整個島嶼被淹沒。

按照情況,這種不會飛的白喉秧雞應該會在海平面上升的過程中滅絕或者消失才對,而且在白喉秧雞滅絕之後的10萬年時間內,人類也並沒有發現白喉秧雞的任何痕跡,因此白喉秧雞就被確認為滅絕了。

然而隨著地殼運動,阿爾達布拉環礁慢慢地浮出了水面,前不久,科學家居然在那發現了被人們認為「已經滅絕」的物種——「白喉秧雞」。

隨著如今生態系統的變化,有人認為如果海平面再次上升的話,那麼阿爾達布拉環礁還會被水淹沒,白喉秧雞則將再次面臨滅絕。不過在這裡我們不需要討論海平面的問題,而是要討論這個物種到底有沒有滅絕。

從時間上來說,13.6萬年前,白喉秧雞已經被認為是滅絕了,但英國的一個研究團隊通過分析島嶼的化石發現,白喉秧雞也確實已經「復活」了。

為什麼白喉秧雞會重新「復活」呢?

其實對於白喉秧雞復活的原因,目前還沒能得到一個確切的結論,但已經有一些專家表示,這可能是物種的「迭代進化」現象使得白喉秧雞再度復活。

這種學說中認為,在環境壓力的影響下,有時候進化會成為一種可預測的過程,在某個物種滅絕後,一些具有非常相似特徵的新物種可能會在以後的同一地點出現,簡單來說就是同一個物種在同一地點上,很有可能會在不同的年代中反覆出現,這並不奇怪。

總結

近年來,有很多曾經被宣布滅絕的物種已經再次被人類發現,雖然這些已經滅絕的物種已經再次出現了,但是這種可能性也是非常低的,而且情況也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樂觀,所以對於這些「再次」出現的生物我們更要格外珍惜,因為它們在地球上也有著自己不可或缺的位置。

從這些生物的「復活」情況上來看,雖然人類算得上是現在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但面對未知的地球,我們仍然還有很多沒辦法解決的難題,因此對於地球,人類不僅應該時刻保持著敬畏之心,而且還要保護上地球生物,更要愛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相關焦點

  • 13.6萬年前白喉秧雞再現,滅絕物種為何頻繁出現?
    鳥類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一大生物類群,它們被認為是恐龍的後代,今天的鳥綱都可以追溯至鳥翼類,而鳥翼類是因為手盜龍下的分支,古生物學家發現的手盜龍化石最早出現在侏羅紀時期,經歷過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僥倖存活,經過6500萬年的發展演化,到今天進化出了將近1萬多種鳥類,在我國分布就有1400餘種,主要是遊禽
  • 13.6萬年前的滅絕物種再現,消失物種為何頻繁出現?
    13.6萬年,隨著海平面的上升,位於印度洋的阿爾達布拉島最終被海水淹沒了,生活在島上的一種「不會飛的鳥」也跟隨著滅絕了。更具體地說,將兩塊至少可以追溯到13.6萬年前的肱骨與在大約10萬年前的沉積物中發現的另一塊鐵軌腿骨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10年前的鳥肱骨顯示出高級狀態,腳踝骨骼表現出獨特的特性,即它正在向不能飛行的方向進化。
  •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假設,因為恐龍確確實實已經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悉數滅絕,而它們滅絕的原因到現在為止還停留在各種假說的層面上,其中以「小行星撞擊說」可信度最高。那麼,如果在6500萬年前沒有這次的撞擊,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呢?我們大膽地來推測一下。
  • 13.6萬年前滅絕鳥再現地球,啥原因?
    從這次的eDNA鑑定方法來看,確實說明了環境對青蛙物種,或者說對所有的物種來說都是關鍵,消失這麼多年的物種可能也是沒有一個適應的棲息地,同時報告也指出了以前非常豐富的物種最後沒有多少了,很難找到,這更加堅定地說明了巴西環境問題的轉變影響很大。如果持續下去,未來巴西地區的青蛙可能就不是消失,而是徹底滅絕,所以確實說明了生態系統演變會導致物種滅絕。
  • 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白喉秧雞竟原地重新復活!
    地球上目前約有40種不會飛的鳥類,除了企鵝、鴕鳥及鷸鴕(奇異鳥)廣為人知之外,科學家又發現1種同樣不會飛、且在13.6萬年前就已滅絕的「白喉秧雞」(Dryolimnas cuvieri),它竟然又在印度洋的一座小島上重新被發現。
  • 亞洲獅增長到近700隻,滅絕6500萬年、13.6萬年生物為何重現?
    作者:文/虞子期生物是「構建」地球生態系統最重要的一部分,少了它們,地球將可能處於生態系統的「崩潰」邊緣,而隨著人類的開發,對生物棲息地的破壞,生物捕殺等因素出現,越來越多的物種逐步走向滅絕或消失,所以這就讓我們想到了生物大滅絕的開始。
  • 亞洲獅增長到近700隻,滅絕6500萬年、13.6萬年生物為何重現?
    作者:文/虞子期生物是「構建」地球生態系統最重要的一部分,少了它們,地球將可能處於生態系統的「崩潰」邊緣,而隨著人類的開發,對生物棲息地的破壞,生物捕殺等因素出現,越來越多的物種逐步走向滅絕或消失,所以這就讓我們想到了生物大滅絕的開始。而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發布的新結論指出,研究數據顯示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可能在加速。
  • 如果6500萬年前沒有恐龍滅絕的發生,後來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探索,人類能夠在600萬年前誕生,我們最應該感謝的就是6500萬前那顆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為什麼這麼說呢?相信很多人都知道,6500萬年前是恐龍稱霸地球的時代,那個時期恐龍已經在地球生活了1.6億的時間。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後,恐龍堅持了多久才滅絕?
    「生物大滅絕事件」,導致大量的「物種」永久滅絕,注意這裡說的是「物種」而不是「生物」,在生物大滅絕事件中,往往是整個分類單元中的生物滅絕,只有少數的幸運兒可以倖存下來。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的恐龍,在6500萬年前迎來了它們的終焉。
  • 滅絕恐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引發13級地震,似50億顆原子彈爆炸
    恐龍家族曾經統治地球1.6億年,卻於6500萬年前突然滅絕,可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種曾經雄霸地球海陸空很長時間的動物在地層中所遺留下來的化石,最晚基本只能考證到存在於6500萬年前左右,再後來這種動物化石就看不到了,因此古生武學家們認為恐龍家族是在6500萬年前左右突然被滅絕的。
  • 6500萬年前,海裡的滄龍是怎麼突然滅絕的?
    恐龍滅絕事件,是地球生命進化史上的一個未解之謎。迄今為止,科學界普遍認可的是小行星撞擊說。這種說法是指6500萬年前的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深刻改變了地球環境,恐龍因此才突然退出了歷史舞臺。事實是否真的是如此?陸地上的恐龍消失也就算了,為什麼連海裡的蛇頸龍,滄龍也會滅絕?
  • 古生物學家稱地球上的大規模物種滅絕遵循2700萬年的周期
    根據新的研究,包括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和鳥類在內的陸生動物的大規模滅絕遵循一個周期,時間跨度約為2700萬年。有趣的是,這一大規模滅絕周期也與此前報導的海洋生物大規模滅絕相吻合。研究發現,大規模滅絕與地球上重大的小行星撞擊和火山噴發事件時間周期一致。
  • 探索恐龍滅絕真相,6500萬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看完不敢相信!
    探索恐龍滅絕真相,6500萬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看完不敢相信! 地球一共經歷過五次大滅絕,而上一次,也就是導致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物種恐龍滅絕的原因。
  • 如果6500萬年恐龍沒有滅絕,恐龍會進化成什麼樣?
    這是一個腦洞問題,因為恐龍在6500萬年前就滅絕了!假如沒有滅絕,很難想像一種爬行動物能發展出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可能會是高等智能生物嗎?還是走上自我滅絕的道路,畢竟時間長達數千萬年,什麼樣的可能都會有,那麼我們從有關恐龍的信息中來了解下會有怎麼樣的可能?
  • 10大已滅絕物種:6500萬年前霸王龍最不應該滅亡
    霸王龍(6500萬年前已滅絕)  從斑驢到半身斑馬,從半身馬到曾經最大的鹿——愛爾蘭鹿,我們會驚訝於這些從未見過的動物,這些已滅絕動物照片一定會給你帶來很深的印象。  1.霸王龍(6500萬年前已滅絕)  一直以來,霸王龍都是最大的陸生肉食動物之一,有43.3英尺長,16.6英尺高,身體重量估計有7噸。和其它暴龍科動物一樣,霸王龍是兩隻肉食動物,巨大的頭骨倚仗長而笨重的尾巴達到平衡。相對於巨大而有力的後肢,霸王龍的前肢是微小的,前肢僅保留了兩個足趾。  在北美巖層,研究者發現了霸王龍化石。
  • 恐龍滅絕之謎:恐龍為何在6500萬年前絕跡?
    恐龍最早出現在2.4億年前的三疊紀,是地球上的第一代霸主,支配地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6億年之久。物種從誕生到消失,是生物演化的自然規律,不足為奇。但如此一個龐大的,佔據統治地位的家族,竟然跟其他很多物種一起,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滅絕,不得不令人感到懷疑。
  • 如果地球70億人類,回到65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能夠生存下去嗎?
    地球有著漫長的數十億年生命史,而在整個生命史上,誕生過數不盡的各類生物。這些生物基本都很難一直持續到現在,而是在一次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在人類沒有誕生之前,地球的生命史出現過一個輝煌的生物稱霸時代,那個時代叫恐龍時代。
  • 6500萬年前,恐龍是如何突然滅絕的
    在人類出現之前,有一種生物統治著地球1.6億年。這就是恐龍。恐龍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並且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但它在6500萬年前突然消失了,因此恐龍的滅絕已成為生物學進化史上的一個謎。儘管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相關證據並試圖解決恐龍滅絕的原因,但這一謎團仍然存在很大分歧。恐龍是如何突然消失的?
  • 那些在地球上活了幾億年,挺過多次物種滅絕的生物
    我們都知道,至今地球上已發生過五次物種大滅絕了,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大滅絕、3.65億年前的泥盆紀物種大滅絕、2.5—2億年前的二疊紀物種大滅絕和三疊紀物種滅絕以及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的物種滅絕。
  • 熬過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卻毀於2019年底,白鱘惹誰了?
    根據媒體消息報導,由於氣溫異常,澳大利亞山火已經持續四個月了,至少有1020公頃植皮遭受火災,5億隻生物葬生火海。澳洲軍方進入火災現場清理動物屍體,發現被燒死的動物死狀極為可伶,袋鼠島已被焚毀一半,袋鼠死傷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