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2020-12-05 澎湃新聞

楊淨 木易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最新研究表示,睡眠時間在7小時44分鐘最合適。

因為這個時候你可能最「聰明」。(手動狗頭)

這裡的「聰明」指的是,你的認知能力最強,其他的就不能保證了。

德國明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1206個健康年輕人結果發現:只要睡眠時間不足,哪怕睡眠質量再好,也會影響認知能力。

這可能並不是一件新鮮事。但此次研究,涉及到了大腦中的一處微觀結構——腦白質。

這是首次在健康年輕人的樣本中調查睡眠質量、睡眠時間、認知能力和腦白質結構之間關係的研究。

簡單來說,腦白質,就是大腦內部神經纖維聚集的地方,因為顏色較其他地方更淺,因此叫做腦白質。

其研究成果發表在了《Human Brain Mapping》上。

文章題目十分簡潔明了:《睡眠時間與健康成人的白質微結構和認知能力有關》

論文主要作者之一Pascal Grumbach表示,

雖然我們無法評估一個人的最佳睡眠時間,但我們看到那些平均睡眠時間為7-8小時的人表現出了最強的認知能力。

那麼,具體是如何研究驗證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實驗方法

本次實驗研究採取利用的是WU-Minn HCP 1200開放數據,裡面包括1206名健康成年人群體中的大腦連通性和功能的調查結果。

患有神經發育障礙(比如自閉症)、神經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神經系統疾病(比如帕金森病)、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個體被排除在外。

因為這些個體大腦結構本身就因為病症產生了影響。

1206個參與者,平均年齡在28.8歲,最年輕22歲,最老在37歲,其中54.4%的參與者為女性,他們主要出生在美國密蘇裡州。

為了確保個體廣泛符合美國人口的民族和種族構成,研究人員還進行了額外的招募工作。

首先進行的是睡眠檢測。

研究人員對1206個受試者進行了自我報告調查,評估了上個月的「睡眠質量」和「持續時間」。

比如,從睡眠質量上看,在過去一個月中,如何評價整體的睡眠質量?(從非常好到非常差)

每晚入睡需要多長時間?睡眠藥物使用的頻率是多少?

從睡眠時間上,在過去一個月中,晚上獲得了多少小時的實際睡眠?

然後是認知表現,共有1187名受試者的認知測量結果可用,採用的是NIHToolbox認知領域的測試。

比如「圖片序列記憶」。就是先按照順序向受試者展示圖片,然後隨機抽取圖片,讓他們來回憶順序。

再比如「口語識別測試」,受試者需要儘可能精準的表達字母和單詞,然後跟公認的發音標準進行對比測試。精準度越高,那麼你的得分越高。

嗯,就像普通話測試一樣唄~

還有包括聽單詞選圖片、兩張圖片找不同等,共十一道考驗認知能力的題目,其所有項目的綜合得分構成全局的認知表現(實驗中為全局認知得分)

按照所有子分數的平均值來計算,分數更高說明受試者的認知表現更好。

接著是DTI 數據採集分析。

先了解一下DTI這個概念。DTI,又稱彌散張量成像,用來描述大腦結構,可以說是核磁共振成像的特殊形式。

如果說,核磁共振成像是追蹤水分子中的氫原子,那麼彌散張量成像則是依據水分子移動方向來製圖。

「彌散」二字,就指的是分子隨機不規則的運動。

它一般應用於腦缺血、腦白質疏鬆、大腦發育成熟退化等臨床應用。

而這個DTI採集到的數據,則通過一個叫做各向異性分數(FA)的數值,來定量描述腦白質中的結構功能。

簡單來理解便是,FA數值越高,代表腦白質的功能更加完整、更加活躍。

我們知道,如果腦白質出現疏鬆會出現執行認知功能下降、情緒障礙、身體殘障、運動功能下降等症狀,嚴重者會導致腦梗、痴呆。

因此,腦白質的完整性又將影響人的認知能力。在正常成年人中,腦白質 FA 值隨年齡發生變化。

一般認為,腦白質中FA隨著年齡地增加而下降,是一個連續性的變化過程。

而本次受試者共有1065位,他們均使用的是標準32通道西門子接收頭線圈和一個 「身體 「傳輸線圈測量DTI。

就像這樣。

統計結果

這次研究者一共考察了四個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睡眠時間、睡眠質量、認知能力和腦白質微觀結構。

在認知能力方面,研究人員首先校正了年齡、性別、BMI(身體質量指數)等可能的幹擾因素。

得到的結果如下:圖中的每一個點,代表一次統計的睡眠數據。

可以看出,多數人的睡眠集中於6-8小時,而這些之中的認知能力也是較高的。

分析得出的是:睡眠時間與認知得分之間,是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的(p<0.001),而其與主觀睡眠質量並沒有顯著的關聯性(p=0.938)。

而在另外一個因素——腦白質微觀結構的考察中,也有近乎相同的發現。

類似的統計,也是集中於6-8小時睡眠規律的人,FA有著更高的水平。

分析顯示:睡眠時間與左側上縱束的FA呈正相關關係(p=0.006),而睡眠質量,卻是沒有這種關聯的(p=0.693)。

看來,你的認知能力下降不僅與睡眠規律緊密相關,也與你腦白質的功能受損緊密相關。

不過,研究者最後還補充道,雖然認知能力下降可能與你睡得少有關。但是這並不代表,睡得越多,你的認知能力越強。

進一步細化,研究人員按照實際睡眠時間將樣本分成三個子樣本(n=1044):

短睡眠時間,0-5小時,n=107;

中睡眠時間,5.5-8小時,n=882;

長睡眠時間,8.5-12小時,n=55。

將每個子樣本的睡眠時間與全局認知得分(包括FA、認知能力)相關聯,可以看到整體上呈現出反U型關係。

而認知的最大水平是在睡眠時間為7小時44分鐘時達到,超過該睡眠時間,認知水平會下降。

也就是說,一般睡眠時間在7小時44分鐘左右,你可能最「聰明」。(手動狗頭)

具體來說,短睡眠時間與全局認知能力呈現正相關的意義,p值為0.097;中度睡眠時間也與全局認知正相關,p=0.028;而延長睡眠時間則呈現負相關,p=0.003。

難怪平時我睡多了也會懵懵的,看來,也不能睡太多啊。

最後小小的總結一下,人的睡眠時間長短,與人的認知能力有關,其中睡眠時間較短與白質微結構完整性降低相關。

雖然在本次的實驗中,沒有發現與年齡的相關作用,但由於樣本量的平均年齡相對較低,且年齡範圍也有所限制。

因此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將在整個樣本中使用較大、較廣的樣本壽命去研究,年齡結構與睡眠結構、大腦功能之間的相關性。

網友討論

這項研究發出後,評論區竟成了:大型養生討論區。

這位網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倡導:想睡的時候不要撐著,睡醒後便能更好地提高認知能力,並且帶來健康(患病機率降低)。

這話一出便引發了大量網友的認可,因為他們也有類似的經歷。

但是也有許多網友表示,哪有那麼可能想睡就睡。

還有網友對此表示「弱」的相關性不用擔心,肯定12-24個月之後就會被推翻。

也有網友附議,看圖1相關性只有0.135,這項研究可以完全忽略。

而類似這樣研究——睡眠時間跟「認知能力」之間的相關性,在以往也有很多。

比如2018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就曾發表一篇研究,長時間少睡會讓我們變得「又呆又傻」,注意力變差、反射弧變長,甚至自己可能都意識不到。

去年,也有研究顯示,長時間睡眠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其中,Science連發兩篇相關研究表示,當睡眠被剝奪時,突觸蛋白晝夜循環破壞,進而影響大腦的思考。

睡不夠這個「大難題」,你是怎麼看的呢?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hbm.25132#

參考連結: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25246419

— 完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籤約帳號【量子位】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養成習慣也沒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最新睡眠研究:7小時44分最佳,睡多睡少都不好
    最新研究表示,睡眠時間在7小時44分鐘最合適。因為這個時候你可能最「聰明」。(手動狗頭)這裡的「聰明」指的是,你的認知能力最強,其他的就不能保證了。7-8小時的人表現出了最強的認知能力。
  • 睡不著?睡不醒?睡不好?專家教你這樣睡
    俗語道「四十歲前睡不醒,四十歲後睡不著」,而現在不到四十歲就面臨「睡不著」困擾的大有人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範建民介紹,對於大多數成人來說,7~8小時是最佳睡眠量。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質量是一個人健康長壽的必備。
  • 失眠、睡不好、睡眠中斷,嘗試一茶,或可以養成好睡體質
    失眠、睡不好、睡眠中斷,嘗試一茶,或可以養成好睡體質導語:有一部分人一點都不擔心睡眠的問題,躺下就能睡著,還有一部分人有睡眠的困擾,經常睡不著,出現失眠睡不好的情況。看上去好像是睡得美美的一覺,實際上沒有什麼效果,第2天依然會沒有精神。
  • 孩子多大需要分床睡?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晚了會影響成長發育
    對於很多寶媽來說,到底什麼時候和孩子分床睡可能顯得比較頭疼,因為很多時候可能把握不好這個點。一般來說和孩子分床睡的年齡不要超過這個點,否則對孩子成長將帶來很大阻礙。孩子多大需要分床睡?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晚了會影響成長發育。
  • 每天睡幾個小時健康?醫生:這份時間表希望你看懂
    說到起床,這恐怕對於大部分人群都是一種精神的折磨、意志的考驗。尤其對於青少年來說,睡眠習慣尤為不好,晚上睡覺離不了手機,即使決定要睡了,結果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最終還是輸給了手機的誘惑,只能晚睡晚起。其實,每天睡多長時間是沒有固定值的,因為它受很多情況的影響。每個人都不同,每個人最佳睡眠時間都不會完全一樣。但是有一個大概的推薦睡眠時間。嬰幼兒因為需要生長發育,需要睡眠時間長些,需要十個小時及以上。隨著年齡的增加,睡眠時間會隨之減少。
  • 幼犬超能睡,一天甚至能睡21小時!這4點做好小狗更健康
    每一隻新生狗狗出生後,和新生兒BB一樣,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而且狗狗還很能睡,一天能睡21個小時。一、新生狗狗每天睡眠時間長狗狗的睡眠習慣會根據狗狗的年齡和活動水平而不同。新生幼犬一天90%的時間都在睡覺,大約21小時。8到16周的小狗每天睡15到20個小時,每次醒一個小時。而對於幼犬來說,頻繁小睡30分鐘或兩個小時是完全正常的。二、更好地照顧幼犬的4個建議如果你不想狗狗半夜叫醒你,你需要儘早設定吃飯、尿尿、玩耍和睡覺的時間,這將給狗狗創造一個穩定健康的日常生活。
  • 孩子多大分床睡?李玫瑾:最好別超出最佳年齡,晚了影響成長發育
    當一群媽媽在一起討論的時候,她們的話題也會涉及到孩子是否能分成功床睡。特別是男孩,很多媽媽都希望在兒子有性別開始啟蒙的時候,就開始分床睡了。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多大應該分床睡,最好別超出最佳年齡段!不過當孩子的獨立性比較弱的時候,出於孩子年紀小需要安全感的緣故,我們可以到4~5歲才開始鍛鍊他們自己一個人睡,不過最好也不要超過六歲,因為這樣會使他們的依賴性越強,做好的做法是偏重慢慢過渡的性質。2、多鼓勵孩子如果孩子開始就牴觸分床睡,那麼我們就要多鼓勵孩子,告訴孩子他們一定可以的,勇敢的孩子都是最棒的,爸爸媽媽相信他們能做到。
  • 李玫瑾:和娃分床睡,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晚了會影響成長發育
    根據研究表明,孩子和父母長期同床,心理年齡較小,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強,長大後進入社會也很難適應,因此,父母應該和孩子及早的分床睡,這樣有利於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長,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孩子到底幾歲分床睡最好?李玫瑾直言:最好不要超出最佳年齡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建議:「孩子最好不要和家長太早分床睡,特別是三歲之前,三歲以後開始很重要。」
  • 成年人每天最佳睡眠時間是8小時嗎?讓你睡個好覺的8條建議
    多個研究發現,18~64歲的成年人,每天最佳睡眠時間是7~9小時。每天超過10小時的睡眠,可能反而讓有些人覺得更累,對健康沒有特別好處,因此我們首先給大家推薦的是8小時睡眠,我們今天也來談一下如何幫你睡個好覺?
  • 如何讓貓從小養成睡貓窩的習慣?
    那麼小編就來介紹一下有關於怎麼訓練貓睡貓窩?首先,在貓買回來之前就要給它準備好一個寵物窩或箱子,在裡面鋪上棉墊或草。如果是冬天,還要在裡面放上一個熱水袋。或者將貓窩放置在一個溫暖的地方,讓貓每天固定在裡面睡覺。如果發現貓不願意回到窩裡睡覺,而跑到人的被窩裡睡覺時,養貓的主人就要發出「不可以」的口令,同時把貓再放回到它自己的窩裡。
  • 嬰兒各階段睡眠時間表,你家寶寶睡夠了沒?怎樣讓寶寶睡好覺?
    7-12個月寶寶7-12個月寶寶在白天的睡眠次數可能會逐漸減少,一整天的睡眠時間基本也是在14個小時左右,上午和下午會各睡1-2個小時。這個時候的寶寶,基本在睡了一夜後,很早就會醒來,夜裡會有幾次需要更換尿布。注意一定要保證孩子的正常睡眠時間,如果寶寶的睡眠時間過少,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育,如果睡得過多也可能會令寶寶的動作發展遲緩。
  • 中老年人,一天睡幾個小時才算正常?並非睡不著就是失眠
    導語:人一生當中有1/3的時間是用來睡眠的,睡得不好直接影響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態。想要擁有理想的睡眠質量就得具備充足的首要條件,一般情況下成年人一天應該睡8個小時,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睡眠的時間可能稍微有些下降。那麼中老年人一天睡幾個小時正常呢?
  • 2019睡眠報告白皮書解讀 女性平均每晚多睡21分鐘
    該報告基於小米運動App千萬級睡眠健康大數據和10萬+在線調研問卷,通過多個維度分析和研究了2019年國人的睡眠特徵,同時也呼籲公眾關注個人睡眠健康,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睡眠時間小幅延長,熬夜情況繼續加深  相較於2018年,2019年國人的平均睡眠得分小幅提升,睡眠時長稍有增加。
  • 寶寶多大分床最合適?最好不要錯過「最佳」年齡,過早過晚都不好
    前兩天閨蜜小小給我發消息,問我當初是什麼時候和孩子分床的,還向我討教有沒有分床的秘訣。我這才注意到他家孩子已經快四歲了,確實是應該儘快分床單獨睡覺了。其實關於寶寶多大分床?最合適這個問題,一直有很多的家長在討論,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早點分床睡以後獨立性比較好,也有些家長認為,全部孩子分床睡會讓他沒有安全感應該等孩子自己主動提出分床睡。
  • 每天睡幾個小時能長壽?睡前該做些什麼事情?大醫生說出了心裡話
    通過一些文字和大家聊聊「健康睡眠的細節」,睡夠時間、打造良好的睡眠環境、早點入睡,睡個好覺。每天睡幾個小時更健康?對於普通人來說,「睡眠」這件事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很難給大家設定一個「絕對的標準」。相比於睡眠時間,更建議大家養成自身良好的「睡眠習慣」,調好自己的生物鐘,按時上床睡覺,按時起床,養成固定的習慣有助於身體健康。
  • 為什麼貓睡那麼多?天天睡、時時刻刻都在睡
    貓每天平均睡16個小時,有些貓在24小時內最多可以睡超過20個小時。貓睡得並不好其實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貓並不是在沉睡,用「閉目養神」來形容更合適。貓大約有近五分之二的時間都是處於閉目養神的狀態,五分之二的時間處於淺睡的狀態,而剩下的五分之一才是貓真正的深度睡眠時間。
  • 為什麼貓睡那麼多?天天睡、時時刻刻都在睡
    貓每天平均睡16個小時,有些貓在24小時內最多可以睡超過20個小時。貓睡得並不好其實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貓並不是在沉睡,用「閉目養神」來形容更合適。小貓和老年期的貓比成年貓睡得更多。為什麼貓睡得這麼多?1.節省體力貓是沒有被完全馴養的動物,因此它仍然具有捕食者的生理機能,這也意味著它們需要捕獵和防止被捕獵。
  • 最佳睡眠時間,睡多久?提醒:睡夠這個時間,醒來就是最佳狀態
    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各類電子產品問世,越來越多的人處於休息不足、慢性疲勞的狀態中,甚至有不少朋友都有熬夜習慣,白天疲憊、夜晚床頭蹦迪已經成了常態。無論是失眠或睡眠質量差,都會造成身體免疫和抵抗能力的雙重下降,同時還會對身體內分泌造成影響,對於女性而言這不僅會導致月經不調,還會加速皮膚衰老,誘發暗沉、出油長痘等多個問題。
  • 那些分床睡的夫妻都怎麼樣了
    一位寶媽說,老公呼嚕響震天,吵得她和孩子都睡不好,整個人都不好了。可又擔心,分床睡會影響夫妻感情。這時候,另一位寶媽提到了女明星李艾,她和她老公分床睡了4年,一個睡二樓一個睡三樓,感情照樣好。關於是否要分床睡,作為二胎媽媽的我曾經也糾結過。但以我的經驗來看,最好還是不要分。
  • 這樣睡5分鐘,等於睡幾個小時,睡了幾十年,你可能還沒摸著門路
    我們每天都要睡覺,睡覺的時間佔據了我們人生的很大部分時間,可見睡覺對我們有多重要,但是睡覺並不是睡得時間越長越好,或者說睡得時間越長休息的越好。其實對於會睡覺的人來講,睡5分鐘,就能達到睡幾個小時的效果。選好睡覺時間睡覺的時間要選好,不是任何時間都適合睡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