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道「四十歲前睡不醒,四十歲後睡不著」,而現在不到四十歲就面臨「睡不著」困擾的大有人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範建民介紹,對於大多數成人來說,7~8小時是最佳睡眠量。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睡眠質量是一個人健康長壽的必備。
對於老年人來說,睡眠變差是生理與病理因素的雙重作用,《黃帝內經》有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博,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是說老年人氣血虛衰,肌肉萎縮,氣道乾澀,從而引起五臟氣機與營衛功能失調,從而引起睡眠問題。
據有關研究報告發現我國有47.2%老年人群體中存在睡眠障礙(睡不著、睡不醒、睡不好)。而老年人失眠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早醒、睡眠質量差等。總而言之,無論男女老少,睡眠作為每天的「必修課」,是帶來健康生活的「營養品」,對於心血管患者更是如此。
睡眠不足,可影響內分泌系統、自主神經系統以及免疫功能等,增加患肥胖、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風險,並且對疾病的防治和結果也有重要的影響。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睡眠時間不正常或睡眠突然中斷時,血壓隨之升高,並且不因恢復正常的睡眠而改變。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人員則發現,每晚少睡一個小時會增加34%的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從而引發心臟病發作。同時,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心血管發生風險的概率更大。
冠心病、高血壓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如何科學健康睡眠,範建民主任醫師給出以下建議:
冠心病
1合理晚餐
古人云:「胃不和則臥不安」,晚飯不宜過飽、過晚,並避免吃夜宵,尤其注意不要吃後立即臥床睡覺,應在進食1、2個小時後再入睡。晚飯後如果感覺到飢餓可以喝一杯溫熱的牛奶。夜間小便後也可以喝半杯溫開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預防血栓形成。
2適當鍛鍊
睡前可進行20~30分鐘的輕度鍛鍊,如飯後散步等,使身體稍感疲勞,以幫助入睡。但不建議進行劇烈運動,如長時間跑步等,以防劇烈運動引起神經興奮,從而影響入眠。
3足浴助眠
熱水泡腳也有益於睡眠。「睡前泡泡腳,勝服安眠藥」,這句話有著科學依據:
足底有著豐富的穴位,與全身各器官有著密切的聯繫,睡前足浴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除寒冷、消除疲勞、改善睡眠。泡腳水溫在40℃~45℃為佳,時間以10分鐘左右為宜。
(注意:糖尿病患者泡腳水溫保持在37℃左右,時間以5~10分鐘為宜。下肢靜脈曲張的人群不要泡腳!)
4舒適環境
好的睡眠環境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整潔、溫度適宜、適當通風的臥室環境對於入睡有較好的輔助功能。建議選擇致敏性低、材質柔軟的純棉寢具。
此外,過硬或過軟的寢具都不宜使用,合適的硬度應符合脊柱的彎曲度,使身體能下沉2~3釐米。枕頭高度應適宜,頭部略高於腳部,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擔。
太緊的睡衣會妨礙正常呼吸和汗液散發。衣物應該柔軟合體,以促進睡眠,幫助放鬆肌肉,改善血液循環,保護大腦功能。
最後,睡前避免看帶有刺激性或情節驚險的小說或電視。老年朋友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儘量在晚11點之前入睡。
5藥物輔助
長期失眠,尤其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易發生心絞痛,可在醫師指導下服小劑量有安眠功效的中藥或西藥。條件允許情況下,睡前可短時間進行低流量輸氧,改善心肌和體內的供氧情況。
高血壓病
人體血壓具有波動性,會以24小時為周期規律波動,其中最高峰為清晨起床之後的7點到10點,這個時間段也是腦出血、腦梗的高發時間段。因此對於高血壓患者,結束睡眠的清晨需要更多的注意。
1切忌起床過猛
起床速度過猛,容易導致血液流速加快,促使血壓升高,進而出現頭暈眼花等不適症狀,嚴重的還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最好先在床上舒張身體,再慢慢坐起來。
2切忌晨起劇烈運動
高血壓患者,晨起後進行劇烈運動,容易引起血壓飆升,導致中風或心腦血管意外。建議選擇散步的方式代替。
3切忌晨起吃高鹽高脂食物
患有高血壓的人,早餐宜清淡營養,過鹹容易引起血管硬化和血壓升高,建議每天攝鹽量在5克以下。此外,過多高脂肪食物的攝入會引起固醇量增高、血小板凝聚,引發血栓及其他高血壓併發症。
4切忌排便過於用力
排便時用力過大,會增加腹壓,易在短時間內升高血壓,導致大腦充血,還會增加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5切忌熬夜
高血壓患者尤其不要熬夜,易增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大血管應激狀態,使心臟長期處於緊繃,一旦過勞,就會產生意外。建議每晚在11點前入睡,保持7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
心衰
心衰患者晚上睡眠差主要是由於心衰導致肺部的血管循環壓力增大,出現肺水腫,繼而出現憋喘,從而導致患者睡眠不好。對於這種情況,最重要的是積極改善心衰,去醫院進行規範治療,改善預後。
此外,美國心臟協會主辦的《Circulation》雜誌上一項關於睡眠方式與心衰風險的研究發現:隨著健康睡眠評分的增加,心力衰竭發生風險逐漸降低,評分每增加1分,心力衰竭的風險降低13%。不同睡眠行為對心力衰竭風險的影響是相互獨立的。早起、每天睡7-8小時、沒有頻繁的失眠、不打鼾和白天沒有頻繁嗜睡,分別與心力衰竭風險降低8%、12%、17%、3%和34%有關。
因此,為降低心力衰竭風險,研究人員建議:
1.成年人應每天保持7-8小時充足的睡眠時間;
2.及時治療打鼾等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以及失眠症;
3.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早睡早起;
4.如果夜間睡眠充足,應儘量減少白天的睡眠時間。
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範建民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