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各種「千杯不醉」「喝不醉」「酒霸」「解酒靈」等解酒藥可謂琳琅滿目,名字一個比一個霸氣。
但是,這些宣稱可以解酒的解酒藥真的可以解酒嗎?
什麼樣的藥才能叫解酒藥?
解酒藥,也經常被稱為「醒酒藥」,顧名思義,就是能幫助醉酒者醒酒的藥物。
這需要首先知道為什麼會醉酒?
所謂醉酒,就是體內酒精達到一定劑量表現出來的對腦功能的急性抑制效應。
目前已知酒精的這種作用是通過幹擾腦內抑制性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和興奮性神經遞質穀氨酸之間的平衡,增強GABA受體介導的腦功能抑制作用實現的。
研究已經確定,對於一個個人來說,醉酒程度與血液酒精濃度(BAC)直接相關。
因此,如果一種藥物,或者可以直接拮抗甚至逆轉酒精增強GABA受體介導的腦功能抑制作用,或者可以更快地降低BAC,都可以起到解酒的作用。
拮抗酒精增強GABA受體介導的腦功能抑制的解酒藥?
從藥理學上將,如果一種藥物非常霸氣,能直接解除酒精對GABA受體的影響,醫學上可以稱為特異性非競爭性解酒藥,是最理想的解酒藥。
或者,退而求其次,即使不能這麼霸氣,哪怕是能依靠人多勢眾跟酒精分子通過競爭上崗來減輕酒精的腦功能抑制,醫學上稱為特異性競爭性解酒藥,也是理想的解酒藥。
現在有沒有這類特異性解酒藥物呢?
沒有。一種都沒有!
曾經,有一種傳統解酒植物北枳椇(很多解酒藥中都含有枳椇子)中提取的被稱為「二氫楊梅素」的化學物質,在大鼠實驗顯示出一定的拮抗酒精誘導的GABA腦抑制增強的作用,可以讓醉酒的大鼠更快的醒來,恢復對身體的控制能力。
但是,該研究似乎並沒有後續進展,更沒有任何開發人類解酒藥的動態。
加快BAC降低的非特異性解酒藥
已知,喝進去的酒,除了少部分會被胃內乙醇脫氫酶分解外,幾乎都會被吸收進血液。吸收進入血液的酒精有一部分首先在肝臟被乙醇脫氫酶分解,其餘進入全身血液循環,形成BAC。
能夠加快BAC降低的途徑包括加速酒精分解和加快酒精以原型的排洩。
加速酒精分解的解酒藥
已知乙醇脫氫酶活性很低,只要BAC超過0.02%(酒駕的濃度),乙醇脫氫酶就會被飽和,BAC在一定範圍內就會按照固定的速度下降,表現為BAC曲線下降部分呈一條直線。
只有當BAC超過一定限值(一般認為是0.08%,醉駕的濃度),肝臟另一種酒精分解酶CYP2E1才參與酒精的分解。
如果有一種藥物可以快速增強乙醇脫氫酶的活性,就可以增加酒精分解,加快BAC的降低斜率,起到解酒作用。
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物質可以增強乙醇脫氫酶的活性。
也就是沒有作用於這一途徑的解酒藥。
相反,現在有一種叫4-甲基吡唑的物質可以與酒精競爭這種酶的結合位點,降低酒精分解速度,是一種反向解酒藥。
不同於乙醇脫氫酶,CYP2E1活性受底物影響,就是長期大量接觸酒精,這種酶活性可以升高,升高幅度甚至可以非常可觀——這也是長期大量喝酒可以增加酒量的一種機制。
但是,一方面,只有BAC超過一定限值才會動用這種酶;同時,沒有發現任何物質能快速增加這種酶的活性。
就是說,也沒有作用於這種途徑的解酒藥。
加速酒精排洩的解酒藥
已知,酒精可以與水以任何比例相溶,因此酒精在體內均勻地分布到體液中,當然也就可以按比例分布從尿液、汗液排洩,因此,增加排尿和出汗可以加速酒精排洩。
但是研究已知,這個比例非常低,幾乎起不到解酒的效果。
酒精也可以通過呼氣呼出,吹氣法查酒駕就是利用這種原理。這是這一途徑排洩的酒精更少。
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通過以上途徑增加酒精的排洩起到解酒的作用。
「好消息」是,提高整體代謝率有助於酒精的分解
不過,有研究發現,代謝率的提升可以輕度提高酒精的分解。
比如,喝酒前進食,可以通過增加肝臟血流量和代謝加快酒精的分解。但是,非常有限。
酒後靜脈輸複方胺基酸也被發現一定程度上增加酒精的代謝率。
另外,像甲狀腺功能亢進、發燒等高代謝狀態也可以加快酒精從血液中消除的速度。
然而,這些「解酒」方法或途徑都跟藥無關,而且作用極其有限。
時間是唯一有效的「解酒藥」
目前認為,真正有效的解酒藥只有一種,那就是時間——等待酒精從身體內自然分解和排出。
只要肝臟功能正常,一般情況下,酒後8小時,BAC通常可以歸零。
因此,市面上各色「解酒藥」都是忽悠。
「8小時」才是唯一真正有效的解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