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報導
老牌招聘網站前程無憂(NASDAQ:JOBS)、智聯招聘再陷簡歷洩露疑雲,這給今年本就嚴峻艱難的求職就業市場更加蒙上了陰影。
近日有媒體報導,一位信息販子售賣十萬餘條帶有前程無憂、智聯招聘Logo的簡歷,打包賣價僅40元。針對此,前程無憂公司公開回應稱初步斷定「是招聘企業收到求職者簡歷後被個別人獲取違法售賣」,智聯招聘方面則稱將進行內部調查。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簡歷信息被倒賣並不是新鮮事,去年3月,一家號稱擁有全國最大簡歷庫的招聘類數據公司巧達科技,因為販賣8億份個人簡歷,所有員工被警方帶走調查。
儘管有前車之鑑,但受利益驅動,簡歷被倒賣的事情仍在持續。記者從多方消息獲悉,簡歷被洩露或批量販賣的行為仍在以更加隱蔽的方式進行,有的簡歷售賣單價僅三五毛錢。從獲取路徑來看,簡歷洩露主要來源於虛假招聘招聘平臺「內鬼」、利用網絡爬蟲技術等幾類。
法律界專家指出,近年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刑事案件數量居高不下,簡歷因內容詳細而全面被不法分子盯上,而求職者投遞簡歷的網絡招聘平臺也成為「黑產」形成最初始的來源。簡歷等個人信息洩露倒賣屢禁不絕,一方面是因為違法成本較低、黑產利益大,另一方面個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主體自身存在違規行為或者管理出現漏洞。
簡歷洩露疑雲
針對被倒賣簡歷帶有平臺標識,前程無憂官方表示,目前流出的簡歷更新時間在2014~2015年,在51job的資料庫中屬於「沉默簡歷」,當前的企業收到簡歷的更新時間都在6個月內,企業根本看不到這些簡歷。初步斷定:這是個別人將部分企業在2014~2015年招聘時收到的簡歷拿出來進行非法售賣。截至發稿前,智聯招聘方面暫未有進一步的公開回應和說明。
眾所周知,前程無憂、智聯招聘是國內活躍用戶數最多的兩家老牌招聘網站,其商業模式在於對C端求職者免費,B端企業僱主付費合作。從前程無憂公布的未經審計第三季度財報來看,今年7~9月裡,在線招聘服務收入貢獻5.455億元營收,在總營收中的佔比超過60%。已於2017年私有化退市的智聯招聘,財務數據未予公開,但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今年10月,智聯招聘用戶數超過2億,合作企業超過500萬家。
記者從兩家公司的銷售人員處了解到,付費套餐中「簡歷下載」數量是企業僱主最為關心的,比如智聯招聘最新報價5680元的「白銀」會員套餐中含1600點,可按不同的點數下載校園、白領、金領簡歷。與智聯招聘相比,前程無憂的套餐玩法則簡單直接,最低一檔3580元可支持搜索250個職位、下載500份簡歷。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求職者主動投遞簡歷,那麼企業主可免費下載。
從事HR工作十餘年的楊新(化名)告訴記者,經常看到有HR在社群裡詢問誰手上還有用不了的簡歷,部分HR是為了招人而真買,單份的一線城市求職簡歷的價格往往在15元左右,當然還有一些批量出售簡歷的,以前直接發消息稱「長期出售,量大從優」,這種倒賣一般幾毛錢一份,現在做法會越來越隱蔽,比如會在頭像照片、暱稱文字中做一些暗示。
從簡歷最初始的獲取路徑來說,楊新指出,無非是企業主與招聘平臺兩類,可以說是簡歷的收集和使用主體。企業主獲取簡歷,發布招聘信息吸引簡歷投遞,或向平臺付費,下載簡歷到自己資料庫,而招聘平臺自然擁有龐大的簡歷資料庫,既要防範「內鬼」,又要抵禦外部的黑客攻擊竊取。
一位曾在某招聘平臺公司工作過的消息人士稱,招聘平臺要靠簡歷下載賺錢,但平臺上企業數量較多,雖然會審核基本的經營執照、招聘信息內容等,但企業數量太多,而且實際運營狀況、招人動機等不可能全部了解,有些不法分子甚至註冊了正常公司,但在平臺上發布招聘信息,實際是為了「套取」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