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評論熱門的文章,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見解:中國人要學好語文,關注國學,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英語不僅無用,還耽誤了很多人的高考成績!
因此他們覺得,應該把英語趕出主科,否則影響我們國家的文化發展,影響很多人考大學的理想!
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們先來「以史為鑑」!
在閉關鎖國的清朝,學外語的人鳳毛麟角,咱們列舉幾位名人吧!
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明確指出:「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而其好友林則徐是「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他搜羅人才翻譯外國書刊,希望吸收西方先進技術,使中國富強起來。
戊戌變法失敗,梁啓超東渡日本,在船上學會了日語,我們必須承認,大多數人都沒有這種悟性。
李鴻章出使英國,因為不懂西餐的禮儀而遭人恥笑 ……
因為妄自尊大卻不知世界格局已變的清朝,面對列強的欺凌,只能苟延殘喘,籤訂一份份喪權辱國的條款。
這歷史的一樁樁,一幕幕,難道不是在告訴我們:世界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地球村,任何偏安一隅,偏激的觀點都不利於發展嗎?
在科技日益發展、中國日漸強盛的今天,你認為英語影響了你的成績,更是無稽之談!
曾經參加詩詞大會的女孩姜聞頁獲得華羅庚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躋身美國數學競賽排名全球前百分之一,可謂文理雙全。真正的學霸,絕對不會偏科。有些人就是不願意承認:明明是自己學識不精,偷懶耍滑,卻埋怨英語掣肘,影響了他最終的成績!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所有在評論下面噴英語,高呼把英語趕出主科的,都是英語成績差的!真正能學好的人,哪有時間在那裡亂噴?
事實是,因為英文好而受益者卻大有人在!
我的一個學生,在距離高考僅有3個月的時候找我說:不當英語課代表了,以後要學好數理化,因為那些將來才有用武之地,英語沒有用!
後來我和他媽媽通電話才知道:他小姨在國外的生意受挫,賠了不少錢,回家抱怨。看到他在一旁學習,便問他成績怎麼樣?得知他是英語科代表,就大加諷刺、發洩情緒。
這個學生只有英語成績好,數學一塌糊塗。他不是沒有努力,而是實在不感興趣,也不開竅。我對他媽媽說:「三年了,數理化都沒有進展,3個月行嗎?長處不要了,就能補短嗎?」
幸而他媽媽是個明理的人,他也幸運,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小語種提前招生中被錄取,主修斯瓦西裡語。實話實說,就憑他全校400名開外的成績,不要說進京,考上個二本都懸啊!
現在這個學生在一個駐非企業工作,掙美元,每年來看老師的時候,都充滿感激。
英語之所以能如此流行,成為世界語,正是因為它簡單易懂,容易掌握。
抗疫當前,我們進口的ECMO,即「人工肺」,是一種醫療急救技術設備,主要用於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以維持患者生命。機器是從德國進口的,供全球閱讀的說明書可是英文的!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分享中國抗疫經驗的時候,全程都是用英語流暢地交流,要知道,鍾老是35歲才開始學英語,在2003年就去世界各地演講、與外媒無障礙交流了!
如果最近你經常看央視新聞,你就會知道,很多抗議專家組的醫生都是英文在線的大咖!
美國總統川普的親外孫女都在學漢語、背唐詩,我們互相學習,有什麼不對?文化兼容並蓄,現在卻還有人在大言不慚地覺得是英語影響了自己,那麼你的三角函數真的就在生活中給你帶來了很大的益處了嗎?你學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讓你學會迂迴周旋了嗎?
學無止境,人生從來都不應該給自己設限。我們需要做的是,遇事找準自身的定位,不要外歸因。
學什麼不要緊,學習帶給你的是一種向上的精神:堅韌不拔、永不退縮。心胸寬廣、全面發展!
不要再叫囂英語無用了,有這些時間,還不如多背些單詞吧!不然,世界名著英文版,你有緣讀嗎?你想去外企就職掙高薪,你行嗎?想要進一步研修學業和職位晉升,不學英語,你不受影響嗎?
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行!漢語之博大精深是英語無法比擬的,全世界說漢語的人最多!但這和學英語有矛盾嗎?
關注「紅勝火帶娃精」!我是語文課代表,特別喜歡生物和歷史,物理學得不咋地,我是英語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