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醫生獨門絕技,幫4歲女孩的肝膽管裡取出一堆結石

2021-01-09 瀟湘名醫

4歲的女孩肝臟只有飯碗那麼大,但裡面的膽管結石卻有一堆,導致嚴重肝功能異常、黃疸,膚色蠟黃像個「小黃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膽外科團隊用「獨門絕技」——經皮肝Ⅰ期膽道造瘻手術,成功將結石「衝吸」取出來,孩子目前已康復,膚色恢復正常變「白雪公主」。醫生提醒,吃魚生、衛生習慣不好也易引起這種病。

4歲女童肝內膽管有結石變「小黃人」

小雨婷今年四歲,近段時間出現肚子脹痛、發燒的症狀,經當地醫院初步診治是由肝內膽管有結石所導致,隨後還出現皮膚、鞏膜黃染的症狀,甚至開始發燒不退。

當地醫院再次複查發現,患兒的肝門部膽管已被結石阻塞,從直徑僅有2毫米的膽管中取石頭難度極大,加之患者年紀尚小,7個月大時曾做過膽道閉鎖重建手術,手術難度更是難上加難。

當地醫院條件設備有限,一家子急得輾轉尋求醫治未果,孩子的病情日漸加重。後經醫生推薦找到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院肝膽外科的王平教授,轉到廣醫一院治療。

她入院時肝功能已嚴重受損,谷丙轉氨酶已有790U/L,正常值是40U/L;總膽紅素有147umol/L,正常值僅17umol/L,孩子全身蠟黃,看著像個小黃人。

廣州醫生摸索新術式,專克多發肝內膽管結石

王平教授仔細地問詢了小雨婷的病史,親自在B超室對患兒進行詳細的B超檢查,判斷結石大小及與膽管的相對位置。「患兒的腹痛、黃疸和發熱是由肝內膽管結石梗阻引起的膽管炎導致的,當前最好的治療方式是外科治療」。王平教授做出了專業的判斷。

據了解,肝內膽管結石是一種複雜性結石,倘若不能及時取石,便會繼發急性膽管炎,出現腹痛、黃疸和發熱等症狀,重者甚至會發展為急性化膿性梗阻性膽管炎,危及生命。

王平教授介紹,在過去對這種病的微創治療是日本的一種手術方式,先穿刺肝膽管,然後用一個月時間逐漸擴充從皮膚到膽管的竇道,再用軟的膽道鏡將結石取出。

他的團隊經過17年的實踐,探索出了一種新的手術方式——經皮肝Ⅰ期膽道造瘻手術,這種手術方式不需要等待很長時間,在直接擴充膽管的同時就能夠手術,且取石用的是硬的膽道鏡。和軟鏡相比,硬鏡取石更精細,取得更乾淨,適用於多發肝內結石或不願意傳統開腹手術的患者。

吃魚生也會引起肝內膽管結石

做了詳細的檢查後,全體肝膽外科醫生充分討論後,認為患兒的病情適合做經皮肝Ⅰ期膽道造瘻手術。

「我們要通過術中B超精準定位肝內膽管,然後在僅有2毫米粗細的膽管裡擴張建立竇道,進而把堵塞在肝門部的結石取出,讓膽管重新通暢,恢復膽管功能。」

7月27日早晨8點多,小雨婷被送進了手術室。手術過程中,王平教授藉助B超,仔細探查著肝內每條微細的膽管,並熟練且細緻地操作著手術器械,小心地避開肝內豐富的血管刺穿到膽管,用硬質膽道鏡去探查膽管結石,敲碎後的大塊結石用鉗取出,細小結石「衝吸」出來……最後取出了幾十個細砂樣的結石。

在醫生們彼此合作不懈努力下,阻塞在肝門部的膽管結石終於被取出了,膽道恢復了通暢。

術後在兒科團隊的悉心照料下,小雨婷得到了快速康復,各項檢查指標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皮膚的黃染褪去了,換上了小孩特有的雪白膚色,往日的歡聲笑語也回來。

王平教授介紹,每年他們要做一百多例這樣的手術。小雨婷的肝內膽管結石是此前膽道重建吻合口狹窄導致的,成人的肝內膽管結石引起原因很多,其中比較常見的原因是寄生蟲,比如吃魚生引起的肝吸蟲、不良衛生習慣引起的蛔蟲。

【來源:金羊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肝內膽管有小結石怎麼辦 這症狀竟是結石
    由於人們不良的飲食習慣等因素,現代很多人都患有結石,肝內膽管結石就是結石的一個種類。有患者疑問,肝內膽管有小結石怎麼辦?肝內膽管結石症狀有哪些?怎樣預防肝內膽管結石好呢?一起來看看吧。肝內膽管有小結石怎麼辦肝內短管結石是膽管結石的其中一種,是分布在膽管內的,它可以與膽管外的結石同時存在,也可以單獨存在。肝內膽管結石嚴重時會引發併發症,所以人們需要積極的進行治療。那麼,肝內膽管有小結石怎麼辦?1、微創保肝取石術可以採用微創保肝取石術來進行治療。
  • 公利醫院「三人組」取長補短髮明獨門絕技
    PTCD(經皮肝穿刺膽道置管引流術)解決膽道堵塞問題,比開膛破肚的手術已經要創傷小多了。但是,後來的ERCP(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逆行胰膽管造影)更牛,可以做到完全沒有創傷。正因為PTCD還是有創傷的,相當多的醫院認為這個技術不值得發展了。然而,還是有很多特殊情況是ERCP覆蓋不了的,介入科副主任、主攻血管介入的陳石偉和喬德林這對「CP」(搭檔)正是PTCD之「王」。
  • 肝內膽管結石是什麼?這可比膽結石「厲害」多了!
    4、膽管解剖變異:左肝管結石的發病率較右肝管高。主要由於左肝管匯入肝總管所形成的彎曲度較大,導致膽汁的流出不如右肝管順暢,從而使膽汁處於相對滯留狀態,更易於促進結石形成。 肝內膽管結石的類型 結石可以分布在肝內膽管的任何一個分支或廣泛地存在於整個的肝內膽管系統;我國各地區肝內膽管結石在所有膽石症中所佔比例不盡相同。
  • 膽管結石患者的日常飲食禁忌有哪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也越來越多樣化,使得人們對日常的飲食越來越生冷不忌,這就導致很多人患上了膽管結石這種疾病,為了能夠幫助患者早日康復,我們今天就來講解一下膽管結石患者的日常飲食禁忌。
  • 女子突發「感冒」症狀兇險 罪魁禍首是膽管結石
    「感冒」吃藥不見效入院才知是膽管結石  家住鐵西區的王女士身體一直不錯。上周的一天下午,她突然渾身發冷,哆嗦打寒顫,本以為是重感冒,吃點藥挺挺就好,可挺到大半夜症狀卻嚴重了,渾身痛,連話都說不完整一句。王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立即趕到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看急診。檢查後發現,王女士根本不是感冒,而是膽管裡的結石在作怪。
  • 魚生配白酒30年 男子膽管內驚現大量寄生蟲
    在兩廣地區,不少人喜歡吃魚生,家住廣州番禺的街坊文先生吃魚生就已有30多年,每次都是一口魚生一口白酒,以為能殺蟲,沒想到還是「中招」了。上個月中旬,58歲的文先生因劇烈腹痛和發熱,被家人緊急送往附近的祈福醫院就診。原本以為是很簡單的一個急診情況,但是醫生經過詳細檢查後發現,事情並非如此。患者就診過程中,醫生了解到,文先生非常喜歡吃魚生。
  • 身體裡的鈣跑錯了地方,可能讓血管變硬、肝膽結石、關節疼痛!出現4...
    案例 52歲的李女士肩膀疼了很久,她以為是肩周炎,就一直貼膏藥緩解,然而3個月前忽然加重,甚至疼到失眠:「就像有幾萬隻螞蟻在啃!」最終醫生診斷是 鈣化性肌腱炎,通過手術取出了她肩關節內一條長長的鈣鹽結晶體,才終於止住了疼痛。
  • 四川結石病醫院:保膽取石的利與弊是什麼
    保膽比切膽出現的早早在1867年,美國的Bobbs醫生就曾經嘗試為患者「保留膽囊,取出結石」,這是世界上第一例保膽取石手術,但由於沒有現代內鏡技術的輔助,無法將膽囊內的結石取淨,首次的嘗試以失敗告終。(Bobbs醫生的內心戲:這輩子沒見過內窺鏡,寶寶心裡苦啊!)
  • 四川一女子血管壁被寄生蟲吃掉 醫生將肝取出縫補
    肝爛了一大半 取出體外來縫補  華西醫院完成全省首例離體肝切除聯合自體肝移植患者或今日出院  名詞解釋 肝包蟲病  肝包蟲病是牧區常見的寄生蟲病,也稱肝棘球蚴病。肝臟外科及肝移植中心副主任王文濤教授說,肝包蟲病有「蟲癌」之稱,其威力在肝癌之上,肝癌不會破壞血管,而寄生蟲會吃掉血管壁。「病變已完全侵蝕肝後腔靜脈、肝門膽管、血管結構,肝臟受侵蝕嚴重,8個肝段中僅有2個肝段存在略正常結構,已失去手術切除指徵。」王文濤指出,經過近2個月的前期治療,患者情況得到一定改善。
  • 膽結石術後竟排出「活蟲」 醫生提醒:亂吃魚生,小心染上寄生蟲病
    肝臟裡有一條「活蟲」是一種什麼體驗?51歲的丘先生最近算是切身感受到了。近日他因肝膽結石剛做完手術,沒想到醫生卻在他的T管排出物中發現了一條肝吸蟲,而且還是活的!醫生提醒,肝吸蟲病在廣東地區高發,初期無明顯症狀,但長年累月寄生在體內易造成肝、膽內結石,引起黃疸,患病者大多數與愛吃魚生脫不了干係。腹痛便黃一個多月膽結石術後排「活蟲」來自廣東韶關的丘先生前一陣總是右上腹部疼痛,還經常伴有嘔吐,小便也異常的黃,症狀持續了一個多月也不見減輕。
  • 女子體內取出「活蟲」,醫生:因愛吃這道菜
    本以為隨著時間的流逝結石會自己消失,一天一天過去,就當程女士都忘了有膽囊結石這件事的時候,它毫無預兆地「發威」怒刷存在感。今年3月24日,程女士突然出現腹部疼痛,同時伴隨噁心、嘔吐等表現。持續的疼痛遲遲不能緩解,於是程女士來到了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經過了CT檢查,很快就找出了原因——膽總管卡著一顆大小約4mm的「石頭」。
  • 靖州48歲男子體內取出巨型結石 堪比雞蛋至少要長三十年
    靖州48歲男子體內取出巨型結石 堪比雞蛋至少要長三十年 來源:紅網 作者:劉傑華 顏丫丫 編輯:吳若蘭 2015-09-17 15:25:10
  • 這個80歲老人患病,是否要挨一刀全在醫生一念之間
    就診於當地醫院,化驗腎功能:肌酐 168.2umol/L,尿酸542.6umol/L,完善彩超結果示:1、肝外膽管明顯擴張、肝內膽管輕度擴張;螺旋CT平掃(因為腎功能不好,沒敢做增強檢查)提示:1、肝內外膽管及膽總管擴張 ,2、膽囊術後改變;MRCP顯示:1、肝內、外膽管擴張 ,2、膽囊切除術後改變。根據這些檢查結果,當地醫生給老太太使用了「莫沙比利+碳酸氫鈉片」治療,未見明顯好轉。
  • 肝內鈣化灶怎樣治療 肝內鈣化灶患者吃什麼
    可能大家對肝內鈣化灶這個疾病並不是很了解,它是肝上細胞炎症所留下的疤。那麼肝內鈣化灶怎樣治療呢?怎麼知道自己患上了肝內鈣化灶?肝內鈣化灶怎麼診斷?肝內鈣化灶的病因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肝內鈣化灶怎樣治療肝內鈣化灶是肝實質細胞炎症後形成的疤,一般無大礙,部分患者可能和肝內膽管結石患者一樣會有肝區悶脹感覺,如確診一般不需治療。
  • 35歲女子取出近3000顆「膽結石」,專家:此壞習慣很多人都有!
    35歲的王女士上腹疼痛越來越嚴重,她不得不去醫院做檢查,醫生發現她的膽囊裡有結石,需要立即手術。手術後,取出了近3000顆不同大小的結石,醫生看到這種情況表示非常驚訝。近些年來,膽石症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尤其在20-40歲的年齡段發病率逐漸升高。
  • 台州一位大媽,她右腎裡取出的結石有1000+
    台州市天台縣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汪威,用了差不多10分鐘時間,細細地數了數鐵盤裡的石子後得出了這個數。這是他從患者姚阿姨的右腎中取出來的結石,「這是我從醫多年來單次取出腎結石數量最多的一次。」汪威也被眼前的一幕驚到了。
  • 結石滑進膽道裡造成梗阻 一顆膽道結石差點要了一條命
    到鬼門關繞了一圈的陳老先生說起自己因為一顆膽道結石險些喪命的經歷,至今仍心有餘悸。據了解,84歲的陳老先生患的是化膿性膽管炎,是最嚴重的感染性急腹症之一,死亡率高達50%。  7月18日,陳老先生高燒、右上腹痛,被120送到了第一醫院急診搶救室,當時老人出現多器官損害,被迅速轉至重症監護室。接著,患者黃疸上升,心跳達到130次/分,血壓開始下降,出現休克,病情危重。
  • 可能會有4個表現,你或許還不清楚
    或許會有這4個表現,你或許還不清楚,不妨看看生活中,有不少人因為平時偏食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加上不怎麼運動,導致患上了膽結石。膽結石又稱「膽石症」,是指發生在膽道系統(膽囊或膽管內)的結石疾病。表現3、繼發肝內膽管結石及膽總管結石一旦膽囊切除以後,患者膽管內的流體壓力便會失去膽囊的緩衝作用,導致膽管內的壓力發生變化,容易形成漩渦或渦流。長期下去,膽總管便會產生沉積,這便是形成膽管結石以及繼發肝內膽管結石的重要因素。
  • 7歲男童肚子痛,一查竟是膽結石!這類東西不能吃太多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章文龍 朱小敏 李沂航7歲的小童(化名)因肚子疼到台州醫院就醫,醫生仔細查看並讓他進行肝功能及腹部CT檢查,確診為肝外膽管擴張,膽總管結石合併膽囊結石。小童才7歲,進行ERCP(內窺鏡逆行性膽管胰管造影術)手術時比較痛苦。操作前,主治醫生楊健請麻醉科及內鏡中心進行會診。台州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方哲平組織科室會診後,建議首選麻醉狀態下行ERCP微創膽管取石,使患兒避免開腹手術之苦。在反覆分析病情並徵得患兒家屬同意後,楊健為小童進行ERCP膽管取石治療。
  • 結石的位置不同,症狀不一樣,別搞錯了
    膽結石按照位置不同,可分為膽囊結石、肝外膽管結石、肝內膽管結石三種,不同的種類的結石,表現有所不同。有膽囊結石的人,具體表現出什麼症狀?有肝外膽管結石的人,表現出的又是什麼症狀?肝外膽結石,也有腹痛,但症狀表現不是以腹痛為主,而是以「寒戰高熱」為主要特徵。膽管內的結石,主要是影響到膽管,使得膽汁沒法正常輸送,還會引起一些膽管的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