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47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森林覆蓋率提升了近3倍——生態奇蹟...

2021-01-10 生態環境部

浙江省安吉縣餘村。新華社記者 譚進 攝

「環境好,生活好,心情好,這日子就兩個字:幸福!」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村,村民潘培琴美滋滋地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餘村大鼓隊的照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我們享福了!」61歲的潘大姐說。

這裡的綠水青山,曾被灰塵汙水遮蓋。上世紀70年代開始,安吉開山採礦,環境遭到嚴重破壞。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餘村考察時強調:「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習近平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在「兩山」理念指引下,安吉下大力氣整治生態環境,發展生態旅遊,「不賣石頭賣風景」,成為「安且吉兮」的宜居宜業宜遊之地。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神州大地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嬗變已然發生:

瞧,寧夏沙坡頭,草方格治沙保障包蘭鐵路暢通,「中國魔方」享譽世界;

瞧,太湖之濱的江蘇無錫,推行河長制,讓河長治水長清;

瞧,海岸線長達669公裡的廣西北海,將生態視為「金不換」,「養海」護灘;

瞧,北京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去年達標天數為240天,比2013年多了64天……

天,越來越藍。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個「顏值」與「氣質」日益提升的中國。

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蹟,究竟是怎樣實現的?

——不忘初心,造福人民。

「生態環境保護就是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發布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全面展開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大國,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汙水處理能力,成為世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尊重自然,科學治理。

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浙江省玉環市,上世紀70年代填海建設大壩,把玉環主城區所在的海島同大陸連接起來,卻阻斷了洋流。為了恢復海灣生態環境,昔日填海築壩的玉環人再次改畫地圖,從2017年開始撤壩建橋;

在中國中部的洞庭湖,數百處圍墾湖洲、河道的矮圍,近幾年已被拆除。通過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相結合的方式呵護溼地,湖面碧波蕩漾浩浩湯湯;

在中國西北的黃土高坡,一些樹木難以生長的地方,不再一味種樹種草,而是通過梯田改造、打壩淤地等方式保護生態環境。水不下山,土不出溝,黃土高原綠色滿眼生機勃發……

這些年來,我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知,在實踐中不斷深化。中共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如今,雖然改造自然、徵服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但我們越發注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把生物治理措施和工程治理措施緊密結合,找到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衛星監測數據表明,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河北最北部的塞罕壩林場,馬蹄坑營林區駒子溝。這裡的平均坡度達到30度,土壤貧瘠、沙化嚴重,但山坡上的樟子松長勢喜人。2011年以來,林場把10萬畝荒山沙地、貧瘠山地等作為造林攻堅主戰場。「這些硬骨頭地塊上的幼樹成林後,林場森林覆蓋率將從現在的80%,提高到86%的飽和值。」林場林業科副科長範冬冬說。

半個多世紀前,這裡還是「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僻苦寒之地。三代務林人牢記使命、持之以恆,以心血澆灌而成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已達112萬畝。

奇蹟達成,遠非一日之功,往往需要數十年如一日咬牙堅持。早在1956年,中國就建立了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78年以來,「三北」工程完成造林3000多萬公頃,在北疆築起「綠色長城」。進入新時代,中國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目前,全國已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各類陸域自然保護地面積達170多萬平方公裡。全國森林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6%,提升到目前的22.96%。

中國的「綠色名片」,在國際上日益亮眼。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支付寶「螞蟻森林」項目等,接連榮獲聯合國最高環境獎「地球衛士獎」。「在倡導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等方面,中國都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實至名歸、當之無愧!」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表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今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訪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村時強調。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向著美麗中國的目標砥礪前行,必將有更多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蹟,綻放在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劉毅、趙貝佳 、寇江澤

相關焦點

  • 全國47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保護了什麼寶貝?
    1956年,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建立。截至2018年6月,我國共建立47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98萬平方公裡,約佔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10.1%。一些以野生動植物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也可歸併到這五大類生態系統之中。另外,一些保護區覆蓋了多個生態系統類型,如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包括了森林、溼地、草原草甸和荒漠四大生態系統。
  • 延安市森林生態旅遊發展情況匯報
    森林覆蓋率45.4%,林草植被覆蓋度67.7%,活立木總蓄積5376萬立方米。全市共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省級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省級3個。我市中南部有豐富的天然林資源,自然景觀絢麗多彩,森林覆蓋率平均70%以上,發展森林生態旅遊空間及潛力很大。北部以縣城為中心的周圍山體,人工林綠樹成蔭,是城市居民休閒、遊憩和避暑納涼首選之地。2、森林旅遊基地建設情況。
  • 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接連遇驚喜:不到3公裡 偶遇兩隻遷徙中...
    近日,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華陽管護站巡護監測人員,在轄區海拔1500米的杉樹坪區域開展巡護工作時,同一天在不到3公裡的範圍內,偶遇兩隻為躲避嚴寒,向低海拔遷徙的秦嶺大熊貓。據悉,2020年以來,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華陽區域野外29個監測點位架設的紅外相機中,有17個記錄到秦嶺大熊貓的活動信息,累計拍攝到秦嶺大熊貓79次(同一位點半小時計為一次)。保護區成立26年以來,區內森林覆蓋率由83.5%增加到97.46%,秦嶺大熊貓數量由建區初期的31隻增加到現在的57隻,大熊貓棲息地向周邊擴大1100多公頃。
  • 三明森林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野外科學研究站獲批國家級野外科學...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擇優建設名單,福建師範大學 「福建三明森林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野外科學研究站」入選,這是該校國家級平臺建設的重大突破,也是設在三明市的首家國家級研究平臺。目前,全國正式納入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序列進行管理的野外站有97個,其中我省另外一個是依託「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建設的「福建廈門海水環境材料腐蝕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福建省是我國首個國家級生態文明試驗區,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
  • 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見聞:鹿鳴山谷 生態家園
    鹿鳴山谷 生態家園——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見聞在藏東高原,有一塊鬱鬱蔥蔥、生機盎然的土地,有一片森林繁茂、多姿多彩的茫茫林海,有一個鳥語花香、美麗和諧的生態家園,那就是被譽為「西藏小瑞士」的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猞猁、馬鹿、野豬、獾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數量提升
    猞猁、馬鹿、野豬、獾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數量提升 2020-06-15 1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海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
    青海省政府1995年將本區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並於1996年公布,1997年6月成立了「青海省玉樹州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管理處」,1997年12月國務院批准並公布本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9年9月保護機構更名為「青海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貴州這些顏值爆表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你去過幾個?
    貴州多山多水,植被茂密近年來,森林公園也越來越多森林旅遊更是成為備受歡迎的「爆款」2月21日,中國林業網發布消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山西太行洪谷等77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的批覆》(下稱批覆)公布,原則同意77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其中貴州竹海國家森林公園在列。
  • 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氣象站建成運行
    中新網西寧12月28日電 (孫睿 李甫 李曉東)記者28日從青海省氣象局獲悉,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寒溼地生態氣象野外試驗站日前通過專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保護區之一,源於1984年設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是青海省第一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的...
    涉及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2個,面積78萬畝;省級以上森林公園22個,面積87.03萬畝;省級以上溼地公園3個,面積6.2萬畝。  功能定位:拓展生態空間,提升生態服務功能,改善人居環境。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2個,面積97.9萬畝;省級以上森林公園18個,面積56.43萬畝;省級以上溼地公園4個,面積3.19萬畝。  功能定位:森林質量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保持水土。  發展重點與舉措:加強森林、溼地保護,全面保護天然林。大力開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飛播造林,提升森林質量,營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
  • 野生動物保護丨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公裡內偶遇2隻野生大熊貓
    野生動物保護丨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公裡內偶遇2隻野生大熊貓 2021-01-04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北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生保護動物鳳頭鷹
    鳳頭鷹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聶才愛 攝中新網宜昌1月11日電 (董曉斌 陳正宇)湖北五峰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1日發布消息,該保護區工作人員日前在接到村民報告後,發現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鳳頭鷹,在確認其身體狀況健康後放歸大自然。
  • 陝西長青自然保護區不到3公裡偶遇2隻野生大熊貓
    陝西長青自然保護區,不到3公裡偶遇2隻野生大熊貓。陳鵬 攝西部網訊(記者 賀桐 通訊員 杜扶陽)今天(12月30日)中午,從陝西省林業局傳來好消息,就在12月25日,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華陽管護站巡護監測人員,在轄區海拔1500米的杉樹坪區域開展巡護工作時,在不到3公裡的範圍內,偶遇2隻為躲避嚴寒,向低海拔遷徙的秦嶺大熊貓。
  • 秦嶺同現4隻野生花豹,中國大地更綠了,森林保護效果明顯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吉林汪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等,都在為花豹打造原始的生態系統。而根據科學最新報告顯示,我國在秦嶺地區以外的發現了多個野生花豹同窗的情況,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這可以說是我國建立生態保護區的最大成就之一,保護生效了,我國的大地更綠了。
  • 《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生態環境部近期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大自然巡禮 | 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海南...
    自然保護區系列 第103期  導 語  自然保護區是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推薦理由  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島西南部山區,佔地面積近300平方公裡,保護區內山嶽連,群峰疊翠,林海浩渺,古木參天
  • 鳳凰山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野生動物...
    地處山河屯林區的鳳凰山大峽谷保護區,總面積近2.5萬公頃,以原麝、紫貂、東北虎和紅松、紅豆杉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為主要保護對象。自2018年6月保護區開展動物樣線監測以來,定期進行調查監測,累計拍攝到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在內的野生動物8種。大峽谷保護區是2004年12月國務院批覆的國家級「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包括鳳凰山、白石砬、鐵山三個林場(所)。
  • 惠東自然保護區裡有這些珍稀植物,你認識幾個?
    又是一年春天 又是一年植樹節 2020年3月12日 中國第四十二個植樹節 惠州是國家森林城市 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2.42% 有許多國家珍稀植物資源
  • 紅樹林,真真成了「金樹林」(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蹟(20))
    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風光。楊頑毅 戴園笙攝紅樹林是一種神奇的海洋植物群落。多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有時被海水部分淹沒,僅樹冠露出水面,有人稱為「海上森林」;有時完全淹沒,也有人稱它「海底森林」。
  • ...林業局局長張建龍:著力提升森林質量 積極構建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
    人民網北京3月12日電 (李楠樺)「3.12植樹節」之際,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就推進國土綠化、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綠色惠民等相關問題接受記者採訪。 積極構建穩定優質的森林生態系統 張建龍說,2016年,把著力推進國土綠化,著力提高森林質量,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著力建設國家公園——「四個著力」,作為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維護森林生態安全的最根本任務,逐項安排部署,全力抓好落實,有力地促進了增綠增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