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縣餘村。新華社記者 譚進 攝
「環境好,生活好,心情好,這日子就兩個字:幸福!」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村,村民潘培琴美滋滋地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餘村大鼓隊的照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我們享福了!」61歲的潘大姐說。
這裡的綠水青山,曾被灰塵汙水遮蓋。上世紀70年代開始,安吉開山採礦,環境遭到嚴重破壞。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餘村考察時強調:「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習近平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在「兩山」理念指引下,安吉下大力氣整治生態環境,發展生態旅遊,「不賣石頭賣風景」,成為「安且吉兮」的宜居宜業宜遊之地。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神州大地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嬗變已然發生:
瞧,寧夏沙坡頭,草方格治沙保障包蘭鐵路暢通,「中國魔方」享譽世界;
瞧,太湖之濱的江蘇無錫,推行河長制,讓河長治水長清;
瞧,海岸線長達669公裡的廣西北海,將生態視為「金不換」,「養海」護灘;
瞧,北京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去年達標天數為240天,比2013年多了64天……
天,越來越藍。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個「顏值」與「氣質」日益提升的中國。
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蹟,究竟是怎樣實現的?
——不忘初心,造福人民。
「生態環境保護就是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發布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全面展開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大國,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汙水處理能力,成為世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尊重自然,科學治理。
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浙江省玉環市,上世紀70年代填海建設大壩,把玉環主城區所在的海島同大陸連接起來,卻阻斷了洋流。為了恢復海灣生態環境,昔日填海築壩的玉環人再次改畫地圖,從2017年開始撤壩建橋;
在中國中部的洞庭湖,數百處圍墾湖洲、河道的矮圍,近幾年已被拆除。通過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相結合的方式呵護溼地,湖面碧波蕩漾浩浩湯湯;
在中國西北的黃土高坡,一些樹木難以生長的地方,不再一味種樹種草,而是通過梯田改造、打壩淤地等方式保護生態環境。水不下山,土不出溝,黃土高原綠色滿眼生機勃發……
這些年來,我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認知,在實踐中不斷深化。中共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如今,雖然改造自然、徵服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但我們越發注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把生物治理措施和工程治理措施緊密結合,找到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衛星監測數據表明,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河北最北部的塞罕壩林場,馬蹄坑營林區駒子溝。這裡的平均坡度達到30度,土壤貧瘠、沙化嚴重,但山坡上的樟子松長勢喜人。2011年以來,林場把10萬畝荒山沙地、貧瘠山地等作為造林攻堅主戰場。「這些硬骨頭地塊上的幼樹成林後,林場森林覆蓋率將從現在的80%,提高到86%的飽和值。」林場林業科副科長範冬冬說。
半個多世紀前,這裡還是「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僻苦寒之地。三代務林人牢記使命、持之以恆,以心血澆灌而成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已達112萬畝。
奇蹟達成,遠非一日之功,往往需要數十年如一日咬牙堅持。早在1956年,中國就建立了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78年以來,「三北」工程完成造林3000多萬公頃,在北疆築起「綠色長城」。進入新時代,中國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目前,全國已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各類陸域自然保護地面積達170多萬平方公裡。全國森林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6%,提升到目前的22.96%。
中國的「綠色名片」,在國際上日益亮眼。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支付寶「螞蟻森林」項目等,接連榮獲聯合國最高環境獎「地球衛士獎」。「在倡導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等方面,中國都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實至名歸、當之無愧!」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表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今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訪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村時強調。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向著美麗中國的目標砥礪前行,必將有更多生態治理的中國奇蹟,綻放在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劉毅、趙貝佳 、寇江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