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中國古稱狻猊。是繼老虎之後的第二大貓科動物,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曾廣泛的分布在非洲、歐洲南部、亞洲中部和西部,但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歐洲獅、開普獅、巴巴裡獅、伊朗獅、中亞獅先後走向了滅絕。
非洲獅
到目前為止,僅剩下6個亞種,分別是:剛果獅、加丹獅、克魯格獅、努比亞獅、西非獅以及亞洲目前唯一的印度獅。成年雄獅平均體重180~240千克,雌獅平均體重130到200千克,全長約3.2米。尤其是雄獅那長而霸氣的的鬃毛,不禁讓人們有一種敬畏之情,而這也是獅子王辛巴的由來。
最後的亞洲獅
現在,獅子已經成為了非洲的代表性動物之一,但是在1000前,亞洲也是獅子的主要分布區域,從阿拉伯半島一直到中亞腹地,甚至包括我們的新疆地區,而這也是傳說中的崑崙獅。
日本畫家狩野永德繪《唐獅子圖屏風》
古文記載:崑崙獅,多毛,個子高,且有青色或黑色種,黃毛髮。李時珍本草綱目則記載:崑崙獅,捲毛,膚色或青或黑。唐朝牛上士在貞觀九年的《獅子賦》中也這麼寫道:「窮汗漫之大荒,當崑崙之南軸;鑠精剛之猛氣,產靈猊之獸族」。看來,這個崑崙獅並非空穴來風,也許是中亞獅的往東擴張的一個分支。
唐代鎏金獅子
直到明朝末年,隨著環境的日趨乾燥,沙漠化和半沙漠化面積越來越大,比如河畔蘆葦蕩逐漸消失,讓獅群失去了耐以棲息立命的條件。就這樣,生活在亞洲中部內陸的中亞獅開始慢慢的走向了末路。
中國新疆西部的帕米爾高原遠景
我們曾有機會成為同時擁有獅子與老虎的國家,可惜,終究還是錯過了。時到今日,也就只有印度了,1800多隻得野生孟加拉虎外加600多隻的野生印度獅,足以讓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眼饞了。不得不說印度人的動物保護確實做得不錯,也許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歸結於信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