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紅安縣舊稱「黃安」,以「地方安謐,生民安妥」而得名,1931年12月,紅四方軍面在此建立,並且在黃安軍民的配合下攻克縣城,為紀念黃安戰役的偉大勝利及表彰黃安人民的革命鬥爭精神,於是改為「紅安」。
建國後又為紀念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以及紅四方面軍在此建立,該地自此稱「紅安」,而紅安素有「將軍縣」的稱號,少將賀健便是紅安縣華家河鎮人。
《日知錄·正始》中講到:「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後來近代思想家以此話總結出了八個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1927年11月,黃麻起義爆發,湖北黃安(今紅安)、麻城三萬餘名農民自衛軍和義勇軍站了起來,向國民黨右派打響了第一槍,此外黃麻起義還是川陝革命地的歷史起點,紅四方面軍便是由在黃麻起義中組建的鄂東軍發展起來的。
拳拳愛國之情,也感染了許多人,賀健是其中一員。1929年,賀健時年19歲,他想要為國家貢獻出一份力量的心情更加強烈,他覺得自己應該加入進去,他認為自己有責任。
但賀健的父親已在戰亂中喪生了,賀健則是母親在這個世上的寄託,母親只想讓兒子平安的度過一生,那些偉大的事情就交由別人去做吧。
賀健躺在床上,左思右想,遲遲不能入眠,而一夜過後,賀健也下定了決定,他決心追隨我黨的腳步,離家當兵,而為了不讓母親擔心,賀健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他對母親說,自己要外出打鐵謀生。
而一直以來,賀健都很少讓母親操心,他的父親去世後,賀健便挑起了家中的大梁,母親清楚賀健的為人,並沒有多說什麼,為賀健打包好行李,相送到村口,看著兒子走遠,身影漸漸消失,他的母親還站在原地待了一會,才轉身往回走。
但賀健並沒有去打鐵,他很快就追上了工農紅軍,加入了其中,開啟了軍旅生涯。剛走沒多久,賀健還向母親寄去了一封信,裡面有兩張邊區的紙幣和他的照片,事實上賀健的母親也已經猜到兒子去當兵了,她望著兒子的照片,擦了又擦,心裏面還是希望兒子能活著回來。
由於前方戰事吃緊,賀健全身心投入到了戰場,捨己為國,勇猛無畏,與母親也就斷了聯繫。賀健當過通信員,做過紅四軍軍長徐向前的警衛員,後又跟著紅四方面軍轉戰南北,參加了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徵等。
1936年,賀健還在陝北紅軍大學接受過學習,其信念也更加堅定,相信他們終有一天能夠趕走敵人。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賀健先後擔任了魯南十師師長,華野三縱七師、九師師長等職,參加了魯南、濟寧、平漢等戰役。
抗日戰爭自1931年至1945年,歷時14年,是我國史上一大偉事,這期間許多愛國人士主動投入到了救國存亡運動中,他們不畏死亡,不怕條件艱苦,堅持到了最後一刻,最終迎來了曙光。
現如今,抗日戰爭雖然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但是中國民眾卻始終無法忘懷那段歷史。為了回饋新老顧客,這本書在小編的努力下,商家將98元,降到了78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39歲的賀健已度過了20年戎馬歲月,成了一名司令員。
彼時戰爭已經結束,國家已經解放,賀健得以有機會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而賀健在回家途中已經事先打聽過了,他的母親還尚在人世,賀健的心情一如離開家時那般激動,腳步便又走得快了些。
賀健快走到村口時,便遠遠看到了在村口等候兒子歸來的母親,賀健快步走到母親跟前,「撲通」一聲就跪了下去,哽咽道:「兒子回家了。」
但賀健的母親卻是給了他一巴掌,這一巴掌是對兒子離家當兵的埋怨,是20年如一日的等待,以及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