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荊州到夷陵,陸遜為何能連挫劉備?

2021-01-07 發現中國知識地圖

從關羽大意失荊州,到劉備的夷陵之戰,兄弟二人在面對陸遜時竟接連慘敗。荊州為何會土崩瓦解,劉備又如何在夷陵全軍覆沒?

一、地理決定丟公安必失江陵

常說的「關羽大意失荊州」,其實只是失掉南郡和公安。在這之後,荊州的其他州郡為什麼會被呂蒙、陸遜一一搶去?

從地理的角度看,能很好地理解其他郡縣為什麼都保不住。

荊州軍事重鎮在江陵,而治處在公安,兩個位置夾著長江互相支援。得到這兩處地方,就如同把荊南割據了。而一旦被攻破其一,荊州就會徹底瓦解。

比如江陵之戰時,諸葛瑾守公安,朱然守江陵。曹真、夏侯尚等強攻江陵不下,又被諸葛瑾、潘璋牽制威脅,曾差點大敗。再後來晉軍伐吳,公安的孫歆主動出擊,被敵人跟著進城導致公安淪陷,害得江陵的伍延也不得不投降。

大意失荊州,主要是指關羽對江陵和公安布防過於疏忽。一打起來,孫吳的水軍由洞庭湖走沅江能攻取武陵,走湘江能攻取零陵,這兩郡自然沒辦法可守。

長江再往上的重要據點是宜都和夷陵,兩處地方也是夾著長江,劉備就是在此處被陸遜、孫桓阻擋,死活進不了荊州。這兩地也是呂蒙、陸遜攻打荊州時最主要的交戰地點。

按記載,陸遜率李異、謝旌等領兵三千水陸並進而上,謝旌率陸軍截斷險要之處,陸遜大破蜀將詹晏、陳鳳。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諸城長吏及蠻夷君長皆降於遜。

拿下這些地方,東吳就控制了長江沿岸,關羽的北軍和荊南守軍全都孤軍作戰,蜀中就算及時派出援軍也會被陸遜阻擋在三峽口一帶,荊州軍也根本逃不回蜀中。

二、潘濬等高級官員帶頭降吳

公安、江陵被破及關羽樊城失利,其他各郡縣卻望風而降,是為什麼?這裡要解釋荊州的行政體系。

把荊州比作益州的話,當時公安相當於益州的成都,是省會城市,荊州主要官員都在公安,下面的郡縣要受公安所支配。

這相當於關羽如果是荊州的皇帝,潘濬大約相當於三公地位,糜芳、傅士仁則是荊州的大將軍、衛將軍。

昔年的零陵太守郝普在當時不知道擔任著什麼職位,但毋庸置疑他再度向吳軍投降,並官至廷尉。廖化、潘濬、劉璋等都向吳軍投降,後來廖化趁機回了蜀中。

孫權為了拉攏潘濬,與其建立聯姻關係。那麼潘濬下面的官員就沒有什麼不服的了。況且荊州高級官員的家屬大多就在江陵和公安,地方官也得為親人想想。

樊胄和習珍等先是投降了吳軍,等待安撫過後,密謀聯合武陵蠻夷,在七個縣同時舉兵,被已投降的潘濬領兵五千討平。朱然的兒子施績就是在此時初露鋒芒。

零陵方面肯定是不戰而降了。孫權對南方的控制力大於劉備,而呂蒙恰恰最擅長拉攏人心。步騭的部隊老早進入交趾,建安二十四年士燮正式向孫權派遣人質,以吳軍威懾力當然是不戰而屈兵了。

湘江由洞庭直通零陵治府,孫吳的水軍要控制荊南太過簡單。所以樊胄和習珍大約是在武陵山區舉兵,壓著夷陵地界,好接近入蜀的道路。

點擊圖片可放大。製圖:李純星

有一點不太明確的是,陸遜傳記載【又攻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大破之。】——房陵就是新城,南鄉郡在今武當山一帶,南鄉縣在漢中,陸遜無論破哪個南鄉都太遠了。上庸、新城一帶應是由孟達配合魏軍拿下了。

鄧輔、郭睦比較可能的是隨關羽北伐時所任命,並不在本郡。陸遜鎖死了歸蜀的道路,故而鄧輔、郭睦是撤退時被陸遜所破。

像這種整個大州的侵略戰鬥是奪取統治權,控制了中央高級官員,地方官員就無以為據。單純的攻城略地,是最下乘的打法。

三、夷陵之戰,陸地連營致慘敗

為給關羽報仇,解失荊州之恨,221年七月,劉備親率大軍伐吳。

吳班、馮習、張南為先鋒,先於秭歸破了吳將李異、劉阿。陸遜將部隊退至猇亭地區,借著長江的地勢列陣,又正好離江陵不遠。

點擊圖片可放大。製圖:李純星

於是劉備令黃權在江北駐紮,以防備魏軍來襲。遣馬良進入武陵,誘降五溪蠻。孫桓把守著江南岸的夷道,被劉備全部兵力猛攻。

久攻不下,劉備令吳班於陸遜營前平地列陣,自領八千精兵於山中埋伏。吳班兵在陣前對陸遜百般辱罵,陸遜不為所動堅守不出,也不向孫桓派援兵。

此時劉備總兵力約七八萬,陸遜總兵力僅有五萬。兩軍一直交戰不決,這樣僵持的局面從222年正月到六月,天氣日益炎熱。

耐不住酷暑,劉備將沿江駐守的水軍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立在山林中,依傍溪澗連營駐紮。這直接導致水路大開,兵力分散。

點擊圖片可放大。製圖:李純星

陸遜見機,向孫權請命反擊。孫權派諸葛瑾、駱統、周胤水軍出發增援。陸遜以朱然為先鋒,突破劉備連營繞到後方,對蜀軍進行夾擊。

與此同時,徐盛、潘璋等進攻劉備前部進行縱火,潘璋斬蜀軍都督馮習。這時步鷺由武陵郡內出兵,切斷馬良、五溪蠻與蜀軍的通道,又派一部斬斷了黃權與劉備本部的連接。

這一戰,劉備八萬蜀軍幾乎全軍覆沒。除廖化、吳班、陳式,蜀軍非死即降,屍骸塞江而下。劉備突圍後,驛人燒毀鎧甲斷後。

結合孫權加派的援軍,這時吳軍總兵力達八九萬。戰後,吳軍將蜀軍舟船、器械等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大獲全勝。

* 發現中國正在推出「三國地圖」系列文章,敬請持續關注。

* 本文經蘇沉船授權整理,配圖在發現中國(ageeye.cn)繪製,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去公號「長水河山」,看其他精彩知識地圖。

相關焦點

  • 樂極生悲、福禍相依:劉備為何會在巔峰時期敗給孫吳陸遜?
    直到赤壁之戰前期,劉備得遇貴人諸葛亮,諸葛亮為劉備明確謀劃了戰略方向,劉備眼前豁然開朗,隨後的十餘年時光,劉備迎來了他人生中最順遂的時光。然而福禍相依,劉備被一連串勝利衝昏頭腦,後來因為一步棋錯,致使一場慘敗,並最終使他付出生命的代價。而致使劉備命運向下滑的轉折點,卻是一個極小的失誤。劉備本是漢朝皇室後裔,中山靖王之後,但到劉備這一代,家族已經沒落。
  • 蜀漢的興衰,劉備鼎盛時期勢力有多大,又是如何喪失取天下時機的
    而到了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劉備為重奪荊州率兵進攻東吳,卻於「夷陵之戰」中慘敗,直接導致蜀漢元氣大傷,就此徹底喪失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出兵益州前夕突然病逝,孫權經過權衡後放棄西進攻佔益州的計劃,為將劉備推到對抗曹操的最前沿,從而使東吳可以騰出手來率先解決東南的交州問題,孫權最終同意將「南郡」借於劉備,至此荊州七郡中的五郡落入劉備手中。
  • 劉備夷陵大敗後,為何不回成都而停留在白帝城?其實是明智之舉!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劉備託孤於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劉備病逝,享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帝,廟號烈祖,葬惠陵。自公元222年秋季到公元223年夏季,劉備在永安白帝城停留了近一年的時間。那麼,問題來了,劉備兵敗夷陵後,為什麼不回成都,而是一直待在白帝城呢?
  • 劉備與袁紹都在大敗後抑鬱而亡,而曹操在大敗後為何還能重整旗鼓
    今天筆者跟大家一起聊的歷史話題是,三國時期的劉備,袁紹,曹操三人,都分別經歷過一場或數場大敗,比如劉備的夷陵之戰,袁紹的官渡之戰,曹操的赤壁之戰等。但為何劉備與袁紹大敗之後都是不到一年便抑鬱而終,唯有曹操在大敗之後還能重整旗鼓,並再次打下一番不錯的傲人事業呢?對於這個話題,如果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
  • 宜昌市是劉備心中永遠除不掉的傷痛,晚上做夢夢到宜昌都會被嚇醒
    年末,呂蒙偷襲荊州,南郡失守。關羽退至麥城。同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突圍,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劉備少了最強力的右臂。麥城也在今當陽境內。呂蒙公元221年(章武元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徵孫權,氣勢強勁。張飛率兵萬人,從閬中至於江州,與劉備會師,但在出發前,被部下張達、範強所殺。劉備少了左臂。
  • 劉備先前丟棄的一座小城池,後來卻成難啃的骨頭,荊州也因此丟失
    袁紹被曹操擊敗後,劉備就跑去了荊州刺史劉表那裡,繼續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劉表知道劉備不簡單,不敢將其放在身邊也不敢重用,就派劉備到荊州北邊的一處小縣城新野駐守。雖說是小城,但這裡卻是抵禦曹操南下的最前線。劉表也不是什麼善茬,一面給予劉備一座小城,一面卻利用他來抵擋曹操。
  • 孫權為何非要殺死關羽,他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絕非攻佔荊州
    其實在劉備前半生創業時期,《隆中對》還是非常適合劉備的。但是在劉備佔據益州之後,他依然採取《隆中對》的戰略,導致荊州丟失,上庸諸郡又相繼落入他人之手。能看出什麼問題?很簡單,《隆中對》戰略只適合於公元215年之前的發展實施戰略,而佔據成都之後,就必須要改變戰略,以求利益最大化。 然而,對於劉備來說,在他佔據益州之後,他並沒有採取較大的戰略改動。
  • 諸葛亮北伐時,孫權為何不偷襲西川?
    當年關羽北伐曹魏時,孫權在背後捅了刀子,一下子就滅掉關羽並將荊州收入囊中。而諸葛亮北伐時,為何孫權陸遜不趁機也偷襲西川呢?其實,孫權當時並沒有機會去偷襲西川,因為當時的東吳陸遜疲於防守曹魏,而蜀國已派人嚴防東吳,加上孫權又忙於其它事,所以孫權無瑕西顧蜀漢之地,去偷襲西川。
  • 東漢末年領軍能力排行,劉備、孫權、諸葛亮落榜,第一實至名歸
    劉備早年顛沛流離,一直被曹操追著打,從徐州戰敗,到荊州拋妻棄子的狼狽,夷陵之戰小覷陸遜,違背兵法,差點被一把大火送上西天,可見其領軍能力比之諸葛亮,更加不堪。孫權更不用提了,合肥是他這輩子的傷心地,率軍十萬精兵兩次,第一次被張遼八百人送回了老家,第二次被滿寵數十人送回了老家,此後,孫十萬的大名響徹大江南北。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下曹操、關羽、張飛、陸遜、周瑜怎樣統軍的吧!
  • 連黃忠都有爵位,諸葛亮趙雲魏延卻未能封侯,劉備為何厚此薄彼?
    221年4月劉備在成都稱帝,對群臣大加賞賜,比如任命諸葛亮為丞相總攬朝政,馬超為驃騎將軍,爵位是鄉侯;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不過有點令人不解的是,張飛和馬超都有爵位在身,連黃忠都有關內侯的爵位(黃忠的爵位是進位漢中王時封的),可是你看看兩位重要的大將趙雲和魏延,以及丞相諸葛亮卻都是白身未能封侯
  • 三國殺:為什麼陸遜的皮膚總有一隻鹿?名字的諧音只是一個原因
    經常玩三國殺的玩家應該都發現了,陸遜的皮膚,總是會有一頭鹿和他同屏出現。這裡小編以三國殺移動版為例:三國殺移動版中陸遜、界陸遜、神陸遜包括經典皮膚在內、共有8張皮膚,有鹿的皮膚總共有4張,佔了一半的數量。為什麼陸遜的皮膚總有一隻鹿呢?小編認為有三個原因。首先就是陸遜的名字諧音了。陸遜,字伯言,原名陸議。
  • 三國中劉備總是愛哭,卻為何受人尊敬?人人都喊一聲劉皇叔
    在羅貫中先生《三國演義》小說中劉備被塑造出一個打勝仗會哭、打敗仗也哭,一個軟弱無能的主公。好像蜀漢能夠成為三國鼎立中的一員,都是諸葛亮和五虎上將的功勞。劉備一生自己單獨打了一次戰鬥就是夷陵之戰,還被陸遜火燒連營大敗而歸,自己也因此喪失了性命。
  • 劉備得知張飛死訊,卻只說了5個字,讓諸葛亮看清劉備真面目
    02公元221年,關羽離世一周年,荊州丟的第二年。荊州作為戰略要地,在誰手裡誰就吃香一些。考慮到這個地方的重要程度,劉備選擇了奪回來,自己帶了3萬大軍,讓二弟帶了2萬大軍。於是,兩位運糧官決定先下手,拿著刀潛入到了張飛的營帳。張飛睡覺睜著眼,但是他們兩人以為張飛沒睡著,連忙磕頭求饒,但是張飛這邊沒動靜,還打起了呼嚕,於是這兩人決定一不做二不休,砍下了張飛的腦袋,並且離開了營地。為了安全期間,兩人找了一艘船,直接奔著東吳地界去了。次日清晨,副官才發現張飛被殺,緊接著給劉備報了信兒。
  • 夷陵之戰蜀國只死了五萬人,為何就傷筋動骨,開始走下坡路?
    蜀國從赤壁之戰後到夷陵之戰這段期間還算是較為昌盛,而就是夷陵之戰後,蜀國才走了下坡路。但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夷陵之戰蜀國以及吳國兩方軍馬大概只是五萬人,那也就是說哪怕蜀國全軍覆滅,也就是死了五萬人,這五萬人真的就令蜀國如此傷筋動骨嗎?首先,我們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經常會發現書中動不動就是數十萬大軍,赤壁之戰更是整來了八十萬大軍。
  • 劉備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含金量如何?用兵能力是否超越了曹操?
    如果沒有法正,光憑劉備,很難想像他能打出如此驕傲的戰績。夷陵之戰就是一個例子,在沒有法正的輔助下,劉備和陸遜相持數月,一籌莫展,最終竟然被陸遜一戰而敗,損失慘重,失去了問鼎天下的機會。如果此戰有法正在旁,法正使出奇謀,未必沒有擊敗陸遜的機會。因為當時陸遜資歷不足,吳軍內部並不團結,剛好有利於法正施展奇謀。 漢中一戰,法正功勞頗大,以至於在劉備時期,整個蜀漢,只有法正一人被封侯,其他人都沒有這個資格。
  • 關羽敗亡前,一軍師提起離開而躲過一劫,其雕像為何位列關帝廟?
    在關羽鎮守荊州期間,王甫是軍司馬。這個官職看似尋常,但卻在軍中擁有極高的權力。而王甫身上較為亮眼的地方,便是他對關羽的勸諫。陸遜與呂蒙交替之際,王甫率先向關羽提出,要提防東吳偷襲。關羽心中其實對江東文武很是蔑視,認為他們是一群鼠輩,並不打算做出什麼舉動。但耐不住王甫屢次進諫,他只好沿著南郡到江陵這一路上修建了烽火臺。
  • 劉備帳下5虎上將,只有1人能守住荊州,關羽張飛倆人也守不住
    劉備雖是漢室之後,由於家道沒落淪為賣草鞋為生,可是他又是最幸運的人,在他最困難之時卻能得到2個萬人敵的兄弟。並且在他沒有穩定的地盤和實力時,他還能請出諸葛亮這樣高手為他出謀劃策,可算是劉備八輩子修來的福分。諸葛亮能出山輔助劉備,是曹操沒有預料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