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心理:長不大的成年人,有2點特徵,很明顯

2021-01-16 Canliu

什麼是巨嬰?

巨嬰其實是一個網絡詞語,指身體是成年人,但心智卻很幼稚,表示極不成熟的一種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嬌生慣養,孩子做錯事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由於過於寵溺,把孩子給慣壞了,孩子長大後,不僅得寸進尺,還喜歡啃老,有的孩子,都把伸手問父母要錢,當成了天經地義,父母不給,就各種指責,說為什麼把我生下來?你生我就得對我負責!

還有一種巨嬰屬於自卑的,是在童年時期由於撫養不當造成的,比如,很早的時候就喪失父/母,在家裡存在感低,經常被父母否定等等,長大後,就開始四處同,求安全感,求愛……

巨嬰都有什麼特徵?

特徵一:思維極端且幼稚

巨嬰的思維,通常在辨別事物上有兩種看法,要麼就是好的,要麼就是壞,常以自我為中心,就像一個嬰兒一樣,你給我一個好的蘋果就是好的,你給我一個壞的蘋果,有蟲洞的,就是壞的,對別人善意的謊言,以及開玩笑的話無法理解,你給巨嬰撒一個壞的謊,雖然本質上是為了巨嬰好,但是他就一根筋,當成真的。如果有一天,某人做了一件讓巨嬰認為不好且對他不利的事,巨嬰就會覺得這個人很壞,心術不正,所以,巨嬰的這種思維很極端,另外,巨嬰的圈子要是好人多,巨嬰就認為世界是安全的,反之,圈子裡的人比較亂,壞人很多,巨嬰就對世界充滿惡意,認為世界是危險的。

特徵二:依賴感強且自戀

依賴感是人與人的一種特殊關係,當你習慣了一個人的幫忙,習慣了一個人的陪伴,讓你覺得自己越來越離不開對方的時候,就是一種依賴表現。值得一提的是,巨嬰依賴的對象,通常都是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也就是說,誰能讓巨嬰覺得是好人,能給巨嬰安全感,讓巨嬰信任,巨嬰就很容易對這個人產生依賴心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男人是「媽寶」的原因之一,因為他的媽媽就是他的依賴對象,凡事都幫他安排好了,而他作為個體的成年人,離開自己的媽媽,就無法獨立,做什麼都做不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巨嬰又很容易把自我與周圍的人隔離,進入幻想世界(全能自戀),而一旦自己的幻想狀態被打破,巨嬰就會變得很沮喪,接受不了事實。

巨嬰形成的背後,都有包辦一切的父母

在《變形記》的一期節目中,有一個16歲的少女,還沒成年,但是她的行為發展,卻往巨嬰的標準走,我不知道這是故意演的,還是真實的她,在節目上,她的生活狀態竟然是不能自理,吃飯需要喂,穿衣服也需要別人幫。

而她的父母卻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對的,思想核心是,女孩就應該被「富養」,要知道,將來她是要嫁人的,嫁到別人家,難道也需要別人效勞,幫她穿衣做飯?如果將來她有了小孩,她還是會像自己父母那樣,把孩子養成一個巨嬰。

總結:巨嬰的存在,揭露的是中國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確實存在問題,對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學校和父母都沒有做到位,導致孩子獨立性的缺失及人格的缺陷,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你好 ,陌生人,我是Canliu,我在這裡自足自給,把一些瑣碎的情緒寫成文字,這裡面有你發生過的,和未曾發生的,我們都是孑然一身,開始和結局都是如此孤獨,很高興遇見你。求關注!

相關焦點

  • 巨嬰心理:成年人心智沒有成熟,有2點非常明顯的特徵
    什麼是巨嬰?實際上巨嬰是一個網絡詞語,意思是身體年齡是成年人,心裡卻非常不成熟,可以說心理年齡停留在未成年階段。第一種特徵:極端幼稚的思維巨嬰的思維,往往有兩種分析事物的看法,不是好的就是壞的,經常覺得自己就是中心,就和一個孩子一樣,你給我一個好蘋果就是好人,你給我一個壞的蘋果,有問題的,就是壞人。始終無法理解別人善意的謊言和開玩笑的話,你給巨嬰撒一個善意的謊言,即使初心是想讓巨嬰好,然而他就是死腦筋,覺得是真的。
  • 成年人的巨嬰心理,到底有多可怕?
    在這個時代有很多被寵壞的孩子,雖然身體年紀一天天成長,但心理永遠都停留在小孩子時期,因此「巨嬰」這個詞也在群體之間流傳起來。那麼,巨嬰是什麼意思呢?指的是已經成年的人極度自私,以絕對的自我為中心,世界應該圍繞著他而轉,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沒有規則意識,沒有法律概念,沒有道德約束,只知道索取而沒有奉獻精神與意識,會把別人的幫助和贈予視作理所當然,毫無感恩的心。
  • 武志紅:90%的中國成年人都是「巨嬰」
    反之,就轉為有破壞性的生命,或對內攻擊自己,或對外攻擊別人,怨恨、憤怒、鄙視、諷刺等,成為「巨嬰」形成的根源。巨嬰最愛世界圍著自己轉所謂巨嬰,就是成年嬰兒。身體上是成年人,心理發展水平卻還是一歲以前的嬰兒水準。「中國社會90%的問題,或者絕大多數的愛與恨,都和一個基本事實聯繫在一起,就是絕大多數中國成年人都是巨嬰。」
  • 33歲還長不大的「巨嬰」,喜歡用奶瓶喝咖啡,戒不掉紙尿褲
    在一周歲以內部的寶寶才能夠被叫做「嬰兒」,滿十八周歲就可以叫成年人了。大部分孩子在這一過程中已經漸漸學會獨立,不需要父母的照顧,可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已經33歲了,卻還像個2歲孩子一樣。33歲還長不大的「巨嬰」在大家身邊已經過了30歲的男士,人生是一種什麼狀態?「成家」和「立業」總要佔一樣吧?最起碼可以自己生活了。但是來自美國的傑克卻沒有成年人的樣子,年過30歲的他在外人眼中仍然個「巨嬰」。
  • 大部分成年人,都是「巨嬰人」,你應該這樣跟他們相處
    以上就是嬰兒的心理,那麼所謂的巨嬰人,就是一個成年人,不管他年齡是20歲,還是60歲,雖然是成年人了,但是他們的心理卻如同嬰兒一樣,發育不成熟,這些人,在心理學領域,被稱為巨嬰人。巨嬰人有什麼心理?巨嬰人跟嬰兒心理如出一轍,只不過是比嬰兒更加過分了而已,說白了就是長大的嬰兒,手腳更健壯了。
  • 誰是長不大的大人 「巨嬰」再成兩岸三地網絡熱門詞
    有評論提到該造謠者已經27歲,卻還要父親幫他為錯誤找藉口,這背後是父母對於成年人過分溺愛所導致;也有網友提到,巨嬰現象的背後是社會上程度不足導致的,關於「巨嬰」一詞定義以及造成的社會影響成為網絡熱點。無獨有偶,日前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在臉書上發文提到國際戰線上的「政治巨嬰」,也引發香港「政治巨嬰」一詞的討論。
  • 小飛俠的永無島童話,長不大的人都有哪些特徵?
    永無島上有一個小男孩永遠長不大,他十分淘氣,有天他飛到人間,帶著一個又一個孩子來到這座充滿夢幻的永無島,看著他們進來留下故事又離開。最終其他小孩長大成人,留下小男孩一直都是孩童模樣,繼續肆意地冒險。這個小男孩就是小飛俠彼得潘。這個被蘇格蘭小說家詹姆斯·馬修·巴利在小說《彼得潘》裡創造出來的主人公,伴隨著無數人的童年成長。
  • 心理學:從川普分析原生家庭的影響,巨嬰型人格的三點心理問題
    文/夢嫻君今年新冠疫情以來,美總統唐納德.川普的獨特言行,除了讓我們感到非常詫異之外,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了原生家庭孵化出來的巨嬰型人格的人對家庭,國家,甚至整個國際社會的巨大影響。巨嬰型人格,心理學上也叫自戀型人格障礙。他們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規則意識,一旦出現超乎自己預期的情況,就會情緒失控,產生過激的非理性行為。巨嬰型人格存在三點心理障礙:1, 沒有應對這個世界的能力。因為他們從小到大都在父母的過度保護之下,失去了應對當下社會的能力,甚至是失去了應對這個世界的能力。
  • 心理學家:不成熟的男人,都有4個特徵,尤其第2個最明顯
    有位心理學家曾對兩千名適婚女性做過一項調查,超半數的女性表示自己曾和不夠成熟的男性交往過,其中又有超過九成的女性不會選擇和幼稚的男性交往,表示不願意陪他一起「長大」。
  • 【雙語彙】Infantilize/製造巨嬰
    甚至有報導稱,美國德克薩斯州一30歲男子因為覺得新冠肺炎是「騙人的」(hoax),特意去參加「新冠派對」,最終染病身亡。這場疫情讓我們見識了成年人能有多任性(wayward)。國內有隔離期間非要外出跑步,或非礦泉水不喝的;國外有堅稱新冠肺炎就是大號流感,或寧死不戴口罩的——即使身為一國總統。這樣的成年人,通常會被貼上「巨嬰」的標籤。
  • 女遊客故意破壞景區:多少「中國式巨嬰」正在偽裝成年人
    本文作者 | 青靄前幾天,在四川黃龍景區裡,有遊客拍到這樣一件事:一名女性遊客在遊覽過程中,無故將沿途眾多垃圾桶、告示牌一一推倒。有遊客上前阻止,還招來了她情緒激動的辱罵。直到後來在警方介入下,她才吐露實情:是由於個人生活發生重大變故而導致了沒有控制好情緒,才做出了過激行為。
  • 巨嬰們的8個顯著特徵
    ——是的,他們可能有一個家庭,一套公寓,一輛汽車,還有一份好工作。但在這些「巨嬰」的內心深處,他們總是在尋找那些能夠幫助他們的人,比如政府、年邁的父母、心理學家、同事等等。 媽媽,他們傷害了我!
  • 巨嬰越來越多,當避無可避時,該如何與巨嬰朋友相處
    「巨嬰」,指那些身體已經是成年人,但是心理年齡還停留在嬰兒時期的人。近年來「巨嬰事件」屢見不鮮,在讓人感嘆「長見識了」的同時,對「巨嬰」的討論也逐漸多了起來。網絡上關於「巨嬰」的討論很多,由巨嬰引起的奇葩事件也不少。
  • 美國33歲「成年巨嬰」,整天穿尿褲睡嬰兒床,母親:他還是個孩子
    無論孩子到了什麼樣的年齡,在很多父母心目中依然是"長不大的孩子",所以父母會不停的為孩子去操心。然而當孩子成年後,父母依然沒有意識讓孩子去獨立,那麼很多孩子就可能會變成"成年巨嬰"。33歲依然睡嬰兒床的"成年巨嬰"人們常說:"三十而立",很多人到了30歲後就基本上進入了事業穩定、成家立業的階段,然而在美國有一位33歲的成年男子卻依然過著嬰兒般的生活。
  • 遇事耍官威:成年巨嬰的全能自戀與偏執分裂
    巨嬰什麼是巨嬰?巨嬰原來是指體型巨大的嬰兒,近年來,由於某些成年人的迷之行為,巨嬰逐漸被用來指代那些心理髮育停滯在嬰兒階段的成年人。巨嬰一個人是怎麼形成巨嬰心理的這其中有一點不可忽視,即:家庭教育方式。
  • 如果孩子有這三個特徵,將來很可能是巨嬰
    巨嬰的後果,這麼慘烈,爸媽們可得管好自家子女,別讓孩子發展成為巨嬰!如果孩子有這三個特徵,將來很可能是巨嬰,家長要及時糾正:1 太任性小孩子太任性,出門很豪橫,總拿著爸媽的身份壓人,拿金錢示威。這樣的孩子有可能會發展成為巨嬰,心智停留在幼兒階段,為人既不成熟,處處惹人厭惡。
  • Infantilize/製造巨嬰
    甚至有報導稱,美國德克薩斯州一30歲男子因為覺得新冠肺炎是「騙人的」(hoax),特意去參加「新冠派對」,最終染病身亡。這場疫情讓我們見識了成年人能有多任性(wayward)。國內有隔離期間非要外出跑步,或非礦泉水不喝的;國外有堅稱新冠肺炎就是大號流感,或寧死不戴口罩的——即使身為一國總統。這樣的成年人,通常會被貼上「巨嬰」的標籤。
  • 美國33歲「成年巨嬰」整天吃奶嘴穿紙尿褲,吃飯靠餵睡覺靠哄
    提到「巨嬰」,總覺得距離我們很遙遠,比如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的楊鎖,已經成年竟活活餓死在自己家中,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巨嬰」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產物,在全球各個國家都有。比如在美國,也有這樣一個楊鎖式的人物,他的父母尚且在世,不過前景同樣堪憂。
  • 巨嬰是怎樣煉成的:家長慣著,社會不慣著,家長不教訓,有人教訓
    據中國婦女報統計,截至2月9日,全國有19800名左右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在其中護士約14000人,近90%是女性,而她們大部分都是青年。為了節約防護服,她們不喝水,不上廁所。為了方便工作,她們含淚剪掉長發卻毫無怨言。從戰役打響的那一刻起,她們不再是誰的妻子、誰的母親、誰的女兒,而是並肩作戰的偉大戰士。
  • 值得深思,比病毒更可怕的,是這些「巨嬰」行為
    一、看看「巨嬰」現象的案例武志紅的《巨嬰國》提出中國式巨嬰的概念,指一個奇葩的成年人群體,極度自私,只求索取沒有奉獻,絕對的以自我為中心,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才是正確,沒有規則意識、沒有法律概念、沒有道德約束,把別人的幫助、贈予視為應該,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全世界都是欠他的,把自己當成國家的嬰兒。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