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部門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經營範圍延伸,行業迎來新「風口」?
1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十部門發布《關於加強和改進住宅物業管理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從健全業主委員會治理結構、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推動發展生活服務業等方面,對住宅物業管理水平和效能提出要求。
在業內看來,《通知》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有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其中,一大亮點在於物業服務企業經營範圍的延伸。隨著業務範圍的擴大,物業企業的經營水平和服務能力將大幅提升,也將有助於提升產業集中度和企業對社區居民的服務水平。
明確物業費催收要求、建立物業企業紅黑名單制度
2020年,物業服務企業正逐步從房地產開發產業鏈末端獨立出來,轉變為有著豐富商業內涵的市場主力。在此背景下,《通知》從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健全業主委員會治理結構、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推動發展生活服務業、規範維修資金使用和管理、強化物業服務監督管理等6個方面,對提升住宅物業管理水平和效能提出要求。
據悉,《通知》對於業主大會和業委員進一步明確了細化管理,即由街道負責指導成立業主大會籌備組、業主委員會換屆改選小組,同時針對業委員個別成員可能出現的損害全體業主權益的行為,提出了探索建立業主委員會成員履職負面清單,一旦出現負面清單情形,將暫停該成員履行職責。
同時,《通知》明確了物業費的催收要求,對於多次催交仍拖欠物業費的業主,除了催交之外,還會探索將惡意拖欠物業費的行為納入個人信用記錄,「這一方案真正落地後,產生的作用將較為深遠,物業費的正常繳交是保障物業管理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惡意拖欠本身不但會影響到物業工作開展,更是會對全體業主的利益形成損害。」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長張波稱。
記者注意到,《通知》對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亦提出了多項要求,如擴大物業管理覆蓋範圍、提升物業服務質量、完善物業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提升物業服務行業人員素質等。
其中,《通知》提出,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要求,引導居民協商確定老舊小區的管理模式,推動建立物業管理長效機制,鼓勵物業服務企業統一管理在管項目周邊老舊小區。對此,張波指出,相比於普通商品住宅,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難度更大,一方面物業費水平相對較低,另一方面還需要協調更多的改造工作,在此背景下,此舉具有良好的現實意義。
此外,《通知》還指出,建立物業服務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和物業服務信用評價制度,同時推動在徵求街道意見的基礎上,建立物業服務企業紅黑名單制度,推動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這一點的現實意義十分明顯,由於每年有大量交付使用的商品房,不少物業公司在管面積不斷增長,相比之下,部分物業公司的管理水平卻沒有同步增長,甚至部分物業的管理還存在明顯缺陷,針對物業企業的信用管理加上紅黑名單制度,有利於通過行政手段和市場手段結合,形成選優汰劣的行業機制,更有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張波稱。
鼓勵物企拓寬經營範圍,更多機會在「服聯網」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此次政策對於物業企業而言,一大亮點在於對物業企業放寬了經營權限,可以認為是物業企業「春天」的到來。隨著業務範圍的擴大,物業企業的經營水平和服務能力將大幅提升。
記者注意到,在推動發展生活服務業方面,《通知》明確規定,促進線上線下服務融合發展,鼓勵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向養老、託幼、家政、文化、健康、房屋經紀、快遞收發等領域延伸,探索「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模式,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居住生活需求;引導物業服務企業通過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提供定製化產品和個性化服務,實現一鍵預約、服務上門;物業服務企業開展養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務,可依規申請相應優惠扶持政策。
嚴躍進指出,此次政策明確了物業企業經營範圍的延伸,主要有養老託幼、社區消費、資產管理三方面的內容。
具體來看,其一,養老託幼領域是這兩年住宅項目較為關注的內容,但成功的案例較少,而基於物業企業對社區的熟知優勢,積極開展相關物業,有助於便捷低成本地開展服務,真正服務社區每個人;其二,社區消費領域主要包括家政、文化、健康、快遞收發等內容,其實是大消費概念,這兩年很多社區也在做,但也遇到了很多困難,而物業企業主動承擔此類業務,有助於真正拓寬經營內容,實現社區服務的增值;其三,資產管理領域可能主要涉及房屋經紀,後續類似租賃等業務或也可開展。若是物業企業可以參與此類業務,也會對存量市場的盤活產生較大影響。
宅貓找房創始人楊曉松亦表示,明確物業企業經營範圍延伸是《通知》的一大亮點,對已經有完善服務體系的物業企業而言,是重大的歷史機遇。「物業公司目前的企業集中度並不高,借著這一輪的政策春風,近幾年上市的物業企業和有優勢開發背景的物業企業,一定會加大併購力度,提升產業集中度。」
此外,楊曉松還指出,立足於社區服務賦能的平臺類企業更是迎來了重大政策利好,物業企業為了更好地提供近距離服務,會致力於與各行業平臺類企業合作,提升為社區居民服務的能力。
江蘇三三德玖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志偉認為,該政策通過鼓勵智慧物業的實施,將社區管理信息融入城市信息系統,為數字時代信息成為重要生產資料奠定基礎。未來,隨著需求側的創新,實體產品會逐步向上遊的創意遷移,更多的機會在「服聯網」,物業服務或步入「總部式」和「分布式」的新型模式,抱團「過冬」後將走向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