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提高孩子自控力?「棉花糖實驗」:家長不妨試試延遲滿足

2021-01-09 虎爸虎媽熊娃

文丨虎爸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最近小明的爸爸感到非常的煩惱。因為小明最近出現感冒的情況,但是在這個時候他還卻一直想著吃雪糕。

因為這個問題小明的爸爸和小明發生了非常嚴重的爭吵,當然小明的爸爸說,感到焦慮的原因並不是由於和小明發生爭吵,而是他發現小明的自控力實在是太差了,這樣對於他未來的影響無疑是特別大的。

一、為什麼很多孩子自控力很差?

1.不守規矩

最近在電視上面經常看到一些小男孩給主播進行巨額打賞的新聞。比如在疫情期間有一個男孩,悄悄用父母的手機在10天內給某主播打賞了20餘萬元,直到父母準備買房才發現錢被轉走了。

出現這種情況之後如果家長想要追回損失卻是非常困難的,而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由於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差,雖然他們明明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不正確,但是卻控制不住自己。

2.注意力無法集中

孩子的大腦是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發育成熟的,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雖然他們已經能夠自主活動,但是大腦的功能並不完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要集中注意力是變得非常困難的,但是控制自己並不屬於我們的本能,而是需要集中注意力來做的一件事情。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所以有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3.小動作比較多

有不少老師都會向家長反映某一個同學在課堂上面經常做一些和學習無關的小動作,這不僅會影響到自己聽課,同時還會影響到其他的同學。但是即使通過老師的教育這些孩子也很難控制住自己。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了這種習慣那麼對於他們未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所以這個問題一定要重視起來。

有不少父母在了解了孩子出現自控力比較差的情況之後也是非常擔心,但是對於怎麼樣提升自控力卻並不是特別的了解。其實如果想達到比較好的效果一定要使用比較科學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取得明顯的效果,大家可以試一下棉花糖試驗。

二、「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很重要

棉花糖試驗其實在很早以前已經出現。如果我們拿出棉花糖,告訴孩子可以選擇現在吃掉或者等待十五分鐘之後再吃掉的時候得到雙倍的棉花糖。這個時候有很多孩子會選擇第一時間吃下棉花糖,還有一些孩子在忍耐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放棄了,沒有辦法堅持到最後。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最終能夠堅持15分鐘的時間。這些孩子卻不知道,自己的選擇其實會影響他們一生。

科學家把作出不同選擇的孩子都一一進行了記錄,並且觀察了他們10年之內的發展。有很多人發現等待時間越長的孩子在10年之後會變得更加優秀,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更大的。所以這就說明了自制力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而通過延遲滿足對於孩子自控力的鍛鍊,也是非常不錯的。

三、怎樣才能讓孩子的自控力提升?

1.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是對於自控力進行培養和鍛鍊的一種非常不錯的好方法,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父母儘量對他們的要求延遲一段時間再滿足他們,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度的滿足他們所提出的要求。通過這種方法孩子對於這件事情的欲望就會漸漸降低,那麼他們的自控能力自然也就能夠得到鍛鍊了。

2.以身作則

在現在的世界當中不僅孩子會面臨著自制力不足的問題,其實很多成年人也會面臨這個問題。並且在成年人的社會當中面臨的誘惑也越來越多。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的父母本身能否抵擋得住誘惑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如果父母自身表現非常不錯,那麼對於孩子也能夠有一個很好的影響,起到的教育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3.樹立正確的三觀

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對他們進行三觀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孩子的三觀出現問題,那麼他們在面對各種各樣選擇的時候就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甚至會因此影響到他們的一生。而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對此進行了不錯的教育,那麼他們在面對各種誘惑的時候就更加容易堅持自己的底線,自控力也會更強。

自控能力對於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影響巨大,特別是隨著社會地位以及年齡的增長影響會變得越來越明顯,所以父母一定要對此加以重視。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就對他們的這種能力進行鍛鍊,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孩子的成長是順利的。

本文由虎爸虎媽熊娃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如何提高孩子自控力?父母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原因二:不守規矩有些孩子在明知道父母已經設下規矩了,但是仍舊我行我素不聽父母的話,而這樣的做法往往是因為內心欲望過於強烈,也就是說並不能按部就班地服從父母的安排,那麼,這樣的潛在叛逆現象會導致他們對什麼事情都是試試就好的膚淺態度。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心理學家的研究: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對孩子自控力發展的影響
    養育孩子的家庭,很多父母應該對延遲滿足這個詞不太陌生,但是對延遲滿足的具體的做法和理解,可能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見解。只從字面意思上來看的話,很多家長以為延遲滿足就是對於孩子的要求拖延滿足。延遲滿足主要用於培養孩子自控力,其實培養孩子自控力的當時也不僅只有延遲滿足這一種方式,只是這種方式效果比較顯著,並且便於我們觀察。所以,現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說延遲滿足,主要就是在說孩子的自控力。02自控力對孩子成長發展的意義自控能力一般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一般自控力比較好的孩子能認真專注在某一件事情上,他的專注力就會比較好。
  •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前些天,好友小玉經常提到的那家託管機構又出了一套關於「棉花糖實驗」的培訓課。這項棉花糖實驗一出,讓更多家長急不可耐,據說這個培訓課鍛鍊的是孩子的自控力,自控力是一個非常非常值得培養的能力,如果孩子能夠從小就接受這方面的培訓,那將來可真是不了得!不過,研究發現,似乎大多數家長對於「棉花糖實驗」並未真正的理解透徹,它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的神奇!
  • 心理學家的兩次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孩子的自控力要這樣培養!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關於自控力,我想到的是兩次棉花糖實驗所帶來的不同結論。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紐約大學的泰勒·瓦特、加州大學的葛瑞格·鄧肯和權浩南重新做了這個實驗,這次的實驗人數比以往多很多,而且這次實驗在小細節上有一個改變。
  • 「棉花糖實驗」的誤讀和真相:延遲滿足真的和孩子的成功有關係嗎?
    一提到「自控力」,我們很容易就想到「延遲滿足」,以及那顆讓人又愛又恨的棉花糖。想必,如雷貫耳的棉花糖實驗,無人不知。60年前,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在史丹福大學附屬的一所幼兒園裡主持了這項實驗。實驗以學齡前兒童為研究對象,規則是:「如果孩子們能夠堅持等待20分鐘再吃麵前的那顆棉花糖,隨後便可以得到兩顆棉花糖」。乍看之下,這個實驗就是為了測試孩子們的延遲滿足和自控力。但在實驗進行多年後的一些發現,才真正撬動了大家的興奮點。
  • 新棉花糖實驗告訴我們,到底是什麼在影響孩子的自控力?
    實驗結果是,那些肯等待15分鐘吃糖的孩子,長大後取得的成就明顯優於立刻吃掉棉花糖的孩子。該實驗提出了一個【延遲滿足】的概念,一時間風靡全球:即一個足夠自律的人,如果可以抵禦眼前的誘惑,他就更容易成功。這個實驗結論靠譜嗎?包麻麻查了很多心理學相關文獻,發現該實驗自出現以來一直飽受爭議。
  • 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媽媽似乎是被小女孩的話反問的不知道怎麼回答,只能繼續連哄帶騙將女孩帶走了。我想,這樣的場景很多家長都已經很熟悉了,可能自己小時候也受過這種哄騙,並且承接這種做法,哄騙現在的孩子。但是,各位任然在用這招哄騙孩子的家長要提高注意了: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 棉花糖實驗
    當父母看著孩子時,當老師面對學生時,我們都曾幻想預見未來,去看看這個孩子未來能否成功。這個實驗成功讓我們的幻想變成了現實!它帶給我們最直接的結論就是,自控力(延遲滿足能力)越強的孩子,未來成就會更高。為此,一些家長看過這個實驗後就會去買棉花糖來測試一下孩子。
  • 棉花糖實驗之後的50年:一顆棉花糖是否可以預測孩子未來?
    "湯姆,我要給你一顆棉花糖,給你二十分鐘時間,如果我回來的時候這顆棉花糖還在這兒,你會再得到一顆。」50年前,在史丹福大學的必應幼兒園裡,一群孩子被帶到一個「驚喜屋」,他們將面臨一個驚喜,也是一個難題:怎麼才能忍住不吃桌上的棉花糖。這就是人格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和他的學生們設計的一項著名研究:「棉花糖實驗」,也被稱作延遲滿足實驗。
  • 怎樣放下手中那顆棉花糖?自控力書籍推薦
    如果你恰好想讀書,尤其與心理學有關的書籍,不妨參考我們的書單進行閱讀吧!」從孩童時期就有更強自控力的人是否會有更高的人生成就?棉花糖實驗:自控力養成聖經每個人都會遇到意志力的挑戰:工作任務ddl迫在眉睫的你,還想刷完手頭那部劇;考試在即沒有複習的你,還在對自己的床戀戀不捨;還有一邊在查熬夜的危害又一邊瘋狂熬夜的你,一邊想著減肥健身又無法拒絕奶茶火鍋泡麵的你…這個世界誘惑太多,每個人都如同棉花糖實驗裡的四歲小孩
  • 棉花糖實驗的真相|影響孩子自控力的到底是什麼?
    ,一提到孩子的自控力,好多文章都會提到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而1/3沒有吃的孩子,他們會看著棉花糖,不斷往後推,甚至舔上一口,或者通過唱歌、踢桌子、閉眼睛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14年後,他找到了當年參與棉花糖實驗的孩子進行了後續調查,他發現當年可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普遍「更具有競爭力」, 可以進入好的大學,高考(SAT)成績也比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平均高了210分。
  •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們:能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其實大家應該也聽說過這個實驗得的內容,就是研究人員找來一些孩子,給他們說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後,他們能忍住不吃手裡的棉花糖,那麼就會得到更多的獎勵。 不知道家長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沒有注意到孩子是否具備延遲滿足能力,或者培養鍛鍊過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今天,就讓我們來說一說有關於"延遲滿足"的那些,家長們應該知道的事情。
  • 被誤解的斯坦福棉花糖實驗:究竟是什麼在影響孩子的自控力?
    」等當年著名的心理學實驗,被證明是錯誤或是有偏頗的。譬如最近來自紐約大學的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一些孩子願意延遲滿足的背後之真相似乎是——富裕——而非意志力。希望今天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啟發。 被推翻的「棉花糖實驗」 棉花糖測試是非常有名的社會科學研究之一:在一名孩子面前放置一塊棉花糖,告訴她,如果她能堅持15分鐘不吃,就能得到第二塊棉花糖,然後讓孩子一人待在房間。
  • 《棉花糖實驗》沃爾特·米歇爾 權威之作
    《棉花糖實驗》沃爾特·米歇爾 權威之作   棉花糖實驗之父對自控力的權威註解,每個人都應該熟知的決定一生的科學研究!看到第二顆棉花糖,自控便無須努力。  l自控力與意志力的熱論都源於50年前開始的棉花糖實驗,實驗結論一經報導便獲得廣泛關注,然而這場心理學史上最著名的實驗卻遭到了極大的誤讀。《棉花糖實驗》是實驗設計者、自控力之父沃爾特·米歇爾對實驗來龍去脈的溯本清源,在破除大眾對棉花糖實驗的普遍誤解的同時,還給出了對從孩子的養育、僱傭新職員,到避免糟糕的交易和個人決定的最明智建議。
  • 關於棉花糖實驗,99%的人都理解錯了!
    他向我們剖析了棉花糖實驗的內幕,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與我們理解中全然不同的棉花糖實驗。按實驗設計者米歇爾的觀點,棉花糖實驗並不是反映兒童自控力的變量;相反,它很有可能只是一個顯示器,最終起作用的是孩子不同家庭背景和由此產生的不同世界觀。在20世紀眾多偉大的心理學實驗中,棉花糖實驗佔據著一個重要的地位。
  • 平常偷懶未來打臉,棉花糖實驗告訴你,延遲滿足才能過好一輩子
    320世紀6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也關注到自控力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為了研究意志力在人一生中的作用,他設計了一個名叫的「棉花糖」實驗。這個實驗是在史丹福大學校園裡的一間幼兒園裡開始的。研究人員找來數十名兒童,讓他們單獨呆在一個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間裡十五分鐘。
  • 由經典斯坦福棉花糖實驗說起,人是如何慢慢廢掉的,缺的是什麼
    研究人員告訴孩子自己要離開房間一下,這段時間內,孩子隨時可以把面前的棉花糖吃掉,但是如果孩子能堅持等到他回來再吃,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棉花糖作為獎勵。研究人員一走,孩子們的差別就顯現出來了:有的立即大口吃掉了棉花糖;有的想抵制誘惑,但沒有堅持住;有的一直堅持到工作人員回來,等來了更多棉花糖。
  • 「棉花糖實驗」告訴你,孩子經不住「誘惑」其實是「意識不同」
    一個家庭教育首先要培養好孩子的自控力,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這樣他們以後在面對誘惑的時候,才不會抵擋不住,導致一些不應該發生的意外發生。就像一個很典型的實驗-棉花糖的誘惑。"棉花糖"的誘惑對孩子究竟有多大,結果難以置信糖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都是致命的誘惑,所以市面上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糖果,這也是商家們看到孩子對糖沒有抵抗力,所以市場大。
  • 24新手媽媽你想提升孩子自控力,新棉花糖實驗1招告訴如何做?
    改良版棉花糖實驗,棉花糖實驗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給孩子一塊棉花糖並告訴孩子,如果能忍住15分鐘不吃,就會在獎勵孩子一塊棉花糖。而改良版的實驗,研究人員把孩子分為兩組,先給孩子舊的蠟筆畫畫,並告訴孩子會給孩子拿新的蠟筆來,幾分鐘後,A組的孩子得到了新的畫筆,而工作人員像B租的孩子道歉沒有新畫筆了。而後像兩組孩子承諾有的新貼紙,同樣也是A組有 B組沒有。經過兩次的前期熱身,棉花糖實驗引入。結果非常令人震驚,A組 也就是兩次都兌現承諾的那組的孩子通過測試的比例比B租高於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