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兵就要上戰場
「風速4.6、風向東北。」
對目標精確瞄準後,狙擊手根據風速、風向,對狙擊步槍進行了最後的微調——他的目標是120米外靶紙上一枚遊戲幣。
短暫的寂靜過後,槍響靶落,子彈貫穿硬幣正中心。
這名神槍手,就是武警黑龍江總隊某支隊特戰大隊大隊長李玉峰。
為了能成為優秀的狙擊手,李玉峰磨練出自己獨特的訓練方法:每天舉槍5小時,槍管上擺彈殼;別人打人頭靶,他打雞蛋、桌球;晚上在微光下練穿針眼、用針穿大米、分挑五色豆。
這些年,李玉峰在實戰化訓練中不斷升級科技含量,打破傳統模式。一次接一次的出人意料,總有意外收穫,用李玉峰的話說:「戰場上哪有套路,你按套路打仗,敵人可能就按照你的套路把你『套路』掉。」
任務一線,他是衝鋒向前的老虎兵
深秋傍晚,寒風瑟瑟。
一棟模擬居民樓內,一場驚心動魄的反劫持演練正在進行。僵持之中,只見一名少校順著雨漏管嗖嗖向上爬去,僅用11秒就到達「劫匪」所在樓層。而後一個乾脆利索的飛踹破窗而入,一槍將「劫匪」擊斃,「人質」成功獲救。
這名天降神兵,就是李玉峰。
真正的戰鬥就在幾秒鐘,這短短幾秒或許就是生死一瞬間,彰顯的卻是軍人捨生忘死的戰鬥精神。
「老虎老虎,請你部派出18名特戰隊員,立即出動與省公安廳專案組一起參加抓捕行動!」
2006年12月,李玉峰所在的「老虎突擊隊」接到上級緊急指令,配合公安機關實施抓捕「陸氏四兄弟」涉黑團夥的頭號犯罪嫌疑人。
「目標殺過人,窮兇極惡且異常狡猾,是公安機關通緝的要犯。」艱巨的抓捕任務,對「老虎突擊隊」的官兵來說無疑是一次考驗,然而,此次抓捕的困難還遠不止這些。
不法分子手中持有殺傷性武器,如果負隅頑抗會給抓捕行動帶來不小的困難。同時,嫌疑人藏匿地點在設施簡陋的旅店中,人員居住密集,使用爆震彈或是催淚彈又很容易傷及無辜群眾,怎麼辦?
綜合形勢判斷,必須有隊員偽裝潛伏至不法分子房間摸清室內動向,伺機行事。
「太危險了!」所有人都知道這項任務的危險性,隊員一旦行跡暴露,很可能會成為不法分子的頭號目標。
「報告,我去!」就在大家猶豫不決的時候,一個聲音傳來,是李玉峰。
第二天清晨,李玉峰和隊友化裝後抵近不法分子所在的房間,外圍掩護的官兵都為他們捏了把汗。
那天,對李玉峰和隊友來說,過得緊張而又漫長,這樣的場景他們只在電視劇裡見過,周圍人的心已經提到了嗓子眼,但李玉峰卻面不改色。
幾番敲門對話後,嫌疑人已有警覺,李玉峰當機立斷,在隊友一腳踹開房門後,隨即破門而入。面對手持兇器的抓捕對象,李玉峰三招兩式便將其制服在地。
事後有人問李玉峰,當你抵近嫌疑人房間時內心不害怕嗎?李玉峰說:「當兵就要上戰場,怕死還當什麼兵?」
那一年,李玉峰和「老虎突擊隊」先後轉戰兩市五區,長途奔襲數百公裡,配合公安機關將「陸氏四兄弟」涉黑團夥56名成員全部抓獲,有效打擊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
支隊長匡水說:「李玉峰骨子裡始終流淌著不怕苦、不怕死的軍人血性,在各項任務中衝鋒在前,從不講條件。」
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武警官兵的身影。危急關頭,李玉峰和大隊官兵始終衝在各路搶險救援大軍的最前列。
踐行初心,他是盡職盡責的實幹家
2009年「大冬會」安保,李玉峰除擔負機動備勤和遠程狙擊任務外,主動承擔了特種偵察、攻擊、通信和防護等器材的維護、保養和充電工作。賽事期間,85種1734件裝備器材,他每天至少花4個小時全部檢查一遍,每天平均睡眠時間不足4小時。
西部駐訓期間,李玉峰和特戰隊員在常態化擔負巡邏任務的同時,還要負責周邊學校放學期間的警戒任務。每次任務中,他都高度警惕,留心觀察每一位接孩子的家長和路過的行人。久而久之,他對每個家長和孩子基本做到了對號入座。
一次,李玉峰發現一個陌生面孔在學校門口徘徊,他警覺地走上前,用執勤用語引導這名陌生人離開大門,到一旁進行詢問。交流中,此人自稱是一名學生家長的朋友,受託來接孩子,李玉峰隨即通過門衛找到學校老師,在與校方和家長確認後,才讓其帶著孩子離開。
周圍的家長見此情景,紛紛走上前給李玉峰豎起了大拇指,為孩子周圍能有這樣一群盡職盡責的武警官兵感到欣慰。
一次次人生抉擇、生死考驗、榮譽加身的背後,是李玉峰特有的大愛和初心。
2017年年底,武警部隊「脖子以下」改革全面啟動。面臨編制體制調整,身邊部分戰友都在盤算著為自己謀求一個更好的崗位。
「你滿身榮譽,說話有分量,還不趁著這次機會找組織談談,趕緊調到機關去。」不少戰友勸李玉峰抓住這次改革的好機會。
李玉峰還在猶豫,領導卻主動找到他。支隊黨委考慮到他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調入機關工作對以後的長遠發展有幫助。
可李玉峰卻說,正是因為實戰經驗豐富,才更能把兵帶好,更應該在基層沃土上發揮最大效能。
領導讓他再考慮考慮,他就掰著指頭細數不能撒手的任務:總隊狙擊手集訓自己正擔任教員,不能辜負組織的信任吧;研究的軟管窺鏡項目已經進入攻堅階段,不能讓功夫白費吧。
最後,李玉峰對領導說:「再等等吧,等忙完這陣子,我就去找您。」直到編制體制調整結束,領導都沒等來李玉峰。
「我是從普通一兵成長起來的,只有把根扎在基層,心裡才踏實。」李玉峰又和以前一樣,一頭扎進了訓練場。
訓練場上,他是特戰裝備的活字典
今日戰場非昨日,今日戰場今日新。
有過實戰經歷的李玉峰深知,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如果不主動思戰謀戰,就會被敵人牽著鼻子走,何談打贏。
一場高層反劫持演練結束後,偵察員在歸還軟管窺鏡時嘟囔了一句:「這個老傢伙既笨重又不好使。」
李玉峰趕忙拉住他問個究竟。原來,因為軟管窺鏡連著顯示屏,整個裝備掛在人前面非常笨重,不但不利於偵察員攀登作業,更可怕的是,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後果不堪設想。
李玉峰了解情況後,逐一拆開軟管窺鏡配件,研究內在構造,發現顯示屏是通過外設電路和主機相連,可以拆卸組裝。
於是,他把主機和顯示屏分拆開來,合理放置在戰術背心的各個口袋中,通過電路相連,形成了背負式軟管窺鏡,大大方便了偵察員攜行作業。
李玉峰對武器裝備的研究,遠不止這點。
早在他還是義務兵時,班長呂志偉就把器材室保管員的崗位交給了他。特勤中隊有6大類、1000餘件裝備,李玉峰從接手那天起,就經常把自己關在器材室裡,拿來一大捆說明書逐冊研究,利用訓練機會逐件了解裝備的性能特點。
每有新裝備入庫,他便鑽進器材室熬通宵,第二天就將新裝備的操作使用方法教給大家,讓新裝備在最短時間內發揮效能。
一個月後,李玉峰將每件裝備的性能、技術參數都背記於心,做到了「一口清」「問不倒」,被戰友們稱作特戰裝備的「活字典」。
2018年10月,總隊司令員宋元俊到支隊檢查調研。當得知宋司令員是一位指揮專家、曾被評為首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時,李玉峰主動向他請教作戰指揮經驗,提出自己的一些困惑。宋元俊高興地與李玉峰探討交流,聊到很晚。
「這小子愛動腦、有擔當,是個善謀打仗的優秀指揮員!」宋元俊這樣評價李玉峰。(記者 廉穎婷 通訊員 朱 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