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瘞鶴銘》與《石門銘》的對比研究

2021-01-09 謝高模

謝高模

縱觀書法史,我們知道一種書體及書法風格的形成,是具有地域性和文化語境的,比方說魏碑,就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一帶,特別是在河南與山東地區尤為集中,雖然多為紀功頌德,但與佛教密切相關,帶有濃鬱的宗教色彩。例如《曹植墓碑》、《泰山金剛經》、《張猛龍碑》、《鄭文公碑》及諸多龍門造像記與墓志銘。

魏碑是漢隸向楷書轉化過渡的一種變體,其結體特徵主要有兩類,即斜畫緊結與平畫寬結,由於其鮮明獨特的風格在書法史上穩定地維持了很長時間,因此被定義為「魏碑」。

然而,在江南自《瘞鶴銘》的出水與《爨寶子碑》的出土,人們發現,魏碑並不是黃河流域的專利。通過比較分析,可以看出《瘞鶴銘》的風格近似於《泰山金剛經》與《石門銘》。

可以想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與龍門石窟和泰山金石峪有太多的禪意聯繫。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曹植墓碑》。

魚山曹植墓,位於山東省東阿城南黃河北岸,

《三國志·曹植傳》載:曹植被封到東阿王的時候,曾經「登魚山,臨東阿,喟然有終焉之心,遂營為墓。」這一年,曹植才37歲。4年後,一代才子曹植終於病逝於東阿,終年41歲。1977年3月,在曹植墓中發現一塊陰刻銘文磚,內容為:「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戍朔,十五日丙午,兗州刺史候昶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畢陳王陵,各賜休二百日。別督中王納主者、司徒從椽位張順。」這裡的太和七年,應是青龍元年(公元233 年),所以記太和年號,可能是刻這塊磚的人不知道皇帝已經改了元。曹植是太和六年十一月去世的,墓葬在4個月後完成,負責此項工程的200人同時得到了休假200天的獎勵。

曹植墓碑原立於曹植墓前,後被淹沒到大清河(今黃河)中,到清代撈出,並於光緒二十五年建造碑樓保護。從碑文內容可以了解,該碑是曹植十一世孫曹永洛所立。曹永洛在北齊皇建二年(公元562年),奏請皇帝批准,在曹植墓前復建祠廟,祭祀曹植。

曹植墓碑》由灰白巖石雕鑿,高257釐米,寬103釐米,碑文22行,共931字。其字體以楷書為主,夾雜有篆書和隸書,整體風格呈現出一種由魏碑向楷書轉化過渡的特徵。這種亦楷亦隸亦篆的書體,被後人稱之為「破體」,在中國書法史中鶴立雞群,標新立異。

下面我們來解讀一下《石門銘》。

《石門銘》全稱《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刻,由太原典籤王遠書丹,武阿仁鑿刻於陝西褒城縣東北褒斜谷石門崖壁。漢中褒谷口是褒斜道最險要的隘口,絕壁陡峻,山崖邊水流湍急,很難架設棧道。東漢永平年間,漢明帝下詔在最險之處開鑿穿山隧道,歷時六年而成,古稱「石門」。東壁長16.5米,西壁長15米,南口高3.45米、寬4.4米,北口高3.75米、寬4.1米,隧道與棧道在同一條水平線上。褒斜石門是世界上較早的人工交通隧道之一。後漢開鑿石門道破廢,崖文記述了北魏重修褒谷道的原因、經過與結果,傳頌梁秦二州刺史羊祉「詔遣左校令賈三德」重開褒斜道的盛舉。

《石門銘》全文融記事、頌功、寫景和抒情於一體,是石刻銘文的代表作,故書丹、鑿刻在當時也是有意識請書法與鑿字高手完成的,這從崖文中也可看出,崖文地處陝西褒城石門東壁,而書丹為「太原郡王遠」,鑿字為「河南郡洛陽縣武阿仁」,並且留名刻記於崖文題記中,可見王遠、武阿仁的藝術業績雖不為歷史所記載,但其高超的藝術作品正昭示了他們在當時就為社會認同的藝術高手。

古代漢中地區是南通川蜀、東控襄樊的交通要道。漢代以後此道即屢通屢壞。北魏時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重開此道。為了表彰羊祉及參加此項工程者的功績,故有此刻。康有為將其列為「神品」,云:「石門銘飛逸奇渾,翩翩欲仙,若瑤島散仙,驂鶴跨鸞」。

石門銘:此門蓋漢永平中所穿,將五百載。世代綿迴,戎夷遞作,乍開乍閉,通塞不恆。自晉氏南遷,斯路廢矣!其崖岸崩淪,澗閣堙禠,門南北各數裡,車馬不通者久之。攀蘿捫葛,然後可至。皇魏正始元年,漢中獻地,褒斜始開。至於門北一裡西上鑿山為道,峭岨盤迂,九折無以加,經途巨礙,行者苦之。梁秦初附,實仗才賢,朝難其人,褒簡良牧。三年,詔假節龍驤將軍督梁秦諸軍事梁秦二州刺史泰山羊祉,建旟嶓漾,撫境綏邊,蓋有叔子之風焉。以天險難升,轉輸難阻,表求自迴車已南開創舊路,釋負擔之勞,就方軌之逸。詔遣左校令賈三德,領徒一萬人,石師百人,共成其事。三德巧思機發,精解冥會,雖元凱之梁河,德衡之損躡,未足偶其奇。起四年十月十日,訖永平二年正月畢功。閣廣四丈,路廣六丈,皆填溪棧壑,砰險梁危,自廻車至谷口二百餘裡,連輈駢轡而進,往哲所不工,前賢所輟思,莫不夷通焉。王升履之,可無臨深之嘆;葛氏若存,幸息木牛之勞。於是畜產鹽鐵之利,紈綿罽毼之饒,充牣川內,四民富實,百姓息肩,壯矣!自非思埒班爾,籌等張蔡,忠公忘私,何能成其事哉?乃作銘曰:龍門斯鑿,大禹所彰。茲巖廼穴,肇自漢皇。導此中國,以宣四方。其功伊何,既逸且康。去深去阻,匪閣匪梁。西帶汧隴,東控樊襄。河山雖險,憑德是強。昔惟畿甸,今則關壃。永懷古烈,跡在人亡。不逢殊績,何用再光。水眺悠皛,林望幽長。夕凝曉露,晝含曙霜。秋風夏起,寒鳥春傷。穹隆高閣,有車轔轔。威夷石道,駟牧其駰。千載絕軌,百輛更新。敢刊巖曲,以紀鴻塵。魏永平二年太歲己丑正月己卯朔卅日戊申梁秦典籤太原郡王遠書,石師河南郡洛陽縣武阿仁鑿字。

我們再來比較一下《泰山金剛金》。

《泰山金剛經》又名《泰山佛說金剛經》,著名摩崖刻石,刻於五嶽獨尊的泰山南麓鬥母宮東北一公裡處的花崗巖溪床之上。刻石南北長五十六米,東西寬三十六米,約計兩千多平方米,是漢字刊刻面積最大的作品。

經文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原經文分上下兩卷,三十二篇,5198字。《泰山經石峪》鐫刻了第一篇至第十六篇,計3017字。因年月久遠,加之溪水衝刷,沙石磨損,現僅存一千餘字,四十行,其中還有未完工的半成品[雙勾] 字。《泰山經石峪》,無題記和刊刻年月,也無經主和書丹者姓名,因筆法與山東鄒縣尖山摩崖《晉昌王唐邑扈題名》相近,後人或以為唐邑所書;因又與山東泰安境內徂徠山《徂徠山大般若經》相似,該經上有「齊武平元年王子椿造」字樣,因此後人又有推測為王子椿所書。清阮元《山左金右志》則作北齊天保間【公元550-559年】人所書。

今人考證為安道壹所書 : 安道壹為北齊時高僧、大書法家。他經歷了北周「二武滅佛」之難,其佛教觀點屬禪宗北宗。

始祖達摩祖師被當權者毒死後,眾僧侶為護佛法開始遷移,並改變以前由書經傳播的方式,認為「縑竹易銷,皮紙易焚;刻在高山,永留不絕」。故在遷移中把佛經刻於石崖之上,《泰山金剛經》是特定歷史時期護法運動的產物,安道壹即是此時的主要書經者。

平陰一帶有北齊刻經5處,安道一題名3處。安道一的書藝甚高,開一代新域,中外影響很大:「清跨羲(羲之)誕(韋誕),妙越英繇」。康有為、郭沫若都給予極高評價。日本書道協會建議中國書協應立安氏為「書仙」,以與王羲之「書聖」並駕齊驅。雖無確證,但多數專家認為,安道一應是平陰東阿一帶人氏。

平陰縣二洪頂北齊刻經有僧安道一題名

《泰山經石峪》字徑多在50-60釐米之間,最小的也有30釐米,最大的是第六行第15字「今」,高49釐米,寬75.5釐米。 《泰山經石峪》書體在楷隸之間,偶有篆意草情,古拙樸茂,靜寫安詳,為歷代書家所推崇,被冠以「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美稱。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包世臣在《藝舟雙輯》中稱「《泰山經石峪》大字與《痙鶴銘》」相近,而淵穆時或過之」.又雲「《經石峪》大字,《雲峰山五言》、《鄭文公碑》、《刁惠公志》為一種,皆出《乙瑛》,有雲鶴海鷗之態」。又云:「大字如小字,唯《鶴銘》之如意指揮,《經石峪》之頓挫安詳,斯足當之。」

碑派代表人物之一清康有為《廣藝舟雙輯》鄙薄北齊碑,以為北齊諸碑,率皆瘦硬,千篇一律,絕少異同。唯對《泰山經石峪》推崇備至,說:「 《經石峪》為榜書之宗,《白駒谷》輔之」、「榜書雖別有堂壁,要亦取古人大字精者臨寫之。」六朝大字猶有數碑,《太祖文皇帝石闕》、《泰山經石峪》、《淇園白駒谷》皆佳碑也」。「作榜書須筆墨雍容,以安靜間穆為上,雄深雅健次之,……。觀《經石峪》及《太祖文皇帝神道》,若有道之士,微妙圓通,有天下而不與,肌虞若冰雪,綽約如處子氣韻穆穆,低眉合掌,自然高絕,豈暇為金剛怒目?」又說:「榜書也分方筆園筆,亦導源於鍾、衛者也。」《經石峪》園筆也;《白駒谷》方筆也。然以《經石峪》為第一。其筆意略同《鄭文公》,草情篆韻無所不備。雄渾古穆,得之榜書,較《觀海詩》尤難也。若下視魯公《祖關》、《逍遙樓》;李北海《景福》;吳琚《天下第一江山》等書,不帝兒鬥率天人視沙塵眾生矣,相去豈有道理計哉!」又云:「東坡雲,大字當使結密無間,此非榜書之能品,試觀《經石峪》正是寬綽有餘耳!」

《泰山經石峪》所摩刻的內容是佛教的重要經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東晉時,鳩摩羅什譯。按佛家之言:「金剛」既金剛石,光澤透明,不染塵埃,此經以金剛名為首,既取其尖利之義,就是說以金剛之堅,喻般若體,以金剛之利,喻般若用。「般若」是梵語,譯為「妙智慧」。 「波羅蜜」也是梵語,即「到彼岸」,佛家認為,眾生因為受了一個我字的迷惑,日日就在煩惱苦海中,倘能從生死煩惱大海之中,渡到不生不滅,清淨安樂之地,即到彼岸也,也就是脫離苦海。「經」字當作「徑」字解,比喻修行的一條路徑。

金剛經原包括在大般若經第577卷中,佛家有經中之經《金剛經》之說,詞有盡,理無窮。如來佛祖講大般若經共六百卷,講經的地方及法會的次數,計四處十六會,講《金剛經》則是在十六會中的第九會,地方在中印度的舍衛城南邊的給孤獨圓。這個時代,大約在古代中國的周穆王九年。

《金剛經》約在前秦苻堅時期傳譯我國。據山東省考古研究所賴非先生研究認為:北朝大規模刻經則是從北齊廢帝乾明元年[公元560]開始,後主高緯時發展成高峰,直到北朝結束刻經仍盛而不衰。刻經受當時政治、經濟、文化和佛教影響,主要集中在太行山東麓的鄴城附近和山東的泰嶧山區。泰山自古以來就是東方重要的崇拜中心。

當泰山地區成為山東的佛教中心時,其刻經作品主要分布在泰山西六十公裡的洪頂山、泰山東南三十公裡的徂來山,泰山南麓的經石峪,山東汶上縣,寧陽縣交界的水牛山,山東鄒成東南十公裡的嶧山,郯城北的鐵山、崗山、郯城東十三公裡的葛山等九處。其中泰山經石峪刻石以字經大,刊刻面積之廣,字數之多,書法之精良,對後世影響最大。

泰山金剛經大型摩崖石刻,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泰山中華書法名山的成功申報。泰山金剛經,刻於泰山鬥母宮東北經石峪,總面積約2064平方米的自然石坪浮床上。清《金石錄補》云:「泰山御帳坪之南有石經峪,石如平臺,舊刻金剛經,字皆經尺。」 泰山金剛經是現存摩崖石刻中規模空前的巨製。前人評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清康有為稱之為「榜書第一」,包世臣驚嘆為「洋洋大觀」。

泰山金剛經是泰山佛教文化瑰寶,為國寶級重點文物。藏水下愈千年,後經發現,使泉水改道,方暴露出來。字徑50釐米左右。原刻2500餘字,因溪水漫流磨滅,現僅存41行,1067個字。殘毀過半。第15行有十幾個描紅雙鉤字,整個石刻也未落款。所以,刻石書丹者成為千古之謎。僅泰山志書就有王羲之、王子椿、唐邕諸說。1961年,郭沫若來泰山留下了「經字大如鬥,北齊人所書」的詩句。1989年第2期《書法》雜誌刊載王恩禮、賴非文章認為,泰山金剛經為北齊東嶺僧安道壹所書。

泰山金剛經,通篇文字氣勢磅礴,優遊自如,若具仙姿。書法縱橫遒勁,古拙樸茂,氣勢開張,筆勢圓渾,結構寬闊自然,用筆安詳從容,包容篆隸而妙化為楷,結體奇特,斜倚相生,富於變化,個性十足。人立於石峪四周山崖,俯視大字,發現如尊尊羅漢,肅穆端坐,穩如泰山,與整座泰山神韻完美融合。泰山金剛經是漢隸向唐楷過渡的一種書體,又稱「隸楷書」、「經石峪體」。經刻中多有一些不常見俗字,「萬」、「無」二字與現行通用簡化字完全相同。因此,泰山金剛經是中華石刻藝術、書法藝術裡程碑式巔峰之作,是研究我國書法歷史演變和藝術成就的重要依據。我國歷代金石、書法、鑑賞者視若珍寶。清楊守敬說,泰山金剛經「經尺之大書,如作小楷,此為極則。」清馮雲鵬評價說,「入印泥畫沙,草情篆韻,無所不備。」 金剛經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眾多書法家、學者、文人雅士對它進行學習、研究和考證。

最後讓我們回到關於《瘞鶴銘》的話題上來。

瘞鶴銘》是原刻於鎮江焦山西麓崖壁上的楷書書法作品、摩崖石刻,其書者傳為南朝梁的書法家陶弘景。原石刻因山崩墜入江中,後打撈出,只存五殘石,現陳列於江蘇省鎮江焦山碑林中。

《瘞鶴銘》書自左至右,原文12行,每行23字或25字不等,其內容是一位隱士為一隻死去的鶴所作的紀念文字。此銘字體渾穆高古,用筆奇峭飛逸。雖是楷書,卻還略帶隸書和行書意趣。銘書自左而右,與碑不同,刻字大小懸殊,結字錯落疏宕,筆畫雄健飛舞,且方圓並用,無論筆畫或結字,章法都富於變化,形成蕭疏淡遠、沉毅華美之韻致。

《瘞鶴銘》的書法藝術對後世影響很大,為隋唐以來楷書典範之一,被歷代書家推為「大字之祖」。

《瘞鶴銘》

釋文:

瘞鶴銘並序。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書。

鶴壽不知其紀也,壬辰歲得於華亭,甲午歲化於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奞仙鶴之遽也,乃裹以玄黃之幣,藏乎茲山之下,仙家無隱我竹,故立石旌事篆銘不朽詞曰:相此胎禽,浮丘著經,餘欲無言,爾也何明,雷明門去鼓,華表留形,義唯髣髴,事亦微冥,爾將何之,解化厥土惟寧,後蕩洪流,前固重扃,左取曹國,右割荊門爽塏,勢掩華亭,爰集真侶,瘞爾作銘。

夅嶽徵君,丹楊外仙尉,江陰真宰。

《瘞鶴銘》是一位隱士為一隻死去的鶴所撰的紀念文字。此摩崖原刻有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書。然對書者,歷來眾說紛紜,一直爭論不休。這主要是由於銘文只書其號,不寫真名,讓人猜謎至今。主要觀點有三:

一說為東晉王羲之所書,由唐人孫處玄所撰的《潤州圖經》最早記載,故而黃庭堅等學者認為出於王羲之筆下。在鎮江,流傳的也是王羲之所為,王羲之的妻子是鎮江人氏,王是鎮江之婿,再加上美麗的傳說,故而《瘞鶴銘》出於其手,猶有一定的可信度。

二說是為南梁天監十三年(514年)刻,南朝道教首領陶弘景所書。此說最早由北宋學者、書法家黃伯思提出,他認為陶弘景隱居茅山時,晚年自號「華陽真逸」,而銘文也頗有道教口風,此說宋代即得到大批學者認可,明清也有許多學者贊附。

三說書者為唐朝的王瓚。宋張邦基在《黑莊漫錄》云:「觀銘之側,復有唐王瓚刻詩一篇,字畫差小於《鶴銘》,而筆法乃與瘞鶴極相類,意其王瓚所書」。另外還有其它幾種說法,如清程南耕以為是唐皮日休書,還有人認為是唐朝顧況等所寫,對此也各有各的理由。

現代學者們雖傾向陶弘景說居多,但亦未能成定論。

《瘞鶴銘》與《石門銘》及《泰山金剛經》之間,無證是用筆還是結體都有深刻的門人在聯繫。下面,我們以《瘞鶴銘》與《石門銘》為例進行比較解析。

用筆特點:

《瘞鶴銘》用筆純熟,體現出成熟楷書的書法特徵,同時也體現出書寫者很好的書法修養。用筆起收有致,撐挺勁健,多用圓筆藏鋒,逆起圓收,飽含篆隸之意,故意趣高古。而在此基礎上,北碑風格的方折用筆也間或出現,增強了其雄健之氣,從而體現了《瘞鶴銘》「意會篆分,派兼南北」的風貌。而且,在用筆上,《瘞鶴銘》與《石門銘》頗為相似,豪逸古樸,深沉凝重,鋒中筆圓,勢若飛動。主筆往往伸得很開,意如蕩槳行舟意境幽遠。圓筆藏鋒,鉤挑沉著堅韌,不露鋒芒,純從篆隸變化而來。

結體特徵:

《瘞鶴銘》與《石門銘》(包括《泰山金剛經》),都屬於平畫寬結。其結體寬博舒展,變化豐富。上下相銜,如仙鶴低舞,儀態大方,飄然欲仙,透出「瀟遠淡雅」的韻致。雖為大字,結體舒展卻不鬆散,具有小字結體的謹嚴與法度,緊結茂密。同時,其結體由中宮向外作輻射狀,寬博舒展,上下相銜,儀態大方,似散還合,平中求奇,盡具真率之情,或縱或橫,得字之真趣,錯落疏宕,氣勢寬宏。

《瘞鶴銘》在結字上著實獨具匠心。蘇軾雲「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即大字的結構容易流於鬆散無神,黃庭堅則以此銘的結構作了回應,足見此銘書法結字之妙。每一字有每一字可以玩味的地方,無絲毫煙火塵俗之氣。其平正穩健者如「鶴」「得」 「紀」 「流」等字,安閒肅穆,平穩持重;其開張放逸者如「禽」 「朱」 「外」 「石」等字,大開大合,收放自如;其縱勢疏放者如「事」 「華」 「篆」等字,體勢豐偉,氣度豪邁。另外還有一些頗不尋常的結字,極具藝術效果,其錯位者如「胎」,其欹側者如「丹」,其疏朗者如「浮」,其誇張者如「勢」等,可謂獨具匠心。

《瘞鶴銘》與《石門銘》的章法特點:

《瘞鶴銘》與《石門銘》都屬摩崖刻石,造型不同於其他行列分明的碑刻摩崖字跡那樣將字形大小規整統一,而是大小錯落變化反差很大,有行無列,頗類行草書的布局之法。字體大小各異,靈活多變。蕭疏淡遠,寓華美於沉毅,凌空弄翰,得蒼雄之筆力。樸茂雅致,字形活潑,使章法生動而和諧統一。整體氣象渾凝古樸、舒展自然,運筆以圓筆中鋒為主,弱化提按,在一個字中筆畫的粗細對比並不強烈,但字與字之間有時卻反差極大,如《瘞鶴銘》中「髴」字筆畫之細,「禽」「固」「仙」字筆畫之粗。轉折視結構靈活變化,忽方忽圓,結字隨意安排,忽大忽小,字形也略微傾側,使得行氣令字跡在上下左右之間相互映襯呼應,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匠心獨運,渾然一器,整體感極好。

自《瘞鶴銘》面世以來,一直為文人書家所看重。

北宋書法家黃庭堅:曰結密而無間,《瘞鶴銘》近之;寬綽而有餘,《蘭亭》近之。又:大字無過《瘞鶴銘》,小字無過《遺教經》。

北宋書法家歐陽修:世以其難得,尤以為奇。

北宋文人蘇舜欽:山陰不見換鵝經,京口今存瘞鶴銘,瀟灑集仙來作記,風流太守為開亭。兩篇玉蕊塵初滌,四體銀鉤蘚尚青,我久臨池無所得,願觀遺法快沉冥。

南宋書家曹士冕:筆法之妙,書家冠冕。

明代文人王世貞:此銘古拙奇峭,雄偉飛逸,固書家之雄。

清代文人何紹基:自來書律,意古篆分,派兼南北,未有如貞白《瘞鶴銘》者。

清代書法理論家王澍:蕭疏淡遠,固是神仙之跡。

清代書法家翁方綱:寥寥乎數十字之僅存,而兼賅上下數千年之字學。

現代文學家郭沫若:從字體上看,既有真書的形,又保留了楷書的基本筆法,反映了隸書向真書過渡的痕跡。

《瘞鶴銘》是南朝石刻書法中最具重要意義的石刻之一。其書法藝術對後世影響很大,為隋唐以來楷書典範之一,被歷代書家推為「大字之祖」。

《瘞鶴銘》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的重要碑刻,為書法石刻中的珍品。在焦山碑林的所有石刻中,《瘞鶴銘》為第一名碑。它是鎮江焦山碑刻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重點文物。在中國眾多的石刻中,唯有焦山《瘞鶴銘》和陝西《石門銘》被稱為「碑中之王」。

自宋代《瘞鶴銘》殘石被發現以來,歷代書法家均給予其高度評價,對它的時代、作者、思想藝術性等方面的研究、探討一直沒有停止過。北宋書法家黃庭堅的大字行楷作品受其啟發頗多。現代書畫家張大千更是因個人性格特徵與《瘞鶴銘》透露出來的筆墨意趣及思想內涵高度契合,以《瘞鶴銘》為基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千體」書法藝術。

《瘞鶴銘》因其為南朝時代書法氣韻,特別是篆書的中鋒用筆的滲入;加之風雨剝蝕的效果,更增強了線條的雄健凝重及深沉的韻味。它既是成熟的楷書,又是領會楷書發展過程中之篆、隸筆勢遺蹤發展史的重要實物資料,為我們今天乃至未來的書法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參照和啟示。

相關焦點

  • 解密「甜味石門」|石門柑橘為什麼那麼火,原來是……
    2005年秋,時任湖南省文聯主席譚談踏訪石門,有感於柑橘帶給山鄉人民的美樂生活,即興書寫散文《甜味的石門》。「石門於是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很有甜味的地方,讓人一想到那裡,就覺得那裡的空氣中有著甜絲絲的柑橘味道」。——譚談《甜味的石門》節選年年橘香,歲歲橘紅。
  • 從硯銘看硯文化
    硯與硯銘硯與硯銘是一種相互關係,硯是載體,硯銘則是賦予硯的生命,硯與硯銘共同形成了硯文化。硯臺最早的雛形稱作研磨器。「文房四寶」中最早出現的應該就是硯臺,經過對早期巖畫的研究發現,當時研磨顏料的工具「磨盤」和「磨棒」,應該是最早的「硯臺」。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群體之中,得一方佳硯,是文房必備,若有名人硯銘,則更是身份的象徵。
  • 廣東的小香山,滿山紅葉,石門香雪,石門森林公園賞楓攻略來了
    這個時候從化石門森林公園的楓葉也進入最佳觀賞期,風景確實是美,很適合拍美照。今天就分享一下從化石門森林公園的賞楓葉攻略給大家。廣州的「小香山」層林盡染,滿山紅葉,這景色美如畫卷。廣州從化石門森林公園每年12月底到1月上旬就是觀賞楓葉最佳的時期,素有「小香山」之稱,特別是1月份,紅葉已經紅透,非常美。
  • 戰魂銘人凱薩琳和貓老闆誰更強 對比測評分析
    戰魂銘人中最近的更新讓很多很多的玩家們都覺得新版本帶來的新角色是真的太強了,在前幾個版本中貓老闆一直是大家都吹捧的一個覺得,因為這個角色是真的很強,也可以說是版本之子了,但是新角色出現大家也對這個版本之子開始有了新的看法,那麼凱薩琳和貓老闆誰更強
  • 石門橘子紅了!第十九屆湖南石門柑橘節10月18日濃情開幕
    10月8日,記者從2019第十九屆湖南石門柑橘節暨文化旅遊季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十九屆湖南石門柑橘節暨文化旅遊季活動將於2019年10月18日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啟動。多項文旅活動助力打響石門柑橘名片「一年一度的湖南石門柑橘節是石門人民歡慶豐收、分享喜悅的重要節日,也是我們以橘會友、以橘聯誼的重大盛會。」
  • 石門實驗中學高中部成為佛山民辦高中新標杆
    ……昨日上午,石門實驗中學高中部全體教師身著紅裝在校門口迎接學子歸來,久別的師生在問候中互道思念,場面十分溫馨。儘管石門實驗中學高中部開辦不到一年,但已深深贏得學生的喜愛與家長的信賴。高一學生家長肖振濤媽媽在朋友圈熱情地為學校點讚:「有孩子升學可報這所學校,初中兼高中,挺好的學校。」確實,石門實驗中學高中部在「起點高、定位高」的基礎上,跑出了發展「加速度」。
  • 《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之第73個缺字「知」
    九成宮81字殘缺我是楷書小李,今天對《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中的第73個缺字「知」字進行臨寫、對比和解析。楷書小李臨帖原帖現在我們對「知」進行一個臨寫和解析:在《九成宮醴泉銘》的碑文裡「知」字只有一個,所以對於同個字來講沒有對比也沒有差異化的處理,「知」字的大部分是清楚的,只有一小部分殘缺,雖然缺失,但是還是能隱隱約約看出來一點筆形
  • 《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之第74個缺字「無」
    九成宮81字殘缺我是楷書小李,今天對《九成宮醴泉銘》81字殘缺中的第74個缺字「無」字進行解析和意臨。(文後含臨寫視頻)原帖現在我們對「無」進行一個對比和解析:在《九成宮醴泉銘》裡無字一共有八個,其中七個「無」字是比較清楚的,只有第四十六頁的 「無」字有部分缺失,今天楷書小李要補寫的就是這個缺失的「無」字,我們根據歐陽老先生用筆的特點
  • 直播入口|石門橘子紅了,《豐收中國》走進湖南石門,手機在線看直播!
    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系列節目《豐收中國》走進湖南石門,石門橘子紅了!本期看點:1.湖南石門是「中國柑桔之鄉」,平均年產量達45萬噸,這裡大多數農民從事柑橘產業,他們對橘子是了如指掌,豐收牛人現場教您如何挑選出好吃的橘子!2.外國美女妮卡和瑪麗亞學習擺手舞,為何笑料百出?3.幾瓣橘子也能做出美味大餐?
  • Agent A偽裝遊戲打開石門任務通關姿勢
    Agent A偽裝遊戲怎麼打開石門?打開石門需要哪些步驟,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怎麼打開石門,接下來就和18183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跟著風箏去旅行石門一日遊抽黃金
    新北市石門區依山臨海,有優美的自然環境,每到夏天白沙灣海水浴場總是吸引遊客前來戲水消暑,這裡也是富貴角燈塔與麟山鼻合抱而成之天然海灣,石門熱門景點還包括石門婚紗廣場、海蝕石門洞,以及沿海岸往東,每年三至五月「老梅綠石槽」的奇特景觀也超吸睛。
  • 科技人物 | ​朱健銘 :讓餘杭出現在世界最權威的基因庫中
    朱健銘生於1962年,是餘杭區中醫院的檢驗科主任,長期從事細菌耐藥機制的研究。他痴迷於關於細菌、病毒的研究,這個細菌病毒肆意張揚的顯微鏡下世界,成為他最大的迷戀。在省內首次分離出布洛克蘭沙門菌、國內首次分離出侵蝕艾肯氏菌,使他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細菌研究領域的新星。
  • 2019石門柑橘節10月18日啟幕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8日訊(記者 丁鵬志) 「石門的橘子紅了,歡迎大家赴橘鄉,品甘甜美果,共賞神奇山水。」今日上午,在長沙橘子洲舉行的2019第十九屆湖南石門柑橘節暨文化旅遊季新聞發布會上,石門縣委副書記、縣長郭碧勳現場發出邀約。
  • 清明節到恩施石門河巴鹽古道徒步 探尋古道土家民俗
    這裡不僅保留有清朝封疆大吏的摩崖題刻,還有石門關、接官亭、石門古橋、石門洞屋等歷史遺蹟。  3月15日,記者從湖北恩施石門河景區獲悉,該景區將於4月2日清明假期第一天舉行巴鹽古道時空大體驗,徒步石門天塹關隘大穿越等活動,並精心演繹以巴鹽古道石門河天塹滄桑歷史、民俗風情體驗為主題的「石門佛洞:『石門對石虎』藏寶大探秘」、「摩崖石刻:『施南第一佳要』大懷古」、「石門雄關:汛驛鹽商大通關」、「接官亭:清朝官儀大展示」、「石門洞城:土家娶親大聯歡」、「古橋對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 廣州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紅葉節在哪裡?附交通指引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素有「廣州香山」之稱,公園內紅葉共有3000多畝,以楓香樹、山烏桕和槭樹為主,分三大觀賞點:楓林紅葉景點如詩如畫的楓香樹林,醉紅亭景點漫山遍野的山烏桕林,紅楓湖景點層林盡染的水景紅葉。春天:綠葉蔥鬱,滿山錦繡,生機勃勃;冬天:滿山紅葉,層林盡染,如詩如畫。讓人不覺感嘆:「要賞紅葉石門有,何須千裡香山尋?」
  • 順義石門市場:防控措施升級 貨物儲備充足
    圖為昨天,在順義石門市場,蔬菜儲備充足,工作人員在儲備庫內巡查。  記者昨天下午探訪順義石門市場,這裡已全面升級防控措施,入門不僅需要健康寶掃碼、測溫等步驟,還須出示7日內核酸陰性證明,且僅保留批發業務,不面向散客零售。  石門市場是北京東北部地區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承擔著順義以及周邊幾區的生活必需品供應任務。「目前市場內的生活必需品儲備充足,可保證日上市量充足穩定。」
  • 跑出現象級的「銘治速度」! - 綜合資訊 中國...
    江蘇銘治集團迎新年會暨鹽城中郎開業典禮現場  江蘇銘治集團迎新年會暨鹽城中郎開業典禮現場  江蘇銘治集團迎新年會暨鹽城中郎開業典禮現場  江蘇銘治集團迎新年會暨鹽城中郎開業典禮現場  中朗繼去年江蘇銘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業
  • 《戰魂銘人》白色貓頭鷹兌換碼分享
    導 讀 戰魂銘人白色貓頭鷹兌換碼是什麼?
  • 許華凌:黨員幹部的「一字銘」
    銘「紀」於心,做遵章守紀的模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提出的好幹部「二十字」標準中就有「清正廉潔」這條,而要做到清正廉潔,黨員幹部就要嚴守紀律,銘「紀」在心。《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體現黨紀嚴於國法,突出黨紀特色,把黨章對紀律的要求整合成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六大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