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養狗,唯有立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2020-09-03 我要靜靜

最近廣東佛山老人被狗繩拽倒身亡的事情上了熱搜,無論誰對誰錯吧,一位88歲的老人就此離開了人世間。通過這件事,我想談一談關於養狗的那些事。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養狗能看家護院,是家庭的一員。但是就是有很多人不喜歡,甚至討厭養狗。互相尊重愛好,也是尊重人權的表現。

你喜歡養狗可以,但是請不要影響到他人,看管好自己養的狗是基本要求。

我從小不喜歡狗,更準確的說是怕狗。因為我的鄰居家經常養狗,還都是那種黑背之類的大狗,有的狗確實通人性,但是我鄰居家養的顯然不是這種,時不時的掙脫鏈子跑出來。有一次,我剛出門,他家的大狗跑了出來,嚇得我趕緊跑(不要跟我說跑是不對的,當極度恐懼下,就想逃離),然後那個大狗一下子把我撲到了牆邊,順著牆摔倒了,胳膊被搓了一層皮,我還記得當時扭頭看到搭在我肩膀上的黑狗爪,還有大狗呼吸的聲音,太恐怖了。幸虧鄰居及時趕到,把狗拽走了。

這件事情給我留下嚴重的心裡陰影,看到狗尤其是大狗,就嚇的不行。它們如果離得我近了,我的腿都會發軟。



鄰居看到我這麼怕狗,還經常以開玩笑的口吻說「怕啥,我家狗不咬人」,這個是最讓人氣憤的。你喜歡你家的狗,我有不喜歡的權利吧。很討厭那種自己喜歡狗,碰到不喜歡的,害怕的,滿不在乎的樣子,就算是狗撲了人,只要沒咬到,就一副「你看,我家狗又不咬人」的姿態。

我拿把刀放你脖子上,然後再拿走,然後雲淡風輕的跟你說「又沒有傷到你,怕什麼怕」。可以嗎,沒有造成實質上的傷害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

現在小區綠化裡隨便轉轉,狗屎真的不是啥稀罕物。當然有素質高的養狗人士,但是這遍地的狗屎的製造者的主人,怎麼就這麼心安理得的破壞大家共同的生活環境。



遛狗的時候不栓狗繩,小孩子就在小區裡玩耍,被狗撲到,嚇的不行,你再氣憤,也沒有辦法,他們依然我行我素。

所以,只要網上曝出有關狗的熱門話題的時候,總有愛狗人士和厭狗人士兩幫人開始撕逼大戰。說到底,我們討厭的是狗嗎,討厭的是這種自己養狗還不好好管理的這種不文明行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的人把狗當親爹親兒子一樣養著,這個可以,但不要要求別人也以同樣的態度對它。

提倡,宣傳「文明養狗」,永遠也阻止不了一些素質低下人群的不文明行為,就好像酒駕一樣,「司機一滴酒,親人兩行淚」再宣傳,總是有酒駕的人,非得立法嚴懲,加大監管力度,才能剎住。

文明養狗也是,只從道德層面,永遠也解決不了痛點。希望我們國家能加大這方面的管理力度,早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真正和諧的環境是,你養你的狗,我逛我的園,我們互不影響。


相關焦點

  • 規範養狗有效果,立法是唯一途徑
    那每天發生在全國各地被狗所傷的人員有多少?之所以如此多的狗傷人事件,其根源大家都清楚,就是不文明養狗行為造成的。再者,深圳治理不文明養狗行為時,一天就處理了284起不文明養狗行為。過後,不文明養狗行為依然不見減少。從實際情況來分析,如無斷然舉措,不文明養狗行為只會越發嚴重,因為在對狗的問題上,不文明的人太多。根本原因:一是養狗門檻太低,養狗人可以隨意養或拋棄;二是一些養狗人不擔當負責,在治理文明養狗活動中,接到罰單,愛狗如命的狗主人,竟然把狗直接丟掉也不接罰單,好虛偽的愛心;三是沒有強有力針對性舉措,就如同酒駕雖已經入刑,同樣會有僥倖者。
  • 國內應該儘快立法,禁止在城市私人養狗。
    國內應該立法禁止【養狗的惡習】 理由如下:1、養狗導致惡犬傷人、攜帶的狂犬病毒致人死亡事件層出不窮,血腥慘烈,給許多家庭帶來痛苦;2、地球不只屬於人類,也屬於各種動物,讓動物們在自然中自由生活是人類最基本的人性體現!
  • 寵物立法是解決流浪貓狗問題的有效措施嗎
    除了造成狂犬病的傳播這種風險之外流浪貓狗隨地大小便也極大汙染了環境,從而同樣可能導致其他疾病的蔓延傳播。流浪貓狗亂叫亂吠也會影響到社會公眾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有時突然竄出的流浪貓狗還會嚇到小朋友。由此可見流浪貓狗的問題的確應當解決。問題在於該如何解決呢?如果由政府每年從財政撥款用於保護流浪貓狗,那麼就意味著無形中需要多支付一筆財政開支。
  • 寵物立法是解決流浪貓狗問題的有效措施嗎
    事實上不要說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即使是歐美發達國家也沒專門為保護流浪貓狗撥款,那麼他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在美國和加拿大有數十上百個動物福利組織為流浪動物提供照顧與領養的服務。由此可見美國和加拿大並不是政府撥款成立專門的機構來保護流浪貓狗,而是由社會公眾自發成立的動物福利組織來發揮作用。不過在我國所謂的愛貓人士、愛狗人士其實是明顯分為兩類的。
  • 美國是如何使狗成為「伴侶」動物的?「禁食」立法不如完善養犬法
    誠然,從大規模養寵物狗開始,涉狗糾紛頻發,加以流浪狗穿街過巷等,已經形成了連政府都無法忽視的社會問題。比如各地相繼出臺史上最嚴限狗令,都是出於規範文明養犬和穩定社會秩序的需要。但從已經過去的時間來看,根本沒起到什麼作用。由此看來國家出臺一部系統化養犬法規實為必要。
  • 我反對為貓狗立法,為動物立法從來不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
    動物福利倡導者們的最高綱領就是禁絕一切動物養殖和試驗,本質上即剝奪了我們全人類與生俱來的吃肉權利。動物福利論和素食主義根本就不是道德,只不過是他們自己的私人癖好與一廂情願,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宗教。現代國家都遵循政教分離的原則,怎麼能用立法的方式去強迫人不殺牲畜不吃肉呢?
  • 連雲港市將立法規範文明養犬
    【連網】  (記者 史衛平) 10月11日,我市城區禁養犬品種「大名單」公布。相比此前規定的22種禁養犬,這份「大名單」增加到50種,最終的「禁養清單」將在向社會各界徵集意見和建議後再確定。禁養犬品種增加,但相關養犬規定能否實施到位?公安機關表示,我市正在計劃制訂城區養犬地方法規,以立法規範文明養犬。
  • 對養狗遛狗立法你支持嗎
    在當今世界,中國養狗的人居世界第一,中國不文明養狗居世界第一中國因狂犬病死亡率居世界第一 ,中國因養狗傷人事件居世界第一,那麼我們國家對養狗人的行為規範卻遠遠落後於國外,沒有立法就沒有嚴厲的約束,在國外對養狗人都行為約束相當嚴格。
  • 「投毒殺犬」不能推動養犬文明,「伴侶動物保護法」才能
    從各國立法現狀和民眾觀念上來看,貓犬不僅僅是作為個人寵物(私人體驗、個人自由)來保護,更多地是從這兩個物種與人類整體的獨特關係層面來設計相關立法,比如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角度禁止吃貓狗肉、從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控制流浪貓狗的數量和疫情。
  • 如何文明養犬?如何應對流浪狗?溫州舉行了一場頭腦風暴
    在即將出臺的《溫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裡面,對文明養犬也提出了較為克制的規定,對養犬人的社會公共責任進行了規範,但就解決當前的養犬相關問題還不夠。因此接下來的養犬管理條例立法中,要堅持問題導向,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 養狗人與非養狗人眼中的禁狗令
    (11月17日 騰訊網)近年來,「史上最嚴禁狗令」層出不窮,每當類似新聞出現,總會在網絡上引發「該禁狗令是否合理」的大討論,但討論的結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合理的禁狗令是否落實,不合理的禁狗令是否整改,總是沒有確切的消息,至於養狗者與非養狗者之間的矛盾則更加談不上解決。禁狗令的出臺,並非空穴來風。
  • 植入晶片治理狗患,倒逼文明養犬
    近日,話題#深圳犬只未植入晶片將被視為無證養犬#衝上熱搜,引發眾多網友討論。《深圳市犬只電子標籤植入管理規定(試行)》顯示,深圳將9月底之前設為警示期,督促犬主主動為犬只注射電子晶片;10月份開始,犬只未植入晶片將被視為無證養犬。
  • 現在有的漂亮小區狗尿狗屎很多,該如何解決?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話題:現在有的漂亮小區狗尿狗屎很多,該如何解決?讓我們看看網友怎麼說的!1、如今有些美麗小區的狗尿不少,只有禁狗令才能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美麗小區內,環境非常好,只有禁狗令才能讓環境始終保持優美。
  • 養狗人,狗有魂,愛狗者與食狗者矛盾解決之道
    愛狗者與食狗者在出發點上的認知便存在巨大的差異,自然誰也說服不了誰,大家都認為自己就是對的。爭議不可避免,就像是這個爭議無法去定論與結束一樣。為什麼無法立法去專門去保護狗呢?因為狗的數量太多太多,國家保護的皆是珍稀動物,為什麼會珍稀?
  • 《北海市養犬管理條例》立法調研報告
    有的養犬人文明養犬意識淡薄,隨意帶犬進入飯店、商場、公園等公共場所;有的養犬人根本沒有公共環境意識,對寵物犬隨意、隨地便溺不予管理,影響了小區、公園、街道等環境衛生;部分養犬人佔用樓道、樓前樓後等公共空間隨意搭棚飼養犬只,為周邊居民帶來了很多不便,居民對此反應強烈。同時,遛犬時犬只隨意出入草坪綠地,踐踏刨坑,破壞綠化,影響美觀。  5.存在傳染病隱患。
  • 毒狗藥異煙肼倒逼養狗文明?「民間投毒」不能解決問題
    投放藥品,本質上是一種互害的行為模式,以暴制暴來完成私力救濟。以暴制暴,在文明演進史中,已被現代法律精神所否定。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屬於「以製造問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倘若這種思維成為慣性,也會造成社會理性的喪失,集體情緒的失控,群體共識的分裂,以及對正常解決路徑的忽視。解決文明養狗問題,還是須要變「互害」為「互助」,無論養狗與不養狗,都不能被極端「愛狗」或「恨狗」的情緒所裹挾。
  • 《成都市養犬管理條例》納入2020年度立法計劃
    《成都市養犬管理條例》納入2020年度立法計劃   日前,成都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成都市人民政府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30件法規項目被列入年度立法計劃。其中,備受關注的《成都市養犬管理條例》將於今年開展立法調研,為下一步修訂做準備。
  • 養狗產生糾紛如何解決?聽一聽律師怎麼說
    萬泰城上城一起狗咬狗致死事件,文明養狗的話題一度引發大家的熱議。我們也聽到了不少關於因居民養狗產生的矛盾、抱怨或是存疑的聲音,就一些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例如,住宅區是否可以圈養烈性犬的問題,《聚焦民生》欄目記者諮詢了律師進行解答。
  • 愛心人士建議立法:每年財政撥款用於保護流浪貓狗,你支持嗎?
    看看公共場所、電桿甚至車輪上到處是尿跡,咬人、隨地大便數不勝數,強列建議城市禁止養狗。應該叫愛狗人士。在網上發現,凡被狗咬傷的人,沒有一個養狗主人和愛心人士對受害的同情及對養狗者進行批評。國家應立法限制私人養貓養狗,限制私人買賣貓狗,限制私人利用貓狗繁殖獲利,要限養,流浪貓狗都是那些不負責任的人丟棄的,不要揮霍納稅人的錢。再喜愛的動物它也只是動物。法律及待遇總不能比人更優越,愛狗人士能不能更在意那些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貧困地區的人,或者,那些流浪街頭的流浪漢?我只想說:做人一定要奮鬥,一定要逼著自己變成「有錢人」。
  • 文明養犬 要「立規矩」更要「守規矩」
    解決養狗帶來的後遺症,已成為當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咱們下一步的工作要更有針對性,要進一步加大街面的巡查力度,在流浪狗反映比較多的主城區、主幹道,加強對流浪犬和無主犬的清理、收繳、捕捉工作……」4月9日上午,市公安局環境安全資源保護支隊支隊長馬更明正在安排近期的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