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布「殺胡令」的武悼天王冉閔,其事跡為何沒有寫入歷史教科書?

2021-01-08 孤寡老人講歷史

武悼天王冉閔在網絡上有著一定的熱度,起因是他頒布過「殺胡令」,在民族主義者眼裡,冉閔就是一個英雄,或許,在某些特殊的歷史時期,比如抗日戰爭時期,冉閔的部分行為可以作為典型來宣揚,但要想讓冉閔走進教科書,幾乎是不可能的。

教科書選擇的人物一般來說,都是形象比較正面,且一生的立場都始終如一,而冉閔的一生顯然沒有達到這個地步,別的不說,正史的史書中給冉閔的定位就是亂臣賊子,《晉書》中記載:

永和六年,殺石鑑,其司徒申鍾、司空郎闓等四十八人上尊號於閔,閔固讓李農,農以死固請,於是僣即皇帝位於南郊,大赦,改元曰永興,國號大魏,複姓冉氏。

史書中說冉閔是「僭」位,這個「僭」字就表明了史官對於冉閔的態度,而《晉書》是唐太宗時期的名相房玄齡領銜修纂的,這個態度也是唐朝官方給予冉閔的,認為冉閔以臣謀君是不對的。

從冉閔的生平來說,他也確實不夠資格上教科書,冉閔並非一生立場如一,他十二歲時成為後趙武帝石虎的養孫,改姓石,此後的十多年時間裡,他一直為後趙這個羯族人建立的胡人政權服務,並且擊敗過正經的漢人王朝東晉,這個時候冉閔的立場在哪?

冉閔後來和後趙政權反目,也不是因為胡、漢矛盾,而是參與了後趙內部的皇位更迭鬥爭,因為權力之爭反目,和民族大義完全掛不上鉤。

根據史書的記載,冉閔成為石虎的養孫後,石虎對他非常好,一直盡心培養他,可到最後他和後趙翻臉時,將石虎的子孫殺得一乾二淨:「誅季龍孫三十八人,盡殪石氏」,這種行為無論古今,都是道德不允許且受人唾罵的。

就以「殺胡令」而言,也僅僅只是政治口號,而不是冉閔真想這麼做,他只是想團結在北方的漢人為自己的政治目標服務,忽悠和他所佔領的地盤接壤的東晉不在背後對自己動手,當他覺得需要胡人為自己服務時,態度馬上就變了,史載:

光祿大夫韋進言曰:「胡、羯皆我之仇敵,今來歸附,苟存性命耳;萬一為變,悔之何及。請誅屏降胡,去單于之號,以防微杜漸。」閔方欲撫納群胡,大怒,誅及其子伯陽!

韋進勸他殺胡,可冉閔卻要接納胡人為自己作戰,還把主張殺胡的韋進一家都殺掉,可見,他的立場是一直在搖擺的,殺胡或者納胡都是為政治服務,不是為民族立場服務,他頒布的「殺胡令」寫的是大義凜然,但其中有多少是真心就值得商榷。

以武將而言,我們如今爭論衛青、霍去病、嶽飛等不應該被摒除在教科書之外,是因為這些人一生的立場都是一致且正面的,沒有什麼明顯的汙點,他們的行為是值得後人效仿和學習的,能上教科書的人物大致都是如此,當然,也有反面人物上教科書,不過那也都是明確指出是壞人。

反觀冉閔,雖然也喊出了「匡復我漢家基業」的口號,可他的目的並不單純,他是在利用民族仇恨,而不是真的有民族仇恨。從古今傳承下來的忠義道德觀來說,他對石氏的殘忍態度,也讓人憤慨,即使石氏是胡人。「殺胡令」很熱血,但頒布它的人不值得學習。

相關焦點

  • 冉閔頒布殺胡令,極大程度保全漢人與漢文化,卻未能登上教科書
    冉閔生活在冉魏時代,他的主要成就就是滅亡了後趙國並建立了知名的冉魏政權,他做過最為重要的事情、頒布過最為重要的命令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殺胡令。一、為自己謀權為先,保護漢人為後1、頒布殺胡令,為漢人的生存立下功勞首先要說的是,他頒布的殺胡令在客觀角度上的確是改變了當時漢族人差點被滅族的風險,他的成就是我們必須認可的,不能因為他沒有登上教科書,我們就覺得他是一個不值一提的人物,但之所以他沒有成為我們後來認真學習的帝王將相,主要是因為他所做的事情似乎僅此而已,在本質上他頒布的殺胡令並不僅僅是為了維持所謂的民族尊嚴
  • 登不上歷史書的古代人物——冉魏武悼天王冉閔,他做了什麼?
    在那百年間的五胡亂華的鬧劇中,冉閔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立下誓殺令,將那些曾經屠戮百姓的敵人驅逐殆盡。但是近年來隨著媒體的宣傳,關於冉閔的正面或者負面的評論聲音層出不窮,一系列的評價使得我們對冉閔的印象逐漸模糊不清。那麼今日我們就來聊聊,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裡,冉閔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武悼天王的經歷冉閔出現在西晉滅亡五胡亂華的時代。
  • 十六國時八王之亂,石鑑甩鍋,冉閔發出殺胡令
    03石鑑入駐御龍觀,冉閔傳出殺胡令隨著石鑑的接連甩鍋,最終反被禁於御龍觀內,石閔每天派人將食物吊進去。石閔其實本是漢人,被石遵收為義子,其本名冉閔。恢復漢姓後,冉閔發布命令告知宮廷內外,六夷凡敢動用兵器者一律斬殺。
  • 為漢人力挽狂瀾的冉閔,為何進不了教科書?
    很少有一個歷史人物像冉閔這樣充滿爭議,以致於主流教科書因為無法定論而不得不將他忽略。在那個扭曲的時代,他的行為也可以說是扭曲的。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該如何評價他?捧殺還是棒殺?他的「殺胡令」客觀上稍微改變了北方純種漢人對胡人的態度,但僅此而已。本質上,冉閔的殺胡舉動的出發點並不是保護漢人,而是為了自己謀權。
  • 據說當年沒有冉閔北方的漢族就滅亡了,關於冉閔的神奇傳說!
    據說當年沒有冉閔北方的漢族就滅亡了,關於冉閔的神奇傳說冉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南北朝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冉閔出生於亂世,被當時少數民族政權後趙的國君石虎收為養子。而胡人政權對當時的北方的漢人非常殘暴。
  • 有人說冉閔是救世主,漢人的大英雄!但冉閔的歷史評價為何不高?
    儘管許多人都對冉閔個人有很多懷疑和批判,但是冉閔的一些行為確實在客觀上拯救了大廈將傾的漢族。如果沒有冉閔,北方漢族很有可能被滅族,南方漢族也有將面臨存亡危機。所以其歷史功績不應該被抹殺。幸好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冉閔來拯救北方漢族。歷史記載他聯合被一部分乞活軍推舉為首領的李農頒布殺胡令後僅在鄴城就有二十萬羯人被滅,有的人還在關中大殺胡人後來投奔他。北方各地都響應他的號召,對先行進入中原,異常兇殘的匈奴人和羯人展開報復行動,這兩族幾乎被滅族。而那些進入中原的幾百萬胡人也被驅逐回老家,在回去的路上又互相攻殺,能夠回去的只有十之二三。
  • 冉魏皇帝冉閔:歷史功績不輸秦皇漢武,沒有他,漢人處境很危險
    冉閔,在影視作品當中幾乎沒有出現過,關於他生平事跡的歷史資料,也因為他死後鮮卑人刻意地抹掉,從而沒有一份冉閔詳細完整的歷史資料。但對於這個堪稱拯救了漢民族的民族英雄,我們後世的歷史學家們還是經過一些零散的,斷層的官方史料和民間資料去慢慢地完整了「冉閔簡史」。《資治通鑑·卷九十六》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馬光這樣評價冉閔:閔驍勇善戰,多策略。石虎愛之,比於諸孫。
  • 拯救漢人的大英雄「冉閔」,為何進不了教科書?專家道出真言
    冉閔在中國歷史上是個極具爭議的人物。被很大部分網友稱為冉閔大帝,其最重要的功績是在五胡亂華中拯救漢人,被視為漢人的救世主。不過,令人意外是,在我們在課本中卻絲毫沒有冉閔其人,讓不少身懷熱血的網友深感失望。下面編者大家深究一番。冉閔何許人也?
  • 冉閔拯救了瀕於亡族的漢人,卻有人說這是最大的謊言,怎麼回事?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武悼天王冉閔越來越受到了廣大網友的認可和追捧。被很多網友認為是民族英雄。然而,英雄往往都伴隨著爭議,有狂熱的冉閔支持者認為冉閔是民族英雄,屠殺胡人,挽救了北方瀕臨被趕盡殺絕的漢族。也有狂熱的冉閔反對者認為冉閔是歷史罪人,不但致使生靈塗炭,而且嚴重阻礙了民族大融合。那麼,冉閔到底是民族英雄還是歷史罪人?歷史人物要從歷史的角度去看。用現代的眼光看歷史的話,看誰都不正常。「五胡亂華」始於西晉的「八王之亂」。在中原一片混亂的情況下,鮮卑,匈奴,羯,羌,氐等北方遊牧民族趁機南下,晉皇室南遷,西晉滅亡。
  • 如果「五胡亂華」沒有武悼天王冉閔,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首先很多人之所以認識冉閔是因為那道「殺胡令」,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他漢人才得以辛存,五胡亂華因為他被徹底終結,但是事實上真是這樣的嗎?實則不然,首先我們知道五胡亂華指的是哪五胡?再者當時五胡亂華亂的只是北方的中原之地,而南方由於東晉的存在,南方的漢人並沒有受到太多戰亂的迫害,而處於中原的漢人們大多都逃往東晉之地,歷史上中原的漢人歷經六次的大規模南遷,逃入東晉之地的漢人超過百萬,而當時的東晉漢人則高達千萬,可以說漢人之所以能得以延續靠的不是冉閔,而是東晉,正是因為東晉在南方抵擋著北方五胡政權的進攻,在南方的漢人才能得以倖存,而北方被迫害的漢人才能有個可以逃的安身之處
  • 冉閔是一個怎樣的人,為何其歷史存在感極低?
    冉閔何許人也?冉閔,東晉十六國時期,後趙石虎養孫,因為「殺胡令」,在部分網民心中,冉閔成為拯救北方華夏文明於五胡亂華的亂世之中的民族大英雄,是「千古一帝,漢人救星」。
  • 如果沒有他,漢族可能就被滅亡了,一段被閹割的歷史!
    古代中國歷史上有過14次的人口劇減時期,最為嚴重的是東漢末年,當時天下大亂,經過黃巾起義和三國混戰之後,漢末時期的5007萬人口,到了公元221年銳減為了90萬,後來發展到公元265年,全國也才恢復到767萬人口。歷史上從來沒有像晉朝這樣朝代更替給中華民族帶來如此嚴重的創傷。
  • 東晉為何不同意冉閔聯合平定北方的建議?他們如何看冉閔
    (冉閔)石鑑當了皇帝以後,也想要殺掉冉閔和李農等人,結果事情敗露,反被冉閔和李農廢殺。廢殺掉石鑑後,冉閔在這時候頒布了所謂的「殺胡令」,號召所有的漢人一起行動起來,斬殺胡人。這一場運動,讓後趙在一天之內,殺了20多萬人。接著冉閔在李農等人的扶立下稱帝,建立大魏(史稱「冉魏」)。建立冉魏後,冉閔隨即派使者去通知東晉說:「胡逆亂中原,今已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冉閔的意思是說,胡人禍亂中原,現在我已經把禍亂的人全部誅殺了。如果你們想要平定北方,可以派軍隊來,和我一起打仗。但是冉閔給東晉的這個建議,東晉沒有任何回應。
  • 在混亂不堪的五胡十六國時期,英雄冉閔的最後一戰是怎麼打的?
    在混亂不堪的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漢族士民遭到大規模驅逐和屠戮,冉閔作為漢人的一份子,於亂世中扛起漢族復興大旗,屠胡滅石,在列強環視中建立冉魏政權。然而冉魏政權生不逢時,建國僅三年,便在與前燕的生死決戰中身死國滅,由於立國時間短,冉魏甚至都沒有被列入十六國。
  • 打碎漢族英雄冉閔的網絡泡沫
    冉閔是十六國時期的一個歷史人物。以殺胡令而走紅網絡,可謂「古代網紅」之一,廣為人知。被冠以漢族救星的頭銜,甚至在線下,還有人峨冠長衫,為其招魂。但是,自隋文帝楊堅之後的正統政權,無一存在過官方祭祀李閔(或石閔或冉閔)的行為。目前在網上廣為流傳殺胡令,但凡是個歷史粉,都能看出其中的行文,是很明顯的民國風,根本不是魏晉文風和問題。
  • 為什麼說「五胡亂華」是歷史黑暗時期?看看胡人做了什麼就知道了
    這時的西晉已經爆發了八王之亂,正在他們打的難解難分之時,胡人也是趁機入侵了中原,開始了五胡亂華,也是迎來了我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使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奪漢女五萬入後宮肆意變態凌殺汙辱,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屍骨則被做成「屍觀」,恐嚇世人。 三、奮起反抗 有壓迫就會有反抗,武悼天王冉閔出現了。冉閔為了反抗胡人的惡行,建立了冉魏政權,可以說是把整個漢族都給凝聚在了一起。
  • 中國歷史上殺人如麻的四大殺神,一人名垂青史,三人黯然銷魂
    彭城之戰,項羽又坑殺了劉邦數萬軍隊。其英雄氣概和殘暴,卻是沒有誰了,才30歲就落了個烏江自刎而死。有二首詩說項羽最為出名: 第一首: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第二首是毛澤東的:宜將剩勇追餘寇,不可沽名學把霸王。
  • 冉閔作為五胡亂華時期傑出的漢族將領,為什麼進不了歷史教科書?
    由於「殺胡令」的影響,北方各族幾乎「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中原的各路胡人恐慌無比,悉數奔逃,輾轉萬裡,逃回西域,道路交錯,各自攻殺,當年進入中原的胡人,數月之間十不存一。迫於冉閔和諸路中原漢軍的殺戮,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退出中土,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遷回萬裡之外的中亞老家。
  • 盤點歷史上十大殺神,前五位可稱雄,後五位簡直就是惡魔
    第一位:白起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第二位:武悼天王冉閔頒布殺胡令,一令祭出,救我漢民於水火,一口氣大概殺了有百萬多胡人。首戰以騎兵3000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裡,斬匈奴首三萬。再戰以5000騎兵大破胡騎七萬。
  • 歷史上五胡亂華遊牧民族結局慘烈,羯族滅種罪有應得!
    在由五胡亂華的開端由盛轉衰後,史書中存在少數匈奴人與漢人融合後,便再也沒有提及。個人猜測:匈奴和漢族融合少,多則還是被其他遊牧人民屠殺。 羯:滅族滅種 石勒石虎的種種暴行激起漢族人們的強烈抵抗,在頒布「滅胡令」後,在冉閔率領下的漢人將羯族屠殺,羯族遭到毀滅性打擊,帶著殘餘的兵士逃到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