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村行走,尋訪中國最後的山村,這是專業行走關於秦嶺柞水龍潭村的第9篇圖文。
01有生機的家鄉
在秦嶺山中,每次看到這樣的老房子時,我就腳步不聽使喚了,靜靜地呆站在原地,深深被它所吸引,橫看豎看,上看下看,怎麼看也看不夠,腦子裡想起許多往事。
昨天讀書,讀到雷蒙·威廉斯的一句話:「只有在有生機的家鄉,而不是在漂泊與分離之中,人才是自由的。」
實在是沒想到,這個20世紀中葉,英語世界裡最重要的馬克思主義文化批評家,文化研究的重要奠基人,會在自己的學術研究著作中,說出這樣一句讓人深有感觸的話來。
生機勃勃的家鄉,原來奠基了我們心靈的自由,而漂泊和分離,是造就一切不幸福感的根源。
02讓人哭的場景
這棟石板做瓦的老房子,從側面看很好看,但是轉到正面去,才發現非常荒涼,此處已經沒有任何煙火氣息,剩下的只有寂寞得讓人掉淚的場景。
入戶臺階上那株叫不出名字的草本植物,竟然長得超過了一人高!有人在此居住的時候,人的活動壓制住了大自然的野性,人一旦離開了,大自然開始撒野,重歸於想咋地就咋地。
屋簷下太亂,堆放著許多沒用完的柴禾和原木。門窗有舊有新,老的一碼三箭,新的玻璃鐵欄。眼前的場景告訴我們,主人離去的時間,至少已經三五年。
離開這一戶,再訪下一戶,同樣還是一棟無人居住的老房子。門口孤單單矗立著幾棵香椿樹,以及一根裝有太陽能路燈的電線桿,一切都讓這裡更寂寞更悲傷。
此時此刻,這悽悽涼涼的景致,碰巧遇到陽光正好,土地溫暖,這一冷一暖,對比鮮明,更是叫人無限魂傷。
03舊時光的痕跡
時間是2020年11月15日上午11時54分,我們終於看到了一棟有人居住的老房子。
老房子正面,屋簷下懸掛著黃燦燦的包穀,水泥院壩,新式門窗,乾淨整潔。老房子側面,廚房的屋頂是石板瓦,黢黑裡滿是歲月的滄桑,側牆上斜靠著木梯,土地裡種著蓮花白。
這些蓮花白,有的已經被割掉,只剩下指頭粗的莖稈還立在地裡,那些沒有被割掉的,葉子緊緊包裹成一個球狀,與地面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眼前這個畫面,有新日子的味道,也有舊時光的痕跡,它們都沐浴在秦嶺冬日溫暖的陽光中。
這個房子後山不遠處,山坡上有一個土地廟。廟是用石塊和泥巴建成的,被落葉完全覆蓋,藏躲得很好,如果不仔細去看,簡直很難發現。
04別把刀的漢子
道路又出現分叉,這一次我們繼續選擇左邊。因為左邊的山坡上,出現了五六戶人家,地裡還插著許多手榴彈一樣的青皮蘿蔔。
右邊近處有一道斜坡,水平方向的一條細路上,一位身穿迷彩服,腰上別著砍刀,肩上扛著四根木頭的精幹漢子,正緩步前行著。
我將相機的鏡頭拉近,仔細看了看這名漢子腰上別的那把砍刀,刀鞘是一塊有孔的木板做成的,用紅色帶子綁在身上,刀鞘後面,居然還藏著一個銅管的旱菸鍋。
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秦嶺山民,大秦嶺裡發生的所有變化和變遷,道路的出現與消失,莊稼的播種與收穫,房屋的興建與倒塌,都是由更多像他這樣普通的秦嶺人用一生去完成的。
作者簡介
專業行走,行走秦嶺十餘載,邊走、邊拍、邊寫,自創「行走體」散文,網絡閱讀九千萬,著有散文集《遠村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