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秦嶺:老村裡人家門上的門簪,做工一般,難道還有人會偷?

2021-01-18 專業行走

秦嶺正溝村,山是陡峭的,不過已經蓋滿了雪。但是地並不滑,雪地徒步,踩上去反而很舒服。行走秦嶺兩三年了,春夏秋冬、風霜雪雨,都已經經歷過多次,沒什麼可以難倒我們的。

果不出意料,前方又是一棟無人居住的老房子。正溝村裡的人家,大致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住在通往廣洞山的岔溝裡,一部分住在通往熊裡溝的主道上,還有十來戶住在交叉口的半山腰上。這一戶人家,以及有大黃狗那家,就住在這半山腰上面。

做工粗糙的門簪

地上,擺放了兩堆已經鋸好的木材。木材大小,大多如茶杯般粗細,一堆四層,另一堆七層。有網友留言說,這是用來種木耳和香菇的,確實如此。也有網友說,這是用來曬乾了劈柴燒的,這也是對的。秦嶺山裡面的樹木,運是運不出去的,只能就地消耗。

木梯子斜靠在屋簷下,橫條總共13根。昨天有網友說,窗欞的豎條,豎單不豎雙。作為強迫症,我查了文獻,知道之前拍過的那些窗欞,都叫做「一碼三箭式」。得名於圖案形象似箭插在箭囊之上,故稱「一碼三箭」。不知道梯子的橫條有什麼講究?

這棟房子的屋頂,蓋著灰瓦片,因為只是山民的住宅,屋頂是最簡單的兩坡一脊。屋脊上的造型非常簡單,類似一座山的模樣,中間是用瓦片構成的花瓣樣式。只是那面鏡子,大約是為了闢邪和鎮宅吧,如果浪漫點,也可以理解為吸取日月精華。

屋頂是最簡單的兩坡一脊
一叢竹子鬱鬱蔥蔥
路邊是一塊塊梯田

這戶人家是「正溝村-117」,門簪已經簡陋到了極致。圓形花蕊部分的裝飾,已經不分大小,只有16片一樣大小的。有網友提醒,不要再發門簪了,擔心某些文物販子挖了去。我想,做工這樣粗糙的門簪,還不至於有人覬覦吧?

之前提過,只有中國信合還惦記著山裡人家的對聯,仔細看看,這幅對聯果然就是信合提供的印製品。兩雙手工做的舊鞋子,靜靜地放在門口,掛在晾曬東西的竹蓆上。時光很靜,主人離開的時候,這些不值得帶走的物品,就被原樣放在那裡。

「家徒四壁」這個詞語,形容家中十分貧窮,空無所有。實際上,這也是秦嶺山中農家的真實寫照。因為實在是沒有什麼好拍攝和記錄的東西,只好和友人繼續上路。房子邊上,這一叢竹子鬱鬱蔥蔥,實在是好看得很,尤其是這樣的雪天裡。

有關正溝村,還剩下正道最深處的四五戶人家沒有記錄。風雪雖然,我們繼續上路。不過接下來,雖然裡面還有三戶有人住,我們卻只尋訪到了一戶人家。腳下的這些小道,存在了多少年?多少人曾經走過?

路邊是一塊塊梯田,這種學名叫做波浪式斷面的田地,是在山坡地上沿著等高線方向修築的條狀階臺式土地。當年熱鬧的村莊,那些勤勞的秦嶺人,祖祖輩輩就耕種於此,依靠土地裡的產出,把日子這麼一天天、一代代過下去。

回首看走過的路,風雪已經蓋了一地。一直在想:正溝村這樣的地方,除了本地人外,多久已經沒有遊客來過?本組圖片拍攝於2018年12月31日,地址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正溝村。喜歡關於秦嶺的圖文故事,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關注「專業行走」。

相關焦點

  • 老北京四合院大門上的門簪
    門簪是北京四合院,甚至一些隨牆門的小院門上的一種飾物。安裝門簪主要是給大門起著裝飾作用。老北京四合院大門上,門簪是不可少的。門簪如大木的銷釘,把連楹固定在門框上,也為大門起著裝飾作用。門簪外部做成圓柱形或六角柱形。門簪上面雕刻有花卉圖案,或福壽、吉祥或出入平安等頌語。
  • 古民居那寓意深長的「門簪」
    「門當」指的是石門墩,或叫門座、門鼓石等;「戶對」來源於門楣上的門簪。以前的女子都是青絲高髻、梳妝打扮會插髮簪裝飾。在古代,大宅院中的大門也用所謂的「門簪」來裝飾門面。如今,舊城改造後的城市裡都是高樓大夏,古民居寥若星辰,門簪幾乎銷聲匿跡,可在明清時期,雕刻精美,多姿多彩的門簪卻是一種常見的建築裝飾,成為門面上的一大亮點。
  • 門簪,大家平時注意不到的中國文化
    在這裡,我要用第一種解釋,即門頭或門框上的裝飾,也就是門簪。漢代已出現門簪。古建築學家劉敦楨《河南省北部古建築調查記》:「門簪的數目,在中國營造學社已經調查的遼、宋遺物中,均為二具。唯此寺(指少林寺)金正隆二年西堂老師培,與元泰定三年聚公塔,增為四具,足證金代的門簪數目已與明、清同。唯其時位於兩側者,雖正方形,可中央兩具,或作菱形,或作圓形,未能劃一,也許是一種過渡時代的作風。」
  • 世界上最大的蛇在秦嶺?難道秦嶺真的有蛇王?看了就知道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傳說中的濁九陰據說就生活在秦嶺地區,有三十二種之多,其中七種為毒蛇,還有兩種非常大的蛇,一為烏梢蛇,一為王錦蛇。那麼它為什麼會生活在秦嶺地區呢?,秦嶺淮河一帶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既能阻擋來自南方的暖溼氣流,又可以阻擋來自西北的寒流,冬季也能在零度左右。
  • 泰和:祠堂門簪被盜,警民抓賊追贓(圖)
    泰和縣的黃某盜竊雕花門簪文物一案,目前正由該縣人民檢察院向法院提起訴訟。11月13日,泰和警方公布了該起案件的偵破經過。  今年6月8日10時許,泰和縣小龍派出所民警接到凌某報警,稱中龍鄉良坪村一幢明清時期的古祠堂,大門上的一對雕花門簪在當日9時許,被一名盜賊盜走了。該盜賊在逃匿過程中不巧被其發現,情急之下,盜賊倉皇逃往了附近的山上。
  • 「在大秦嶺行走 為商洛美停留」 主題誦讀(第二十二期)秦嶺飛歌
    『悅讀商洛』——「能強(美陶)之夜」讀書會線上平臺全民悅讀商洛閱讀會在大秦嶺行走,為商洛美停留
  • 秦嶺的羚牛,一群可愛又可怕的動物
    而人,在經歷了漫長進化之後,到了現在的樣子,不會有遷徙一說,但是我們會旅行。也許存在於我們身體中的某一基因,他讓我們去旅行,去探索。小編可以帶你去秦嶺看羚牛遷徙的故事,把這趟旅行變成探索。夏天的景色消失的無影無蹤,生活在秦嶺上的羚牛仿佛是被颱風給吹跑了,其實我覺得人類是惡毒的,它們慢慢進化,進化成了如今地球的統治者,卻把那些動物趕到了荒山野地,自己享受著好山好水。
  • 小偷進家門,貓咪淡定看賊偷家
    小偷進家門,貓咪淡定看賊偷家要你何用,要是二哈估計會加入團夥
  • 秦嶺人文故事|草迷荒徑人稀到,張口語聲驚老嫗——尋訪龍王溝
    無數詩人謳歌過秦嶺,無數作家描寫過秦嶺。在作家南派三叔筆下,尤其是《盜墓筆記》系列小說《秦嶺神樹》中,遙遠的秦嶺腹地,有詭異的六角鈴鐺,有古老的厙族,還有千年的青銅樹,更是有無數神秘的古墓。殘垣斷壁、雜草叢生,如果不是正值一天中的午後時間,如果不是有著暖暖的陽光照射著脊背,此情此景恐怕會讓人產生十二分的不安和恐懼。人離開之後的家園,儘是如此蒼涼悲壯!
  • 秦嶺山中出現一茅屋,主人不在家,只見門口板凳上放著一個銅煙鍋
    這般模樣,進進出出這兒的人,應該不會太多。想想也是,地方這麼偏,溝這麼深了,能有人住已經很不容易,哪裡又會有很多人?秋日暖陽照耀下,老房子就像從地裡長出來的一樣。房牆體和土地是一個顏色,檁椽柱和樹木是一個模樣,老房子就是秦嶺身上長出來的一個鼓包。人活著的時候,住的是大房子,這鼓包便大一些。人死去以後,住的是墳堆堆,這鼓包就小一點。
  • 行走在秦嶺深處+荒野探險系列初寒體驗
    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是黃腳漁鴞在國內的幾個分布點之一。那裡屬於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山林小溪等各種環境都會出現。1月到2月的山頂到山間的溫度差不多在-5°到7°之間。對於戶外服裝的透氣性禦寒性以及防護性都有相當的考驗。
  • 為盜百年祠堂門簪竟採取如此惡劣手段
    近期,犯罪嫌疑人黃某因盜竊祠堂雕花門簪,經泰和縣公安局小龍派出所立案偵查後,已由縣人民檢察院向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案件發生在今年6月8日10時許,泰和縣公安局小龍派出所接到村民凌某報警,其稱中龍鄉有一幢明清時期的古祠堂被盜。民警經過現場勘查,發現祠堂大門上的一對雕花門簪被鋸斷盜走。
  • 秦嶺人文故事|老嫗無力年年懶,世事如花種種新——尋訪住山戶
    「順著路往上走,岔口往左轉,大約十分鐘路程,還有一個院子,裡面還住得有人,岔口往右的山梁上,雖然也有一戶人家,但搬走好多年了,路很陡,不好走。你們可要小心呀!」在椒源溝中心地帶,第七戶人家的男主人反覆叮囑說道。
  • 秦嶺山坡上出現五六戶人家,地裡還插著許多手榴彈一樣的青皮蘿蔔
    遠村行走,尋訪中國最後的山村,這是專業行走關於秦嶺柞水龍潭村的第9篇圖文。01有生機的家鄉在秦嶺山中,每次看到這樣的老房子時,我就腳步不聽使喚了,靜靜地呆站在原地,深深被它所吸引,橫看豎看,上看下看,怎麼看也看不夠,腦子裡想起許多往事。
  • 秦嶺野生羚牛數量超過4000頭
    每年6月至8月,海拔2400米以上的秦嶺高山上食物豐富、氣溫涼爽,羚牛群早上和晚上會到山脊附近覓食,中午則進入叢林休息。近年來,陝西省瀕危野生動物生存狀況得到改善,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羚牛數量超過4000頭。
  • 秦嶺最大的蛇有多大?
    有人將漢江、渭河與陝西南部之間的這部分山地視為秦嶺(南北寬度在100到150千米,東西綿延400到500千米),也有人將崑崙到"張八嶺"之間的部分都當作秦嶺的範圍(相當於我國北方和南方的一條地理分界線一般)。
  • 秦嶺人文故事|在家歡樂辭家苦,顧盼老小皆團圓——尋訪千柏樹溝
    這山很寧靜,這裡啥都好,就是人太少了。一路走進來,除了在溝口碰到的兩位老人外,我們再也沒有見到其他人。千柏樹溝沒幾戶人家,所以一路走來,心裡都是空嘮嘮的。這種感覺,就像是人雖然餓得發慌,卻只有稀飯喝一樣。在孤寂的山中行走,多麼希望能夠碰到一個人呀!道路修得已經很隨意了,胡亂在山體上挖幾下,只比羊腸小道寬一點,能通行農用車或者摩託車。
  • 秦嶺護鳥人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在準備良久後,西安市野生鳥類保護協會成員臧曉博終於要上秦嶺東梁拍鳥了。7月4日凌晨4時,臧曉博從藍田縣出發,6時許到達秦嶺服務區,將車輛停放在服務區後,便由後邊廢棄的林場路開始登山。若無人驚動,小鳥會比較多。起初,為和更多小鳥相遇,臧曉博急匆匆地往前趕。
  • 保護秦嶺 | 秦嶺動植物的樂園
    秦嶺是生物基因庫,不僅有國寶大熊貓在這裡繁衍生息,今年以來秦嶺還發現了不少罕見動植物。4月上旬,秦嶺國家植物園科研人員在園區內發現數量超萬株的野生蕙蘭種群,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緯度最北端、品相最好的野生蕙蘭;4月中旬,省龍草坪林業局、省動物研究所在整理紅外相機監測資料時發現,秦嶺興隆嶺和天華山區域內拍到了野生金錢豹畫面,這表明金錢豹已在秦嶺建立了穩定種群;5月下旬,佛坪林業工作人員蒲志勇在佛坪縣拍到一組秦嶺雨蛙照片
  • 真是難得,秦嶺深處葛牌還有條兒時模樣的老街,此處時光停滯不前
    葛牌老街上,有三個革命舊址,右邊的即為蘇維埃葛牌區政府舊址。如今,當地在原址新建了一個紀念館。紀念館並不大,人流卻不少,尤其是到了周末或假期,真可謂摩肩擦踵,絡繹不絕。我們到達葛牌古鎮的時候,時間是9時20分,來這裡旅遊的人都還在高速路上咧!雖然遊客還沒來,但做生意的店家,卻都勤快得很,早早擺好了攤。一家竹器店,順著店門口的石頭臺階,擺滿了許多「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