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治療食管癌驚喜連連 「中國特色腫瘤」治療看到新希望

2020-12-02 健康一線視頻網

食管癌,中國人不可名狀之痛!因為喜食燙食和醃製食物,還有酗酒、吸菸、基因突變、遺傳因素、食物中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缺乏等因素,中國擁有全球一半的食管癌患者,並且絕大多數(超過95%)都是鱗狀細胞癌[1],多發經濟落後地區。由於現有標準治療手段化療效果不佳(應答率僅為22.0%)[2],食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20%[3],每年死亡人數高達50.8萬人[4],甚至高於「癌中之王」的胰腺癌(43.2萬人)。

今年7月,美國FDA批准了K藥(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對於食管癌的治療,具體適應症是PD-L1陽性的復發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這讓食管癌治療五十年來第一次看到了新希望的曙光。

從各臨床研究的進展來看,K藥(帕博利珠單抗)和國產的卡瑞利珠單抗都公布了食管癌治療的中國人群數據,而O藥(納武利尤單抗)也公布了在亞洲患者中的數據。食管癌的免疫治療時代已經來臨。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這三款藥物在患者朋友最重視的療效和安全性方面,是不是能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一手掌握療效,療效優異

食管癌分為鱗狀細胞癌、腺癌、小細胞癌、粘液細胞癌及其他癌。K藥的臨床試驗發現,不同食管癌亞型對PD-1抗體治療的敏感性不一樣。中國的食管癌患者與歐美、甚至日韓都有明顯差異,絕大多數是鱗狀細胞癌;而西方食管癌以腺癌為主。所以,中國的患者們應該更關注PD-1抗體對中國食管癌患者人群的治療效果,也就是說,各臨床試驗的中國人群數據,對患者會更具有借鑑意義。

臨床療效指標:

在療效方面,我們應該特別重視總生存期(OS)這一金標準,OS越長,意味著患者活得越久。具體來說,OS數據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評估:

1. 患者接受治療後的總生存時間中位數(mOS):也叫中位總生存期,是OS數據最直接的參數。隨著跟蹤時間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數據也陸續出來,統計到中間那位患者的生存期,就是mOS。如果計算全部患者生存期數據的平均值,容易被極端數據帶偏,而中位數可以更好地反映整組數據地中等水平。mOS是現在臨床試驗中最重要的指標,是衡量新療法對比標準療法具體生存獲益的金標準。比如在KEYNOTE-181中,中國食管癌使用K藥的mOS為8.4個月,而化療的mOS僅為5.6個月,生存期具有顯著性差異。

2. 死亡風險比(HR:Hazard Ratio):是衡量新療法對比標準療法生存獲益的重要指標,以標準療法的疾病死亡風險為對照,新療法減低的疾病死亡風險=100%-HR,也就是HR越低,減少的疾病死亡風險越高,意味著新療法療效越好。比如在KEYNOTE-181中,中國食管癌的HR為55%,意味著對比化療,K藥可以降低100%-55%=45%的疾病死亡風險。死亡風險減半說明新療法對比傳統療法有巨大的生存改善,也是各類突破性療法加速獲批優先考慮的條件。

3. 一年(12個月)生存率:這是一個非常直觀的數據,具體表明在治療一年後,有多少比例的患者狀態仍然是「生存中」。比如在KEYNOTE-181中,中國食管癌患者使用K藥和化療分別為36.3%和16.7%,意味著原先只有不到二成患者活過1年,使用K藥後活過1年的人數翻倍,接近四成。

目前三個PD-1抗體藥在食管癌中的臨床數據比較

K藥:

KEYNOTE-181是一項全球的大型臨床研究,它是全球第一個在食管癌治療中頭對頭對比較免疫治療與標準化療的Ⅲ期隨機對照研究,成功打破了近 50 年食管癌治療的僵局,證明在食管癌治療中,K藥單藥治療比化療更有效。

該臨床研究納入了628例患者(復發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或食管胃交界癌的患者),其中包括123例中國患者,並預設對中國患者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於今年ESMO年會上公布[5]:

總生存期方面:K藥和化療的mOS分別為8.4個月和5.6個月,延長了2.8個月的生存時間,疾病死亡風險減少45%;

一年生存率方面:K藥和化療的一年生存率分別為36.3% 和16.7%,提高接近20個百分點。

在之前近50年食管癌治療的臨床研究中,從未有過任何先例,顯示出試驗藥物組生存率比標準治療組提高到 2倍以上!所以,KEYNOTE-181研究這一高級別臨床證據對於食管癌治療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卡瑞利珠單抗:

卡瑞利珠單抗治療食管癌的臨床試驗是ESCORT研究,入組的患者都是中國晚期或轉移性食管癌患者,共有457例,其結果於今年的世界食管疾病大會(OESO)上公布:

總生存期方面:卡瑞利珠單抗和化療的mOS分別為8.3個月和6.2個月,延長了2.1個月的生存時間,疾病死亡風險降低29%;

一年生存率方面:卡瑞利珠單抗和化療的一年生存率分別為33.7% 和22.3%,提高11個百分點。

O藥:

O藥沒有中國數據,只能參考亞洲數據。相關的臨床研究是ATTRACTION-3,患者是不可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和轉移性食管鱗癌或鱗腺癌,總共419例患者,其中絕大部分 (401例 )都來自亞洲,佔96%,研究結果也在ESMO年會上公布[6]:

總生存期方面:O藥和化療的mOS分別為10.9個月和8.4個月,延長了2.5個月的生存時間,疾病死亡風險降低23%;

一年生存率方面:O藥和化療的一年生存率分別為47.0% 和34%,提高13個百分點。

圖示:與化療相比,不同PD-1抗體藥對死亡風險的降低。(註:治療人群包括所有食管鱗狀細胞癌,K藥和卡瑞利珠都為中國患者數據,O藥為亞洲患者數據,根據數據顯示,K藥在中國人群和PL-1高表達中國人群中降低最多死亡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PD-L1陽性的食管癌患者,無論是對於KEYNOTE-181研究中PD-L1 CPS≥10的患者,還是ESCORT研究中PD-L1≥1%的患者,K藥和卡瑞利珠單抗都能帶來更明顯的生存受益,分別降低了66%和42%的疾病死亡風險。

另一手緊抓安全性,不良反應從容應對

在過去幾十年中,食管癌的藥物標準治療方法是化療,而化療所帶來的一系列嚴重或者比較嚴重的副作用,比如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貧血、食慾下降、疲勞、嘔吐、脫髮等等,一直是癌症患者「不可承受之痛」,也有不少患者恐懼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而選擇放棄治療,對死亡的降臨束手無策。

免疫治療的出現,讓食管癌治療格局出現轉機。與化療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治療方式相比,PD-1單抗治療的副作用更為溫和,發生率也明顯降低。

縱觀一下三個PD-1單抗在臨床試驗中出現的副作用(治療相關AE),卡瑞利珠的副作用在94.3%患者中出現,K藥是75.8%,O藥是65%。但這是包括所有的副作用,如果只是比較治療後出現的嚴重副作用(3級以上治療相關AE),化療的比例是40%以上,而三個PD-1單抗的比例都只有化療的一半。

不過,PD-1單抗會有些獨特的免疫相關性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甲狀腺功能損傷和免疫性炎症。隨著PD-1單抗的普及,臨床使用經驗的積累,醫生對於控制PD-1單抗的不良反應、安全地使用免疫治療也有更多心得。比如建議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在治療期間和之後施行全程監測,提高警惕,儘早發現異常情況並及時介入處理,逐步建立一個完整的針對腫瘤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的系統管理體系,緊抓安全性,給予腫瘤患者一張全面可靠的免疫治療「保護網」。

雖然大多PD-1抗體的不良反應已被醫護人員所熟知,而且比較輕微好管理。但是,不同於其他PD-1抗體,卡瑞利珠有一個特殊的副作用:反應性毛細血管內皮增生(RCCEP),在ESCORT研究中達到了79.8%。這個副作用在卡瑞利珠對其他腫瘤的治療中也出現,在 2018 年 ESMO 大會上公布的卡瑞利珠單抗二線治療肝細胞癌的臨床研究中,其治療組的總體 RCCEP 發生率為 66.8%(q2w, 63.3%, q3w 70.4%)。

今年 1 月,英國雜誌《mAb》發表研究文章,指出可能是因為卡瑞利珠「脫靶」激活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2)的信號通路,才導致毛細血管增生,並導致血管瘤的高比例發生[7]。所以,RCCEP這個副作用為卡瑞利珠所特有,不是PD-L1抗體的共性。

早在2017年,就有參加卡瑞利珠單抗臨床試驗的患者陸續反應,出現血管瘤症狀較多,甚至出現在面部嚴重影響美觀並幹擾正常生活,不少患者因而退組,不少媒體也報導了該事件「恆瑞PD-1 臨床試驗受試者退組」。

這種特殊不良反應的發生為免疫治療應用敲響了警鐘,對加強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的監管提出更高要求。畢竟,在實踐中努力使患者免受不應有的醫療傷害是基本的醫學倫理原則。

療效和安全性兩手抓,食管癌患者的新希望

坦白地說,PD-1單抗不是神藥,並不是每一個患者在接受治療後都能獲益。

但是,從目前PD-1抗體對食管癌治療的臨床研究結果來看,PD-1抗體將給廣大患者帶來曙光,尤其是一部分PD-L1高表達的患者,預期將會從免疫治療獲得長久的治療效果。

免疫治療將給食管癌的治療帶來革命性進步,也有望成為食管癌治療的利器。

據悉,K藥是目前國內食管癌適應症中最早提交上市申請的一家,也被納入優先審評名單,獲批在望。緊隨其後的就是卡瑞利珠單抗,預計明年獲批。O藥目前尚未看到食管癌適應症的申請,其他國產PD-1單抗比如君實/信達/百濟都未有食管癌III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

在樂觀期待免疫治療變現療效的時候,患者不應該被療效「一葉障目」,也需要注意和重視PD-1單抗安全性,療效、安全兩手都要抓。

參考文獻:

1.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食管癌診療規範(2018年版) [J/CD] . 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誌(電子版),2019,9( 4 ): 158-192.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15.2019.04.005

2. 孟亞超, 王峰, 孟祥瑞, et al. 食管癌免疫抑制劑的研究進展[J]. 中國實用醫刊, 2019, 46(3):122-126.

3. Hou H, Meng Z, Zhao X, Ding G, Sun M, et al. (2019) Survival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China: A Pooled Analysis on Hospital-Based Studies From 2000 to 2018. Frontiers in Oncology 9:548.

4. Freddie B , Jacques F , Isabelle S ,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8.

5. Chen J, Luo S, Qin S, Cheng Y, Li Z, et al. (2019) Pembrolizumab vs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metastatic adenocarcinoma (AC) o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of the esophagus as second-line therapy: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subgroup in KEYNOTE-181. Annals of Oncology 30.

6. Kato K, Cho BC, Takahashi M, Okada M, Lin CY, et al. (2019) Nivol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fractory or intolerant to previous chemotherapy (ATTRACTION-3):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1506-1517.

7. Finlay WJJ, Coleman JE, Edwards JSJohnson KS (2019) Anti-PD1 'SHR-1210' aberrantly targets pro-angiogenic receptors and this polyspecificity can be ablated by paratope refinement. MAbs 11:26-44.

相關焦點

  • 「食現 K 能,鑰啟新生」-K 藥開啟食管癌免疫治療「長生存」之旅
    上市會將雲集來自全國食管癌跨學科治療的頂級專家,共同見證當前站在全球免疫治療最前沿的 PD-1 單抗在國內食管癌治療領域揚帆起航改變食管癌治療格局,乘風破浪為中國患者帶來長期生存。K 藥是目前唯一被循證醫學證據證明一線和 / 或二線治療可以顯著提升包括晚期肺癌和惡性黑色素瘤在內的實體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的 PD-1 單抗。
  • 食管癌免疫治療重大突破!默沙東Keytruda(可瑞達)獲美國FDA批准,單...
    2019年08月01日訊 /生物谷BIOON/ --腫瘤免疫治療巨頭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PD-1腫瘤免疫療法Keytruda(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作為一種單藥療法,用於經FDA批准的一款檢測方法證實腫瘤表達PD-L1(合併陽性評分
  • 從抗癌神藥PD-1近40倍的價格降幅,感受中國癌症治療新希望
    在臨床數據裡, 近幾年我們的癌症治療水平不斷飛躍, 治癒似乎也成了並非遙不可及的事。 但在真實世界裡, 我們看到了太多悲劇故事發生。
  • 腫瘤細胞固有PD-1是一種腫瘤抑制因子--免疫治療方法的潛在生物...
    發現PD-1信號傳導途徑的分子功能和機制,揭示了腫瘤細胞固有的PD-1可作為患者選擇免疫治療方法的潛在生物標記物。    分子機制上,腫瘤細胞內源性的PD-1通過結合配體PD-L1抑制其下遊的兩大經典信號通路,即AKT和ERK1/2,從而抑制了腫瘤細胞的生長。這說明腫瘤細胞中的PD-1和PD-L1是通過包括AKT和ERK1/2在內的經典信號通路影響腫瘤細胞的生長的。
  • 如何識別早期食管癌?
    食管癌,又稱食道癌,是指食管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八大惡性腫瘤之一。 我國是食管癌最高發的國家之一,每年食管癌新發病例超過22萬例,死亡約20萬例1。 但是超過90%的食管癌患者確診時已進展至中晚期,總體5年生存率不足20%。
  • Science:年度科學突破之首,食道癌「剋星」治療後5年未復發!
    2013年發表的一項數據顯示,吞咽困難、無法吃飯、疼痛和咳嗽困難是影響食管癌患者總體健康狀況的最重要因素 食管癌治療 食管癌的治療應採取個體化綜合治療的原則,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態、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範圍(分期),有計劃地應用多種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抗腫瘤藥物、放療、免疫治療等手段以及計劃,以期最大幅度地根治腫瘤,提高治癒率
  • PD-1/PD-L1 抗體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進展
    白文粱,劉磊,王桂閣,張家齊,李單青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胸外科(北京  100730)通信作者:李單青關鍵詞: 非小細胞肺癌;抗腫瘤免疫;程序性死亡受體-1/程序性死亡配體-1(PD-1/PD-L1);綜述引用本文:白文粱, 劉磊, 王桂閣, 張家齊, 李單青.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李德志怎麼樣
    那麼,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李德志怎麼樣?一、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李德志怎麼樣面部腫物、甲狀腺癌、甲狀腺腫物、腮腺腫物、腮腺癌、口腔癌、舌癌、口底癌、頰癌、喉癌、下咽癌、口咽癌、鼻咽癌、頸段食管癌、氣管癌、顱底腫瘤等頭頸良惡性腫瘤的手術治療。
  • 輝瑞中國李進暉:發揮企業優勢推動腫瘤治療「兩全」管理
    近些年來,腫瘤防治一直是業界專家熱議的一個話題。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惡性腫瘤(癌症)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中國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統腫瘤、結直腸癌、女性乳腺癌等依然是我國主要的惡性腫瘤。其中,乳腺癌為女性發病首位。
  • 盤點膀胱癌的 「三部曲」,新療法譜寫膀胱癌治療新格局
    膀胱癌是世界範圍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惡性疾病,在中國,膀胱癌的新發患者數和死亡數均為泌尿系腫瘤的第一位。對於臨床診斷的NMIBC,通常依據腫瘤復發和進展風險分層來選擇手術方式、術後灌注和隨訪策略[3]。當膀胱癌就進入了「肌層浸潤階段」,可使用的治療方式主要有: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膀胱全切(配合新輔助或輔助治療)和膀胱保留治療。其中配合新輔助或輔助治療是基於尿路上皮癌細胞對於鉑類、吉西他濱等化療藥物敏感而準備的,因為放療可有效地減輕患者的腫瘤相關症狀(如疼痛等)。
  • "照光"能治腫瘤!我國接受正規放射治療的癌症患者不足1/3
    原標題:「照光」能治療腫瘤!我國接受正規放射治療的癌症患者不足1/3圖說:在治癒腫瘤方面,放射治療和手術的貢獻都佔30%。來源:《抗癌利器——放射治療》(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得了腫瘤,怎麼辦?  開刀手術吧!再不就是「化療」吧!這大概是絕大多數人脫口而出的答案。  但是,放射治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放療」或是老百姓口裡的「照光」,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由於種種原因,導致我國接受正規放射治療的癌症患者不足1/3,很多腫瘤患者就此失去了更好的治療機會。
  • 信迪利單抗有望衝破鐵三角 或躋身食管癌免疫第四大藥物
    文丨葉楓紅食管癌發病率在世界範圍為第7位,死亡率則位於第6位。中國是食管癌高發國家,發病率與死亡率均佔世界的一半以上。與歐洲及北美的食管癌病理類型多為腺癌不同,超過90%的中國食管癌為鱗癌。目前臨床治療主要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大約一半患者在臨床診斷時即有遠處轉移,因此放化療已成為晚期食管癌的標準治療。
  • 湖南治療腸腫瘤好醫院,湖南腸腫瘤醫院
    湖南治療腸腫瘤好醫院,湖南腸腫瘤醫院 時間:2021-01-08 11:57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那麼湖南治療腸腫瘤好醫院是哪家呢?接下來,我們國內需要讓學生知道腸道腫瘤的主要症狀是什麼?1.習慣的改變腸道習慣的變化是腸腫瘤比較常見的症狀。「497」患者進行更加傾向於將腸腫瘤的早期中國臨床主要症狀與一般可以認為對於便秘相混淆,從而延誤了治療。
  • 最全腫瘤科普:腫瘤預防、早診篩查、治療 一文全包括
    「癌症」泛指所有「惡性腫瘤」,那  「腫瘤」又是指什麼呢?  腫瘤就是人體在各種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生物(就是新長出來的東西),其實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在人體內新長出來的不正常之物,就像是在不良環境刺激下長出來的異類分子。
  • 食管癌支架置入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作者:中國醫院協會介入醫學中心分會食管癌全球每年新發病例約57.2萬例,死亡病例50.9萬例,發病率居常見惡性腫瘤第6位,病死率第4位,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區。根治性切除是食管癌的標準外科術式,但70%的患者就診時已為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術的機會。文獻報導約2/3的患者因併發症或腫瘤的局部進展和/或遠處轉移而無法施行根治手術。
  • 精準放療也是癌症治療的優選
    在河南率先開展 SBRT 的放療專家、河南省腫瘤醫院放療科主任葛紅教授介紹說,在國際上,SBRT 立體定向放療已成為不能或拒絕手術的早期肺癌患者的標準治療手段。SBRT 的特點就是精準定位,單次可以給到很高的劑量,直接殺傷腫瘤細胞核,使腫瘤出現崩塌狀態。過去一個常規放療需要 25~30 次的照射次數,現在只要 1~8 次照射就能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
  • 食管癌術後乳糜胸的預防
    食管癌術後乳糜胸多發生於中晚期食管癌切除術後,原因是因腫瘤與周圍組織粘連或浸潤較嚴重, 分離病灶時,即有傷及胸導管及分支的可能。有報導稱結紮胸導管是治療、預防乳糜胸的重要手段。但在食管癌術中是否常規結紮胸導管來預防乳糜胸,尚有爭論。
  • 赴日治療:質子治療一個部位照射,全身腫瘤消失!
    五個月後,患者回到醫院複查,當醫生看到她新的掃描結果後完全震驚了,結果顯示,不僅被質子照射的那個腫瘤縮小了,其他沒有被照射的腫瘤也明顯的縮小了,有一些淋巴結轉移的病灶幾乎已經沒有任何代謝反應。放療後疾病進展到持續的複查影像結果,(A–C)放療後1個月(D–F)放射線照射後5個月,(G–I)放射線照射後7個月,(J–L)放射線照射後17個月。
  • 病毒感染後,腫瘤消失了!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抗癌新途徑?
    近日,《英國血液雜誌》報導了一個病例引起很多人關注、熱議,病毒感染後腫瘤消失了!會不會是一種抗癌途徑?癌症治療變得簡單了嗎?是不是感覺有些驚喜?病人61歲,患有嚴重的腎病不得不做腎移植手術,倒黴的是手術沒有成功,要定期做透析治療。透析的過程中發現患有霍奇金淋巴瘤,而且還是晚期!
  • 食管癌微創外科手術的現狀與思考
    關鍵詞: 食管癌;微創食管切除術;併發症;快速康復;生活質量;內鏡黏膜下切除點擊查看本文圖表摘要本文對目前食管癌微創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治療技術的發展進行綜述和展望,總結了目前食管癌微創治療的主要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