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編輯字數4060字,預計閱讀時間12分鐘。
一開始做低碳的時候,我一直在強調,進食障礙患者不建議嘗試任何減肥方式。
因為我知道,進食障礙是心理問題,如果你剝奪了患者的某種權利,有可能造成情況惡化。
生酮飲食是一種嚴格的低碳飲食,很多含糖的美食都吃不了,這種剝奪感,可能會引發暴食的行為。
我們不能說生酮飲食導致了暴食、進食障礙,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生酮飲食確實不太友好。
但是,有很多朋友給我反饋說,生酮後,自己的暴食問題緩解了很多。
那麼,生酮飲食和暴食、進食障礙,它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最近,我看到一個臨床心理學家和腦科學家的文章,她說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是,美國認知科學家 & 腦科學家 Dr. Susan Thompson與神經性暴食症 (Bulimia Nervosa)和食物上癮症 (Food addiction) 作鬥爭的故事,以及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
為什麼生酮飲食,有助於我們建立一個健康的與食物的關係?
我是一個對食物上癮的腦科學博士
我有一個非常容易上癮的大腦,這些年,我幾乎對這個世界上所有容易讓人上癮的東西上癮過– 古柯鹼、冰毒、酒精、香菸、性。
其他東西的癮我都可以戒除,但是食物上癮,似乎比它們都要困難。
我從小對棉花糖的瘋狂喜愛,趁父母不注意的時候,我會偷吃掉一整袋的棉花糖,直到我覺得噁心。
這是我對暴飲暴食最早的記憶,然後我的暴飲暴食和強迫性進食(compulsive eating)隨著年齡的增長愈演愈烈。
在大學時,每當我想要完成一項作業時,我都會買來一大堆的垃圾食品,當作給自己的安慰和鼓勵。
我一尺就停不下來,大四的時候,我在幾千名學生中,以第一名的身份被選為優秀畢業生上臺發言,我的父母和朋友們都對我感到無比的驕傲。
但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我很胖,我在幾千人面前拖著我那肥胖的身體上臺發言,我感到羞恥。
大學畢業後,我到羅切斯特大學攻讀認知科學和腦科學的博士,繁重的學業和紐約州漫長的寒冬讓我的暴飲暴食更加嚴重了,有那麼一次,瘋狂的暴飲暴食讓我的膝蓋出現了炎症, 甚至無法站立。
隨後,我被確診為神經性暴食症,我的心理醫生認為抗抑鬱的藥物可以幫助緩解我的情緒性進食,但是,我發現這些藥物並沒有什麼用。
一年以後,我遇到了我的丈夫David,我們一起減肥,他很成功,我卻失敗了,因為我對食物嚴重上癮,在放縱日無法控制自己。
為什麼David在「放縱日」很容易地得到滿足,而我卻對食物如此上癮?
作為一名腦科學家,我開始研究暴飲暴食和食物上癮這個難題,為什麼我無法擺脫對食物–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強烈渴望?
是因為我的自控力薄弱嗎?很多人誤以為減肥的關鍵在於「自控力,」 而我發現事實遠沒有這麼簡單。
千萬別高估了自控力?
著名的「自控力」的心理學家Roy 說鬼片,「自控力」是非常稀缺的資源。
在15分鐘,我們有能力內自我管控,但是,當面對一個誘惑超過15分鐘的時候,我們的「自控力」儲備就會耗光。
康奈爾大學研究進食心理學的Brain Wansink教授的統計,一個人每天平均要做221個與進食有關的決定,這221個決定中,有任何一兩個決定是不明智,都會嚴重影響你控制食物。
所以,單純依靠「自控力」是不靠譜的,想要擺脫暴飲暴食的困擾,我們必須找到一個不依賴這個極其稀缺的資源(自控力)的辦法。
→下丘腦和瘦素,控制你的進食行為
下丘腦 (Hypothalamus)是我們腦內一個杏仁大小的部位,它通過荷爾蒙控制著我們最本能的活動,包括身體溫度、饑渴、進食、性慾、和睡眠。
脂肪細胞會分泌一種叫做瘦素的東西(leptin),當下丘腦感應到足夠的瘦素後,會發出信號抑制食慾,停止進食。
然而,在肥胖的人群中,下丘腦對於瘦素的感應變得不再靈敏,身體無法接收到吃飽了的信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瘦素抵抗。
瘦素抵抗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發生在我們的下丘腦和腦幹(brain stem), 也就是大腦中最原始、最不受理性思考控制的部位。
這就是為什麼,所謂的「自控力」,在強烈的進食慾望面前,通常不堪一擊。
→胰島素導致瘦素抵抗,降低胰島素才是
瘦素抵抗的原因,就是我們常說的胰島素(insulin),那麼又是什麼食物導致了胰島素的大量分泌呢?是精製的面和糖。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徹底解決食物上癮和暴飲暴食的問題,我們就應該從減少精製的面和糖開始。
現在營養界,需要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認識這2個東西 –精製的面和糖,其實他們不是食物,可以說是唯一合法的毒品。
他們可能像古柯鹼海洛因一樣讓人上癮,換句話說,古柯鹼、海洛因、糖、麵粉這四種白色粉末,不僅從外觀還是機理上都有著令人感到恐怖的相似之處。
古柯鹼從可卡葉中提取而來,古柯鹼本身沒有成癮性,然而當可卡葉被分離提取精加工為古柯鹼的時候,就有了世界上最危險的毒品之一。
同樣的,甘蔗和小麥這些自然植物本身是沒有成癮性的,然而當我們從這些植物中提取精製物後,我們就有了同樣具有危險成癮性的毒品– 精製糖和麵粉。
當我們攝入古柯鹼或者精製糖的時候,多巴胺會大量分泌,長期這樣,我們的大腦的多巴胺受體會變得不敏感,大腦的機制也由此改變。
大腦習慣了這樣的刺激,一旦缺少了多巴胺刺激,我們就會感到極其難受,於是我們只能不斷地提高用量,來保持這種多巴胺的刺激,陷入惡性循環。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癮機制。
如果我們一直大量的攝入精製碳水,當突然大量減少時,大腦會產生對碳水產生瘋狂的渴望,這種難以控制的欲望,可能會演變成暴飲暴食。
這就是一開始低碳後,暴食碳水的原理,也是風險所在。
人們常說吃糖會令人感到幸福,但是,對於食物上癮和進食障礙的人來說,攝入糖並不會感到快樂,而僅僅是讓自己不那麼難受罷了。
讓我們記住這一點,傳統的營養學觀念是錯誤的,脂肪是不會令人上癮的,真正令人上癮的是看似無辜的精製碳水化合物(米麵糖)。
搞明白了精製碳水化合物是如何使我一次次的暴飲暴食的,我意識到,想要恢復身心健康,就必須要徹底戒掉面和糖,我把這叫做「紅線飲食 (Bright Line Eating)」- 面和糖是不能跨越的紅線。
一些人會問,這樣的做法是不是太極端了?適量的吃不就行了?我的回答是,我們大腦中的多巴胺運行機制,讓我們對精製碳水極其容易上癮。
尤其當你有一個像我一樣容易上癮的大腦時,我們的大腦會讓我們越來越難 「適量」地攝入精製碳水。
相反,我們越攝入面和糖,我們就越來越難以被滿足,越來越想攝入更多的面和糖。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徹底戒掉這些讓人上癮的物質,讓我們大腦的多巴胺運行機制慢慢的恢復正常。
起初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相信我,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習慣沒有面和糖的生活,並且像我一樣感到前所未有的健康、快樂、和自由。
嚴格的執行「紅線飲食」幫助Dr. Thompson擺脫了食物上癮和神經性暴食症的困擾,並成功減重,重獲了健康的身材和自信,她將自己的研究和親身經歷寫成暢銷書 《Bright Line Eating》,幫助成千上萬的人獲得了健康、快樂、自由的生活。
書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飲食心理學/神經科學」的研究以及給剛開始實行Bright Line Eating的朋友們的建議,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去看一看。
國外進食障礙患者專家,推薦生酮
傳統的心理諮詢 (Psychotherapy)一般認為,進食障礙和食物上癮症(食物上癮,都是源於患者內心深處的情緒因素,比如童年創傷,不健康的人際關係,低自尊,完美主義等等。
因此,想要解決進食障礙的問題,首先要解決這些的深層次原因。
然而,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也開始面臨很大的爭議,美國近幾年有一本極為暢銷的自助書叫做 《暴食症與大腦》 (Brain over Binge),被許許多多進食障礙的患者當作福音。
作者Kathryn Hansen,深受神經性暴食症折磨整整6年,她一次次的暴食到深夜,再為了彌補暴食,而花一整天在健身房中連續運動8個小時。
在這六年中,Kathryn看了很多心理醫生,每位心理醫生都試圖通過解決她的情緒問題,來解決進食障礙,但一直沒有效果。
現在回想那段經歷,Kathryn認為:
「暴飲暴食」並不一定是情緒的問題,也有可能只是因為:
我們順應了「暴飲暴食的衝動」,而這種衝動,來源於下丘腦中多巴胺的過量分泌。(這和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關係很大)
治療進食障礙的專家Dr. Renae Norton也指出,傳統的給進食障礙患者的飲食建議是:「什麼都要吃,但是,什麼都不要多吃everything in moderation),即使一些明知不健康,對身心有傷害的食物。
Dr. Renae Norton認為這樣建議,沒有什麼道理。
這就好像是,為了讓癌症患者減輕對身體中有毒物質的恐懼,就去建議他們攝入有毒的物質。
在Dr. Norton的臨床經驗中,治療進食障礙最重要的一點,在於讓患者重新建立對食物的信任。
她使用生酮飲食,可以更好地幫助進食障礙的患者克服對於脂肪的恐懼,而對脂肪的恐懼是進食障礙,尤其是厭食症的重要標誌之一。
精製碳水化合物 – 蛋糕、冰淇淋、麵包 – 是暴飲暴食中最常見的食物,生酮飲食可以讓進食障礙的患者認識到,精製碳水化合物會促進暴飲暴食。
很多時候,當患者把飲食中的精製碳水去掉了,強烈的暴食的欲望也就隨之消失了。
Dr. Norton 現在會把生酮飲食推薦給她進食障礙的患者。
關鍵的瘦龍說
這個話題,一直想好好再寫一篇,今天這篇,從幾個國外專家的角度再次解析了進食障礙和生酮飲食的關係,希望能給進食障礙患者一些幫助。
當然,我還是比較會保守地警告:如果你的進食障礙問題很嚴重,在你沒有確定自己的原因之前,你不要獨自一人嘗試生酮飲食。
如果生酮以後,你的暴食問題更加嚴重,請停止生酮,給身體一點時間,一點耐心,慢慢來。
食物的剝奪感,可能加重一部分人的進食障礙。
但是,如果你的暴食源頭,只是對食物上癮,對糖上癮,而不是深層次的心理,情緒原因,也許,低碳生酮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總之,你可以嘗試,但是,也要聽從身體的反饋,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