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苗語稱「巴代」議苗族族群近來的苗語稱呼

2021-01-10 封面湘西

作者:麻明進

圖片:周建華

討論「巴代」問題,從苗語「我們」等基本用詞來觸及它的內核,是有益的。因為我們現在常講的苗語,特別是東部方言湘西苗語的「我們」,我認為用漢字來寫,雙字就應該是「濮蠻」,也可用單字「濮」;而苗語「你們」的漢字是「蠻」還有「蒙」或「模」,歸根結底是「蠻」;還有苗語「他們」的漢字是「齊蠻」。我還認為,前述我們「濮蠻」應是「苗族」暨「湘西苗族」的古時苗語稱謂。勿容質疑,湘西苗族的苗語稱謂,過來都是用四字格的「仡熊仡夷」,和兩字的「仡熊」或「果雄」,而這只是後來的代稱而已。這裡簡要提到的這幾個苗語用字,下面將分別進行摡述說明。而深入了解這幾個苗語用字,還真和「巴代」有直接聯繫。當然,這篇文章就算是在「巴代」外圍議「巴代」吧。

苗族族群近來的苗語稱呼

1、「湘西苗族」的苗語代稱(簡稱)用字

我們「湘西苗族」分布在幾個縣市,整體上是個大群體。可是稍作了解及至深入調查,還是有氏族、宗族及原始部落之別的。加上具體分居境遇的不同,各縣市及區間相隔,古往今來時空演變,對苗族族群及苗語稱謂,也會有或鄉或少的差異。然而總的來說,大家用漢字寫為「仡熊」或「果雄」來記錄「湘西苗族」,都是比較認同的。

當然,也有些人認為不妥,而認為用其他某某字來寫才對。我覺得從他們本位、本範圍的狹義來說是可以的,但要從整個湘西廣域的定位來說,不免有點「以我代全」的意思。湘西苗族之意的苗語稱謂,就從讀音來講,僅花垣縣就大致有幾種:如用拼音苗文來寫,花垣縣吉衛地區的是「ghob Xongb」,現在花垣縣雙龍鎮的是「ghot Xongt」,花垣縣長樂鄉的是「ghot Xeat」(個下),鳳凰縣的「ghod Xongx」(果雄),松桃縣的「ghox Xongx」(革雄)。花垣縣雅酉鎮大致與鳳凰縣的稱謂相同,保靖裴、古丈縣的大致與雙龍鎮的稱謂相同。如此看來,到底依哪裡的音來選用漢字作記錄好呢?可知僅依這樣當然是不好議定的。

上面我們說到,以「仡熊」或「果雄」作「湘西苗族」的苗語記錄用字,是過來民族研究學者常用的,也是解放後在政府部門主導的介紹苗族的書籍上常用的,並且得到廣大族人的認同。問題是這兩種記法的依據還是有所不同:簡單來說,「果雄」是僅以記音來選用的字,「仡熊」是以族群歷史來源兼顧記音來選用的字。接下來,將適當討論用「仡熊」記錄的依憑。

2、苗語稱謂 「仡熊」中的「熊」字解秘

我們知道,苗族源於傳說時代黃帝炎帝蚩尤中的蚩尤九黎、唐虞夏時代的三苗。《國語·楚語下》說:「及少皞衰也,九黎亂德……其後,三苗復九黎之德。堯復育九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之。」韋昭註:「三苗,九黎之後。」由於黎族眾繁多,衍分為九黎。蚩尤系九黎集團之君,祝融又與九黎、三苗有承接關係,三苗與楚同源。《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有載:「顓頊有子曰黎,為祝融。」 《國語·鄭語》也說:「夫黎為高辛氏火正……故命之曰祝融。」楚又是祝融之後,楚族為熊氏。《史記》載到,祝融之後有季連,季連之後有鬻熊,之後又有熊麗、熊狂、到熊繹。熊繹封以楚蠻,居丹陽。再按《國語·鄭語》所記祝融有八姓:分別是曹姓、彭姓、禿姓、董姓、妘姓、斟姓、己姓、羋姓。這八姓就是八個族群,集結成聯盟。《史記·楚世家》也載:「陸終生子六人,……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 《通志·氏族略》說:『楚以鬻熊之故,世稱熊氏,女子則稱羋焉」。

湘西苗民至今自稱 「我們」為「濮蠻」,《國語·鄭語》記載楚侵濮地,從公元前822年,熊叔堪「及平王之末,而秦、晉、齊、楚代興,」通過「楚蚡窅於是啟濮」,解除濮人隱患,而楚國日臻強盛。「濮,南蠻之國,叔熊避難處也。」(韋昭注曰)叔熊即叔堪。到蚡窅之弟楚武王時,以《史記·楚世家》說的,「始開濮地而有之」。濮地全置於楚國統治之下,至此《世本》說濮人熊姓,即苗民自稱的濮蠻改稱歸熊。上述已知,東部方言的苗族自稱為「仡熊」的 「熊」,與楚的先祖「穴熊」,「鬻熊」,「熊繹」等之「熊」有關。三苗後與之同支的熊氏,自然就以「熊」作稱謂。現在湘西吳龍廖石麻的龍氏,苗語尊稱為仡羋,謙稱代羋。因此,按「五宗六族」劃分,「仡羋」宗屬於「仡熊」族。

3、苗語稱謂 「仡熊」中的「仡」字解秘

再說用「仡」字。用在湘西苗族中的各宗族作詞頭,並非近來人為發明,而是有史所記。選定人字旁的「仡」,也具有確切的人性化字善意。如「仡」的有「壯勇貌」「抬頭」之釋,旁邊的「乞」字衍義引申為「希冀、盼望」的意思。

如僚人的先人是婁人,為夏禹裔東樓公的一支後裔。他們在南遷中,融入了濮人、越人、三苗、巴人、蜒人、儴(獽)人及後來的漢族,部分融入東部苗族而成為龍氏的一支。對僚人的稱呼,《博物志》稱「僚子」,《華陽國志》蜀志與他支聯稱「滇僚賨僰」「僚僰」,南中志稱「鳩僚」,《後漢書·夜郎傳》稱「夷僚」,《五總志》稱「僚人」,隋代黃閔《武陵記》載武山「半山石室,可容萬人。中有石床,盤瓠行跡,……其四曰仡僚……」。《老學庵筆記》:「辰、沅、靖州蠻,有仡伶,有仡僚,有仡欖,有仡縷,有山瑤。」《元和郡縣誌·江南道六》載:「錦州洛浦縣(保靖縣南……仡僚反亂,居民皆保其土。)」明確湘西原有土僚、鳩僚,約在南北朝時已有部分演變為仡佬。仡佬族稱融入其僚的稱呼,按《炎徼紀聞》卷四載和《行邊紀聞》都說:「仡佬,一曰仡僚,……」。嘉慶《大清統一志·貴州統部》說:「仡佬一名仡僚」,從鹹豐《安順府志》記仡佬為「革老」,《馬關縣誌·風俗志》則說:「仡佬亦稱革佬,或謂其先自土佬革出」等看到,知仡佬族出於僚人,其自稱也有用其他同音字來記錄。

而有些帶民族歧視和偏見學者,在記錄五溪蠻一些族人名上均加一「犬」旁。如宋朱輔在《溪蠻叢笑·葉錢序》載:「五溪蠻,……封而居者,今有五:曰貓、曰猺、日獠、曰獞、曰仡佬。」這裡也把仡佬從僚人中分開來。這種用「犬」旁詆誹記錄少數民族族群的現象,其他古籍也是常有的。

面對過來用「仡」字來記錄古今族群的情況,何光嶽在《南蠻源流史》中載道:「按仡又作乞,是羌人的一大姓」。最早記載見於《山海經·海內經》:「伯夷父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先龍始生氐羌,氐羌乞姓。」郭璞註:「伯夷父,顓頊師,今氐羌其苗裔也。」《南蠻源流史》304頁載:「後束凡羌人族系眾多的分支分別向四方遷徙時……在各支族名稱前冠以乞、仡字音,久而久之成為名稱慣例和發音慣例,而漸變為發音詞……所以,西南民族如苗、瑤氐羌族系的民族,都自稱本族名前冠以仡音,……如仡兜、仡驩、仡尤、仡顓、仡熊、仡徠、仡黎、仡縷、仡蒙、仡伶、仡俍、仡瑤、仡欖、仡越、仡旦等,又有將仡轉音為句、個、果的。」

由上之是,我想,用「仡」字作為古今宗族、氏族冠頭詞語來沿用是恰當的。

4、「湘西苗族」的幾層苗語自稱

由於明清以來,史籍又按服飾裝飾用色的趨向性,將苗族分為紅苗、花苗、白苗、青苗、黑等。大體上在湘西,紅苗系仡戎(共工)、仡索(祝融)、大羋(南蠻)的後裔;花苗系仡僚(鑿齒)的後裔仡黎(九黎)的後裔;白苗系仡僰(太昊)的後裔;黑苗系盤瓠羋(蠻)的後裔;青苗系仡夷(九夷)的後裔。而紅苗、花苗、白苗、黑苗都是九熊的後裔,人數最多。按在「五宗六族」中的宗族姓氏來說,主要有仡羋龍姓十二支,仡蹻(又稱句蹻)的大吳伍姓和小吳吳姓。這樣,湘西苗族就以「仡熊」來代稱或簡稱。

當然,青苗的仡夷族群 (即畋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鳳夷、陽夷)後裔也有相當的宗族夷眾,合起來僅次於仡熊族群。按在「五宗六族」中的宗族姓氏來說,主要有仡沙的劉姓和廖姓,及仡軻(卡,簡寫)的麻、梁、施姓。這樣,大家以第一次東下的始祖「仡熊仡夷」作自稱族名。這「仡熊仡夷」由於人多示眾、先居南方,後來被擠湖湘西部山亞,也就廣泛形成了湘西苗族的四字格苗語稱謂。

其實,在湘西民間,人們從事巫、史、卜、巫醫等「巴代」為主的活動中,還會把「仡顓」石姓、「仡愷」楊姓,與「仡熊」、「仡夷」聯合提出來,形成湘西苗族相對完整的稱謂——「仡熊仡夷、仡顓仡愷」。

總之,「仡熊」、「仡熊仡夷」、「仡熊仡夷、仡顓仡愷」相對而固有的叫法,就成為了湘西苗族多層次的近來苗語尊稱。苗族自稱有尊稱,也還有謙稱,那就是把「仡字」改為「代」字。這個「代」音的字,如同「巴代」的「代」的基本解釋相同,主要取其「小」的意思,一般用於面對尊者自稱,以自我的謙遜來敬重對方。另外,在苗族中部方言區,對「苗族」的自稱是「蒙」或「模」。這已成了中部苗族的簡稱,如要有區塊及來源之別,就在「蒙(模)」後面加個具體的專用字。在苗族中部方言區,對「苗族」的自稱是「夢」或「孟」。

來源:苗疆拾趣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儘快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hy0743@foxmail.com

·END·

監製/角角

主編/麻麻

編輯/王向遠 李艾家 黃沙沙

審核/石群方 尚欣

更多資訊

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苗族並巴代文化富有立體多向的意識崇尚
    我國苗族當今處於大分散小聚居狀態,近史與漢族大多斷絕交往,受漢文化的影響較少,而與其他少數民族或多有交錯,有一定的文化滲合,但有些處在多民族區域的苗族介紹意識文化時,說出融合了某某族的傳統,這是有問題的。因為古時如南方民族,部分族群從百濮南蠻中分出而成別的民族,他們的文化根源大多是濮蠻文化。因此,眾多的濮蠻意識形態文化,被外族包括漢族吸收了,苗族也就會或多或少地祟尚那些帶走而翻新的文化現象。
  • 蚩尤真的是苗族祖先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苗語「蚩」是漢語「代」的意思,苗語「博尤」是漢語「祖先」的意思,把苗語「祖先」諧音成漢語就成了「蚩尤」。如果歷史上真有「戰神蚩尤」,那和苗族「祖先」諧音過來的「蚩尤」應該只是一種微妙的巧合。
  • 苗族趕秋節文化之十:揭秘椎牛祭大祖儀式
    本篇主要是向讀者介紹湘西苗族大型趕秋節活動中的椎牛祭大祖的相關內容。湘西苗族,最大規模、最高等級、最長時間、最巨耗資、最多人員參與的祭祖活動就是椎牛了,椎牛又叫吃牯髒,椎牛苗語叫做「能尼」。如今牛王要升天回宮了,凡人便打大鑼大鼓,放地銃火炮,聚齊千人百眾跳鼓踏歌送牛王升天,這便是古代留傳的苗族椎牛古根之一。傳說之二是:據說歡蔸氏族是我國最早馴牛耕作的氏族。歡蔸與其他氏族結盟與江陰姬姓顓頊氏族發生戰爭,歡蔸聯盟戰敗後與顓頊氏族殺牛議合而逐漸演變成了後來的椎牛。傳說之三說是人類遠古的共同祖宗「奶夔瑪媾」(即神母犬父)生下了一十二位苗兄,一十二位客弟。
  • 湘西苗族椎牛考誤
    二是「湘西椎牛時間內容的岐誤,主要是因為清嘉慶年間的禁令」,「苗族語音四和十不分,所以趕秋被誤傳了四月。五月祭鬼椎牛失傳了,七月迎秋被誤為趕秋。」其依據是《湖南通志》:「每歲七月二十五日種類四集於朝,扶老攜幼,環宿其旁,凡五日以牛酒酢椎歌,歡飲即還。呂先生之所以得出以上之「誤」,筆者以為先生顯然一不懂苗語,二不知曆法,三不曉民俗,四不知歷史。
  • 豐富多彩的湘西苗族銼花
    苗族銼花以獨特的製作工藝,從而銼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紋樣,傳承著苗族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文化。苗語稱剪紙花樣為「本」,剪紙稱為「銼本」。分別用作衣褲花邊、圍裙、鞋花、帳簷花、枕頭花等處的刺繡底樣。湘西苗族銼花按其實用性可分為服飾類紋樣和日常物品類紋樣兩大類;服飾類紋樣以女服紋樣最為豐富,銼花製作精緻,圖案豐富,因用處不同,有數十種不同的形狀和不同的圖案。
  • 貴州苗族百鳥衣是用鳥毛做的嗎
    貴州苗族百鳥衣傳承於丹寨縣雅灰鄉送隴、雅灰、羊高、殺高、上叢排路以及雷山縣的達地、榕江縣的新華、三都縣的都江等鄉鎮的20多個自然村寨。百鳥衣服飾圖案豐富,原始古樸,色彩以綠緞為底,桔紅、黑、淺黃和白色花飾為基調,是苗裝中的精品。它被列為貴州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苗疆行走日記(一)——初次接觸中部方言苗族
    進入村寨後,由於系統需要更新,閒著沒事在村寨溜達溜達,這個寨子估計有九十餘戶人家,聽見下面兩個婦女在下面大聲聊天,這種語音太熟悉了,原來這個布依語的村寨居民卻是苗族,跟當地人拉起了話匣子。由於苗語交流不暢,當地苗族不論男女老少都更加願意對外說西南官話,這種漢語普及程度要比黔東南好太多,看見有個老人在磨刀,跟他拉起了家常,他說他自己一個人在家,子女都出去打工了,他說村子到處開裂,現在政府不讓回家住,都在外面開闊的廣場搭棚居住,說著拉著我去看開裂的現場,走訪房屋開裂的每家每戶,但是我能夠明顯的感覺到,他們根本不在意什麼苗族,中部方言,黔東南移民之類的冷僻,與生活無關的話題,更加關心政府打算把這個村子的住戶安置到哪裡
  • 苗族大媽不識總書記:「怎麼稱呼您?」[2013-11-03]
    老人老伴石爬專問:「怎麼稱呼您?」村主任說:「這是總書記。」習近平握住老人的手詢問年紀,聽說老人64歲了,他說:「你是大姐。」 (原標題:苗族大媽不識總書記:「怎麼稱呼您?」)
  • 「美麗安寧」射弩、吹笙、鬥牛……安寧縣街太陽衝苗族花山節來咯
    楊學明的家鄉太陽衝是典型的苗族村落,儘管這些年隨著安寧的美麗鄉村建設,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村容村貌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但是獨具特色的苗族文化元素仍能在太陽衝找到。除了制弩,傳統的苗族紡織與刺繡,蠟刀製作等技藝都仍有傳承。11月12日-13日,太陽衝的苗族同胞將迎來他們一年一度盛大的節日——花山節。"
  • 凱裡香爐山:貴州黔陽第一名山,更是苗族聖山
    一香爐山,苗語叫做 Bob Bil Jul(諧音波比久),此山據說以形狀而得名。遠遠看來,似乎還真有點像。主峰是一座石山,石頭仿佛凌空拔地而起,超出塵外,遠遠看出一片白石藍天,極為壯觀。香爐山下海拔不到1000米,而頂峰海拔1233.8 米,從清水江畔陡然而起,頂峰常年雲霧繚繞,四時香客不斷,神秘、雄偉非常。
  • 苗族的這些弦樂器和打擊樂器,你確定你見過嗎?
    月琴是苗族古代樂器之一,每當勞作累的時候,苗族同胞們就拿出自製的月琴吹垃彈唱,月琴既是兄弟民族跳舞歌唱時不可缺少的伴奏樂器,又是抒發自己情思的特殊工具。其音色清脆悅耳,節奏鮮明,輕輕彈動,有如絲絲細雨;急促撥弄,猶如萬馬奔騰。月琴的音色悅耳、動聽,高音清脆、中音明亮、低音豐滿。用撥片彈奏的月琴,右手奏法以彈、挑、滾為主,有時也用撮、掃滾等,並有獨特效果的「刮品」技巧。
  • 苗族服飾文化,花卉、植物圖案在服飾上的運用
    但總體來說,他們還有一些共同喜愛的紋樣,現介紹為下:蕨草紋苗族蠟染紋樣,流行於貴州織金等苗族居住區。馬蹄花苗族蠟染紋樣,流行於貴州西部和安順部分苗族地區,用於婦女上衣和裙邊。以不同內容的紋樣,採取連接形式表現馬蹄形狀,富於動感。勾勾花苗族織花圖案,流行於黔東南臺江、劍河等苗族地區。狀似鉤子,形式多樣,順方向排列,或上下轉換、反覆排列。以一個單位紋樣組成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圖案。窗格花苗族織花帶紋樣,流行於貴州臺江、劍河等地。
  • 苗族古歌中如何描述人類起源?沒有女媧造人,卻有姜央造萬物
    在苗族古歌的開始,便介紹了開天闢地的故事和天地萬物的由來。古歌用問句的形式,沿著時間線倒著向上追問。在創造天地的過程中,古歌中涉及許多神奇的人和物。古歌中特別提到有一個叫姜央(苗語:Jangx Vangb)的人。
  • 從壯語和苗族神話破解原型是水牛
    在苗語中也是有獅子的,他們對後世見到的動物容易用漢語借詞,所以獅子大概率以前曾經存在過,與現在的非洲獅子很相似。或者獅子不曾存在,它是想像出來的牛龍結合體囚牛。驅趕年獸的爆竹自人類誕生就存在有的的人認為火藥是後來有的東西,爆竹是後世才發明的,遠古沒有火藥,其實不然。竹子在火中燃燒時,就會爆炸,發出很大的聲音。爆竹聲,是遠古先民圍在火塘邊過年時,會聽見的聲音。
  • 張藝興情商高,對熱巴的稱呼看出兩人關係,還有人覺得他們曖昧?
    張藝興情商高,對熱巴的稱呼看出兩人關係,還有人覺得他們曖昧?迪麗熱巴和張藝興身為當紅明星,一舉一動都會受到很大的關注,尤其是兩個人之間的互動,一直是粉絲議論的話題。迪麗熱巴之前跟鹿晗組成CP,已經讓粉絲很不滿意,原本以為鹿晗公布戀情之後,迪麗熱巴會好一些,但是誰知當迪麗熱巴和張藝興一同在春晚上唱完歌之後,一個對視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張藝興的粉絲和迪麗熱巴的粉絲紛紛爭議起來,都不想讓自己的偶像組CP,因此迪麗熱巴跟張藝興的互動越來越少。
  • 太陽網拋出橄欖枝 巴代要離開AG2R?
    據外媒報導,太陽網車隊有意籤下羅曼·巴代,已向他拋出一份2021賽季的合同,巴代有望以主將身份入駐太陽網車隊。據傳,太陽網隊內爬坡好手薩姆-奧曼今年年底將離隊,太陽網顯然希望增強車隊實力,而恰逢巴代想找下家。自2012年開啟職業生涯以來,巴代便一直與AG2R車隊在一起。
  • 阻臺灣獼猴下山 高雄市農業局研議封柴山可行性
    對於動物保護團體提出封山讓柴山獼猴恢復野性的建議,將審慎研議可行性。 據報導,市府農業局指出,臺灣獼猴是群體動物,之所以會單獨下山,可能受族群排擠而遠離族群,也有可能是山上找不到食物而下山覓食。民眾住處緊鄰獼猴棲息地,因此每年10月到翌年3月,柴山、壽山上食物短缺,獼猴就會下山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