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文藝隊」走出國門 用蒙古族歌舞感動世界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圖為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向外國觀眾獻哈達。 受訪者供圖 攝

中新網錫林郭勒11月30日電 題:縣城「文藝隊」走出國門用蒙古族歌舞感動世界

作者 烏婭娜

「這是一個好時代,我們的隊員們已經走出了國門,讓蒙古族歌舞不僅感動著草原上的牧民,更感動了世界。」第一代烏蘭牧騎演員金花激動地說道。

烏蘭牧騎,蒙古語譯為「紅色的嫩芽」。1957年,只有9個人、2輛勒勒車、4件樂器的第一支烏蘭牧騎在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旗,內蒙古行政區劃,相當於縣)草原上誕生。

在那個物資貧乏的時代,生活在草原深處的牧民很少有與外界交流的機會,烏蘭牧騎的演員們便會將國家政策、先進思想、好人好事等內容編入節目,在牧民當中「巡演」,成為牧民們的精神支柱。

61年過去了,內蒙古的烏蘭牧騎演員隊伍已經超過3000人,仍然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為廣大農牧民服務。而第一支成立的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早已認識到,傳承蒙古族文化不僅要走進牧民中間,更要走出國門,讓更多的人看到蒙古族歌舞的魅力。

30日,現任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團長孟克向記者講述了這個縣城「文藝隊」走出國門的經歷。

「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走了美洲、歐洲、亞洲、非洲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2年在美國進行了巡演;2014年參加奧地利薩爾茨堡音樂節,這也是中國的音樂團隊首次參加這一全世界水準最高、最富盛名的音樂節慶;2016年參加蒙古國國慶演出;去年去了蒲隆地訪問演出......」談起出國演出,孟克如數家珍。

圖為黃小雲教蒲隆地中學生蒙古舞蹈。 受訪者供圖 攝

由於烏蘭牧騎常常要走進基層為牧民演出,所以這是一支短小精悍、隊員一專多能、節目小型多樣、裝備輕便靈活的小型綜合文化工作隊。也正因為這一特點,孟克帶領他的團員們走上國際舞臺時,二十幾人的團隊便能完成一整臺節目,其中包括歌曲、舞蹈、樂器演奏以及原生態的長調、呼麥等。

孟克回憶說:「我記得我們在洛杉磯的一個露天廣場上演出,當表演頂碗舞和長調節目時,當地的觀眾都感動得落淚了。他們熟知在中國的草原上有一個英雄成吉思汗,我們就是他的後代,我們所展現出的草原文化和淳樸的原生態讓觀眾動容。」

出國演出的經歷讓孟克和隊員們更加認識到業務上的不足,孟克說:「我們在國外演出,看到了很多國際其他優秀樂團的優點,其中最大的改進是提升我們民族樂團的配器,原有的配器方式是很落後的,改進後聽起來讓人更舒服,更有時代感,如果不出去就完全沒有這些概念。」

已經入團14年的黃小雲是舞蹈演員,在蒲隆地演出時,她教當地的中學生跳蒙古舞。黃小雲說:「在國外演出更有使命感,責任更大。我們在演出時會將蒙古族的傳統文化和禮儀融合進去,比如獻哈達儀式,當地民眾被深深地吸引並喜愛,當我們唱歌跳舞的時候,臺下的觀眾也會跟著哼唱和學習蒙古舞的動作。」

「出國演出對我們也是一種鞭策,只有我們更優秀,走出國門時才能對得起觀眾的希望。」黃小雲告訴記者。

「未來還會繼續『走出去』,讓更多人看到內蒙古的一個旗縣文化隊在努力用蒙古族歌舞感動著世界。」孟克說道。(完)

相關焦點

  • 廣東潮州茄汁魚罐頭走出國門
    廣東潮州茄汁魚罐頭走出國門2015-08-26 09:1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國門時報        瀏覽量: 9297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今年5月,潮州市建華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在公司投產前、殺菌效果實驗檢測未果、體系建設不全等情況下來到廣東潮州檢驗檢疫局尋求幫助。
  • 《錦衣之下》將在泰國播出,「六元一斤蝦」走出國門,劇名是這個
    大結局這麼久了,大家雖然沒等來番外但等來了同框,還有我們小錦走出國門的消息!看到《錦衣之下》即將在泰國播出消息,粉絲表示—我們小破錦真爭氣!「六元一斤蝦」走出國門,不知道又有多少泰國姐妹要淪陷在我們陸大人的顏值裡也不知道又有多少小姐妹要淪陷在我們「六元一斤蝦」等我絕美神仙愛情裡了!
  • 蒙古族傳統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傳承
    蒙古族傳統文化教育是蒙古族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族學校教育是蒙古族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主要途徑。蒙古族學校應教育學生習得本民族的語言文字、行為規範、禮儀習慣、文學藝術,增強民族認同感,樹立民族自信心。  蒙古族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必須反映本民族的精神、傳統和特點。
  • 山西「後勁大」的3個城市,被「國家」相中,走出國門的「節奏」
    山西「後勁大」的3個城市,被「國家」相中,走出國門的「節奏」山西是韓國社會可能的一個區域內的省份,它現在的發展狀況不好,即使實力優秀,也是整體的發展速度,可能的希望,還是要看將來三個山西發展的潛力最大的城市,來自哪些城市的資源,整體城市發展速度和進步幅度。
  • 走出國門!《狼殿下》未刪減版將在泰國播出,10多個國家粉絲都在...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網劇已經順利走出國門了,這證明著我國的影視市場在各國的發展中都佔有很大的比例,也變相證明了我國在影視領域上的實力。早前的時候是大熱的《琉璃美人煞》獲得了走出國門的名額,輾轉反覆,如今就連《狼殿下》也已經走出國門了。
  • 蒙古族帥小夥一開嗓將網友帶入草原,這項喉音絕技有何來頭?
    蒙古族人用這種古老而神奇的音樂技藝,與天地萬物交流,並將其視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途徑。大白新聞注意到,得益於短視頻社交軟體的流行,越來越多像哈拉木吉一樣的蒙古族同胞將這項「非遺」文化與大眾分享,而這種少數民族歌唱藝術的獨特魅力,有望通過更多人的了解與喜愛,得以傳承發展。走紅網絡在最近一檔選秀節目裡,合著悠遠的馬頭琴聲,眉目清秀的蒙古族小夥開嗓了。
  •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讓壯醫藥走出國門
    &nbsp&nbsp&nbsp&nbsp此外,醫院先後與柬埔寨、菲律賓、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德國、俄羅斯等國家保持良好的交流與合作,讓壯醫藥等中國傳統醫藥文化更好地走出國門。目前醫院已在柬埔寨宏恩醫院開設中醫科(壯醫科),醫院專家常年在宏恩醫院出診,為柬埔寨民眾帶去優質的醫療服務。
  • 重慶秀山非遺「龍鳳花燭」走出國門
    陳建友說,他經常會受邀國內參與一些大型展覽、賽事等,秀山「龍鳳花燭」這項傳統的手工藝已經走出了國門。陳建友回憶稱,2015年,他受邀帶著龍鳳花燭到泰國參展,以人民幣4800元的價格賣掉了一對28斤的花燭。在國內,近至鄉鄰,遠至貴州、湖南等地,也都有顧客。陳建友的女兒陳夢蘭說,去年,他們家做花燭的收入有30萬元左右,但陳建友對此並不滿足。
  • 《浪姐》走出國門?日本熊本熊大跳《無價之姐》,連美國人都在追
    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檔新的綜藝,它確實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影響力與傳播力,讓國產綜藝走出國門,走向了世界。你對《乘風破浪的姐姐》怎麼看呢?#乘風破浪的姐姐#、#走出國門#、#乘風破浪的姐姐太火了#作者:十七責編:阿叉娛樂圈的最新動態還有:中餐廳成變形計?
  • 這家企業的「環保方案」憑何走出國門,暢銷國外?
    金鑼水務「環保方案」憑何走出國門,暢銷國外?  金鑼汙水處理項目落地杜拜  眾所周知,杜拜處於沙漠環境,水資源短缺,且居民聚居區分散,不適合鋪設管網建設大規模汙水處理廠。此前,當地多選用韓國、日本的設備,但剩餘汙泥不達標經常困擾客戶,而這正是金鑼汙水處理技術的優勢。
  • 反奸防諜|走出國門後,他們被間諜策反,進了牢門……
    反奸防諜|走出國門後,他們被間諜策反,進了牢門…… 2020-12-24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這幾個縣城沒有「名字」,也是非常奇特的存在了
    全國現在共有縣城1400多個,民族自治縣117個,在這多縣城當中,有三個縣竟然沒有「名字」,也是比較奇特的了。每個縣城都有兩個字或三個字的名字,比如岷縣、青河縣、布爾津縣。四個字五個字的也有,比如和林格爾縣,塔什庫爾幹縣等等。但是,總是會有例外的存在。
  • 蒙古文化 —— 蒙古族的圖案藝術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蒙古族圖案藝術,是這個草原民族在馬背上,歷經千年的文化積澱而形成的。其主要分為兩類:一為自然紋樣,二為吉祥紋樣。蒙古族在科學文化方面比較發達,尤其是在歷史、文學、語言、醫學、天文、地理等方面,為世界的科學文化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民間藝術方面,蒙古族人民也是成績斐然。
  • 蒙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蒙古族節日介紹
    蒙古族是一個傳統遊牧民族,其主要分布在東亞地區,也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那麼大家知道少數民族蒙古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那麼接下來就讓少數民族的節日來為大家解答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及相關知識吧。蒙古族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此外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
  • 草編藝人|潘傑:讓草編走出國門!一束黃草瞬間編成飛鳥蟲獸!
    「希望有一天可以帶著自己的作品走出國門,讓更多的人了解到草編藝術」,在山東日照,一座極具民俗特色的東夷小鎮北街裡,一位堅持做草編工藝品十餘載的手藝人潘傑這樣告訴記者。從童年與爺爺相伴學習草編,再到少年結緣塑編藝人孫老師,如今這門手藝正陪伴著潘傑步入中年。
  • 修腳師的「逆襲」:42年醫治20多萬患者 讓修腳「國術」走出國門
    他將傳統修腳技藝與現代醫學結合成為一門新的學問,並讓修腳這門「國術」走出國門,享譽世界。王建生的工具箱裡放著82把修腳刀,常用的有片刀、搶刀、輕刀、條刀四種,一套修腳刀有14把,片刀2把,搶刀2把,輕刀6把,條刀4把。如今,王建生是清華池唯一一位首席修腳師。
  • 蒙古族服飾
    蒙古袍的腰帶一般用絲、綢、緞或布製成,寬1米左右,長5到10米,有些地方講究袍子用了多少布,腰帶也要用多少布。蒙古袍的腰帶一方面可以在天氣寒冷時,束緊腰身防寒保暖;另一方面在騎馬時,可以減輕對內臟和腰部的顛簸和傷害;有時在野外還可以當作繩索拴牛牽馬。蒙古族男人的腰帶一般扎在肚臍以下,懷中揣著酒壺和茶碗,遊牧時騎在馬上就可以飲酒喝茶,非常方便。
  • 蒙古族青年女歌手:薩仁娜
    姓名:薩仁娜,蒙古族青年女歌手、央視特邀歌手、出生於1990年5月16日、籍貫: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畢業於內蒙古烏蘭察布民族藝術學校聲樂系,現為廈門歌舞劇院獨唱演員。
  • 《錦衣之下》走出國門登陸泰國,「六元一斤蝦」夫婦依舊甜甜的
    該部劇也走出國門,登陸泰國,在泰國翻譯過來是《權力之下》。早前很多韓國網友被陸大人圈粉,這下子登陸泰國,可能又是一批粉絲了,突然貌似又多了一批情敵呀。(以上圖片均源於網絡)
  • 蒙古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漲知識了!
    2009年10月1日被批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蒙古族馬頭琴 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是用特製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圍欄支撐),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捆綁而成,其頂部用「烏耐」作支架並蓋有「布樂斯」,以呈天幕狀。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可通風、採光,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