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水母對海洋食物鏈重要意義—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那些水母裝滿了水桶,實際上它對地球和食物鏈的運行都非常重要。

海月水母比其他水母含的卡路裡更高。

圖片來源:Jeff Wildermuth

在科考船Skookum發出的隆隆聲中,Jennifer Purcell專注地盯著這艘船緩緩地將3米長的浮遊生物網拉出美國華盛頓州奧林比亞附近的普吉特海灣。這位海洋生物學家將大多數職業生涯鎖定在尋找資金以及讓海洋研究人員相信水母也值得關注的「戰鬥」上。但她並不走運。

其中一個問題是,她嘗試研究的這種生物95%由水構成,打撈其他海洋動物的網很容易將它們撕成碎片。更重要的是,除了研究水母的小科研群體之外,很多生物學家認為這種生物處於食物網的死胡同。「讓魚類科學家相信水母的重要性實在太難了。」Purcell說。

但這一局面正在改變。Skookum科考船的船員中就包括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兩名魚類生物學家,他們此前的研究聚焦在該海域豐富的三文魚儲量上。幾年前,他們發現三文魚的獵物鯡魚和胡瓜魚傾向於在聽到水母聲音的地方聚集,他們現在開始嘗試了解在此過程中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及其如何影響有價值的魚類儲量。

從挪威峽灣到南太平洋的開闊洋面,研究人員正利用新工具向更深處探索水母以及其他軟體動物在海洋中的角色。「我們一直都在忙著研究食物鏈的頂層。」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海洋生物學家Andrew Jeffs說,「但那些看起像水母鼻涕的物質卻裝滿了水桶,實際上它對地球和食物鏈的運行都非常重要。」

大量的糊狀物

這種受到質疑的動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多細胞生命形式的後代。迄今為止所知的最早水母化石可追溯到距今5.5億年前,但一些研究人員估計,它們可能已經存在了7億年左右,比魚類出現得更早。

而且,它們擁有的物種多樣性也讓人感到吃驚。它們中一些體形微小,以其他動物很少會捕食的浮遊生物為食。另一些是體形龐大的捕食者,它們的鐘形身體直徑達兩米寬,觸鬚長度足以包裹體積是其身體3倍的校車。水母屬於刺胞動物門,它們中間一些物種的帶刺細胞足以殺死人類。

水母的身體結構讓這種凝膠狀的生物很難被觀察到。很多水母也難以被人類接觸到,它們居住在遙遠的海域或是位於光照區以下。它們經常以分散的群體模式生活,數量會發生明顯波動,這使得統計其數量非常困難。而且由於它們的身體缺少堅硬的部分,因此非常脆弱。

「很難在捕食者的腸胃中發現水母。」Purcell說,「它們會很快被消化,它們一被吞掉就會變成糊狀物。」

對於大多數海洋生物學家來說,遇上一大群水母只會是件頭疼的事,因為收集網會被它們的黏液填滿。「我們不只是忽視了它們。」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Jonathan Houghton說,「我們還會主動地迴避它們。」

但是在過去15年中,水母變得越來越難以讓人忽視。從2003年夏季開始,地中海海岸就盛開了無數的水母「花朵」,迫使海灘關停,並留下數以千萬計被水母刺痛的海水浴者接受醫療護理。2007年,有毒的水母漂到北愛爾蘭的一個三文魚養殖場,導致10萬條魚全部死亡。有時,因為水母堵塞了進水道,核電站不得不被暫時關停。

暴動的水母

這些消息促使科學家進一步觀察這種生物。在大量淡紫色「刺客」水母反覆出現給西班牙海濱遊人帶來困擾之後,巴塞隆納大學海洋生物學家Luis Cardona在2006年將注意力轉移到水母研究上來。Cardona對於水母暴動的推測特別關注,這是因為過度捕魚已經減少了其捕食者的數量。「這個觀點並沒有足夠的科學支撐。」他說,「但這是人們和政治家制定決策的基礎,所以我決定研究它。」

他利用穩定同位素分析法—— 一種通過動物組織中的碳和氮的化學指紋了解它們食用什麼的技術。當Cardona的團隊分析了20種捕食者和13種潛在獵物之後,他們驚奇地發現,水母在藍鰭金槍魚、小鮪、旗魚等動物的食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於幼年金槍魚而言,水母和其他凝膠類動物佔其總食物攝取量的80%。「根據我們的模型,它們可能是幼年藍鰭金槍魚最重要的一種食物。」Cardona說。

一些研究人員質疑這一發現,他們認為穩定同位素分析並不總能區別擁有同類飲食的獵物,例如水母和磷蝦都會食用浮遊生物。「我確定這種觀點是錯誤的。」Purcell在談到飲食分析時說。她表示,快速移動的魚類「對水中的動物有著最高的能量需求。它們需要食用那些優質的、高卡路裡的魚肉。」

但Cardona卻堅持其研究結論,並指出對金槍魚等動物胃臟中的物質分析表明,它們食用的是水母而不是磷蝦。此外,他還利用脂肪酸作為標記進行了另外一項實驗,該研究結果也支持食用水母的結論。「它們可能在地中海西部的深海系統中發揮著比我們此前認為的更加重要的作用。」

全世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員也在得出同樣的結論。「信天翁、巴布亞企鵝、帝企鵝、麥克羅尼企鵝以及冠企鵝都會在某種程度上食用水母。」有專家說,「儘管水母可能並非食物鏈中卡路裡含量最高的物種,但是它們在海洋中到處都是,它們對頂級捕食者也有貢獻。」

通過DNA分析,研究人員還發現水母在開闊水域的「收容所」功能。科學家知道,小魚、浮遊生物和大量其他生物會搭乘水母的「便車」。過去幾年來,研究人員還發現,那些搭便車的傢伙還會以它們的運輸者為食。

水母去哪裡了

研究人員開始認識到,水母還有其他的重要意義,比如將營養物質從海洋的一端運輸到另一端。挪威斯塔萬格國際研究所生物海洋學家Andrew Sweetman在其研究的「水母隕落」(這個杜撰的詞被用來描述大量水母死後迅速沉入海底的現象)中描述了這一現象。

2010年11月,Sweetman開始周期性地將一個監控攝像機放在挪威西南部Lurefjorden峽灣水下400米的位置,以跟蹤該峽灣密集的水母群的命運。此前其他地方的研究表明,死水母會不斷堆積並腐爛,使海水含氧量降低,形成有毒的環境。但Sweetman吃驚地發現,海面上幾乎沒有死水母。「這不合理。」他說。

2012年,他返回峽灣,將掛著死水母的誘餌放到水下,並安裝了攝像機。峽灣底部的視頻顯示,食腐動物會迅速吃掉這些死水母。「我們一開始認為,沒有什麼動物會吃掉它們。」他說。

回到陸地後,Sweetman計算得出,水母隕落使峽灣底部的含氮量增加了160%。那些能量進入了食物鏈,而不是像一些研究人員想像的那樣在腐爛後消失。此後,他利用遠程操控設備在遙遠的太平洋海域更深處得出了類似的結論。「這推翻了水母是食物鏈『死胡同』的範式。」Sweetman說。

視線再次回歸普吉特海灣,NOAA此次參與航行的科學家Correigh Greene表示, 三文魚數量受到水母的影響,「那麼就需要跟蹤它們」。Greene利用安裝在漁網上的一個相機收集一個水母群的數據。他觀察著攝像機緩緩下潛到大量乳白色球體的密集群落中,在水下約10米的地方,水母構成的帷幕逐漸變淡。隨後,Greene作了一次粗略估算。「250萬隻到300萬隻之間。」他停頓了一下然後說,「這可是個大水母群。」

隨後將會產生更加精確的統計。現在,甲板上有很多黏液需要清除。一旦這些被收拾乾淨,科考船將會再次發動引擎,向下一群水母駛去。(紅楓)

《中國科學報》 (2016-04-14 第3版 國際)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研究水母對海洋食物鏈重要意義 它們一被吞掉就會變成糊狀物
    科學家研究水母對海洋食物鏈重要意義 它們一被吞掉就會變成糊狀物時間:2016-04-15 13:3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研究水母對海洋食物鏈重要意義 它們一被吞掉就會變成糊狀物 在科考船Skookum發出的隆隆聲中,Jennifer Purcell專注地盯著這艘船緩緩地將
  • 水母是食物鏈的死結嗎?它們在海洋生態的重要性可能超乎我們想像
    全球許多海域發生了水母數量劇增的事件,給沿海工業、海洋漁業和濱海旅遊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儘管危害重重,但它們似乎還在海洋食物鏈中扮演著另外一種未被發覺的重要角色。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格雷姆-海斯帶領生態學家團隊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在《進化和生態學進展》(Ecology & Evolution)雜誌中寫道:「現在科學家們已經有了明確的證據證實水母並不是食物鏈的死結。」
  • 深海章魚是「水母癮君子」—新聞—科學網
    章魚也愛吃水母。圖片來源:蒙特利灣海洋館 水母對海灘上的遊客和漁業而言可能是一種威脅,但在一些深海生物眼中,它們是「美味」。 即便水母全身大部分是低卡路裡的動物明膠——就像沒有糖的果凍,科學家卻發現烏賊和金槍魚等捕食者都以它為食。可以說,水母是這些深海觸手動物喜愛的點心。 現在,科學家又將一種巨型深海章魚——七胳膊章魚列入了水母食客的名單中。
  • 箱形水母或將摧毀未來海洋—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Nature Production / NaturePL 隨著海洋變得愈發酸化,箱形水母可能開始吃更多東西
  • 海龜愛吃臭塑料—新聞—科學網
    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塑料對海龜「致命誘惑」的新證據:臭塑料的氣味會讓它們誤以為塑料是食物。 「我們發現,赤蠵龜對被生物附著塑料的氣味的反應與對食物氣味的反應相同。這種『嗅覺陷阱』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海龜時常吞食塑料或被塑料纏住。」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Joseph Pfaller說。 海洋中的塑料會出現生物附著,即微生物、藻類、植物及動物在塑料的溼表面積累。
  • 水母身上沒有任何營養物質,為何卻被捕食者搶著吃?
    目前,在全世界各個海域中,科學家們一共找到了近300種水母,對於水母的研究,也可以幫助科學家們了解到早期海洋原始生物的演化過程。水母作為海洋生態中的一部分,它和其它的海洋生物一樣,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和其它海洋生物體內一般都會含有脂肪、碳水和蛋白質等不同,水母身上沒有任何可以為生物提供能量和營養的關鍵物質。
  • 水母身上沒有任何營養物質,為何卻被捕食者搶著吃?
    水母的外形看起來好像是一把透明的雨傘,它們遊動的時候身體一張一合,十分的有趣。目前,在全世界各個海域中,科學家們一共找到了近300種水母,對於水母的研究,也可以幫助科學家們了解到早期海洋原始生物的演化過程。
  •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海生四足類動物同步遊泳證據—新聞—科學網
    中國豆齒龍遊泳復原圖 繪圖 張宗達 近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貴州省安順市經濟開發區么鋪鎮發現了200多個海生爬行動物的足跡,其中一些足跡為科學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的海生四足類同步遊泳的證據。研究論文發表於《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 該研究中的化石樣本揭示了海生動物肢體同步運動、划行或撐行的運動方式——即對稱的左、右肢同時運動。研究發現的新足跡類群安順足跡和雙槳跡比雲南羅平縣關嶺組獅子山段產出的雙槳跡時代更早,代表了中三疊世(安尼期,約2.4億年前)出現的同步遊動樣式,其中安順足跡是迄今最早的關於楯齒龍或龍龜類動物遊泳或「撐行」運動的遺蹟化石記錄。
  • 為深入探索海洋,科學家派出「機器人水母」做測試
    自由靈動的水母向來是人類探索海洋的「楷模」。一直以來,科學家們不斷研究水母,製造出各種仿生機器人,而最近,研究人員直接給水母配備了傳感器,想要製造出一種高效而成本較低的「機器人水母」。據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近日,史丹福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團隊已將低功率微電子器件連接到水母下面,設計出一種「機器人水母」。
  • 大黃蜂愛吃低脂食物—新聞—科學網
    蜜蜂是幫助人類生存的重要因素。沒有昆蟲授粉,許多植物物種(包括各種農作物)便無法繁殖。「因此,蜜蜂的死亡會影響人類的食物供應。」
  • 包振民院士遺傳學與生命科學課聽課記—新聞—科學網
    包振民院士遺傳學與生命科學課聽課記 第七節和第八節課,海洋生命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將為全院160餘名2020級本科生上生命科學導航課,講授「遺傳學與生命科學」。為什麼要研究生命科學、遺傳學在生命科學中的地位,是這堂課的核心要義,也是講授重點。 15時30分,上課鈴響起。已經站在講臺的包振民開講。 「每一個哈佛畢業生應該受到廣博教育,並且還應在專門的學科方面得到一定的培訓。」
  • 「趣科普」水母明明都是水,為什麼還是「搶手貨」?
    無論是熱帶的水域﹑溫帶的水域﹑淺水區﹑約百米深的海洋,甚至是淡水區都有它們的影蹤。目前,在全世界各個海域中,科學家們一共找到了近300種水母,對於水母的研究,也可以幫助科學家們了解到早期海洋原始生物的演化過程。在海洋生態環境中,水母和魚類一樣,是食物鏈中十分重要的一環。但是,它為捕食者提供的營養成分似乎有點不一樣。
  • 科學家發現海洋新物種:全透明水母 在海底最深處
    2020年12月2日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處理一段水下視頻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新的梳狀水母物種。這是一個全新的物種,當時是在海底的最深處。NOAA團隊將這種半透明的動物命名為Duobrachium sparksae。這是一種櫛水母,俗稱梳狀水母。
  • 科學家發現海洋新物種:全透明水母 在海底最深處
    2020年12月2日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處理一段水下視頻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新的梳狀水母物種。這是一個全新的物種,當時是在海底的最深處。NOAA團隊將這種半透明的動物命名為Duobrachium sparksae。這是一種櫛水母,俗稱梳狀水母。
  • 科學家利用鱂魚研究人類衰老—新聞—科學網
    藍綠鱂魚壽命轉瞬即逝,它們有助於科學家研究影響人類衰老的機制。 利用鱂魚研究衰老並不是新想法。20世紀末期,科學家曾利用生命周期為14個月的貢氏圓尾鱂研究衰老。但是考慮到當時可獲取的技術,他們只能對衰老特徵作出最基本的描述。當Cellerino遇到藍綠鱂魚之後,他碰到了很好的時機和運氣:分子分析的進步已經為建立相關模型以及研究衰老背後的機制奠定了良好基礎。
  • 除了水一無是處,海月水母沒有營養,捕食者為什麼還吃它?
    審核-小文人類在對營養學有所了解之後,便對食物攝入提高了要求,不僅要吃得飽,而且要吃得好。但對自然動物來說,它們並不懂什麼是營養物質,只知道什麼是自己想吃的,什麼是自己不想吃的,因此科學家們常常根據動物生存的基本要求去分析它們的獵物,例如食物中是否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
  • 水母將成最受歡迎的海鮮,科學家也支持吃它,原因為何?
    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在過去的10多年時間裡,一直都在研究人類從海洋中獲取的食物中,究竟哪些正在瀕臨滅絕。結果發現,如今已經有90多種人類餐桌上常見的海鮮已經瀕臨滅絕,所以,為了阻止它們消失,就只有選擇其它物種來取代它們,成為人類新的海鮮食物。而數量龐大的水母,或許將是未來最好的選擇。
  • 大型海洋動物瀕臨滅絕:誰之過—新聞—科學網
    負責研究的史丹福大學古生物學家喬納森·佩恩指出,海洋動物體重每增長10倍,面臨滅絕的風險就增長13倍左右。雖然研究人員並沒有將大型海洋動物滅絕風險較高的具體原因作為研究重點,但研究結論與大量科學文獻資料都將這一罪魁禍首指向人類。 對此,參與研究的人員解釋說,人類在捕魚時傾向於首先捕捉大型海洋動物,這如同古人獵殺猛獁象等其他大型陸地動物。
  • 丹麥科學家研製出水母脆片,決定靠吃解決水母成災的問題
    來自丹麥的科學家們為了把水母做得讓西方人愛吃,研製出了一種製作水母脆片的方法。(研究團隊並沒有強調使用的是水母的哪一品種。在中國,目前一般用以飲食的水母種類除了海月水母外,主要是缽水母綱下的海蜇屬,例如海蜇、黃斑海蜇、棒狀海蜇、沙海蜇等等。海蜇只是水母的一種,二者並不等同,也並不是所有的水母都適合食用。)
  • 研究表明,海龜吃塑料是因為它聞起來像食物
    一項新的研究為海龜為什麼會對丟棄的塑料垃圾如此感興趣提供了新的見解——它們不僅看起來像食物,而且聞起來也像食物。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演示了漂浮塑料是如何形成一層藻類和其他微生物的薄膜,從而掩蓋了這種材料的合成特性。據參與研究的科學家稱,這是第一篇表明塑料氣味可能會鼓勵動物吃塑料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