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生真的來了!診斷食管癌胃癌準確率超98%

2021-01-09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你知道,地球上每天會有2.2萬人因癌症去世。但你可能不知道,如果早診早篩,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有可能痊癒。你知道,全球有50%的上消化道癌發生在中國,超過85%的患者在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你知道,地球上每天會有2.2萬人因癌症去世。

  但你可能不知道,

  如果早診早篩,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有可能痊癒。

  你知道,全球有50%的上消化道癌發生在中國,

  超過85%的患者在確診時,已是中晚期。

  但你可能不知道,

  上消化道癌早期生存率高達90%,晚期則不到10%!

  癌症治療,就是與時間賽跑,跑贏了,就贏得一條生命!但,要怎麼贏?

  「在中國,每年有1.3億患者需進行消化道內鏡檢查,然而我國內鏡醫生人數不超過5萬人,內鏡醫生缺少、精查耗時長等客觀原因的存在,需要我們尋找更高效準確的早診方法,並將其推廣應用至各地各級的醫療結構,是目前改善上消化道腫瘤發病與預後的關鍵。」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院長說道。


  53歲的張一(化名)被發現患有早期胃癌,由於生在位置偏僻,加上特異性並不明顯,在做胃鏡的過程中,差一點就被醫生忽視導致漏診,幸運的是一名「AI」醫生卻在屏幕上立刻診斷出來,提醒醫生注意。

  而這名「AI」醫生正是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上消化道腫瘤人工智慧診療決策系統,可在內鏡醫生做檢查時或檢查後,輔助醫生診斷食管癌、胃癌,準確率達到98.5%,相當於一名高年資的內鏡科主任醫師水平,39健康網了解到,該系統也是首個由醫院自主研發並具有完整智慧財產權的AI產品。

  AI醫生即時診斷,判斷患者患癌機率大小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內鏡科主任徐國良教授介紹,通過這套AI系統,內鏡醫生在做食管和胃內鏡檢查時,以每秒拍攝20多張食管、胃部照片的頻率,上傳至系統雲平臺,1秒後,系統將給出即時反饋,判斷患者患食管癌或胃癌的概率,並根據內鏡的運行軌跡,更新不同區域和角度概率係數,「AI醫生還將在可疑的惡性腫瘤區域劃出藍色邊框,幫助醫生進行鑑別。」


  一旦提示為惡性腫瘤後,病人可通過活檢等手段,進行確診,下一步治療。

  「目前,這名『AI』醫生的識別準確率高達98.5%,相當於一名高年資的內鏡科主任醫師的水平。」徐國良深有體會,「以前我們做內鏡檢查,必須全神貫注,小心翼翼,就怕一個不留神把早期腫瘤漏掉,現在有了這名『AI』醫生的幫助,內鏡科醫生省事非常多。」

  我國上消化道腫瘤早診率不到10%,內鏡醫科存在供不應求

  數據顯示,我國上消化道癌早診率低於10%!一方面與我國普通居民對早期篩查、定期體檢等科學防癌意識的不足外,更大的問題在於,內鏡醫生少,精查耗時長、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和經濟較發達地區,導致診治水平出現差異。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內鏡科主任徐國良介紹,即使是高水平的內鏡醫生,做一次胃鏡檢查也需要半個小時,現在我國的內鏡科醫生不足5萬人,相比於鄰近的日本和韓國,我們缺口高達60%-70%。最擔心的一點是,基層醫院的內鏡醫生水平參差不齊,對於早期上消化道腫瘤內鏡檢查,漏診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些因素都對腫瘤的早期診斷與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AI學習60萬份圖像,診斷準確率超98%

  如何緩解客觀存在的問題?提高內鏡診斷的準確性?從今年開始,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信息科、內鏡科及內科等部門通力合作,自主研發出了這套上消化道腫瘤智能檢測模型和應用系統。

  徐國良介紹,將5萬多份完整上消化道腫瘤病例數據及圖片進行整理,標記惡性病灶。通過對這些精確標記數據,以及包括中心在內的4家醫院的2萬多個病例、近60萬份圖像的學習,建立起了上消化道腫瘤診療相關多場景、多模態的人工智慧診療模型和應用系統。


  徐瑞華說,根據應用系統在試用初期的數據分析顯示,在臨床試用中惡性腫瘤識別準確率已達到98.5%。同時,AI診斷即時快速,將至少為內鏡醫生檢查縮短一半的時間,相當於醫院的內鏡醫生增加了一倍還要多。

  「在臨床試用中已顯示良好成效讓我們更加充滿信心,下一步,還將進一步整合15家專科聯盟醫院的研究資源和數據信息,加快這一AI項目的完善和應用。」徐瑞華表示,爭取圖像量達到300萬到1000萬張,到時這個AI系統肯定是全世界最大、最完備,也是功能最強大的。


  徐國良表示,系統成熟後,可以向基層醫療機構進行推廣,使的基層醫療內鏡水平與大醫院均質化,不但能增強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技術,還將整體提高我國疾病診療水平。(通訊員:餘廣彪、歐曉芳、楊森)

相關焦點

  • 「AI醫生」可以看眼表病了!平均準確率93.75%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在線發表的文章首頁 記者獲悉,該「AI醫生」對定位眼前段圖像病變所在解剖部位,平均準確率為
  • AI真的會取代人類成為醫生?依圖宣布兒科常見病診斷準確率超普通醫生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記者 溫淑萍 AI真的會取代人類成為醫生嗎,這個構想似乎正在變的越來越真實。2019年2月12日,一項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診斷兒科疾病的科研成果公布:該系統針對55種常見兒科疾病和部分危急重症的診斷準確率,已經超過了一般年輕醫生。這也是截至目前,中國機構在AI人工診療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
  • 女子稱有胎兒性別檢測試紙在售賣,準確率98%!
    醫生:尿液只能檢測是否懷孕,不能檢測嬰兒性別。律師:這是違法行為! 自從放開二胎政策,許多年輕父母終於能圓「兒女雙全」的夢想了。但是寶寶在肚裡,如何知道性別呢?國家明文規定,非醫學進行胎兒性別鑑定是非法行為。近兩年,各種能夠測試胎兒性別的試紙在微信頻現,廣受孕婦們的歡迎。
  • 幽門螺桿菌,會傳染,能導致胃癌?醫生告訴你該如何預防
    幽門螺桿菌可以導致慢性胃炎發作,能讓胃或者十二指腸發生潰瘍病,甚至發生胃癌。幽門螺桿菌能致癌,這是真的,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將它列入1類致癌物。當然胃癌的發生,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和其它因素的結果。幽門螺桿菌是這樣子一步步的導致人體患上胃癌,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縮→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 「狗醫生」癌症檢測準確率竟然高達97%
    我們在生活中聽得比較多的工作犬通常是軍犬和警犬,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還有一種鮮為人知的工作犬——「狗醫生」,它們在默默為人類癌症篩查做著貢獻。等等,狗醫生?是這樣的狗醫生嗎?不不不,我接下來要說的「狗醫生」是真的能看出癌症,準確來說,是聞出來。
  • 是真的嗎?聽說胃癌會傳染!
    胃癌是我國最主要的消化道腫瘤之一。據估計,2015年全國胃癌新發病例40.3萬例,佔全部癌症發病的10.6%,居發病癌譜第二位。估計胃癌死亡病例29.09萬例,佔全部癌症死亡的12.45%,居癌症死亡譜的第三位。
  • 36歲晉江籍醫生患胃癌 從發病到去世僅14天
    ,更能看出他一路走來,是一個多麼優秀的好學生、好醫生。,離開了他用熱血耕耘的、他深愛的醫生崗位。一年裡參加的手術量超300臺  一年裡,他參加的手術量達300臺以上。對於一位介入醫師而言,手術量的增加,不但意味著體力的付出更多,而且是術中接受的輻射量成倍累加。
  • 早期胃癌可以胃鏡下切除,為什麼醫生建議切胃?
    原創: 小曾先生01 普外科曾醫生早期的胃癌可以在胃鏡下切除,為什麼醫生建議切胃呢?病房收了一位50歲的中年男子老李,因為上腹部隱痛、反酸,吃藥沒效果,反反覆覆發作。
  • 胃癌到底會不會傳染?能和胃癌患者同桌吃飯嗎?腫瘤醫生為你解答
    就我們最常見的胃癌來說,胃癌是一種常見消化系統的癌症,最壞的情況就是,一個家庭裡面有一個人得了胃癌,然後會有家人同時或者是前後患上癌症,很多人就會認為癌症是有傳染性的,會擔心一起吃飯傳染上癌症。腫瘤醫生告訴我們,就目前來說,還沒有明確研究能夠說明胃癌具有傳染性,像是傳染病之間傳染都需要病原體,但是癌症並沒有病原體,癌細胞也沒有辦法從一個人的身上注意到另一個人的身上,所以胃癌不會傳染,也不用擔心和患有胃癌的患者在同一桌吃飯會被傳染。胃癌的發病原因有很多種,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遺傳疾病、胃部的慢性疾病、幽門螺旋桿菌都有可能會引發胃癌的發生。
  • 胃癌發現就是晚期?消化科醫生:早期有症狀,但迷惑性大
    我國的人口一直都位於全球的首位,同樣胃癌的高發率也是穩佔全球第一,據數據統計全球的胃癌人群當中,我國就佔了35%,其實我國胃癌高發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區域性,尤其是在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一帶更是胃癌的高發地段,其次就是上海、浙江一帶。但是很奇怪的是日本也是胃癌高發的大國,早有數據表明。
  • 胃病不能拖,一旦有4種症狀,多是胃癌來臨!醫生:想要治癒並不難
    根據目前的癌症調查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新發的胃癌人數約為95.1萬人次,每年因為胃癌死亡人數高達72.3萬人次,中國患有胃癌的人數基本上佔據了所有胃癌患者的一半,死亡率也在49.8%萬人次左右,也就是說,全世界所有的胃癌患者,一大半其實都是在中國發生的,我國其實是個胃癌大國。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胃癌如此之高的發病率呢?
  • 從胃癌分型、臨床診斷及治療出發,看胃癌綜合診治的重要性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每年新增胃癌病例數約40萬,死亡病例數約35萬,其發病率在我國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二位,死亡率排名第三位。由於早期胃癌症狀不典型,確診時多數已是進展期胃癌,預後差。隨著胃鏡檢查的普及以及環境衛生、飲食習慣的改善,近年來胃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呈下降趨勢。
  • 醫生勸告:胃癌不會無緣無故找你,哪些高危因素,應早點避開?
    胃癌是癌症比較長常見的腫瘤之一,在我國胃癌的發生概率還是比較高的,有很多的胃癌患者在患病之前,身體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有少數的胃癌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等胃部潰瘍、消化道不良的反應。胃癌可以發生於各種年齡層次,一般年紀在45歲以上的人是胃癌重點的關注人群,胃癌的治療也是早發現、早治療,這是提高胃癌治癒率的重要方法。所以想要發現自己有沒有患上胃癌,首先就是要了解,胃癌的病因。醫生勸告:胃癌不會無緣無故的找上你,6大高危因素,越早避開越好。
  • 25歲女子,胃癌晚期痛苦離世,醫生提醒:這事還是不要太頻繁為好!
    小冰有時會痛哭流涕,實在想不通,自己這麼年輕,不抽菸不喝酒的,咋就成了胃癌晚期了呢?醫生指出,小冰沒有家族遺傳史,她的胃癌很可能是由於日常飲食習慣不好造成的。
  • AI可進行眼底病篩查
    並且,經過以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為牽頭單位,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共同完成的臨床前試驗結果顯示,在圖像質量評價、病灶檢測、急迫性判斷等3項輔助醫療任務中的樣本準確率分別為99.2%、98.6%、96.7%。
  • 全球有一半死亡在中國,這胃癌怎麼越來越愛找國人?
    畢竟這胃癌發病時又沒有明顯症狀,平時的小疼小痛都會極易被忽視,因此一旦發現胃癌,往往就已經處在晚期,已經失去了最佳治療時間。那麼難道我們在胃癌面前真得只能束手無策,任由宰割嗎?胃癌能不能預防,要先了解胃癌屬於哪種類型1、瀰漫型胃癌胃癌當中有5%~10%屬於遺傳性胃癌,和基因突變有關,被稱之為瀰漫型胃癌。
  • 「明鏡汀」第七期精彩繼續,並回看早期胃癌HER2活檢的現狀與挑戰
    「明鏡汀」是由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發起,聯合 「消化界」傾情打造的消化內鏡規範診療學術項目,希望能為消化內鏡醫生提供一個線上學習和交流的早癌診治學習平臺。
  • 女性胃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這裡疼痛可能是胃癌
    胃癌的症狀在臨床醫學上表現還算比較明顯,但是,相比較於男性,女性在患有胃癌的時候,表現並不是特別明顯,因此往往會耽誤治療,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女性胃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以及胃癌的誘發因素有哪些?女性胃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1、消化道出血常見的有嘔血、黑便及大便潛血陽性。在胃癌早期即可存在少量出血的症狀。
  • 為什麼醫生總說窮人患胃癌,富人患腸癌?背後的原因多和吃有關
    在醫生和營養師圈裡,經常流傳這樣的一句話「窮人得胃癌,富人得腸癌」,很多窮人聽到這句話後都很不高興,認為憑什麼窮人會患胃癌,難道富人就不會嗎?其實,這種說法雖然誇張一點但也絕對不是沒有道理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富人得腸癌,窮人得胃癌?
  • 長期口臭要查查胃癌 胃病患者要學會預防胃癌
    原標題:長期口臭要查查胃癌 胃病患者要學會預防胃癌   口臭是件非常尷尬的事,口臭的原因多數都是口腔不夠清潔、口腔乾燥、腸胃不好。但口臭還有種預測嚴重疾病的功能,比如胃癌。有研究表明,重度口臭患者幽門羅桿菌數量比其他人群高出至少150倍,重度口臭多年不愈很有可能是胃癌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