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創始人劉成城。 (36氪供圖/圖)
2015年7月12日,周日,北京發布了高溫黃色警報。當天23點,36氪創始人劉成城在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後,又趕往下一個目的地,儘管他已經哈欠連天。
劉成城生於1988年,江蘇鹽城人。2005年,劉成城讀高二,天天看《IT經理世界》,那時候很多中國公司給微軟做軟體外包。劉成城覺得自己也能幹這事。
後來,他考上北京郵電大學的編程專業。大學期間,他跟幾個朋友一起辦了個團購網站,但自己很快退出,這個網站現在已關張。
本科畢業後,劉成城不想找個普通的工作,於是進入中科院讀研。那時候大數據很熱,他選擇將數據挖掘當作研究方向。
讀研時,劉成城就在2010年成立了36氪,一開始是個科技資訊媒體,目前有線上融資平臺36氪融資、線下孵化器氪空間及36氪媒體三大業務,公司有230多人。劉成城說他要做的是中國創新創業的基礎設施平臺,讓他的服務像水電煤一樣提供給創業者。
目前有26401家創業公司在36氪平臺上,其中2133家正在通過36氪融資。36氪是目前創投圈公認的幾個主流創業平臺之一。
過去十年的網際網路史,在歷史長河裡只相當於幾秒鐘。這十年裡網際網路行業的歷史變遷,就是從那「幾秒的混沌」裡走出來。
——劉成城
我把這件事當做社會價值來做,做出了社會價值,就不愁沒有商業價值。
為什麼想到要做36氪?我一直愛看科技報導,於是弄了兩個網站,一個個人博客,介紹科研前沿信息,比如往電池裡加細菌的話,電池的壽命增強了。還有一些關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內容,比如介紹一些好玩的APP。
後來九合資本的創始人投資了我,他是我在北郵的師兄。有人給錢,為什麼不試試,於是就創業了。先從我們的讀者裡招人,來了三個。一開始的定位是做成一個科技創業者的一站式資訊平臺,後來變成科技創業者的一站式服務平臺。
很多創業類的雜誌,比我們的歷史要悠久,但我們之所以能做出來,是因為我們一開始就定位在新媒體,很多創業雜誌都是傳統媒體的思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