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真菌」耳念珠菌專家共識出爐,一文讀懂診療要點!

2020-12-01 騰訊網

碰到耳念珠菌感染,怎麼辦?

耳念珠菌,全稱「耳朵念珠菌」,因為這個奇葩念珠菌的第一株分離自外耳道感染,所以如此命名!

又因為這種念珠菌看似柔弱,但其藥敏和糖不發酵菌(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等)類似,大部分都是多重耐藥,甚至廣泛耐藥,被稱為「超級真菌」,就像茅坑裡面的石頭,又臭又硬,很難治療。耳念珠菌,英文名「candida auris」,假如有個簡稱,就是「Ca」,這個感染性疾病中的「Ca」,莫非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2020年8月,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臨床微生物學學組,發布了《成人耳念珠菌感染診治防控專家共識》,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病原學

耳念珠菌,屬於棒孢酵母屬的念珠菌分支,和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是兄弟姐妹(遠房親戚),與葡萄牙念珠菌的進化關係更密切一些。

微生物學特點:就像茅坑裡面的石頭,又臭又硬。耳念珠菌通常為卵圓形或長圓形酵母孢子,耐高溫、耐高鹽,在高鹽(含10%氯化鈉)的培養基中高燒狀態下(37~42℃)可生長。一些常用的消毒劑不能殺滅該真菌,常表現為多重耐藥。

磷脂酶、蛋白酶和溶血素在真菌入侵、感染宿主中發揮重要作用。

有聚集型、非聚集型、菌絲型等形態,聚集型耐藥性更強,另外,並非所有的耳念珠菌都是致病菌。

目前存在5個不同的進化分支:南亞、南非、南美洲、東亞、伊朗分支。相似度高的菌株,可以在多個地理區域獨立出現。說句題外話,有學者認為耳念珠菌突然妖魔現世,可能是隕石從外太空帶來的!

流行病學

2009年,日本最先報導耳念珠菌。後來對2004~2015年4大洲的1.5萬多株分離真菌進行複查,只有4例為耳念珠菌。回顧性複查之前的標本,1996年韓國就分離出耳念珠菌,只是當時不知道。中國最早是北京大學的王輝教授於2018年首次報導。目前中國已經報導25例。美國2018年臨床病例數高達323例。

耳念珠菌可以引起院內感染,具有傳染性,可引起爆發,死亡率很高,但是免疫力正常的人一般不會感染。感染危險因素同其他念珠菌,比如氣管插管、化療、糖尿病等等。

微生物學鑑定

假如一個真菌非常的欠揍,那就要懷疑耳念珠菌。比如春暖花開的25℃它不形成假菌絲,到42~45℃人都要燒成紅孩兒了,它才能夠生長。

耳念珠菌很善於偽裝,顯微鏡下外觀無明顯特徵,與其他念珠菌很像,一般需要進行分子生物學菌種鑑定才能確定。

耳念珠菌爆發時,建議進行同源性分析。

藥敏試驗

建議對所有培養到的耳念珠菌進行藥敏試驗,就算是定植,藥敏試驗顯示多重耐藥,對進一步採取措施防止院內感染也很有意義。

不同的檢測方法,藥敏試驗結果可能存在差異,微生物室需要採用專家共識推薦的方法進行藥敏。對於之前沒有用過的方法,則實驗室需要進行驗證和比對。

臨床診斷

耳念珠菌可在皮膚、呼吸道、腸道等定植,定植人數約為感染人數的3倍。從目前的經驗看,主要為血流感染,約為40%~100%,真菌血症死亡率為49%~68%。還可以引起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當然,還有耳朵感染,極少數情況下甚至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骨感染。

無菌部位分離出耳念珠菌有診斷意義。

除了血液標本,其他標本建議直接塗片查酵母樣孢子,如果同時培養到耳念珠菌,提示感染可能。

耳念珠菌感染常見於醫院內聚集性發病。

診斷分為:定植、很可能的臨床病例、確診。判斷方法與其他念珠菌沒有本質的區別,結合臨床分析。

若感染耳念珠菌,如何處理?

經驗性治療:耳念珠菌少見,臨床上不需要常規覆蓋此真菌。但假如患者有明確的耳念珠菌定植,或曾經感染過耳念珠菌;患者所在病區有該真菌流行;或者患者明確是念珠菌感染,但是抗感染治療無效等,可考慮覆蓋耳念珠菌。唑類及兩性黴素B耐藥率高,推薦棘白菌素類。但是假如是中樞神經系統或者尿路感染,推薦兩性黴素B,或者同時聯合氟胞嘧啶。

血流感染:首選棘白菌素類。替代或者聯合藥物:兩性黴素B、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有研究發現,複方磺胺甲惡唑與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有協同抗耳念珠菌的作用。感染灶祛除,血培養2次陰性後,繼續抗感染至少2周。

心內膜炎:首選棘白菌素類(卡泊芬淨、阿尼芬淨,沒有提到米卡芬淨)。替代或者聯合藥物:兩性黴素B+氟胞嘧啶。必要時聯合手術治療。療程數月,臨床綜合決定療程。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推薦兩性黴素B脂質體,或者聯合氟胞嘧啶。棘白菌素類很難通過血腦屏障。

口咽部感染:棘白菌素類;或者制黴菌素漱口,150~200萬U/d。

外耳道感染、乳突炎:局部制黴菌素,或者口服制黴菌素(專家共識寫的是「50萬U/d,q8h」,我感覺有歧義,莫非就是50/3U q8h?)。必要時外科清創。

下呼吸道感染:首選棘白菌素類,注意,灌洗液培養到該真菌的意義很難確定。

尿路感染:推薦兩性黴素B,或者聯合氟胞嘧啶。棘白菌素類尿液濃度低。

糖尿病足感染:特比萘芬(0.5~1 g/d),或者聯合伊曲康唑(0.2~0.4 g/d),或者泊沙康唑(0.1~0.4 g bid)。

陰道炎:局部使用制黴菌素,或者口服。

預防和控制少不了!

分離陽性時,要進行病原體監測。採集標本包括腋窩、腹股溝以及先前感染部位的拭子。陰性則1周後複查,陽性則繼續監測(每三月1次)。

密切接觸者,也要監測,比如醫務人員。

確定檢出耳念珠菌,應進行接觸隔離,應上報上級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病人的手機上都可能有耳念珠菌,要加強消毒(環境消毒採用1 g/L的含氯消毒劑),皮膚去定植建議用2%氯己定,患者離開進行終末消毒。

參考信息:[1]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CSLM,Chinese Sciety of Laboratory Medicine) 臨床微生物學學組,臨床檢驗雜誌.2020.38(8):564-570.

本文來源:醫學界呼吸頻道

本文作者:雲南省一院-孫丹雄

責任編輯:施小雅

版權申明

相關焦點

  • 並非所有耳念珠菌都是「超級真菌」
    連日來,「超級真菌」在朋友圈引發了不小的風波。一篇講述「美國將『超級真菌』列為緊急威脅,中國已有18例確認感染」的報導廣為流傳,恐慌情緒隨之蔓延。而發現中國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王輝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並非所有類型的耳念珠菌都具有「超級真菌」級別的殺傷力,中國現存的18例感染病例不似美國的病例那般嚴重,也並非無藥可救。王輝介紹,耳念珠菌最早在2009年由日本學者在耳道中分離得來。
  • 「超級真菌」大爆發?專家:健康人群不會感染 無需恐慌
    專家表示,公眾不必過分擔心,「超級真菌」感染主要發生在醫院內部,特別是ICU內,免疫缺陷人群存在感染可能,對多數感染者現有抗菌藥物治療有效,健康人群不會感染耳念珠菌。  不過,他同時提醒,目前全球感染者數量確實越來越多,可稱為爆發性流行。這一現象的出現或許與人類生活方式、醫療方式有關。
  • 全球氣溫升高使得耳念珠菌可以突破人體的保護溫度
    「超級真菌」耳念珠菌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日本2009年發現的一種新病原真菌物種,因其具有多重耐藥和致死率高的特徵,也被稱為「超級真菌」。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已將其列入「緊急威脅」細菌名單。美國通報病例587件,近半數受感染者都在90天內喪生。
  • 「超級真菌」不可怕 驚慌失措沒必要
    那麼,什麼是「超級真菌」?它真是生化危機嗎?面對眾多疑問,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普內科主任醫師馬序竹進行了解讀。  什麼是超級真菌?  所謂的超級真菌俗稱耳念珠菌,學名耳道假絲酵母菌(Candida auris)。2009年,在日本一位患者的外耳道中首次被發現,後來在血液、尿液、呼吸道等部位都有發現。
  • 耳念珠菌為何被美國列為「緊急威脅」?能否治癒?
    耳念珠菌為何被美國列為「緊急威脅」?能否治癒?耳念珠菌可引發嚴重的侵入性感染,包括血流感染、傷口感染和耳部感染等。  奇勒表示,美國將耳念珠菌列為「緊急威脅」,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因為它通常具有多重耐藥性;二是它在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中傳播蔓延,多個州出現感染病例;三是由於這種菌株不像真菌而像細菌,傳統的實驗室方法難以識別,在沒有特殊技術支持下容易出現鑑定失誤,從而導致處置不當。
  • 他們是真菌「偵探」,任務就是找出危害人類健康的『真兇
    這一發發「炮彈」,發來一道道命令,一場場與真菌的「戰鬥」,隨即開始。 時刻監測 2016年,一種名為「耳念珠菌」的超級真菌襲擊美國,並波及全球
  • 2019年腎內科熱點指南共識,一文匯總!
    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裡,國內外權威學會又發布了不少腎內科重磅指南與共識,小編根據點擊下載熱度,為大家準備了這份榜單,一起來看看不容錯過的指南和共識都有哪些吧!這一版的專家共識比起第1版,還有如下的一些變化:(1)除了保留上一版的4個章節外,本版增加了中心靜脈疾病的章節。隨著我國透析患者生存期的不斷延長,血管通路的「終極」併發症-中心靜脈疾病的發生率越來越高,處理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工作組的專家認為我們需要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一些必要的闡述。
  • 我專家發布一項中英文版共識:旨在推動動脈入徑診療規範和安全
    為推動此項技術健康、規範、安全地開展,由我國廣東省深圳市心血管病專家董少紅主任醫師等冠脈介入診療團隊聯合大拇指俱樂部共同撰寫和發布了國內首個《經遠端橈動脈行冠狀動脈介入診療的中國專家共識》。該《共識》分別以中英文兩個版本發表在剛剛出版的《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誌》及《Cardiology plus》期刊上。
  • 春夏交替,念珠菌感染該如何防治?
    每年的春夏交替的時候,天氣潮溼悶熱,這樣的天氣最適宜念珠菌的生長。而困擾著很多女同胞的就是念珠菌陰道炎了。 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局部或全身抗真菌藥物,以局部用藥為主。 單純性 念珠菌陰道炎 下列方案任選一種,具體方案如下: (1)陰道用藥: 咪康唑軟膠囊 1200mg,單次用藥。
  • 鳥類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是一種常見的環境真菌,可以感染鳥類的消化道。它是「酸性食物」或食物感染(嗉囊炎)的常見原因,特別是在幼鳥中。它可能是從餵養幼鳥的成年鳥傳播的;來自受汙染的環境或受汙染的水;或人工餵養奶粉中傳播的。口腔中有酵母菌感染的人(鵝口瘡)實際上有念珠菌。念珠菌可能是作為感染的主要或次要原因。少數念珠菌通常被認為是鳥類消化道的正常居民。
  • 治療惡性黑色素瘤 中國有了自己的診療共識
    治療惡性黑色素瘤 中國有了自己的診療共識 2020-01-04 17:11: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 賀蓓:2019年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診療進展
    2019年10月,美國胸科學會(ATS)聯合美國感染病學會(IDSA)共同發布了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的診斷和治療指南,新指南共涉及16個要點,較上一版2007年CAP指南有較多更新。
  • 遺傳性 CARD9 基因缺陷可引起致命性深皮膚真菌感染
    CARD9基因突變對CARD9基因的表達和功能的影響 研究要點   近幾年健康人群真菌疾病的遺傳易感性引起研究人員的興趣,特別是基於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的各種白介素-17免疫的先天性錯誤。兩個感染念珠菌性腦膜炎,慢性皮膚黏膜念珠菌和皮膚真菌的不同家系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CARD9基因缺陷相關已見報導。但未見深度皮膚真菌感染的相關的報導。
  • 真菌性尿路感染,致病菌主要有主要有白色念珠菌、光念珠菌等
    其主要原因如下所示:1、致病菌在泌尿道真菌感染中,念珠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光念珠菌、熱帶念珠菌、克魯賽念珠菌、副念珠菌等。其它真菌引起的原發感染稱為地方性感染。病原體主要為組織漿、球蟲孢子和芽生菌。2、芽孢菌病播散性念珠菌病可累及尿道,引起念珠菌病,甚至局部腎盂腎炎或腎盂播散性感染。球孢子菌在腎內傳播很普遍。
  • 抑鬱症認知症狀評估與幹預專家共識「專家共識」
    2020年10月,由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抑鬱障礙研究協作組(下簡稱「協作組」)編寫的《抑鬱症認知症狀評估與幹預專家共識》發表於《中華精神科雜誌》。    專家表示: 認知症狀是抑鬱症的常見症狀,在抑鬱發作或緩解期廣泛存在,影響患者的預後和功能恢復。 然而,在臨床實踐中,對抑鬱症認知症狀,尤其是評估與幹預方面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 病原真菌與「協同健康」
    另外,近年來多重耐藥的「超級真菌」在全球範圍內大流行,導致本來已經非常嚴峻的真菌防控形勢雪上加霜。不僅如此,很多真菌可以利用有性生殖過程進行高效的基因組「改造」,促成形形色色的「超級殺手」後代在自然界中的快速湧現。這意味著,要想在與真菌對抗中取得優勢,我們不能只是平穩推進,而是需要大幅提速。
  • 腸道真菌與消化系病研究進展(2017)
    腸道真菌是腸道菌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這一影響人類健康的必不可少的群體。隨著真菌菌群在健康人群及患病人群中的構成情況逐漸清晰,人們也開始探討腸道真菌參與宿主病理生理過程的機制。但是,由於各研究實驗方法不一致、研究部位的差異等,加之腸道菌群本身複雜多變、影響因素較多,各個研究機構的結論不盡相同,且缺乏可比性。腸道真菌是大海裡的一座冰山
  • 貓用漢膚欣上市一周年,治療真菌感染病超26000例
    貓用漢膚欣上市一周年,治療真菌感染病超26000例如今漢膚欣產品上市一周年之際,寵業家向漢維全國銷售負責人問詢了該產品的「一周年上市成績單」——目前漢膚欣單品已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使用達2100餘家寵物醫院,治療真菌性疾病感染病例超過26000隻,獲得不少業內專家及臨床醫生的肯定。
  • 第三節 溶部真菌
    第三節 溶部真菌    溶部真菌是侵犯皮下組織和內臟,引起全身性感染s的真菌,包括下列四大類(表20-4)。其中3類為致病性真菌,能感染正常人,有地域性;孢子絲菌在我國先後有數例報告,球孢子菌和莢膜組織胞漿菌國內個別病例報告都為歸國華僑。
  • 腸道真菌與消化系病研究進展
    腸道真菌是腸道菌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這一影響人類健康的必不可少的群體。隨著真菌菌群在健康人群及患病人群中的構成情況逐漸清晰,人們也開始探討腸道真菌參與宿主病理生理過程的機制。但是,由於各研究實驗方法不一致、研究部位的差異等,加之腸道菌群本身複雜多變、影響因素較多,各個研究機構的結論不盡相同,且缺乏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