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藍藻爆發原因:既有自然因素 也有人為因素

2020-11-27 中國網

2007年6月13日下午3時環保總局副局長張力軍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關注汙染減排,構建和諧社會有關問題進行在線訪談。

當網友談到無錫藍藻爆發問題時,張力軍說, 前一段時間發生的無錫太湖藍藻爆發,應該說給無錫市人民的生產生活都帶來了嚴重影響。無錫藍藻的爆發,我們認為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從自然因素來講,無錫市太湖水位今年比往年低,也就是說水少。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去年是暖冬,今年4月,無錫氣溫偏高,4月平均氣溫都在20度左右,這樣的氣溫適合於藍藻生長,這些是自然因素。但是人為因素在這裡也是非常重要的。太湖湖體中的氮、磷濃度是比較高的,這些年太湖的治理使太湖水質局部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指標主要是COD,氮、磷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也就是說氮、磷汙染有加重的趨勢。 

6月11日,國務院在無錫召開了太湖流域水汙染防治的座談會,流域內兩省一市的負責人,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溫家寶總理作出重要批示,「太湖水汙染治理工作開展多年,但未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太湖水汙染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認真調查分析水汙染的原因,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加大綜合治理力度,研究提出具體的治理方案和措施。」曾培炎副總理主持了這次太湖流域水汙染防治的座談會,並在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曾培炎副總理強調,太湖流域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必須實行更高水平、更加嚴格的環境保護標準,下更大的決心、用更硬的措施,強化環境治理。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解決太湖的汙染問題。他要求太湖流域的水汙染防治要走在全國和東部地區的前列。 

曾副總理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管理,要限期實行脫氮除磷處理,提高汙水深度處理的能力。要嚴格控制農村面源汙染,加快調整種植業結構,加大畜禽水產養殖汙染治理的力度,要逐步清除在太湖的圍網養魚。要加快農村治汙設施的建設,要切實解決工業汙染問題,限期淘汰資源消耗高、汙染排放重的落後生產能力,提高新建項目環境準入門檻。他特別提出,要按照發達國家的工業企業汙染物排放要求來制定太湖流域工業企業的汙染物排放標準。對在太湖流域建設排放氮、磷的企業一律停止審批。(德忠)

相關焦點

  • 八百裡洞庭成「懸湖」,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因素導致的?
    八百裡洞庭成為「懸湖」,其原因很多,影響因素也是各種各樣。  首先是長江流域持續的大降雨,會對洞庭湖形成頂託之勢。  洞庭湖是長江出三峽進入中下遊平原後的第一個通江湖泊,湖水主要由三口四水入湖河流組成。  其中三口是指荊江南岸的松滋口、大平口、藕池口,50年代還有一個調弦口,後來因建大壩入口被封堵。
  • 拿什麼來給藍藻埋單?
    回頭看去,5月29日,無錫太湖藍藻全面暴發;6月11日,安徽巢湖藍藻暴發;6月24日,雲南滇池藍藻暴發;7月11日,20年未曾出現大規模藍藻汙染的武漢東湖也陷入了同樣的困局;隨後,蘇州、長春、南京等地相繼傳出藍藻暴發或者可能暴發的消息。  「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有關藍藻的爭執愈演愈烈。
  • 海缸的控藻:藍藻(紅泥、綠泥)
    【1】他有超過35億年的歷史,藍藻產生的氧氣促進了原始地球從無氧到有氧環境的轉變,為一切好氧生物提供了進化與發展的基礎,藍藻好牛!藍藻還有兩個變態的能力:1.部分藍藻可以把空氣及水中的氮(N)轉換為可以被其他植物利用的硝酸鹽(NO3)、氨(NH3),這種能力被稱為固氮能力【2-1】;2.藍藻會過量吸收磷酸鹽來儲存在藻細胞內,當磷酸鹽缺乏時,再釋放給自己吸收,這種行為成為「奢侈性吸收」【3-1】。
  • [視頻]武漢:藍藻肆虐 魚兒死亡
    進入[新聞社區]>>     CCTV.com消息(新聞社區):今天是世界環境日,國家環保總局確定今年世界環境日中國的主題為「汙染減排與環境友好型社會」。這兩天,我們一直在關注無錫藍藻汙染事件的進展,針對藍藻汙染水可能含有致癌物的傳言,無錫市有關部門表示,多次監測結果顯示,沒有發現所謂的致癌物質。另外,無錫已經打撈了藍藻6000噸,並且通過「引江濟太」調入長江水抬高了太湖水位,對稀釋藍藻起到了積極作用。不過現在,太湖藍藻大爆發還是沒有平息,在武漢市的蔡甸區,最近也出現了一起藍藻爆發,造成大約20萬斤魚死亡,原因同樣是因為排汙導致。
  • 不注意這幾點,你的池塘的藍藻就要爆發了
    養殖中的不良藻類主要有藍藻與裸甲藻,到了夏季長時間的高溫也很容易爆發藍藻,讓很多養殖戶頭疼,藍藻的池塘經常表現為抑制水草的生長,高溫期水草的生長本來就會受到抑制,加之藍藻的爆發,很容易導致水草的整個腐敗、老化甚至是死亡。
  • 太湖水草銳減帶來嚴重生態隱憂 藍藻或大爆發
    是被鰱魚螃蟹吃光了,還是由於天氣轉涼等自然原因?沈龍福說,魚、蟹吃掉的水草畢竟有限,天冷湖面草會少,現在的問題不僅是湖面,就是湖底的水草也沒有了,「是被打撈光的」。這一點,得到了有關水草打撈隊的證實。吳中區金庭鎮夏家底水草打撈隊莫雲龍告訴記者,「水草全被我們打撈隊打光了」。該鎮共15名隊員,8艘打撈大船,經過連續三年的打撈,現在太湖沒有水草了,只有兩艘大船還停在本鎮。
  • 太湖藍藻是多年頑疾,無錫放魚日公益放流,繼續實施以魚抑藻
    無錫太湖藍藻怎麼治理的?印象裡一直是撈,最近才知道還有生物治理,就是向太湖放流以藻類和浮遊生物為食的花鰱、白鰱,平均每長一斤肉就能吃掉藍藻30斤。6月6日是全國放魚日,無錫太湖公益放流活動在新吳區大溪港溼地公園親水平臺舉行。
  • 武漢:南湖爆發藍藻水華 疑因一刀切式退養魚類
    近年來,南湖曾多次爆發藍藻,此次為何如此嚴重?中科院水生所相關專家認為,光照充足、水體達到25℃以上、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是藍藻爆發的條件。夏季溫度升高,南湖周邊麗島花園排口、華農排口和幸福村排口尚未截汙,加之龍王嘴汙水處理廠改擴建尚未完工,每天10多噸尾水直排南湖,造成南湖汙染嚴重。
  • 治太10年,為何藍藻仍「瘋長」
    船行太湖,在不少湖灣區,可以看到綠油油的藍藻在水中漂浮。調查顯示,今年4月以來,太湖發生藍藻水華20多次,藻密度、聚集面積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加,個別時段的部分湖區藍藻聚集情況較為嚴重。究竟什麼原因造成今年藍藻大面積聚集?
  • 伊朗波斯豹的非自然死亡因素分析
    本文通過15年(2000-2015年)觀測到的147例伊朗波斯豹非自然死亡的空間分布和性別比分析,發現道路死亡是波斯豹非自然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僅次於村民、牧羊人和軍隊等人的非法獵殺(或獵物毒殺,如投餵用毒的肉)。最高記錄在伊朗北部格勒斯坦省和赫卡尼亞森林東部。
  • 藍藻爆發 放花白鰱可吃盡?(圖)
    > 2013年07月04日 16:05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據合肥晚報報導,高溫天氣來臨,巢湖藍藻又開始爆發  緣起:巢湖藍藻遇高溫蔓延  隨著近幾日氣溫逐步攀升,巢湖藍藻開始大面積蔓延。記者在巢湖西岸沿線看到,近前的湖面已經一片藍綠色,且發出腥臭味。  據專業人士介紹,因為巢湖水體自身氮磷含量較高,藍藻常隨高溫大量繁殖,並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大規模的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
  • 池塘裡藍藻產生的危害及處理辦法
    2.化學方法  (1)銅製劑  藍藻比其它藻類對銅離子更敏感,因此銅製劑常用作抑藻、殺藻劑。傳統使用的銅製劑是晶體CuSO4。CuSO4的藥效持續時間短,且易受水質鹼度及水中可溶性有機物、腐殖質及藻類自身釋放的多肽等因素影響,故使用時需連續施加。但高濃度的銅離子會引發浮遊植物大量死亡,使水體嚴重缺氧。
  • 河蟹、小龍蝦養殖戶注意:六月下旬藍藻爆發,解決方法請收藏!
    養殖池塘中普遍存在的藍藻(主要是項圈藻、魚腥藻、微囊藻),在沒有形成水華時,藍藻也是水中藻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會利用水中營養物質進行光合作用,降低池塘氨氮含量,為池塘提供氧氣…… 只有形成水華時,水體穩定性較差,造成藍藻大量裂解死亡,釋放藻毒素,對魚蝦蟹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 藍藻治理:政策和技術需雙管齊下
    5月初的一場大雨把太湖的湖面衝洗得略顯乾淨,而伴隨著風力,已成凝固狀的藍藻在無錫犢山水利樞紐一角積聚,散發出刺鼻的氣味。在太湖梅梁湖仙島湖面中央,隱約可見的綠色隨著波浪搖曳,時隱時現。 這是記者5月8日在太湖梅梁湖水域看到的情景。在岸邊休息的藍藻打撈工人告訴記者,和去年這個時候相比,藍藻出現得更早了些。
  • 轉氨酶高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或許和這6個因素有關,但少有人知道
    轉氨酶高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或許和這6個因素有關,但少有人知道轉氨酶,主要存在於肝、腎、心和肌肉中的各種細胞中,其中肝細胞中最多。其實,轉氨酶是個統稱,包括數十個種類,比如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等。生活中,有不少人在體檢時得知自己的轉氨酶高,心裡忐忑不安,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於是就會胡思亂想,甚至是自己嚇唬自己。別慌!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這方面的事情。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轉氨酶高的原因是什麼?或許和這6個因素有關,可惜少有人知道。
  • 巨紫根水葫蘆太湖滅藍藻
    宦瑋 攝去年,無錫惠山古鎮龍頭河上的水生植物——巨紫根水葫蘆為殺滅藍藻立了大功。昨天,記者在太湖邊發現,改良後的巨紫根水葫蘆又在太湖邊「吃」起了藍藻,滅藻功效比去年還要顯著。僅一個多月,7畝大小的試驗水域水質就得到明顯改善。
  • 逾2000萬尾「食藻魚」將遊入太湖食藍藻
    東方網2月22日消息:為尋求太湖生態保護、生物治水的新途徑,太湖放魚節22日率先在沿湖的浙江省湖州市啟動。到25日,沿湖城市的政府部門與市民向太湖投入花白鰱等各類魚苗將超過2000萬尾。   面積2400多平方公裡的太湖地處長江三角洲,約400公裡的沿岸線養育了1700萬民眾,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
  • 變廢為寶 太湖藍藻又有新用途 藻泥幹化後成為發電燃料
    「人見人煩」的藍藻處置又有新招數,繼2015年製成藻粉作為生物塑料原料出口後,無錫今年首次又將藍藻實行幹化後焚燒發電。昨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以來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穩中向好,實現連續12年安全度夏。自6月底啟動的藍藻焚燒發電工程,已「消化」藻泥2萬噸,在省內探索出又一條藍藻無害化處置新路。
  • 太湖藍藻及水草處置全面啟動 從一刀切變割半茬
    氣溫漸高,太湖水域湖泛巡查、藻情監測、藍藻及水草打撈等工作全面啟動。記者16日從無錫市藍藻辦獲悉,今年,無錫新添2條藻水運輸船和15條自動化水草打撈船,水草、藍藻打撈處置能力大大增強。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在位於無錫梅梁湖畔的閭江口,20多名藍藻打撈隊隊員緊張而有序地進行打撈作業。
  • 為什麼有人沒到六十歲,就滿臉老年斑?和哪些因素有關?
    或是黑色,或是灰褐色,大小不同,形狀各異,有人長在臉上,也有人長在手上,有人顏色深,也有人顏色淡。大部分人一般是在六十歲,也就是老年階段才開始出現,直到七八十歲,臉上的斑點開始增多,女性則要比男性更多見。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非常困惑,因為他們還沒到六十歲,甚至三四十歲的年紀,就已經長出了老人斑,還非常多。這樣的現象為什麼會出現了呢?是不是人們常說的寒性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