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在飛行中拍攝鳥類的指南

2021-01-08 今天幹什麼呢

在飛行中拍攝鳥類需要很多耐心和練習。不僅需要擁有合適的相機裝備和知識才能有效地使用它們,而且還要了解哪種設置在哪種情況下最有效,以及如何創造美麗的作品。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與您分享在飛行中拍攝鳥類的三個最重要的原則。我還擴展了每個原則,以便您清楚地了解使飛行中的鳥類圖像看起來具有藝術性和視覺上令觀眾滿意所需的技能。

選擇你的設備

如果您剛剛開始拍攝鳥類,第一步是確保您擁有合適的設備。正確的設備可以使鳥類攝影成為一種愉快的體驗,並大大增加您獲得鳥類的機會。在選擇適合拍攝飛行中鳥類的設備時,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雖然幾乎任何鏡頭和數碼單眼相機都可用於製作飛行中的鳥類圖像,但固定焦距鏡頭(如300mm,500mm或600mm鏡頭)是變焦鏡頭的更好選擇。由於光學配置,這些鏡頭比同類鏡頭更快更銳利。

具有更快幀速率的DSLR相機具有以突發速率捕獲的優勢,可快速連續生成動作圖像。這非常適合捕捉慢速數碼單眼相機可能遺漏的鳥類的快速行動。此外,您還可以選擇從系列中挑選最佳圖像。將長鏡頭和數碼單眼相機安裝在帶萬向節頭的三腳架上是避免相機抖動和拍攝清晰圖像的最佳方法。

成為人類三腳架。當您提高技能時,請嘗試用手拿著相機和鏡頭進行拍攝。如果可能的話,將自己穩固在欄杆或牆壁上,握住相機和鏡頭,並將肘部緊緊地抱在胸前。當拍攝快速移動的飄忽不定的鳥類或當鳥類來自不同方向時,它更容易移動和射擊手持。使用三腳架可能是限制性的。相機/鏡頭設置

一旦您確定了設備,請確保您知道如何使用它。

始終在佳能或AF-C上以人工智慧伺服模式拍攝,或在尼康上繼續模式拍攝。設置為此模式時,只要半按快門按鈕,相機就會繼續跟蹤並保持對移動主體的聚焦。

在快速變化的色調背景下拍攝鳥類時,將數碼單眼相機設置為手動模式。如果您處於光圈優先模式,並且鳥兒從光天空變為黑暗樹木,則測光將導致快門速度下降,使鳥類曝光過度。請注意,在手動模式下,只要鳥的光線恆定,無論背景如何,鳥的曝光都是正確的。相反,當燈光變化且背景具有均勻且恆定的色調時,請將相機設置為光圈優先模式。這種方法適用於在均勻照亮的天空中拍攝鳥類,或者當鳥兒沒有飛行且光線不斷變化時。

在佳能數碼單眼相機上按下自動對焦點選擇按鈕,然後從可用選項中選擇展開自動對焦區域,同時激活四個周圍對焦點。這適用於飛行和動作攝影。在尼康數碼單眼相機上,根據相機的不同,您可以選擇動態的9,11,21,31或51個自動對焦點,它們可以協同工作。如果鳥在堅實的背景(晴朗的藍天)下,尼康的3D跟蹤效果很好。首次開始鳥類攝影時,使用中心對焦點來捕捉追蹤鳥類並拍攝清晰圖像。隨著您提高技能,開始考慮構圖。將相機的驅動器設置為高速連續拍攝模式以捕捉最大動作時刻。如前所述,這會快速連續生成鳥類的圖像,並捕獲更多親密時刻。

根據經驗,對於冰凍動作或飛行中的鳥類,快門速度應至少與鏡頭的焦距一樣多。如果使用600mm鏡頭拍攝,則應為1/600秒或更高。快門速度超過1/1250秒是理想的選擇。拍攝全開並增加ISO以獲得最大快門速度。在低光照條件下拍攝時也很重要。

對於創意拍攝和表現出動感,在手動模式下拍攝並選擇較慢的快門速度,並在鳥兒經過時平移。首先將ISO設置為較低的數字,然後將光圈設置為1/30秒。對於始終落在同一鱸魚上的小型鳥類,預先聚焦在鱸魚上並使用快門釋放線纜進行快速射擊。

從上圖可以看出,對於高級射擊遊戲,建議使用後退按鈕聚焦。在此技術中,您可以指定其中一個後退按鈕(AF-ON)進行對焦,只保留拍攝最終圖像的快門按鈕。為什麼要用兩根手指而不是一根?當您使用快門按鈕進行對焦以及拍攝圖像時,在最終拍攝之前釋放快門的可能性更高。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快速飛行的飄忽不定的鳥類身上,這可能會導致您在平移時遇到一些相機抖動。使用後退按鈕功能,即使鬆開對焦按鈕,也可以保持對焦。

預先聚焦鏡頭。大多數變焦和固定焦距鏡頭在尋找長距離尋找鳥類方面並不擅長。大多數情況下,攝影師都在拍攝不同距離或在不同距離飛行的鳥類。讓我們說你剛剛拍完了5米外的鸕鷀,你的鏡頭預先聚焦在那裡,突然一隻鵝在30米的距離飛過。在這種情況下,您將無法及時在取景器中找到鵝。要處理這些情況,最好確定飛行路徑並手動對焦到30米,然後讓鏡頭獲得焦點。請注意,如果拍攝對象移動速度太快,當拍攝對象直接朝向您時,相機中的自動對焦系統將無法跟上移動。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將注意力集中在主體通過的位置。然後,當拍攝對象即將到達該點時,開始以人工智慧伺服或連續模式拍攝,直到拍攝對象超過對焦點。在佳能鏡頭上,將圖像穩定模式(IS)保持為2或3.這些設置適用於平移鏡頭和飛行中的鳥類。在尼康鏡頭上,將減震(VR)保持在正常模式。創建作品

現在您已經了解了設備和相機設置,我們需要考慮合成以拍攝一些令人驚嘆的鳥類照片。就像任何其他自然照片一樣,攝影構圖可能意味著拍攝照片和製作讓觀眾走向WOW的圖像之間的差異。以下是在飛行中拍攝鳥類的一些實用想法:

避免將鳥放在框架的中心,並使用焦點幫助將鳥放在中心位置。給鳥兒飛行的方向留出更多空間。想想三分法則。

尋找鳥類與眼睛接觸的機會。這使得圖像在視覺上更加強大。

旨在拍攝飛行中的鳥類,其棲息地包括在背景中。這給出了他們周圍環境和棲息地的一些指示。而且,這樣的背景使得整個圖像在視覺上更具吸引力。

對於向您指明方向的鳥類,使用高端數碼單眼相機上的垂直握把來創建垂直構圖。我們主要用於拍攝水平畫面。切換到垂直手柄可能在開始時不直觀,但通過練習,它將變得更容易。 結論

上面提到的所有建議都是為了幫助您提高拍攝飛行中鳥類的技能。請注意,我並不認為這是拍攝的唯一方法。我建議每個鳥類攝影師仔細閱讀他們的相機和鏡頭手冊,按照本文中的提示,開發自己的拍攝風格。您必須經常在飛行中練習射擊鳥類。花時間觀察鳥類的行為也很重要。在行動即將發生之前,鳥類幾乎總會以某種方式行事。預測動作是拍攝關鍵時機的關鍵。最後,耐心是成功的關鍵。

相關焦點

  • 鳥類攝影——飛行中的白頭鵯
    白頭鵯(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頭翁 、白頭殼仔(臺語),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為鳴禽,冬季北方鳥南遷為候鳥,臺灣亞種於臺灣為留鳥,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
  • 鳥類攝影——飛行中的小翠
    小翠正規名稱叫普通翠鳥(學名:Alcedo atthis):小型鳥類,體長16-17釐米,翼展24-26釐米,體重40-45克,壽命15年。外形和斑頭大翠鳥相似。但體型較小,體色較淡,耳覆羽棕色,翅和尾較藍,下體較紅褐,耳後有一白斑。雌鳥上體羽色較雄鳥稍淡,多藍色,少綠色。
  • 科學家揭示鳥類飛行秘密
    戴爾和同為生物學家的布萊特·託巴爾斯克一直致力於縮小飛行器與鳥類飛行能力之間的差距。在飛行實驗室,他們與幾名研究生共同努力,試圖揭開鳥類飛行的秘密。風洞實驗中,他們在鳥類翅膀前緣上方發現了渦流,正是它增加了鳥類的升力。為了研究鳥類的飛行,他們還在姬地鳩和大烏鴉等鳥類胸部植入晶體傳感器,測量飛行過程中的肌肉收縮。
  • 攝影師用另類拍攝手法大膽展示另類鳥類飛行美,猶如外星來客
    一位攝影師對傳統的野生動物攝影進行了獨特的處理,將人們熟悉的成群飛翔的鳥類變成了穿越天空的未來主義抽象概念。英國《每日郵報》1月11日報導,加泰隆尼亞藝術家哈維·博(Xavi Bou)是ornito項目的創始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捕捉鳥類飛行模式的圖像,這些圖像以起伏的波浪、螺旋和斷裂的線條展現出來。他想知道「如果可能的話,鳥兒會在天空中留下什麼樣的軌跡」,在想像了這些線條之後,「我覺得把它們畫出來會很有趣。」2012年,他開始製作測試用的圖片,結果令他深受感動。
  • 如何拍攝鳥類,特別是野鳥攝影可能非常具有挑戰性
    鳥類攝影,特別是野鳥攝影可能非常具有挑戰性。網際網路上有很多文章涵蓋了從「鳥類攝影技巧」到「鳥類攝影藝術」的所有內容,但我發現它們中的許多都不夠詳細,並且沒有包含業餘鳥類攝影師那麼多的信息。經過幾年的鳥類拍攝,我決定寫下「如何拍攝鳥類」的指南,並包括我所知道的關於拍攝鳥類的好照片,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它是對鳥類攝影的介紹。本文的部分內容也適用於觀鳥或觀鳥,因此如果您喜歡鳥類並且只是希望能夠接近並密切觀察它們,請閱讀下面的「 定位鳥類和接近鳥類」部分。
  • 鳥類如何在強側風下穩定飛行
    為了了解鳥類是如何完成這一壯舉的,美國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助理教授David Lentink實驗室裡的研究人員對在橫風隧道中飛行的愛情鳥進行了研究。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9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該研究有望為自主飛行機器人開發出更強大、計算效率更高的視覺控制算法。
  • 研究揭示鳥類如何在濃霧中飛行
    日前發表於《威爾遜鳥類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濃霧不僅能使飛機停飛,還會讓鳥兒無法飛行——只不過並非總是如此。
  • 瞧一瞧這些鳥類飛行軌跡合成圖,精細動作感嘆自然造物神奇!
    2020年4月21日訊(具體拍攝時間不詳),一位63歲創意鳥類攝影師拍攝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鳥類照片,並將這些照片進行合成,他的快照捕捉到了鳥類飛行時的動作細節,既有搶食下一餐的情景,也有從高樹枝上飛下的情景。瞧一瞧,這些鳥類飛行軌跡合成圖,精細動作感嘆自然造物神奇!
  • 鳥類飛行空氣動力學對人類飛行的啟示
    空氣動力學之父英國科學家凱利通過對鳥的翅膀面積、體重和飛行速度的觀察,估算出速度、翼面積和升力之間的關係,在1809 年所發表的著名論文On Aerial Navigation 中,提出了人造飛行器應該將推進動力和升力面分開考慮的設想,使更多人放棄了單純模仿鳥類的撲翼飛行,逐漸接受和實踐了固定翼技術產生升力的正確原理(圖3)。
  • 科學網—研究揭示鳥類如何在濃霧中飛行
    本報訊 日前發表於《威爾遜鳥類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濃霧不僅能使飛機停飛,還會讓鳥兒無法飛行——只不過並非總是如此。
  • 【漲知識】鳥類飛行的奧秘
    世界上的鳥類眾多,不同的鳥有著自己的獨家飛行本領。為什麼鳥類會飛翔?魚兒會遊泳,人類通過後天學習亦能掌握這項本領。但鳥類的飛行本領卻無法被人類所掌握,再多的練習也無法使人們單獨憑藉自身飛上天空。鳥類能飛上天與它們巧妙的身體構造是分不開的。首先,鳥類擁有一個流線型的身體,大大減小了它們在飛行時的阻力。
  • PNAS:鳥類飛行或始於滑翔
    PNAS:鳥類飛行或始於滑翔該研究由美國堪薩斯大學和中國東北大學科學家合作完成
  • 科學家研發超靈敏設備 可測量飛行中鳥類體重
    科學家訓練鸚鵡飛向一塊棲木據國外媒體報導,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研發出一種超靈敏設備,能夠對飛行中的鳥類進行測量。這種設備將使研究人員能夠進行小型無人機的測試,以確保它們的飛行性能更加優異。Lentink教授解釋稱,研究所面臨的問題在於當鳥類在容器或者卡車內飛行時是否會引發重量變化。美國的電視秀節目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當時的研究結果表明,當鳥類在拖車內飛行和靜止時的拖車重量沒有差異。這種新設備非常精確,它也推翻了之前的研究結論:當飛鳥拍打它們的翅膀時,容器的重量事實上會發生變化。
  • 為什麼鳥類會飛翔?你知道鳥類飛行的奧秘嗎?
    有時,我們可以見到鳥兒成群結隊地在空中平穩地飛翔,或者在空中劃出飛行的「波浪」。世界上的鳥類眾多,不同的鳥有著自己的獨家飛行本領。為什麼鳥類會飛翔?魚兒會遊泳,人類通過後天學習亦能掌握這項本領。但鳥類的飛行本領卻無法被人類所掌握,再多的練習也無法使人們單獨憑藉自身飛上天空。鳥類能飛上天與它們巧妙的身體構造是分不開的。首先,鳥類擁有一個流線型的身體,大大減小了它們在飛行時的阻力。其次,當鳥類飛行時,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而鳥類獨特的呼吸系統解決了這一難題。鳥類呼吸作用旺盛,擁有「雙重呼吸」的本領。它們的肺實心而呈海綿狀,還連有9個氣囊。
  • PigeonBot:讓飛行機器人的飛行離真正的鳥類更進一步
    據外媒報導,即使是地球上最先進的機器人專家也在盡其所能再現鳥類在空中飛行時那種毫不費力的優雅和效率,現在,由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打造的PigeonBot就向這個目標邁進了一步。事實證明,鳥類的飛行方式不是很好理解,因為其動態翅膀形狀和單個羽毛位置之間的關係超級複雜。
  • 5000萬年前在南極飛行的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
    5000萬年前在南極飛行的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科技日報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陸成寬)2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發現於南極洲的5000萬年前的化石進行了鑑定,最終確定該化石為一類已滅絕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此次發現的這類偽齒鳥或許是有史以來能夠飛行的最大鳥類。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報告》上。
  • 鳥類的飛行能力:體型巨大,不妨礙運動
    不能飛行的鳥類沒有飛行能力,比如鴕鳥、鴯鶓、可食火雞、美洲駝鳥、幾維鳥和企鵝等,它們賴以生存的能力是奔跑或者遊泳。這些鳥類的許多解剖學特點很清楚地表明,不能飛行的鳥類進化自其飛行祖先。在鳥類的歷史中,飛行能力的演變是一個永恆的主題。鳥類中的許多種類失去了飛行能力後,在安全時便開始探索地面上的情況。利用其長腿,它們很快就成為高效的跑動者,以躲避捕食者。在能量方面,飛行需要耗費許多能量,如果在地面上是安全的,鳥類就不會飛行。由於鳥類具備兩種模式的運動能力,即靠翅膀飛行、靠腿奔跑,因此沒有飛行能力並不妨礙它們在陸地上或水中運動。
  • 鳥類飛行遵循物理法則(圖)
    鳥類飛行遵循物理法則(圖)     南方都市報   本報綜合報導 據《自然》雜誌報導,英國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鳥類飛翔的一個秘密。牛津大學的格雷厄姆·泰勒稱:「我們已經弄清楚了動物飛翔的原理。」
  • Luke像素畫教程:鳥類飛行動畫
    Luke像素畫教程:鳥類飛行動畫原作者:Luke[1]教你畫像素畫編譯出品題圖:ADYODYO[2]鳥類飛行關鍵幀鳥類飛行的時候會扇動翅膀,因此關鍵幀就是翅膀以肩關節為軸,上下扇動。鳥類在像素畫遊戲中常見的有2種透視,正面和側面。示範案例畫的都很簡單,但是可以作為參考模版使用,可以在此基礎上加上更多細節。正面的5幀飛行動畫。側面的5幀飛行動畫。添加更多中間幀添加更多中間幀,可以使動畫更細膩,但是工作量也會翻倍。正面的10幀飛行動畫。側面的10幀飛行動畫。
  • 初學者購買相機指南:最佳的兩個選擇
    在這裡,小編旨在讓您輕鬆獲得更好的照片,所以推薦了兩款值得初學者選擇的相機,為那些想要超越基礎的人提供更高級的控制。SL2自動對焦系統的表現取決於您是通過取景器還是液晶顯示屏拍攝。如果使用取景器,你會背負舊的9點系統,它可以很好地處理接近的拍攝對象,但如果它們在畫面中移動不穩定,則會發生絆倒。在實時取景或視頻模式下使用的雙像素自動對焦系統非常出色,能夠跟蹤接近和隨機移動的主體。SL2產生的JPEG具有出色的色彩再現和低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