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超靈敏設備 可測量飛行中鳥類體重

2021-01-16 快科技

科學家訓練鸚鵡飛向一塊棲木

據國外媒體報導,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研發出一種超靈敏設備,能夠對飛行中的鳥類進行測量。這項發明是由David Lentink教授的研究團隊完成的,能夠測量出每下翅膀拍打時產生的力。這種設備將使研究人員能夠進行小型無人機的測試,以確保它們的飛行性能更加優異。

Lentink教授解釋稱,研究所面臨的問題在於當鳥類在容器或者卡車內飛行時是否會引發重量變化。美國的電視秀節目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當時的研究結果表明,當鳥類在拖車內飛行和靜止時的拖車重量沒有差異。

這種新設備非常精確,它也推翻了之前的研究結論:當飛鳥拍打它們的翅膀時,容器的重量事實上會發生變化。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團隊解釋稱,對單只鳥類的測量表明,它在空中盤旋時翅膀的向下動作會產生雙倍的提升力。

Lentink教授稱:「裝載有幾隻飛鳥的卡車會出現重量的不斷波動。」他和同事們對他們的新設備進行了測試,測量了單只飛鳥在特殊設計的容器內飛行時產生的力。這種測量方法快速而準確,它能夠幫助我們測量動物們和無人機飛行時產生的力。Lentink教授解釋稱,通過非常準確的測量這些力,研究人員就能夠對無人機進行調整。(過客/編譯)

相關新聞

美科學家發明光學設備 可讓物體隱形2014-09-30 08:39 俄2018年建造月球基地設備 為開發月球做準備2014-08-12 08:35 斯坦福新技術:為人體植入設備充電2014-05-20 09:21 漂浮的高空發電廠 能效超過地面設備兩倍2014-04-22 08:57 國際空間站冷卻系統出故障 部分設備停止運作2013-12-13 14:55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希望複製鳥類飛行本能 提高無人機性能
    騰訊科技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鳥類本能飛行特徵有助於提高無人偵察機的性能。美國研究小組發現低於鳥類或者其他飛行物體的最大臨界飛行速度,可有效避免碰撞
  • 科學家揭示鳥類飛行秘密
    戴爾和同為生物學家的布萊特·託巴爾斯克一直致力於縮小飛行器與鳥類飛行能力之間的差距。在飛行實驗室,他們與幾名研究生共同努力,試圖揭開鳥類飛行的秘密。風洞實驗中,他們在鳥類翅膀前緣上方發現了渦流,正是它增加了鳥類的升力。為了研究鳥類的飛行,他們還在姬地鳩和大烏鴉等鳥類胸部植入晶體傳感器,測量飛行過程中的肌肉收縮。
  • 美科學家揭開阿根廷巨鳥飛行奧秘
    美科學家揭開阿根廷巨鳥飛行奧秘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4日 10:52 來源:南方日報     生活於600萬年前南美地區 美科學家揭開阿根廷巨鳥飛行奧秘    能想像一隻輕型飛機般大的鳥從頭頂飛過嗎
  • 科學家研發出3D列印耳戴式設備 可實時檢測人體溫度
    科學家研發出3D列印耳戴式設備 可實時檢測人體溫度2017-07-20 17:44出處/作者:網絡綜合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佩戴在耳朵上的3D列印設備。
  • 中國最新研發的「鴿子」無人機在試飛!精確複製真正鳥類90%的飛行...
    中國最新研發的「鴿子」無人機在試飛!精確複製真正鳥類90%的飛行動作! 李倩 發表於 2018-08-13 09:31:45 如果你看見天空中有一隻鳥悄無聲息地飛過,其實可能是中國最新研發的「鴿子」無人機在試飛!
  • 初學者在飛行中拍攝鳥類的指南
    在飛行中拍攝鳥類需要很多耐心和練習。不僅需要擁有合適的相機裝備和知識才能有效地使用它們,而且還要了解哪種設置在哪種情況下最有效,以及如何創造美麗的作品。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與您分享在飛行中拍攝鳥類的三個最重要的原則。我還擴展了每個原則,以便您清楚地了解使飛行中的鳥類圖像看起來具有藝術性和視覺上令觀眾滿意所需的技能。
  • 科技話題:中醫經絡研究、最大飛行鳥類、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
    ——中國科技網25000萬年前在南極飛行的巨鳥或為最大飛行鳥類10月29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對發現於南極洲的5000萬年前的化石進行了鑑定,最終確定該化石為一類已滅絕的巨型遠洋鳥類——偽齒鳥。
  • 模仿鳥類翅膀 科學家造新型飛行機器人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3月26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機器人專家以蝙蝠和鳥類在空中避免碰撞的方式為靈感,製造出了一種使用「變形翅膀」的飛行機器人。新款機器人的翅膀以碳纖維和聚酯薄膜打造,每個翅膀上都裝有3D列印而成的鳥類腕關節裝置,這些關節使翼手在翅膀拍打的過程中能夠自動摺疊和展開。
  • 鳥類飛行空氣動力學對人類飛行的啟示
    圖1 魯班製造木鳥15 世紀70 年代,義大利全才科學家達文西第一個把科學推理用於研究鳥的飛行原理,他設計了一種由飛行員自己提供動力的飛行器(圖2),並稱這種飛行器為「撲翼飛機」,它模仿鳥類、蝙蝠和恐龍時代的翼龍,具有多個膜狀翅膀。達文西認為只有撲翼機才能既具備推力,又具備升力。
  • 科學家發現原始鳥類有先進消化系統(圖)
    這些特徵一方面減輕了鳥類的體重以利於飛行,另一方面強化了消化能力以適應飛行所需的高新陳代謝速率。那麼,鳥類這種複雜的消化系統是否在白堊紀時代就已存在?  記者從日前結束的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第14次學術年會暨中國第四紀古人類-舊石器專業委員會第5次學術年會上獲悉:由我國科學家領銜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燕鳥作為現代鳥類的祖先類群,其消化系統從各方面都表現的極其先進。
  • 我國無人機研發實現重大突破 飛行模擬器研發初見規模
    還在研製中的5000千克級無人直升機的最大任務載重為10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每小時190千米,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時120千米,續航時間6~7小時,具有良好的飛行性能、可靠性和維護性,既可人工操作也可實施自動飛行,可應用於環境監測、搜索營救、管道巡線、地質勘探、農林防護等各領域。
  • 貓頭鷹幫助科學家了解鳥類如何在狂風中飛翔
    布裡斯託大學和皇家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鳥類如何在狂風條件下穩住飛行的秘密。通過觀察在暴風雨條件下飛行的穀倉貓頭鷹的姿態,研究團隊發現了鳥類的雙翼是如何充當懸架系統,以吸收緩和空氣的力量。深入研究之後,相關成果還有助於打造更加靠譜的小型飛行器。
  • 升力方式獨樹一幟 蝙蝠飛行密碼破譯
    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的科學家在對蝙蝠飛行進行空氣動力學研究後發現,同樣藉助雙翼飛翔,蝙蝠與鳥類的飛行方法大為不同。科學家預言這一發現將對人類研發航空裝置有所啟發,幫助人類打造新概念飛行器。    飛行奧秘     據英國《獨立報》11日報導,隆德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由於蝙蝠與鳥類的翼構造和質地均大有不同,它們獲取升力的「秘訣」也各有千秋。     「它們簡直就是有脊椎的大黃蜂,僅憑藉這樣短的雙翼就能夠飛翔起來。發現其中奧妙前,蝙蝠的飛行一直是個謎,」研究負責人,隆德大學安德斯·赫登斯特倫博士告訴記者。
  • 巨大的安第斯山禿鷹扇一次翅膀可以飛行5個多小時
    這種巨型禿鷲的翼展可達3米,體重相當於人類蹣跚學步的嬰兒,體重在12公斤左右。最近,斯旺西大學的研究人員與阿根廷科學家合作,研究安第斯禿鷲在棲息地的飛行。他們研究大鳥在飛行中拍打翅膀的頻率和天氣條件的利用,以及如何保持或改變高度。通過給幼年的安第斯禿鷹安裝特殊的監測設備,研究人員能夠計算出這些鳥巨大翅膀的每一次拍打。事實證明,安第斯禿鷲拍打翅膀相對於其他鳥類極少煽動翅膀。
  • 巨大的安第斯山禿鷹扇一次翅膀可以飛行5個多小時
    這種巨型禿鷲的翼展可達3米,體重相當於人類蹣跚學步的嬰兒,體重在12公斤左右。最近,斯旺西大學的研究人員與阿根廷科學家合作,研究安第斯禿鷲在棲息地的飛行。他們研究大鳥在飛行中拍打翅膀的頻率和天氣條件的利用,以及如何保持或改變高度。 通過給幼年的安第斯禿鷹安裝特殊的監測設備,研究人員能夠計算出這些鳥巨大翅膀的每一次拍打。
  • 鳥類高空飛行的秘密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在日常生活中,鳥類(不包括家禽)最常見的活動部位是樹枝或低空200米左右,城市中的鳥類主要是文鳥科,鴉科和燕科,三科的代表性鳥類是麻雀、喜鵲和燕子。我們來看看這些鳥的正常飛行高度麻雀。常見於樹枝,飛行高度一般為50米左右。燕子。常見於低空穿梭機,飛行高度可達3000米。喜鵲。飛行高度:25-35米。
  • 科學家發現蜂鳥獨特的飛行方式
    蜂鳥能固定在空中某處長時間盤旋,這讓它在鳥類中獨樹一幟。科學家過去認為蜂鳥這樣的行為更像昆蟲,但美國科學家在2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研究之後發現,蜂鳥的飛行方式兼具昆蟲和普通鳥類的特點。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說,他們通過觀察蜂鳥飛行時周圍的氣流漩渦,研究蜂鳥的飛行方式。他們首先訓練蜂鳥在一個位置固定盤旋,同時從裝有糖液的注射器中取食。
  • 科學家發現巨型鳥類,體型堪比小型恐龍!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大鳥類,體型堪比小型恐龍!說起最大的鳥類,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鴕鳥,但是鴕鳥卻並不是鳥類家族中曾經出現過的最大的成員。就在2018年,古生物學家命名了一種曾經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的巨型鳥類,它的體型堪比小型恐龍,這種鳥類因此成為「史上第一大鳥」!
  • 可在飛行中「改道」打擊隱藏目標 美軍研發「可調彈道」炮彈
    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導美媒稱,美國陸軍與雷神公司正在研製一款遵循「高級可調彈道」的新型「神劍」制導炮彈,這種新炮彈能夠在飛行中改變彈道,擊中那些隱藏的或者原本無法靠近的目標。據美國「勇士專家」網站5月1日報導,美軍現役的制導炮彈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統衛星制導、慣性測量系統和先進的導引頭技術,能夠在作戰中發揮積極效用,為美軍地面攻擊指揮官提供更多進攻選擇。據美媒介紹,2007年,155毫米「神劍」精確制導炮彈首次應用於戰爭。此類制導炮彈的出現幫助火炮邁入現代戰爭時代。
  • 史前10大最危險的鳥類,可捕食大象!
    ,其翼展介於6.1米至7.4米之間,其體重估計在20~40kg之間,在天空中翱翔數公裡都不用扇動一下翅膀。它們的牙齒可以刺穿大多數獵物,這種巨鳥可在空中輕鬆自如地翱翔,但在地面上就很笨拙,至於為什麼滅絕,目前科學家還沒有找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