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親含辛茹苦撫養孩子,這其中不僅要付出金錢,時間更多的時候是付出滿滿的愛。兒童生來就像一張白紙,在父母的教導下,兒童逐漸有了自己的樣子。但是,如果父母只懂得愛,而不懂得正確的教育方式,孩子的生活可能會出現跑偏。
隨著「啃老」一詞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到,家長們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教育水平。將孩子培養成"小白眼狼",顯然並非父母之愛的本意。
老年人放棄了旅遊計劃,幫幫娃卻被兒媳嫌棄,新的「不孝」正在悄然發生。
鄰家的王大娘剛退休一年,辛苦了一輩子,對於晚年的生活有自己的計劃,她希望能趁著退休這段時間多到祖國各地走走,於是她和老伴商量後,十分激動地報名參加了旅行團。但剛交完報名費,兒媳就被檢查出懷孕了。
由於兒媳身體素質較弱,所以在孕期照顧兒媳的任務落在了王大娘的身上。等到小寶寶出生的時候,王大娘又開始幫著領娃。原本計劃好的旅行計劃也一直未能實現。
對於這一點,王大娘一點也不後悔,她說自己能幫忙就已經很高興了。然而,王大娘帶娃的過程中,並沒有讓人滿意。媳婦總覺得王大娘「小孩帶不好,衣服洗不乾淨,連飯菜味道也不好」。為不讓兒子為難,王大娘雖然心中委屈,但還是假裝高興。
一個炎熱的下午,寶寶身上長出了一身熱疹。看著孩子身上的紅點,王大娘十分心疼,而更讓她感到無助的是兒媳對她的責備。
「你為什麼不把小孩當回事?」媳婦的話讓王大娘很是苦惱,想到自己包攬全家人的家務活,細心照顧孩子,自己的退休金還得貼補家用,王大娘覺得自己幫著帶孩子的日子實在是太難了。
就在王大娘提出要從兒子家搬回自己家時,兒子很不高興地說:「不是幫我們帶小孩嗎?就是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不能伸手柄嗎?"兒子的不理解,也讓王大娘心力交瘁。沒想到,自己含辛茹苦養育的兒子,竟然對自己如此不理解。
普通「新型」不孝有哪些表現形式?父母親怎樣培養孝順的孩子?
普通「新型」不孝有哪些表現形式?
一、老人幫孩子幫娃卻不懂感恩。
現在有很多家庭在看孩子這件事上都需要老人來幫忙,一方面老人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另一方面,老人對孩子也是特別親暱。
但老年人的付出很有可能會被子女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因為還有許多其他老人在幫著帶孩子,如果自家老人拒絕,反而會被戴上自私的帽子。
二、缺乏老年人日常陪伴。
許多年輕人選擇外出打拼奮鬥,忙碌的生活節奏讓他們對老年人的生活缺乏關注。即使是工作日裡,老人們也會得到一些物質上的支持,但老人們最需要的陪伴卻經常被忽略。孩子們忙於經營他們自己的小家,並不在意老人晚年的寂寞生活。
三、缺乏對父母的尊重。
年幼的孩子更重視自由,更習慣於自我主宰生活,這經常使他們對父母的一些觀點產生疑問。那是無可挑剔的。
但如果孩子過於注重自我感覺,習慣於以自己的想法為中心,那麼難免會對父母缺乏一些必要的尊重。不能與父母建立良好的溝通,說壞話、說壞話更會讓父母傷心。
父母親怎樣培養孝順的孩子?
注意平時對感恩意識的灌輸。
家長有必要讓孩子懂得,穩定的生活是由別人支撐的,所以家長應該心存感激。當父母給孩子以滿足感時,有必要讓孩子明白,物質條件的獲得,是通過努力換來的。重視感恩意識的培養,讓孩子不把他們所得到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二、避免給孩子們更多的生活特權。
許多家庭的孩子都有一種特殊的特權感,他們比其他家庭成員享受到了更多的便利,這使他們往往將自己的感受作為整個家庭的焦點。受這種心理的驅使,孩子們會認為父母給自己的東西不需要他們自己的回報。
3.重視建立親生父母之間的親密情感關係。
家長對孩子的愛也要用恰當的方式來表達,重視親子之間情感關係的維持和建立,這樣才能使孩子對父母有足夠的親近感。尊重和平等的相處方式,會讓孩子更懂得回應父母的愛,更懂得給父母以尊重。
家長教育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孩子學會感恩,這是家長教育中值得重視的一部分。正如一個人只有有感恩之心,才能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走得更寬廣,而一個過分自私自利的人,只會有一種狹隘的心胸,根本無法實現長遠的發展。各位對新型不孝行為有什麼看法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