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不孝」的流行,讓許多父母心碎,遺憾的是年輕人並不贊成

2021-01-16 小逸家常事

父母親含辛茹苦撫養孩子,這其中不僅要付出金錢,時間更多的時候是付出滿滿的愛。兒童生來就像一張白紙,在父母的教導下,兒童逐漸有了自己的樣子。但是,如果父母只懂得愛,而不懂得正確的教育方式,孩子的生活可能會出現跑偏。

隨著「啃老」一詞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到,家長們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教育水平。將孩子培養成"小白眼狼",顯然並非父母之愛的本意。

老年人放棄了旅遊計劃,幫幫娃卻被兒媳嫌棄,新的「不孝」正在悄然發生。

鄰家的王大娘剛退休一年,辛苦了一輩子,對於晚年的生活有自己的計劃,她希望能趁著退休這段時間多到祖國各地走走,於是她和老伴商量後,十分激動地報名參加了旅行團。但剛交完報名費,兒媳就被檢查出懷孕了。

由於兒媳身體素質較弱,所以在孕期照顧兒媳的任務落在了王大娘的身上。等到小寶寶出生的時候,王大娘又開始幫著領娃。原本計劃好的旅行計劃也一直未能實現。

對於這一點,王大娘一點也不後悔,她說自己能幫忙就已經很高興了。然而,王大娘帶娃的過程中,並沒有讓人滿意。媳婦總覺得王大娘「小孩帶不好,衣服洗不乾淨,連飯菜味道也不好」。為不讓兒子為難,王大娘雖然心中委屈,但還是假裝高興。

一個炎熱的下午,寶寶身上長出了一身熱疹。看著孩子身上的紅點,王大娘十分心疼,而更讓她感到無助的是兒媳對她的責備。

「你為什麼不把小孩當回事?」媳婦的話讓王大娘很是苦惱,想到自己包攬全家人的家務活,細心照顧孩子,自己的退休金還得貼補家用,王大娘覺得自己幫著帶孩子的日子實在是太難了。

就在王大娘提出要從兒子家搬回自己家時,兒子很不高興地說:「不是幫我們帶小孩嗎?就是在我們需要的時候,不能伸手柄嗎?"兒子的不理解,也讓王大娘心力交瘁。沒想到,自己含辛茹苦養育的兒子,竟然對自己如此不理解。

普通「新型」不孝有哪些表現形式?父母親怎樣培養孝順的孩子?

普通「新型」不孝有哪些表現形式?

一、老人幫孩子幫娃卻不懂感恩。

現在有很多家庭在看孩子這件事上都需要老人來幫忙,一方面老人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另一方面,老人對孩子也是特別親暱。

但老年人的付出很有可能會被子女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因為還有許多其他老人在幫著帶孩子,如果自家老人拒絕,反而會被戴上自私的帽子。

二、缺乏老年人日常陪伴。

許多年輕人選擇外出打拼奮鬥,忙碌的生活節奏讓他們對老年人的生活缺乏關注。即使是工作日裡,老人們也會得到一些物質上的支持,但老人們最需要的陪伴卻經常被忽略。孩子們忙於經營他們自己的小家,並不在意老人晚年的寂寞生活。

三、缺乏對父母的尊重。

年幼的孩子更重視自由,更習慣於自我主宰生活,這經常使他們對父母的一些觀點產生疑問。那是無可挑剔的。

但如果孩子過於注重自我感覺,習慣於以自己的想法為中心,那麼難免會對父母缺乏一些必要的尊重。不能與父母建立良好的溝通,說壞話、說壞話更會讓父母傷心。

父母親怎樣培養孝順的孩子?

注意平時對感恩意識的灌輸。

家長有必要讓孩子懂得,穩定的生活是由別人支撐的,所以家長應該心存感激。當父母給孩子以滿足感時,有必要讓孩子明白,物質條件的獲得,是通過努力換來的。重視感恩意識的培養,讓孩子不把他們所得到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二、避免給孩子們更多的生活特權。

許多家庭的孩子都有一種特殊的特權感,他們比其他家庭成員享受到了更多的便利,這使他們往往將自己的感受作為整個家庭的焦點。受這種心理的驅使,孩子們會認為父母給自己的東西不需要他們自己的回報。

3.重視建立親生父母之間的親密情感關係。

家長對孩子的愛也要用恰當的方式來表達,重視親子之間情感關係的維持和建立,這樣才能使孩子對父母有足夠的親近感。尊重和平等的相處方式,會讓孩子更懂得回應父母的愛,更懂得給父母以尊重。

家長教育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孩子學會感恩,這是家長教育中值得重視的一部分。正如一個人只有有感恩之心,才能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走得更寬廣,而一個過分自私自利的人,只會有一種狹隘的心胸,根本無法實現長遠的發展。各位對新型不孝行為有什麼看法和分享?

相關焦點

  • 「新型不孝」正在蔓延,比啃老還傷父母,很多年輕人都在這樣做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人的工作日漸忙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都忽視了對父母的關心,不僅如此,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比「啃老」更加傷害父母的「新型不孝」正在悄然滋長,很多年輕子女都有著這些行為,傷了父母的心卻不自知,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首先,「新型不孝」的人會一直依賴父母的接濟。
  • 「新型不孝」成新一代潮流,比啃老更傷父母心,很多年輕人都在犯
    「新型不孝」成新一代潮流,比啃老更傷父母心,很多年輕人都在犯父母養我們大,我們給父母養老,原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卻沒想到,許多孩子越發不孝,不僅會成為啃老一族,現在還又出現了新型不孝的情況,這讓老人萬分寒心,認為自己就不應該把孩子養大。父母幫子女看孩子,子女卻對母親這種態度李大媽的兒子如今已經正式工作,也結婚生下了孩子。但他因為忙於工作,所以就將孩子放在了李大媽那裡。
  • 新型不孝正蔓延,養兒真的能防老嗎?讓很多人很迷茫!
    而在我們周圍,如果有人不贍養自己的父母,我們就會非常鄙視這些人,還給他們一個統一的稱呼叫「不孝」。如今,我們的經濟狀況不斷改善,很少再出現像以前那樣的「不孝」,讓父母缺吃少喝。然而,一些新型的不孝,正悄悄靠近我們。本來,新型不孝指:有些家長把半輩子的積蓄都吃光了,終於看孩子走進了職場,以為完成了任務,等著孩子衣錦還鄉,揚眉吐氣。
  • 送父母去養老院就是不孝?
    微博熱搜有這樣一個關於家庭與孝的話題: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話題內容圍繞《忘不了餐廳》的一期節目展開,主要關注阿爾茨海默症老人。將父母送到養老院,兒女的希望是老人能夠得到全方位的優質照顧,減輕家人的照顧負擔;但很多人卻認為這種行為是不夠孝順的體現,話題一經發布,引起網友大量的討論,閱讀量高達1.3億,一起來看看網友的討論:@默默大夜貓 :真正的不孝是不關心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種不孝是哪兩種?
    在許多朝代,「孝」被用來統治世界,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則出自孔孟之口。雖然我們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最不孝的事,但有多少人知道另外兩種不孝行為是什麼?隨著90後成為社會的主力軍,越來越多的90後父母也在催婚的路上。但由於時代觀念的不同,一些90後不僅遲遲不結婚,還懶得談戀愛。當他們的父母問他們時,他們會說:「我一個人不好嗎?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兩個不孝是什麼呢?
    現在經常流行的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外兩個不孝究竟是什麼呢?「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的《孟子離樓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有告也。這裡孟子主要是批評不孝順行為,孟子認為不孝順的表現有很多,但以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沒有稟告父親就擅自娶親是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很多人看到這裡,不是特別明白,下面就給大家來說一說。
  • 「新型不孝」蔓延: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1-抖音上忽然火起來一個梗: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父母一無所知,孩子卻已經淚流滿面。簡簡單單一句話,沒有任何解釋。最初看到,我很驚訝:有新型病毒,還有新型不孝?翻了翻評論區,發現網友紛紛吐槽:「有些父母老以為兒子在廣東挖金娃娃。」
  •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外兩大不孝是什麼?終於弄懂了
    並喊出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口號。為了將孝道形象化,古人還專門編輯出版了二十四孝故事,讓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都能依樣學習。不僅如此,還有一些格言式的短語,在民眾中間廣泛流行,比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孟子的《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裡,孟子主要是批評舜的不孝順行為。
  • 「新型不孝 」,讓子女潸然淚下,長輩天經地義
    網絡上突然火起來個梗:一類「新型不孝」已經在擴散,父母一點都不清楚,子女卻早已潸然淚下。很簡單幾句話,並沒說明其它原因。起初看見,我很吃驚:有新型病毒,也有新型不孝?「許多父母老以為孩子在大城市挖金礦。」「農村老人以為子女在城市,錢全都是大颳風刮來的。」
  • 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
    1、今天刷抖音的時候,看到一條視頻:「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子女們已淚流滿面,父母卻還一無所知。」27548條評論裡,至少有一半是在勸博主「不要給」,也有不少網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論證事實。其中一個姑娘自稱13歲就打工幹到23歲,月薪從1200到6000多,基本都上交給了父母。父母說著是幫她存嫁妝,結果等她結婚的時候,爸媽只陪嫁了兩床被子。雖然是極端例子,但不否認,很多年輕人被父母的謊言哄怕了。我相信,視頻裡那個要求女兒每月往家打3000的母親是擔心女兒貪圖享樂,將來急用錢的時候後悔。
  • 在心碎中認清遺憾是什麼歌?《只要平凡》哪裡聽誰唱的
    抖音在心碎中認清遺憾是什麼歌呢?相信我們很多的小夥伴都已經在刷抖音的時候看到了我們的一些短視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首歌,那麼抖音在心碎中認清遺憾是什麼歌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小編推薦:抖音歌曲匯總  抖音在心碎中認清遺憾是什麼歌 抖音在心碎中認清遺憾是什麼歌  歌名:只要平凡
  • 「父母都不孝順,你還能幹嘛?「:5句話喚醒不孝之人
    司馬遷說:「父母者,人之本也。」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人之根本。世界上的人,大多是孝順父母的,但也難免出現一些不孝的子女。不孝之人,也並非天生如此,而是受後天各種因素影響導致的。但,不管怎麼樣,不孝順父母都是不對的。古語云:「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 「父母都不孝順,你還能幹嘛?」:5句話喚醒不孝之人
    司馬遷說:「父母者,人之本也。」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人之根本。世界上的人,大多是孝順父母的,但也難免出現一些不孝的子女。不孝之人,也並非天生如此,而是受後天各種因素影響導致的。但,不管怎麼樣,不孝順父母都是不對的。古語云:「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底啥意思,不生娃就不孝?專家:謬誤啊
    可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卻是一句非常容易使人產生誤解的話,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它的意思是:不孝順有多種表現形式,但不生養後代是最嚴重的一種。不生娃就是不孝,相信大部分人都是這麼解釋的吧?然而,這或許與孟子的本意差之千裡。我們之所以會產生誤解,又與孔子的一句話分不開,即:「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 中國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的是哪三大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不孝有三種情況,其中以沒有後代為最重要。舜沒有向父母稟告就娶妻結婚了,是因為他年紀大了還沒有後代。所以,在君子看來結婚生子比稟告父母還要孝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大不孝到底是什麼?
  • 不聽爸媽的話=不孝?無條件的順從才是最大的不孝
    其實,父母能替我們讀大學嗎?父母能幫我們去工作嗎?父母能替我們去結婚嗎?父母能幫我們過一生嗎?… …答案是肯定且唯一的——不能。「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這句話怕是再熟悉不過了。當然,父母都是真心為著子女好的,老想著保護著他們不受傷害,但是卻忘記了,有殼的動物總是走得很慢。而人生,從來都不是風平浪靜的。爸爸媽媽能守護一時,卻不能幫著子女過一生,對於子女而言,能依靠的唯有自己,走過一些彎路,也好過原地踏步。而作為子女的我們呢?很多人怕與父母衝突,不過是擔心自己的行為是不孝的。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剩下兩個不孝是什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經常被父母用來當做「逼婚」的口頭禪出自《孟子》。原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先了解一下故事背景:就是舜娶了妻子,但是卻沒有告訴他的母親,娶妻是人生大事,卻不告訴母親。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另外兩不孝到底是什麼
    電視劇中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很多人都不太明白的是除了無後之外,另外的兩不孝分別代表啥,所以想跟各位小夥伴一起探討一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最早出自於《孟子·離婁上》,全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另外兩個不肖指什麼?
    現有一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孟子言論,想必也是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這無後為大的不孝實意就是,沒有後代的孩子那是真的對父母長輩存在的不孝,這是古人最大的不孝。那麼有的朋友就會問,不孝有三,那其他的兩個不孝是什麼呢?現引經據典來談一談:後漢代經書所言:「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 孩子的一句話,治好了媽媽對奶奶的「不孝」
    孝不孝是自古以來常存的話題,也曾聽過許多不孝的故事。故事歸故事,今天為大家講述一個孝不孝的真實事件。1、因果循環,孩子對父母好與壞的模仿就是一種傳承。其實孩子的行為很多都來自與父母的傳承,這裡包括好的和壞的。我們所看到的不孝很多都是因為父母的傳承造成,一切皆有因果,當年對父母的不孝造就如今子女的不孝。所以想要有一個好的「果」,那麼今天就要有好的「因」去為孩子做榜樣。2、想改變人的想法,需要智慧,需要將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