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社會生活百科全書,人民民事權利的保護法典,分為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加上附則,共1260條,確立了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和綠色原則等基本原則,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在民法典施行後,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九部民事單行法將同時廢止。
讓我們一起了解民法典如何看待人、家、社會、國家、人類、自然……
民法典如何看待人
人格權獨立成編,人格尊嚴得到全面保護,完善防止性騷擾有關規定,私人生活安寧納入隱私權,未成年人權益得到更大保護,特殊情況下無人照料「被監護人」得到照顧等等都體現了「人」成為法律的極致關懷。
民法典如何看待家
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兄弟有愛,共同構造和諧有愛的大家庭,讓法律為愛的港灣保駕護航。設立三十日的離婚冷靜期,完善扶養協議制度,增加兄弟姐妹代位繼承制度,明確夫妻債務承擔問題等等都映射出了家和萬事興的法治追求。
民法典如何看待社會
當今社會已處於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向信息文明轉變的時代,保護數字與虛擬財產就是保護可再生新能源,不斷完善的法律規範對個人信息築起了安全堡壘。
民法典如何看待國家
國家不用出場的時候,不越位;國家必須出場的時候,不缺位。私人利益關係,非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與集體利益時,嚴格踐行自願原則,堅持平等協商、自主決定,國家公權力絕不過多幹涉。
民法典如何看待人類
青山一道,共擔風雨。全文1260個條文,貫穿始終的是「自然人」這一主體,表達了中國民法典強烈回應「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話題。
民法典如何看待自然
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不是徵服與被徵服,改造與被改造、開發與被開發、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而是和諧共生的關係。綠色原則不能只掛在牆上,而應該落實到實處。環境侵權責任編就是對綠色原則的強烈回應,表達了中國人民建立生態國家的美好願景。
來源 | 縣司法局、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陳棟輝
審核|李少俊
原標題:《浦江普法卡通形象代言人pupu帶您了解《民法典》!!!》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