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饑荒的時候,人們為何寧可啃樹皮充飢,也不願意抓魚抓蝦吃

2021-01-13 超愛美食的小白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敢說吃得多好,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至少不用因為沒有食物而挨餓。如今富裕的生活,讓我們很難想像之前忍飢挨餓的社會是什麼樣的,經常聽我的奶奶說起她之前的一些事情,古代時候也不講計劃生育,家中的的人非常的多,但是糧食卻非常的少,經過了好幾次挨餓的時候,沒有飯吃就出去摘樹葉子或者是找樹皮啃,這才勉勉強強活了下來。

中國有一句俗語說「民以食為天」,一切的活動都是要建立在能夠吃飽的基礎之上,沒有了食物的來源,說什麼都是百搭。在封建時期,很多的國家為了搶奪糧食而發生戰爭,也因此喪失了很多人的生命,太慘烈的,如今的我們很難想像當時的情景。

更為令人感到奇怪的時候,為什麼在《晉書》中有這樣的記載「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在一些古書也記載到,當百姓實在是飢餓難忍的時候,就啃樹皮,為什麼他們寧可啃樹皮充飢,也不願意抓魚抓蝦吃肉呢?

要知道,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吃魚吃蝦可比啃樹皮強多了,即美味,口感也非常的好,古代人難道不知道嗎?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

我們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一個衣食無憂的生活中,我們不用為了上交土地租金和糧食而發愁,但是在當時社會中的人們是非常苦的,當時的人們基本上都是以耕作為生,但是旱澇等自然災害經常發生,落後的生產技術使他們毫無補救的方法,所以只能是「看天吃飯」,每年辛辛苦苦春耕夏種得到的糧食也不是全部都是自己的,還要拿出來一部分上交國家,所以即使是豐收之年,也剩不下多少糧食,根本就不夠一大家子人飽腹的。

我們知道,長時間不吃飯的話,渾身都沒有力氣,但是抓魚抓蝦是一個體力活,並不是輕易就可以抓到的,還要有一定的工具,這一些,在當時都是不可能獲得的。

除此之外我們知道,魚和蝦並不是抓上來就可以吃的,還得經過油、鹽等調味品的烹飪,否則的話,即使是抓上來,也會因為又腥又不好吃,讓人無法下咽。在當時沒有糧食吃的年代,連一把柴火都很難找到,更何況是鹽或者是醬油這一些「奢侈品」,根本就沒有,更別說做魚做蝦了。

所以相對於吃魚吃蝦來說,樹皮最容易獲取,而且它吃起來是最簡單的,不用抓,也不用烹飪,扒下來一塊就可啃,這也就成為人們實現飽腹的主要方式。

看了古時候人們生活得如此艱苦,發現,生活在現在的我們是如此的幸福,至少不用因為吃不飽而發愁,如今很多人都有鋪張浪費的習慣,我們吃的每一粒糧食都是來之不易的,所以雖然現在的我們生活富裕了,但也應該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鬧饑荒時,為何人們放著河裡的魚蝦不抓,寧願吃草根啃樹皮?
    一旦饑荒來臨人們便會發現,在飢餓面前什麼都能吃,但久而久之也會發現一個問題,鬧饑荒的時候,為什麼人們寧願吃野菜啃樹皮,也不去河裡抓魚蝦來吃呢?但就是如此「不拘小節」什麼都吃的國人,縱觀歷史,還是出現過很多次鬧饑荒的事件。第一次聽啃樹皮的時候,還是在了解紅軍長徵故事時。那時候才只知道當一個人餓極的時候,入眼之物皆能入口,只需要有一點東西進入腸胃,讓空空如也的腸胃能有一個東西緩衝墊底就行了,至於能不能消化就是之後考慮的事情了。
  • 古代鬧饑荒時,河裡魚蝦豐富,為何百姓寧可啃樹皮,也不抓魚吃?
    嚴重的時候為了填飽肚子甚至啃食草皮,賣兒賣女,但是有人會問,當時的人們為什麼不吃河裡面的魚蝦呢?古代常見的自然災害在古代社會,農業遭受自然災害是常有的事情。畢竟國家面積比較大,不同的地方所受到的自然災害也不一樣。比如在北方或者是西北地區,農業威脅最大的就是乾旱。
  • 古代發生饑荒時,為何人們寧願啃樹皮,也不去河中抓魚蝦?
    當沒有太多的技術支撐的時候,所以饑荒幾乎是一件常有的事情,可是在古代鬧饑荒的時候,一直困擾著大眾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當時的人們寧願啃樹皮也不願意去河裡抓魚呢? 第一點那就是農業是以前的主要產業,南北方由於氣候環境等原因有著很大的區別,而饑荒更容易發生在北方,第一是由於生產方式過於單一,土地對於他們來說意義重大,社會生產活動都是圍繞農業而進行的,同時北方的老百姓還要向上面繳納很多的雜稅,所以一發生災害就很容易吃不上飯,抗風險能力非常的弱,所以只能去啃樹根,有的人還會去吃土,而且都餓暈了誰還有力氣下河去抓魚蝦來吃呢?
  • 古代鬧饑荒時,為何災民放著河裡的魚蝦不抓,寧願吃草根啃樹皮?
    而在饑荒時期,這句話的正確性更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人也問過,既然食物這麼重要,饑民們為何寧可餓肚子,也不下河捕撈魚蝦果腹呢?在中國古代史中,關於糧食最有名的,就要說《晉書》裡面晉惠帝的一句名言:「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 古代鬧饑荒時,河裡魚蝦眾多,為何百姓寧啃樹皮,也不去抓魚吃?
    尤其是在遙遠的古代,沒有食物來源就等於沒有了生路,但是我們也時常納悶兒,古代鬧饑荒時,河裡魚蝦眾多,為何百姓寧啃樹皮,也不去抓魚吃?照理說古代山清水秀,是不應該擔心有什麼汙染問題的,那這又是為何? 地理條件不同 早在《晉書·惠帝紀》中就曾有記載,司馬衷聽說百姓吃不飽鬧饑荒,於是便問道:百姓沒有米可以填飽肚子,他們為何不去吃肉粥呢?」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實這其中並沒有那麼簡單,也難怪有人說他昏聵痴頑。難道古代百姓想不到這個法子嗎?當然不是。生活在田野間的他們比誰都清楚。
  • 古代鬧饑荒時,災民為什麼寧啃樹皮,也不去河裡抓魚吃?
    我國雖然是人口大國,但是在古代的時候,糧食的產量卻遠遠不是現如今這般豐裕。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建國後決定大力發展農業的一大原因。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在古時候常有饑荒,那為什麼人們還能棄現代人愛不釋手的河鮮而不顧,去選擇難以下咽的樹皮呢?這明明是現代人的餐桌美食,為何在古代卻不如樹皮呢?
  • 寧願啃樹皮不捕魚!古人鬧饑荒為何不吃魚?難道沒魚?或者不能吃
    農業一直以來都是靠天吃飯,發生天災人禍便會出現饑荒。現在有一些人表示疑惑,當出現饑荒的時候為什麼古人不吃魚呢?難道沒魚?還是不能吃? 這種想法恐怕也就只有現代人才會有,這是沒有經歷過饑荒的人才能想得出來的壞主意。真正出現饑荒的時候,人們會慌不擇食,別說是魚,就算是樹皮也早就已經被人啃吃光了。
  • 古代鬧饑荒時,為何災民不去捕捉河裡的魚蝦,而是吃草根啃樹皮?
    但古代的時候,因為生產力比較落後,雖然地大物博,但是卻少有良田可以耕種。所以經常也會有鬧饑荒的時候。此時大家也會好奇,為什麼災民放著河裡面的魚蝦不抓,反而要選擇吃草根、啃樹皮呢?戰亂引起饑荒古代饑荒往往伴隨著戰亂,如果流年不利碰到自然災害,也容易形成大規模的百姓傷亡。好不容易種下的糧食,在戰亂的情況下同樣毀於一旦。為了能夠躲避戰亂,老百姓也只能到處逃命。在逃命過程中為了餵飽肚子,經常性會啃樹皮或者嚼草根。
  • 古代發生饑荒,為何災民寧可忍飢挨餓吃樹皮,也不願捕魚吃?
    富裕的人家往往會有存糧,而普通的農民家庭,口糧都是靠當年的糧食收成解決,一旦出現自然災害,他們不僅分文無收,更是連口飯都吃不上。 賈誼在《新書·無蓄》中寫:「世之有饑荒,天下之常也。」可見古代鬧饑荒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一個頻繁的事件。自漢朝開始到民國年間,史料中有記載的饑荒事件達到72次之多,因為沒有糧食而活活餓死的人,有時甚至比戰爭中死亡的人數還要多。
  • 饑荒年代老鼠都吃,為何河裡的魚蝦卻沒人吃?情況太「複雜」
    因此,那個年代的人們每天都想盡辦法充飢,啃樹皮、吃老鼠、吃昆蟲,幾乎只要是能吃進肚子裡的東西那個時候都會被吃個精光。既然老鼠、樹皮都吃了,那麼為什麼饑荒年代的人們為什麼沒有大規模吃河裡的魚蝦呢?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幾十年前的自然環境比現在要乾淨,河裡沒有什麼汙染,所以魚蝦應該是會很多的,這種時候人們完全可以靠著河裡的魚蝦來充飢的。
  • 古代鬧饑荒時,老百姓寧啃樹皮吃觀音土,為何不吃河裡的魚蝦?
    至十月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亦可緩其死,殆年終,樹皮亦盡矣。則掘山中石而食,其石名青葉,味腥而膩,少食則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也許史書上只是寥寥數語:某某年,某地,大飢。然而這些字所代表的涵義卻是真正的人間煉獄的場景。有人說山中獵物和魚蝦已經捕盡了,其實也不盡然。有時候越是饑荒可能野生動物越活躍,被吃掉的是可能是人而不是動物。
  • 1942老照片大饑荒真實寫照,人們啃樹皮吃,觸目驚心
    1942年河南大饑荒是日本侵華時期發生在中國的饑荒之一,大旱之後,又遇蝗災,大約有150萬人死於饑荒和饑荒引起的疾病中。 無奈的兩位老婦人在刮樹皮。
  • 古代經常發生蝗災,為何災民寧可挨餓,也不去抓蝗蟲吃?
    古代經常發生蝗災,為何災民寧可挨餓,也不去抓蝗蟲吃? 現在很多地方會舉辦「蝗蟲宴」,人們吃的很開心,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人認為蝗蟲是有劇毒的,所以很少有人敢吃蝗蟲。當初唐太宗為打消人們疑慮,在眾目睽睽之下吃掉一個蝗蟲,這時大家才知道蝗蟲沒有毒,可以吃。另外還有一點,那個時候人們沒有災害預警機制,哪怕蝗蟲到達,人們也並不清楚。而且蝗蟲的飛行速度很快,行動非常迅速。等到人們反應過來的時候蝗蟲已經吃飽飛走了,開始前往另一片區域啃食,防也防不住。
  • 【朝鮮鬧饑荒 金正恩要人民吃烏龜和減肥藥充飢】朝鮮在國際上長久...
    文 / 夏洛特2020-07-22 05:44:22來源:FX168 【朝鮮鬧饑荒 金正恩要人民吃烏龜和減肥藥充飢】朝鮮在國際上長久受到制裁,且國家經費喜用在研發核武器上,民生物資向來短缺,新冠肺炎爆發後
  • 人啃樹皮和雞啄泡沫有沒有區別?
    我們農村人家家戶戶都養過雞,卻總是看到有那麼些雞老是在啄泡沫,而且還吃進去了。這不得不讓我們想起過去的人們啃樹皮的事。過去人是餓了才會去吃樹皮,人們是飽得實在找不到糧食之類可以吃的食物,所以不得不去啃樹皮。那麼雞是不是也餓了去啄泡沫呢?
  • 為何天災時大家都是吃草根樹皮和觀音土,而不抓魚找蟲打野味?
    不能想辦法去找別的可以吃的東西嗎?比如河裡的魚蝦蟹,山上的野雞兔子蛇,甚至是生活中還有很多常見的昆蟲也是可以吃的啊。為什麼就一定要淪落到吃草根樹皮泥巴這樣的田地呢?我們先來說一下為什麼不去河裡抓魚吃。如果是天幹這樣的災難,那就不僅僅是田地裡沒水,包括河裡也一樣不會有水的。既然河裡連水都沒有了,哪裡還去找魚?
  • 夢見抓魚是什麼意思 夢見抓魚抓蝦預示著什麼
    夢見抓魚是什麼意思 夢見抓魚抓蝦預示著什麼男人夢見抓很多魚,新的月份一開始,好像社交運也跟著活潑起來。而且友情與朋友的存在讓你感到安心又信賴。這個假期正是與朋友們交心、商量事情的日子喔,堆積在心頭的問題因大家的好建議得以解惑的可能。
  • 委內瑞拉經濟崩潰鬧饑荒 囚犯吃死老鼠充飢導致中毒
    海外網3月1日電 委內瑞拉石油貯藏量曾經高踞全球首位,但隨著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大幅波動,該國近年經濟嚴重下滑,加上長年政局動蕩,導致全國饑荒、醫療用品短缺等問題十分嚴重。一名委內瑞拉囚犯因吃監獄的死老鼠而食物中毒,還需要開刀取出卡在體內的老鼠骨頭。
  • 古代發生蝗災時,為啥災民寧可挨餓也不吃蝗蟲?專家:想吃也不能吃
    這基本就是不符合實際的,在任何時候有錢人家都不用為吃飯擔心,單是他們攢下的糧食起碼就夠吃三年的。但是蝗災一來窮苦的老百姓就遭殃了,辛辛苦苦在田頭勞作一年,黑壓壓一片衝過來片刻就一掃而空了,看到此情景,任何人都束手無策只能急得掉眼淚。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中國人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裡遊的哪個不敢吃,把蝗蟲當下酒菜吃這災情不就迎刃而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