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聽音樂和玩遊戲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網上娛樂活動

2020-12-03 金融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3日訊13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聯合發布《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基於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小學、初中、高中及中等職業學校34661名學生抽樣調查,從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接入環境、網際網路使用、網絡素養教育、網絡安全與防護等方面,展示了當前我國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使用特點和網上生活狀態。

我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已相當普及

《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城鄉未成年人的數字差距進一步彌合,城鎮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9%,農村未成年人達到90.3%,兩群體的差異較2018年的5.4個百分點下降至3.6個百分點。

未成年人學齡前觸網比例顯著提升

《報告》顯示,網際網路對於低齡群體的滲透能力持續增強,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網際網路。這一趨勢對家庭的上網技能教育、網絡內容監督管理、網際網路企業針對性保護機制提出更高要求。

未成年人對網際網路的認知正向積極

調查發現,未成年人認為網際網路主要是:認識世界的窗口(67.1%)、日常學習的助手(66.1%)、娛樂放鬆的途徑(59.3%)、便利生活的工具(53.1%)、認識朋友的渠道(36.5%)、自我表達的空間(18.8%)。可見未成年人對網際網路有自己的認知和態度。

手機是未成年人使用最多的上網工具

調查發現,未成年網民使用各類上網設備的比例,依次是手機(93.9%)、電視(56.7%)、桌上型電腦(45.0%)、筆記本電腦(31.5%)、平板電腦(28.9%)。未成年網民中,擁有屬於自己的上網設備達到74.0%,其中自己有上網手機的為63.6%。

學習、聽音樂、玩遊戲位列上網活動的前三位

調查發現,未成年網民上網經常從事的各類活動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網上學習(89.6%)、聽音樂(65.9%)、玩遊戲(61.0%)。其他還包括:上網聊天(58.0%)、看短視頻(46.2%)、搜索信息(44.9%)、看視頻(37.5%)、看動畫或漫畫(33.2%)、使用社交網站(32.0%)等。

未成年人網上學習與學校課堂教育深度融合

調查發現,未成年人的網上學習,依次是:做作業(45.5%)、複習學過的知識(44.4%)、在線答疑(40.7%)、背單詞(39.1%)、學習課外知識(33.4%)、在線教育輔導(18.3%)。在網上學習領域,成年人主要是搜索、獲取信息,未成年人則更多表現為課堂教育的延伸。

未成年人網上娛樂和社交活動呈現新的特點

調查發現,聽音樂和玩遊戲仍然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網上娛樂活動。玩遊戲方面,手機遊戲佔56.3%,電腦遊戲佔24.6%。看短視頻和網絡直播的比例,分別比2018年提升5.7和6.4個百分點。上網聊天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網上溝通社交方式,佔58.0%。

初中是未成年人網絡社會屬性形成的關鍵期

調查發現,小學生在網上從事聊天、使用社交網站、逛微博、逛論壇、看新聞、購物等各類社會化活動的比例,均明顯低於其他學歷段,初中開始則出現顯著增長。如初中生上網聊天、使用社交網站查看或回復好友狀態的比例,分別比小學生增長31.5和29.8個百分點。

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

《報告》顯示,65.6%的未成年網民主要通過自己摸索來學習上網技能,通過學校學習獲得上網技能的為25.7%。目前的網絡素養教育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教學體系,網絡操作技能、網絡防沉迷知識、自護意識和能力需要得到加強。

《報告》在總結我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建議。一是重視學齡前兒童的上網管理和教育,幫助孩子從觸網之初就養成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二是從家庭、學校、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個層面採取措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網際網路的危害。三是構建系統的網絡素養教育體系,重點將上網技能、防止沉迷、自我保護、信息甄別等能力作為必修課。四是完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嚴厲打擊利用網絡侵害未成年人安全和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本次調研還針對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網際網路使用情況進行調查,並與全國中小學生平均水平進行了對比分析。目前,我國留守和流動兒童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分別為77.7%和83.6%,存在網絡使用技能偏低、手機遊戲偏好明顯、更易遭遇不法侵害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網絡素養教育、加強社會關愛幫助、依法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學習、聽音樂、玩遊戲,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
    今天,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聯合發布《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 學習、聽音樂、玩遊戲位列上網活動前三位。其他還包括上網聊天、看短視頻、搜索信息等。聽音樂和玩遊戲仍然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網上娛樂活動。玩遊戲方面,手機遊戲佔56.3%,電腦遊戲佔24.6%。看短視頻和網絡直播的比例,分別比2018年提升5.7%和6.4%。
  • 中國未成年人上網新趨勢 學齡前小朋友已是衝浪高手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13日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報告指出,網際網路對於低齡群體的滲透能力持續增強,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網際網路。這對家庭的上網技能教育、網絡內容監督管理、網際網路企業針對性保護機制均提出更高要求。學習、聽音樂、玩遊戲位列未成年網民上網經常從事的各類活動中的前三位。報告稱,網上學習方面,未成年人的網上學習與學校課堂教育深度融合,更多表現為課堂教育的延伸。
  • 少年」遊戲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難
    少年」遊戲「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難」遭投訴連續5月進黑榜 來源:中國網科技中國網科技8月14日訊(記者 李婷)疫情居家隔離期間,未成年人利用線上學習時間玩網路遊戲,被誘導巨額充值等問題屢見報端。抱一網絡旗下「逃跑吧!少年」遊戲涉嫌誘導未經實名認證的未成年人充值,相關消費糾紛與投訴急劇增加,單個用戶所涉數額最高達數萬元。
  • MOMO死亡遊戲調查:不可過分娛樂化 防止被人利用
    但目前,在越來越多的網友甚至是未成年人眼中,MOMO竟成了惡搞遊戲或者一個玩笑。  查閱網上資料不難發現,網上拋出的聊天記錄幾乎都是對MOMO的調侃和嘲諷,類似「凌晨三點我等你」的挑逗類信息被曬到網上。  記者通過微博以及一些問答平臺私信了幾個「調戲」MOMO的網友。一名網友稱聊的是假的MOMO,截圖是從朋友那偷的,只是為了好玩。
  • 未成年人網遊充值退款難怎麼破
    近期,未成年人在遊戲平臺和網絡直播平臺的較大金額消費案件頻發,尤其在疫情網課期間,未成年過度虛擬消費案件爆發式增長,但家長發現後依法找平臺退款維權卻成了難題。  「氪金」「打賞」「充值」「送禮物」「買裝備」……近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文化娛樂產業發展迅猛,虛擬消費已不再新鮮,看直播、玩網遊成為網際網路娛樂虛擬消費的新風口。
  • 報告:解構手機和平板電腦遊戲
    主要發現:2-12歲的兒童佔移動遊戲玩家的18%,相當於3820萬人。這些孩子每周玩6小時移動遊戲,平均年支出19美元。儘管智慧型手機的使用量呈上升趨勢,但孩子最有可能使用平板電腦玩遊戲(77%)。他們傾向於玩兒童友好型遊戲(拼圖、街機、模擬等),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興趣會擴大。13-24歲的青少年佔移動遊戲玩家的24%,相當於5070萬人。
  • 未成年人遊戲防沉迷:一個「貓鼠遊戲」背後的社會問題
    在當時,這是技術所能較為普遍實現認證篩選的一個方案,打掉了一大批之前隨便在網上搜索身份證號註冊遊戲的未成年人。事實上,2.0階段的策略只能管住老老實實用未成年人身份實名註冊的孩子,但管不住的是,懂得繞過監管、「過於聰明」的孩子。在疫情期間,需要在家上網課的孩子們更是擁有了光明正大使用電子設備的理由,小孩可以用父母的帳號來輕鬆登錄,弄到支付密碼就可以暢通無阻的消費充值。
  • 解讀|開啟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新篇章
    此前國家網信辦等部門出臺《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網路遊戲管理暫行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對網上未成年人犯罪和欺凌事件報導管理的通知》等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從不同方面強化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所謂雙場域,是指呼應「雙層社會」的社會結構特點,網上、網下聯動,既在網絡空間中對未成年人進行網絡保護,又在現實空間中對未成年人進行網絡保護。例如《未成年人保護法》第68條規定,新聞出版、教育、衛生健康、文化和旅遊、網信等部門應當定期開展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宣傳教育,監督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履行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義務。
  • 未成年人觸網率99.2% 青少年該如何正確使用網際網路
    「當我們擁有了面向未來的先進教育工具和教育產品時,我們的網絡素養能否與時俱進,成為開展未來教育的先決因素之一。」 在日前由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新教育研究院和騰訊共同舉辦的「青少年網絡素養與教育創新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如是說。2020年9月發布的《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顯示,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
  •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正確打開方式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為切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全面綜合司法保護,推進未成年人保護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與國家監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國家衛健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會籤下發了《關於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試行)》(下稱《意見
  • 最高檢發布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典型案例
    為使強制報告制度在基層、一線落實落地,河南省檢察機關以構建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詢問、救助中心為契機,配合衛生主管部門廣泛宣傳發動,使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樹立起報告意識;以法治進校園「百千萬工程」專項活動、派設法治副校長為抓手,使強制報告制度在與未成年人密切接觸行業內深入人心;以開通12309檢察服務中心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專區為切口,與政法機關、行政部門和社會機構建立信息交互平臺,及時接受未成年人刑事申訴
  • 俄加強立法保護未成年人 "藍鯨挑戰"發起人被判刑
    此前,在社交網站廣為流傳的「藍鯨挑戰」自殺遊戲發起人布德金因煽動兩名未成年人自殺,被判處3年4個月有期徒刑,成為俄羅斯因涉嫌網絡引誘未成年人自殺而被判刑的第一人。  法案的補充文件指明,「此法案主要是為了保護公民生命安全,尤其是未成年人。阻止他們捲入危害自己生命的非法活動當中,反對煽動他人自殺」。
  • 愛玩遊戲是精神病?10年來國人戒網癮用電擊,外媒用了5個字評價
    美國《科學》雜誌,曾用5個字來形容楊永信——最臭名昭著(The most infamous)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普及,網絡早已融入生活,遊戲更是和追劇、聽音樂、網上購物一起,成為大家的生活日常。連央視,也多次報導遊戲產業、電競產業的正能量↓↓
  • 玩遊戲與聽音樂的不二選之南卡Lite Pro半入耳真無線藍牙耳機體驗
    對於藍牙耳機,現在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藍牙耳機多不勝數,但是想要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玩遊戲與聽音樂兼顧的藍牙耳機,確實是有點不好尋找,玩遊戲的小夥伴應該都很清楚,玩遊戲時對於藍牙耳機的靈敏度要求要高,延遲要低,定位能力和聲音方向感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這樣才能達到遊戲玩家感受遊戲聲音的細節,
  • 經常戴耳機聽音樂,會聾嗎?
    刷著微博,玩著遊戲,聽著音樂,煲著劇這似乎已經是現代年輕人的日常。耳機,已成為居家旅行必備良品。但是你媽媽肯定經常說:整天戴耳機,耳朵遲早要聾!經常戴耳機真的會聾嗎?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數據稱,目前全球有約11億年輕人(12-35歲之間)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個人音頻設備音量過大(例如用手機聽音樂)是造成風險的重要原因。
  • 未成年人遊戲問題屢遭投訴 家長苦訴無門怎麼辦?網信辦發話了
    本報記者 陳溢波 吳可仲 北京報導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通知,宣布將啟動為期2個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通知稱,集中整治網路遊戲平臺實名制和防沉迷措施落實不到位、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消費等問題。嚴厲打擊利用低俗色情、血腥暴力等不良信息推廣和誘導未成年人點擊安裝遊戲的行為。重點整治網路遊戲帳號實名註冊制度和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 為保護未成年人而設底線,這些Steam遊戲摒棄了兒童設定
    保護未成年人,這已然成為了全世界遊戲設計者們的共識,有很多遊戲都採用了嚴格的未成年人保護方案,不滿18歲都禁止去玩,還有一些遊戲為了保護未成年人,摒棄了有關兒童的一切內容,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在Steam平臺上出現的摒棄兒童設定的遊戲。
  • 關於開展2018年「繽紛的冬日」——未成年人寒假系列活動的通知
    ,組織社區未成年人、家長和社區志願者們一起在居家養老就餐點開展包餃子、寫春聯等活動,讓家長們把中國年過年的各種傳統習俗傳授給小朋友,最後把大家一起包好的餃子送給社區困難戶、孤寡老人和殘疾戶。 20 歡歡喜喜過元宵 3月2日 為豐富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積極營造喜慶熱烈的節日氛圍,組織孩子們做遊戲猜燈謎活動,引導教育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給孤寡老人送元宵
  • [年報]奧飛娛樂: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年報]奧飛娛樂: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時間:2020年04月10日 00:02:19&nbsp中財網 原標題:奧飛娛樂: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證券代碼:002292 證券簡稱:奧飛娛樂 公告編號:2020-028 奧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