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拍攝到了中國嫦娥4號探測器的著陸點。周三,該機構研究人員在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的任務博客上發布了這張照片。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6日發文稱,在中國完成歷史性的嫦娥四號登月任務一個月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布了一幅圖片,進一步證明這一壯舉是成功的。
文章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在下面的照片中發現了著陸器和月球車,這張照片拍攝於1月30日,黃色箭頭指向著陸點。
據美國太空與宇航網站SPACE.COM報導,1月30日,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在接近嫦娥四號著陸點時向西滾了70度,這一操作將中國的探測器帶入了飛行器的視野中。
NASA的月球研究員馬克·羅賓遜在一篇有關這張照片的博客文章中說,飛行器在拍攝這張照片時,距離著陸點有330多公裡,這使得嫦娥4號著陸器「只有大約兩個像素那麼寬」,而「小月球車在照片中根本找不到」。
嫦娥四號探測器降落在一個直徑185公裡,被稱為馮·卡曼隕石坑的撞擊坑內。它是南極-艾特肯盆地的一部分:該盆地直徑約2500千米,形成於39億年前的一次碰撞。這次撞擊可能將月球的深層地質層濺到了月球表面,這使得它成為一個特別有價值的研究領域。
「商業內幕」網站稱,中國方面最初沒有公布嫦娥四號具體在哪著陸。因此,在中國國家媒體分享了第一次著陸的圖像後不久,NASA的另一名月球科學家諾亞·彼得羅將其與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的圖像進行了對比,確定了嫦娥4號探測器在馮·卡曼隕石坑內的準確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美國宇航局第一次使用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研究中國登月。2013年12月30日,科學家們還利用該飛行器定位了中國在月球表面的嫦娥三號探測器。
延伸閱讀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醒啦! 順利度過月夜開展第二月晝工作
記者昨天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月30日20時39分,嫦娥四號著陸器接受光照自主喚醒。此前,「玉兔二號」巡視器於1月29日20時許完成自主喚醒。兩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經受極低溫環境考驗,根據太陽高度角變化擇機自主退出「月夜休眠模式」,關鍵設備按預定程序相繼通電開機,安全度過首個月夜。此外,著陸器上配置的同位素溫差電池為月夜溫度採集器順利供電,保障該採集器於測點位置成功監測第一月夜溫度變化情況,我國探月工程首次獲取月夜溫度探測數據。
據介紹,目前巡視器位於著陸器西北約18米處。兩器正常工作,通過「鵲橋」中繼星與地面通訊和數據傳輸狀態穩定。根據第一月夜溫度探測數據,月表溫度在月夜期間最低達到-190℃。長時間低溫環境,對月球探測器「生存」形成嚴峻挑戰。此次嫦娥四號通過配置同位素熱源,在月夜期間持續為探測器供應熱量,成功解決月夜無光照和低溫難題。
記者了解到,月球上的一個晝夜相當於地球上約28天。在第一個月晝裡,嫦娥四號著陸器、巡視器圓滿完成工程任務,科學載荷順利開機工作,由多個國家和組織參與的科學探測任務陸續展開。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對著陸區域進行了環拍,獲得了彩色全景圖。在第二個月晝裡,著陸器和巡視器上的科學載荷將按計劃繼續開展科學探測。(記者張航)
玉兔有話說
我真的沒偷懶
一直以來,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在月背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網友關注。其中,有些網友就對小兔子的睡眠問題感到好奇:「怎麼又睡覺?」「這還能幹活嗎?」對於大家疑問,玉兔二號也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它怎麼上去光睡覺啊?又睡了?也太懶了吧。這還能幹活嗎……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玉兔二號,最近聽到很多人討論我怎麼總是在睡覺,我知道大家是關心我。可我……我有點小委屈,我真的不是只懶惰的兔子呀!
明明我起得更早嘛
公元2019年1月29日,本兔,睡醒啦。嫦娥四號探測器是由我和著陸器姐姐一起組成的,而它一直到1月30日晚上才睡醒。
說到這兒,給大家報告一下,在月球上的每一個夜晚,我都會比著陸器姐姐睡得晚,醒得更早。拿這次來說,它1月12日就去睡覺了,而我一直工作到1月13日;然後我1月29日就醒了,一直等它等到1月30日晚上。
當然也不是因為它更賴床,是因為它的體型比我大,喚醒時需要的發電功率也更高,需要的太陽能也就更多。所以它需要多吸收一會兒太陽光,才能有足夠的電力起來工作。
睡覺也是門技術活啊
你們總說我懶,愛睡覺,可是睡覺明明也是個技術活呀!
我要站在小坡上睡覺。大家仔細看看,我睡的地方有個小小的坡,這個叫做「向陽坡」,我的車頭面向南方稍稍偏東一點點,還「驕傲」地抬高了3度。
這麼有技術含量的睡覺姿勢可是地球上的師傅們精心挑選的,好讓我能夠第一時間感受到太陽光。為了調整到這個位置和姿勢,我可是花了十幾個小時呢!
所以我一點都不懶,連睡覺都在想著怎麼能早點醒過來呢!
睡覺是為了更好地工作呀
我在這次睡覺之前就走了44米啦,這次醒過來要繼續新徵程。從圖裡也能看出來,我一直在往西北方向行走,因為這個方向月面相對平緩,方便我接下來的大步流星哦!
我這小短腿跑起來容易麼……我不但要打破「玉兔號」哥哥114.8米的行走距離,還要走得越遠越好!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睡好覺就是第一步。
因為月球背面其實和地球上一樣,也有白天和黑夜。太陽光照到月球背面的時候,月晝開啟,太陽落山之後就進入了月夜。
然而,沒有大氣層的隔熱,月球上的正午時段溫度會超過100攝氏度,我沒有著陸器姐姐那麼好的熱控能力,到了那會兒就只能午休一下,保護好自己;到了晚上,雖然我也想多工作一會兒,但實在是沒有了太陽能的供應,我就失去了電力,不得不再睡一覺。
看起來我確實總是在睡覺,但是,保護好自己,不也是為了在醒著的時候能更高效地完成探測任務嘛!畢竟想要走得遠,不是一個白天就能完成的,你們地球上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哦,對了!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
好吧……是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總之,雖然我老是要走走停停,但是我從來沒有偷懶哦,我會一步一步,慢慢來,走得遠一點,再遠一點。
好吧,我還是稍稍有點心虛,我……
再過兩天又要午休了……
但是你們一定都理解我了吧!
可惜,看不到大家過年的熱鬧景象了。我這兩天多拍幾張月球上的照片,就當是來自月球的祝福啦!
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
新年快樂呀!
來自你們的小兔子~
綜合央視
專家有話說
「玉兔」要破紀錄
此前,玉兔二號已經在第一個月晝行走了40多米的距離,而第二個月晝期間,玉兔二號就要開始在月球背面大步行走,不但要打破嫦娥三號月球車「玉兔號」114.8米的行走距離,還要走得越遠越好。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此前透露,科研人員已幫助玉兔二號選好了未來行走的路線,「小兔子」被喚醒後將會繞開月球背面的坎坷路面。吳豔華介紹:「玉兔是要動的,動得越多越好。根據探測,邊上的大坑小坑很多,西北方向相對平緩一點,未來玉兔二號的行走方向是以西北方向為主,對周圍、月表環境進行探測,嫦娥著陸器在原地探測。而隨著玉兔二號的行走,我們也將獲得巡視探測過程中珍貴的科學探測數據。」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於國斌說:「玉兔二號身上肩負著非常重要的載荷,主要包括了我們的全景相機,包括了我們的紅外成像光譜儀,包括我們測月雷達,還有一臺中性原子探測儀。我們的全景相機是一個立體的相機,也就是像人眼一樣,雙目看前面,能夠看到前面不是一張白紙,也不是一個平面,而是一個三維立體真實的景象在它面前。那麼看到的是什麼在我們的玉兔二號車裡面就會反映出來。」
在玉兔二號越走越遠的同時,在原地的嫦娥四號著陸器會迎來一次特殊的會面。根據中美兩國的合作協議,美國月球勘測軌道器在1月31日抵達嫦娥四號頭頂的上空,對嫦娥四號進行高清拍照,合作產生的任何重要發現都將於下月在維也納舉行的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科學和技術小組委員會會議上分享。
吳豔華表示:合作是科學家共同的願望,因為監測的數據,無論探月也好、深空也好,都是為探索宇宙奧秘,都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尤其航天大國、航天強國更應該突出合作,為人類探索宇宙做更多的貢獻。 據新聞縱橫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環球時報
編輯: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