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最新發現:月背著陸區粒子輻射劑量是地表的300倍

2021-01-16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2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嫦娥四號著陸器近日開展了國際上首次月表實地粒子輻射環境探測。實測結果表明,月球背面著陸區附近粒子輻射劑量率為13.2uGy/h,劑量當量是火星表面和空間站內部的2倍,一次航班的5到10倍,地球表面(北京)的300倍。

這一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發表。

圖為月表中子與輻射劑量探測儀在著陸器上的安裝位置。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供圖

科研團隊表示,這些實地測量結果為我國後續的月球探測提供了重要的輻射環境參數。該載荷還將帶電粒子和中性粒子的輻射劑量進行了區分,由此提供了更加精準的輻射物理量,可服務於未來航天員的輻射防護。

據介紹,月表中子與輻射劑量探測儀可對月表的粒子輻射總劑量、中性粒子輻射劑量、粒子輻射LET譜、中子、帶電粒子進行綜合測量。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截至目前,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球背面順利工作660個地球日,玉兔二號累計行駛565.9米。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月背軟著陸 首張!近距離拍攝了月背...
    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四號探測器降落過程(示意圖)。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月3日10時26分,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 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背!傳回世界首張近距拍攝月背影像圖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1月3日報導,今天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慶祝嫦娥四號登月成功,騰訊《王者榮耀》嫦娥永久英雄宣布免費贈送
    相關後續閱讀:《騰訊王者榮耀新英雄嫦娥免費送活動開啟:仙女下凡》IT之家1月5日消息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開啟了人類探月新紀元。
  • 嫦娥四號「挖月三尺」 月亮上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林楊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2019年1月3號,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背,成為了人類歷史上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掀起了月球另一面的神秘面紗。△圖1.
  • NASA拍到嫦娥四號 值得一提的是……
    文章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在下面的照片中發現了著陸器和月球車,這張照片拍攝於1月30日,黃色箭頭指向著陸點。據美國太空與宇航網站SPACE.COM報導,1月30日,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在接近嫦娥四號著陸點時向西滾了70度,這一操作將中國的探測器帶入了飛行器的視野中。
  • 揭秘嫦娥四號月背「盲降」:垂直降落,步步驚心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著陸,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並通過「鵲橋號」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嫦娥四號發回的首張月球背面影像圖。這是嫦娥四號著陸器監視相機C拍攝的著陸點南側月球背面圖像,巡視器將朝此方向駛向月球表面。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挖土機」開工大吉!
    圖說: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來源/國家航天局(下同)穩穩地,「仙女」降臨月宮。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兩天的月面工作。
  • 知否|它能承受高於人類200倍的輻射劑量,還無處不在
    國際空間站已被"殺不死"的細菌佔領作者 | 小小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會發現剛買了幾天的麵包上出現了綠色的斑塊,聞起來還有股發黴的味道,這是因為麵包被黴菌(Mold)汙染所致。
  • 月背的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又自主喚醒啦!
    文/海鷗繼3月1日20時6分、3月2日4時月球背面的玉兔二號月球車和嫦娥四號著陸器圓滿完成第十五月晝的科學探測工作,進入第十五月夜休眠狀態中後,經過半個月的月夜休眠,剛剛,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又自主喚醒啦!
  • 「兔子2號」設計壽命僅有3個月,為啥還在工作?每天都在創造紀錄
    1月3日,中國航天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隨後世界第一張月背近照通過「鵲橋」傳回地球,中國乃是全世界都沸騰了。緊接著「玉兔二號」脫離著陸器抵達月球表面,展開了新一輪緊張工作。此次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將勘探月球埋藏多年的寶藏,對月球表面的巖層進行深入分析。同時將掃描月背的地形地貌以檢測太陽風對月球造成的衝擊。除此之外,月背環境的考量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在月球進行種植實驗,進一步驗證在月球培植生命的可能性,為人類移民計劃打下基礎。
  • 揭嫦娥四號生物實驗:兩年選物種 曾考慮載烏龜
    ②手繪嫦娥四號生物科普實驗載荷示意圖。月球沿著橢圓形軌道,運行至近地點附近時就會讓人們覺得格外大而明亮,被稱為「超級月亮」。近日,適逢「超級月亮」當空,全球各地對其關注度顯著上升。而對很多中國人來說,抬頭仰望那輪「超級月亮」時除了欣賞讚嘆之外,還有發自心底的牽掛。因為就在那皎潔的明月之上,我們的嫦娥四號正在那裡,經受著月夜超低溫的嚴酷考驗。
  • 嫦娥五號探測器完美落月 期待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挖土」工作
    此前,美國阿波羅計劃從月球累計帶回380多千克月球樣品,蘇聯依靠無人飛行器分3次共獲得了300餘克月壤;但美國、蘇聯等國家的太空飛行器均未到訪過呂姆克山脈附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曾表示,中國選擇的著陸點距離阿波羅計劃著陸點有上千公裡距離,將會迎來新的現象、新的發現。
  • 「嫦娥」正接近答案
    日前,國際期刊《自然》在線發布我國月球探測領域的一項重大發現。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月球與深空探測研究部主任李春來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嫦娥四號就位光譜探測數據,證明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SPA)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為解答長期困擾國內外學者的有關月幔物質組成的問題提供了直接證據。  關於月球形成有哪些假說和理論?現代科學又提供了哪些證據?
  • 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即將結束「休眠」,如何叫「小兔子」起床?
    1月14號,玉兔二號月球車在其官方微博發布工作日誌顯示,在第一個月夜降臨後,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探測器陸續進入了休眠。月球上的一晚約等於地球的14天,這意味著,目前兩器月夜休眠期已經進入尾聲,預計將於本月底被擇機喚醒,並開展科學探測工作。
  • 月球傳來一個消息,兔子剛睡醒,又要進入休眠,這次還拉上了四姐
    2019年1月11日,下午16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出現了兩張重要的照片,這是從月球傳回來的,嫦娥四號和月兔二號的互拍照,圖像中清晰地呈現了兩器周圍的月背地形地貌,嫦娥四號此次登陸月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通過攜帶的全景相機拍攝彩色照片。
  • 想不到有一天,嗑到了嫦娥和她的CP
    3  接下來是「神話CP」第二組——嫦娥四號X玉兔二號,她們不僅在科學探索之路上一起乘風破浪,彼此之間的互動也是萌萌噠。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代表人類探測器第一次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嫦娥」抱「玉兔 」,翩然落月宮,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實現月背軟著陸的國家!在人類探月徵程中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
  • 嫦娥四號探測器將登月球背面 美媒:填補國際空白
    參考消息網9月11日報導外媒稱,中國科學院探月總體部副主任鄒永廖8日介紹說,過去一年多時間裡,相關部門組織對嫦娥四號任務進行了論證,準備將嫦娥四號發射到月球背面著陸,一旦成功將是國際上首次。據拉美社9月9日報導,鄒永廖在8日舉行的第二屆北京月球與深空探測國際論壇上表示,嫦娥四號的基本架構繼承了嫦娥三號,但科學載荷會有很大變化,將開展對月球背面的地質探測等。此前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已經宣布嫦娥四號將在2020年前發射。鄒永廖介紹說,因為重力原因,從地球上無法看到月球背面。
  • 嫦娥四號月球車全球徵名,你覺得叫名字什麼合適?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古時就有「嫦娥奔月」。月亮給人的印象一直是非常神秘的,也正因為這樣,人們對月亮的探索才永遠不會停止。傳言中月亮上面有著外星人,也有說上面有著珍稀的礦物質成分等。
  • 最新進展!「嫦娥」再次奔月,這次將有去有回
    二期工程包括「嫦娥2號」和「嫦娥3號」兩次任務,主要目標是實現月球的軟著陸,以及開展月球表面的探測和勘察任務。2010年10月,「嫦娥2號」發射,作為「嫦娥3號」的先導星,「嫦娥2號」主要用於開展部分技術的先期驗證,包括直接奔月軌道、X頻段測控以及預選著陸區詳察等。
  • 未見外星人:嫦娥五號拍攝的月球高清大片來了!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此前,美國阿波羅計劃從月球累計帶回380多千克月球樣品,蘇聯依靠無人飛行器分3次共獲得了300餘克月壤;但美國、蘇聯等國家的太空飛行器均未到訪過呂姆克山脈附近。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曾表示,中國選擇的著陸點距離阿波羅計劃著陸點有上千公裡距離,將會迎來新的現象、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