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說「狗肉上不了宴席」,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吃狗肉?原因有很多

2020-12-03 樹人談史

每逢天氣轉涼的時候,有不少地方都有食用狗肉的習慣,甚至還有許多地方特意舉辦「狗肉節」,愛吃狗肉的人們相聚在一起大快朵頤。可是,在農村俗語中,卻又有「狗肉上不了筵席」的說法。那麼,既然「狗肉上不了筵席」,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愛吃狗肉呢?說起來,這中間的原因有許多,也確實很難說得清楚。

人類飼養犬類的時間,至今已經有數萬年歷史了。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測,犬類可能是人類馴化的第一種動物,也是遠古人類捕獵的好幫手。甚至到了農耕文明時期,犬類也承擔著看家護院的責任。從感情上來說,犬類可以說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了。雖然說在古代肉食匱乏的時期,犬類一直也是人類主要的肉食來源之一,但是古人們卻一直認為「狗肉上不了筵席」。

在古人看來,犬類雖然是人類忠誠的朋友,但是犬類同樣也是「汙穢之物」。所以,在古代也有「狗不上灶頭」的說法。雖然古人認為,用狗肉招待客人實在是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古人自己卻頗愛食用狗肉。比如在《史記》中,就記載了越王勾踐曾經頒布的一條法令:「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當年越王勾踐為了鼓勵生育,所以就頒布法令規定,生男孩獎勵一條狗兩壺酒,生女兒獎勵一頭豬兩壺酒,以此來進行慶祝。

雖然古人自己愛吃狗肉,但是卻不像現在這樣大張旗鼓,甚至還搞出「狗肉節」的名目。古人吃狗肉基本上都是在家裡偷偷摸摸吃,比如古代諺語「鼠肉好吃難到手,狗肉好吃名聲醜。」古人之所以認為吃狗肉名聲會醜,是因為狗除了吃五穀雜糧之外,有時候連糞便也吃。這對於喜好高潔的古人來說,吃狗肉確實是一件不雅之事。

說了那麼多,反正在古人的眼裡,吃狗肉非常的不雅,不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在更早以前,狗肉卻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吃得到的。東漢學者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中,有這麼一句話:「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這說明狗肉在更早以前也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甚至還是祭祀祖先的最佳貢品。例如在周朝時期,狗肉更是帝王專享,普通大臣們能吃到一點狗肉做成的羹湯,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難得的美味了。

古人認為「狗肉上不了筵席」,不能用狗肉來招待賓客,甚至狗肉都不能端上灶臺。而且,在古人眼中,吃狗肉也是一件有辱名聲的事情。可以說,人類不吃狗肉的原因實在太多了,可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喜歡吃呢?說起來,還是因為人類的口腹之慾。在古代,如果說有人敢公開吃狗肉,那說明這個人膽子是真的大,不在乎自己的名聲。但是,因為狗肉的美味,所以一些愛好名聲的古人也會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躲在家裡偷偷吃。

從感情上來說,吃狗肉確實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特別是對於古代遊牧民族來說,狗是他們打獵的好幫手,是他們忠誠的夥伴和助手,所以古代的遊牧民族很少有吃狗肉的習慣。到了現代,狗已經從生存幫手發展成了寵物伴侶,和人類的感情也更加親近,對於飼養狗的人來說,吃狗肉也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

不過,話說回來,對於喜愛吃狗肉的人來說,吃狗肉也是他們的自由。畢竟,人類食用狗肉的歷史,也有數千年的時間了。甚至,古人明知道吃狗肉是一件壞名聲的事情,可是依然會躲在家中偷偷吃狗肉。由此可見,對於愛吃的人來說,狗肉也確實是難得的美味。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狗肉不上桌?
    民間有一句俗語: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狗肉歷來是被認為非常美味的肉類。但是同樣的,還有一句諺語叫做:狗肉不上桌。這句話用來形容沒有出息,沒有本事的人。那麼為什麼狗肉如此美味,卻又被鄙視呢?首先我們來確定一下,狗肉是不是很好吃?答案是肯定的。狗肉,又叫做地香、地羊、白狗。
  • 滿族人不殺狗、不吃狗肉的背後原因:與努爾哈赤的義犬有關
    滿族人不殺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鋪狗皮褥子......可以說,只要是涉及對狗不利的事情,滿族人都堅決不會做。那麼這一切的背後原因究竟是為何呢?有人說,這與滿族祖先女真人有關,趙宏《略談滿族文化之飲食習俗》認為:「考諸史籍,實因滿族先人在古代長期的漁獵生活中,狗對人們的經濟生活起到過重要的幫手作用,後來人們不忍心殺食其肉,逐漸形成了忌食狗肉的習俗。」這話雖然聽起來有道理,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此說法有漏洞。按照這種說法,滿族的先人即女真人,應該就是不吃狗肉的。
  • 民間俗語:「狗肉上不了桌」,為何不能上桌?背後到底有啥說法?
    民間俗語:「狗肉上不了桌」,為何不能上桌?背後到底有啥說法?文/人文歷史新浪潮中國擁有著悠久的文化傳承,先輩們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不管是的朗朗上口的民間俗語,還是繁多複雜的禮儀規矩,都共同組成了我們獨特的文明,不同地區因為地理位置、生活習慣等的不同,造就了不一樣的風景。但是大部分地區都有一個共同的規矩,那就是「狗肉上不了桌」。中國對美食的追求可謂是不知疲倦,水裡遊的,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樹上爬的,都是我們的菜譜。
  • 狗肉是古代祭祀貢品,為何卻有「上不了正席」的說法,有3個原因
    老話說「狗肉上不了正席」,確實,我們自小也沒見過酒席上有狗肉的,但狗肉明明口感細嫩,又很大補,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開始並不是這樣,狗肉也曾輝煌過。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了躲避王莽的追殺,也曾殺狗保命,河南的「試量集狗肉」至今流傳著劉秀的傳說,大家發現沒有,這些典故基本都是漢以前的,確實,在秦漢時期狗肉和我們今天的豬肉一樣日常,《禮記》中記載「仲秋之月……天子以犬嘗麻,先薦寢廟」,可見當時在祭祀品是有狗肉的,是個上得了臺面的食物,更別提它可以登上酒席。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狗肉上不了正席」?有3個原因。
  • 越南人為何愛吃狗肉?有兩個原因
    越南河內計劃2021年起禁止在市中心賣狗肉、貓肉,未來三年關閉所有狗肉餐館,認為吃狗肉令遊客退避三舍,難以展現首都現代氣象,但當地人認為,吃狗肉是越南文化的一環,不應管制。據日經新聞報導,光河內就有上千家攤販與餐館在賣狗肉和貓肉,越南一年約宰殺500萬隻貓狗,活體動物年交易額約20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60萬元)。越南人吃狗肉貓肉的歷史久遠,主要是饑荒與迷信兩大因素,越南在1945年爆發大饑荒,旱災與後來的越戰更導致情況進一步惡化;越南人還認為月底吃狗肉可一掃黴運,月初吃貓肉則可帶來好運。
  • 為什麼很多人反對吃狗肉,狗肉到底該不該吃?
    你們不就不許別人吃!那世界早亂套了!我們中國還有個族不吃豬肉呢!他們要求你們也不吃豬肉?印度要求你們不吃牛肉?和尚要求你們一起不吃肉?在法律沒規定不能吃情況下別人什麼吃都行!看見偷狗被抓的我也支持打殘!我也不吃狗肉!別人吃我也管不著!
  • 狗狗那麼可愛,為什麼還有人吃狗肉
    但凡有生命的動物,植物都可愛。君不見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嗎,植物也有生命啊。馬牛羊豬雞海鮮魚們,都是愛狗人士的朋友,怎麼忍心吃掉它們?小廚認識一位張生,把家裡的二哈當做家庭成員對待,不對,比家人還親。
  • 吃不吃狗肉,不妨讓消費者選擇
    在吃不吃狗肉的爭議上,民間歷來有觀點尖銳對立的兩派,但誰也說服不了誰。一旦深圳通過了「禁食狗肉」的立法,如果再其他省份陸續跟進,就等於給「能不能吃狗肉」畫上法制的句號,這對相關產業無疑是致命一擊。沛縣那家企業強烈反對深圳「禁狗」立法,其原因就在於此。我們理解深圳立法的善意。
  • 中國人吃狗肉簡史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最後的這個「走狗烹」,說明在那個時候吃狗肉已經是比較常見的了。秦漢為吃狗肉的鼎盛時期。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書簡上,就記載有犬羹、犬脅炙、犬肝炙等好幾道菜。可見當時狗的吃法已經有很多種了。
  • 立法禁吃狗肉,為什麼會遭到很多人反對
    可見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有吃狗肉的記載。再到現在在百度地圖上搜索狗肉,你可以發現吃狗肉是民間廣泛存在的。一個法律之所以能夠推行,一定要有廣泛地群眾基礎。大家相信它,願意遵循。否則就是紙上的法律,沒有任何意義。
  • 自稱文明的西方國家為什麼說吃狗肉不文明,難道他們真的不吃狗肉
    吃狗肉文明嗎?現在很多人在爭論這事。反對吃狗肉人士說:「狗是人類的好朋友,吃狗肉很殘忍,西方國家不吃狗肉,所以吃狗肉不文明,我國應該要和國際接軌做個文明國家。」支持吃狗肉的人士說:「吃狗肉不文明,難道吃雞鴨魚鵝豬牛羊等動物文明,西方國家吃鵝肝難道文明嗎」?
  • 外國人到底吃不吃狗肉,他們的法律對於吃狗肉是如何規定的?
    不參與愛狗人士和反狗人士的大戰,我既不養狗,也不會吃狗,別人愛狗還是吃狗跟我也沒任何關係,如果有些人從心底裡喜愛狗,反對吃狗也無可厚非,但有些人非要把狗與文明聯繫在一起,要麼是無知,要麼就是別有用心。之前網上流傳著一個謠言,不知道是誰編造出來的,說是「全球100個國家禁止吃狗肉」,這當然是毫無根據。
  • 民間故事:吃狗肉的報應
    靠山屯裡的人都知道李三愛吃狗肉,屯裡人家,家家都會養狗看門,野狗也多,但是一直沒有吃狗肉的習慣,李三去年出去打了工,回來就特別喜歡吃狗肉,喜歡到什麼程度呢?即使家裡沒錢了,他也要去借錢他隔三岔五地就弄條狗吃吃。
  • 高速攔運狗車 不吃狗肉有7個理由
    你會吃狗肉嗎?每年都有很多的狗狗被煮成美食。這對於愛狗人士來說無疑是一種精神上的傷害。即使拋開精神層面不說,單從食物安全這個角度來說,吃狗肉對我們百害而無一利。  7日凌晨2時左右,動保志願者將一輛拉了200多隻狗的貨車追下高速,攔截在西安河池寨收費站,雙方一直對峙到上午,情緒激動的司機妻子一度自傷,用匕首扎傷了自己的大腿。
  • 對吃狗肉說不!
    我不知道大家對吃狗肉這件事是怎麼看待的?反正我現在是聽見誰說吃狗肉我都噁心,反胃。因為對狗狗我有特別的感情,很久以前在我上小學8歲的時候家裡養了一條黑白花色的狗狗,而且尾巴是圈成形狀的狗狗,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品種。但是,那條狗狗是我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忘記的美好記憶。
  • 又到了今年的玉林狗肉節,狗肉好吃,但是人到底能不能吃狗肉?
    民間有句諺語叫做「冬止魚生夏止狗」,夏至是一年當中「陽氣」最盛的一天,吃荔枝和狗肉這兩種「熱氣」很重的食物,剛剛好與「陽氣」相呼應,「以陽制陽」,能夠消除人體內的火氣。雖然有這個功效,但是也有人反對吃狗肉。又到了今年的玉林狗肉節,狗肉好吃,但是人到底能不能吃狗肉?
  • 我可以不吃狗肉,但必須捍衛吃狗肉的權利
    首先,相關制度的出臺,應該是從科學的角度去論述,按照法規的邏輯,應該說明的是吃狗肉會帶來哪些壞處(比如生物醫學方面),而不是部分人的情感不能接受,否則這就是被「道德綁架」的制度,既綁架了民眾,還綁架了立法機關。其次,所謂的公眾對狗的關注和偏愛並不是普遍的社會心理。不可否認很多人愛狗如命,視如己出,但不能拿自己的標準去約束別人。狗作為伴侶多久,吃狗的歷史有多長?
  • 深圳立法禁食狗肉,我不吃狗肉,我也無法誓死捍衛你吃狗肉的權利
    大陸之外,確實很多地方都有禁食狗肉條例。就連有三伏天喝狗肉湯習俗的韓國,首爾也在2019年10月封閉所有屠狗場。所以深圳說,別的地方都這麼做了,我也能試試啊。但有企業反對,也有人反對。對此法不滿的聲音有不少,一個原因是負責人稱立此法是考慮到「貓狗作為寵物,與人類建立起比其他動物更為親近的關係」。也就是說,我立法,純屬人類的情感原因,養狗的情感的情感,我這吃狗肉的情感你就不顧及了嗎?你怎麼就只管一部分人的情感?為什麼在立法上,養狗人就優先於吃狗人呢?
  • 玉林狗肉節如期而至,狗肉之爭又被推到風口浪尖,該不該吃狗肉呢
    玉林荔枝狗肉節,是廣西玉林市民間自發形成的節日,是一種歡度夏至的傳統民俗,6月21日,為期10天的玉林狗肉節如期而至,愛狗人士和狗販、商家又爆發衝突,狗肉之爭又被推到風口浪尖,該不該吃狗肉呢?
  • 狗肉上不了大席,豬肉什麼時間取代狗肉佔領美食的餐桌?
    狗中國古代為什麼狗肉比豬肉吃得多因為狗比豬好養活,還兼具看家護院功能,所以在古代老百姓養狗的多,吃狗肉的也多,屠戶也多以屠狗為業。如西漢著名的將領樊噲,就是以屠狗為業。在古代正是因為狗比豬普遍,所以除了邊疆的少數民族,中原大部分民眾都把狗肉當作主要的肉食。很多貴族士大夫為了區別自己的身份,並不屑於吃狗肉,因此流傳下來一句:「狗肉上不了大席!」的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