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學說,初一數學最怕的就是動點問題了!因為現階段的靜態問題都有些搞不清楚,更何況是動態的問題。但是有些同學又覺得,動點問題不過是行程問題的一個變形,不過是加了個分類討論的思想!分析時做到「不重不漏」,輕易就可以解決!
那變速的動點問題呢?還有定義新運算的動點問題呢?你敢來挑戰嗎?
1、如圖在長方形ABCD中,AB=12cm,BC=8cm,點P從A點出發,沿A→B→C→D路線運動,到D點停止;點Q從D點出發,沿D→C→B→A運動,到A點停止.若點P、點Q同時出發,點P的速度為每秒1cm,點Q的速度為每秒2cm,用x(秒)表示運動時間.
(1)求點P和點Q相遇時的x值.
(2)連接PQ,當PQ平分矩形ABCD的面積時,求運動時間x值.
(3)若點P、點Q運動到6秒時同時改變速度,點P的速度變為每秒3cm,點Q的速度為每秒1cm,求在整個運動過程中,點P、點Q在運動路線上相距路程為20cm時運動時間x值.
解:(1)x+2x=12×2+8
x=32/3………………4分
(2)2x=12-x
x=4……………6分
(12+8)÷1=20 ………8分
(3)變速前:x+2x=32-20
x=4…………………10分
變速後:12+(x-6)+6+3×(x-6)=32+20
x=14.5…………12分
2、數軸上A、B、C三點表示的數分別為a、b、c,且a、b滿足|a+8|+(b-12)^2=0.
(1)則a=_____,b=_____;
(2)動點P從A點出發,以每秒10個單位的速度沿數軸向右運動,到達B點停留片刻後立即以每秒6個單位的速度沿數軸返回到A點,共用了6秒;其中從C到B,返回時從B到C(包括在B點停留的時間)共用了2秒.
①求C點表示的數;
②設運動時間為t秒,求t為何值時,點P到A、B、C三點的距離之和為23個單位?
解(1)a=—8,b=12 (2分)
(2)設AC=x,則x÷10+x÷6=4,解得x=15,c=—8+15=7 (2分)
(3)t=1.2 、1.8 、3 、4 (4分)
3、「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在數軸上,若C到A的距離剛好是3,則C點叫做A的「幸福點」,若C到A、B的距離之和為6,則C叫做A、B的「幸福中心」!
(1)如圖1,點A表示的數為﹣1,則A的幸福點C所表示的數應該是________;
(2)如圖2,M、N為數軸上兩點,點M所表示的數為4,點N所表示的數為﹣2,點C就是M、N的幸福中心,則C所表示的數可以是____________(填一個即可);
(3)如圖3,A、B、P為數軸上三點,點A所表示的數為﹣1,點B所表示的數為4,點P所表示的數為8,現有一隻電子螞蟻從點P出發,以2個單位每秒的速度向左運動,當經過多少秒時,電子螞蟻是A和B的幸福中心?
【分析】(1)根據幸福點的定義即可求解;
(2)根據幸福中心的定義即可求解;
(3)分兩種情況列式:①P在B的右邊;②P在A的左邊討論;可以得出結論.
【解答】解:(1)A的幸福點C所表示的數應該是-1-3=-4或-1+3=2;
(2)4-(-2)=6,
故C所表示的數可以是﹣2或﹣1或0或1或2或3或4;
(3)設經過x秒時,電子螞蟻是A和B的幸福中心,依題意有
①8-2x-4+(8-2x+1)=6,
解得x=1.75;
②4-(8-2x)+[-1-(8-2x)]=6,
解得x=4.75.
故當經過1.75秒或4.75秒時,電子螞蟻是A和B的幸福中心.
【點評】本題考查了數軸及數軸上兩點的距離、動點問題,熟練掌握動點中三個量的數量關係式:路程=時間×速度,認真理解新定義.
學霸看了,不過如此!對學霸來說,這些就是平時的練習題,初一根本沒有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