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女頻閱讀「她時代」來襲
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芙曾說,一個女人如果打算寫小說的話,那她一定要有錢,還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她想強調,女人的自由離不開獨立的物理空間和經濟基礎。
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看來,伍爾芙當時不敢奢望和想像的,是女性寫作者還需要一個「沒有潛在男評委目光的、獨立的發表空間」。邵燕君覺得這種空間已然出現,是歷經20年發展的網絡文學帶來的。
女頻(「女生頻道」縮寫),正在構築起文學寫作的「她時代」。
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8億,其中女性用戶佔比達45%;在數字閱讀核心付費用戶群體中,女性用戶以56%的佔比勝過男性的44%;新一代主流用戶群體95後中,女性網文付費意願比例高達76.6%。
數據統計,網劇女性觀眾佔據高達68%的比例;IP影視改編掀起「女頻熱」,如《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花千骨》《扶搖》《如懿傳》等。
「女頻網文20年,根本性的變化就是,女性從欲望客體,變為了欲望主體、消費主體,乃至創作主體。」邵燕君認為,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中國女性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女性向(「女性向」一詞來源於日本,指以女性為受眾群體和消費主體的文學和文藝作品分類。——記者注)開始與網際網路輿論場中的女性主義文化相結合。女頻寫作,是女性逃離男性目光後,以滿足女性的欲望和意志為目的,用女性自身話語進行創作的一種寫作趨勢。
在網絡文學空間裡,性別分化,成為分割閱讀趣味板塊和平臺氣質的一種尺度,主要聚集女讀者的平臺陸續出現,如晉江文學城、紅袖添香小說網、瀟湘書院等;而有些平臺則開始對「男生頻道」和「女生頻道」分而治之,例如起點中文網分化出了起點女生網。
女頻寫作原本主打言情,如今題材已然開始拓展,有的書寫「小白」的職場奮鬥,有的安排「大女主」去玄幻世界升級打怪,小說中女性的問題不再局限於男性身上了,而在與世界的關係上。
今年由楊冪、阮經天主演的熱播劇《扶搖》,改編自天下歸元的小說《扶搖皇后》,講述了出生底層的平凡少女扶搖,為解除身上封印而踏上五洲歷險徵途,在此過程中與長孫無極相知相愛、並肩而立,最終成功對抗不公命運的故事。
做過17年警察的天下歸元對本報記者說,在這個行業裡女性和男性待遇平等,「值班、巡邏、抓賭、抓嫖,一樣都少不了,在這樣環境中,很自然形成一種觀念——我不比男人差。我也希望這樣的觀念,能灌輸到現今每一個女孩子心中。」
自詡性格強勢的天下歸元,筆下塑造的女性,始終無畏無懼,披荊斬棘。天下歸元表示,她從沒想著打造「大女主」,「大女主」概念根本不存在。她追求的是男女平權,絕對的平等,同時女性也絕不是凌駕於男人之上的,而應當相互尊重和理解。
「我筆下女主角的力量源泉來自何處?就來自自立、自信、自強、自尊、不息的精神,這是永遠的力量。我們女性在內心深處,希望在社會上獲得更多支持,獲得真正平等的生活和待遇。」
如今的女頻讀者一方面期待女主角生而有力,另一方面也喜歡見證女主角日益成長起來的「英雄養成系」。
作家側側輕寒對此深有體會,她連載言情勵志小說《光芒紀》,女主角原本性情懦弱,讀者就「埋怨」是不是太弱了?等側側輕寒寫到第四本,女主角已能獨當一面,自己散發光芒了,讀者會向作者表達老母親一般的「欣慰感」。
最近女性閱讀品牌「紅袖讀書」上線,整合了起點女生網、雲起書院、瀟湘書院、紅袖添香、小說閱讀網、言情小說吧等女頻平臺的作品及作家資源。邵燕君感慨,從「紅袖添香」到「紅袖讀書」,這兩個字的改變,從女性解放的意義上來說是往前進了一大步。「紅袖」不再只是添香的伴讀者,不再是代表欲望的「顏如玉」,讀書寫字,任由她們主觀決定。
女頻文學,始於瓊瑤式愛情之歌,後在自由延伸的女性精神坐標繫上,生長出新題材,且敏感投射到群體心理變化中。
邵燕君發現,原先讀者想看到女主角如何熬過艱辛情路,和男神修成愛情正果;到了《甄嬛傳》《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讀者又去反思愛情神話的解體和破滅;「甜寵系」,說明大家拒絕接受「權力結構下的男女」,只想看到小男孩小女孩簡簡單單在一起撒糖。
「原來現實主義文學的功能,是像鏡子一樣反映現實,幫你去認識世界本質,然後改造世界,這是現實主義功能。今天文學功能不一樣了,不是用來認識世界,是『對付世界』。」讀者藉此獲得心理滿足,看《延禧攻略》時一邊明白劇情誇張,一邊甘心給女主角魏瓔珞「大開金手指」,純粹想要多得到一點甜,有什麼錯呢?
女頻閱讀「她時代」「她經濟」來襲,給女性寫作者帶來良好機遇。 「紅袖」不添香不當顏如玉,書中也有她們的黃金屋。
不過要長久堅持,有所回報,絕非易事。《無心法師》作者尼羅坦言,一個女性一旦結婚生娃,家務必定會佔用她不少心思,而且一個寫作者從早到晚都在書房裡面寫,柴米油鹽、家長裡短的事情不大管,這種狀態對於普通人來講蠻奇怪的。「如果家庭的另一方沒有足夠的包容度,那是很難持久的」。
「這些事情我做得較少,所以我算是幸運的,可以繼續全情投入在這種創作和幻想之中,否則挺受影響的。」(見習記者 沈傑群)
(責編:鄒菁、吳亞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