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是為了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地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愛因斯坦
從古至今,無論中外,幾乎所有家長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思,而且這種心思會隨著社會壓力增大而增大,特別是在如今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競爭力越來越強的時代,家長的焦慮心越強,期望值越高,孩子們承受的壓力就愈發大,補課班、培訓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早教」已成為勢不可擋的事情。
當年哈佛一教授為了證明「早教」的用處,不惜用自己的兒子做實驗品,6個月大時就逼著孩子識字,2歲讓他學中學知識,4歲寫文章,6歲寫論文,最終,這個「人造神童「12歲考入哈佛,震驚全球,人們紛紛感慨「早教」的功勞,然而長期不正常的生活,最終讓這個孩子崩潰了,14歲那年,孩子精神失常,被送入精神病院。
以上這個例子,不過是家長強迫孩子學習的冰山一角罷了,可即使出了那麼多悲劇,家長們仍然樂此不疲地走上這條路,比如今天故事裡的父親,自女兒4歲開始,就將她帶回家裡親自教育,9歲就讓她參加高考,最終結局如何?
這個孩子名叫張易文,2007年出生於河南商丘一普通家庭,她的父親是一位培訓班老師,教學經驗頗豐,等到女兒該上學時,父親張民弢卻將她留在家中,因為他覺得,自己完全可以較好她,沒必要去學校,就這樣,張易文的童年就在培訓班的教室裡度過。
雖然父親早早發現,女兒並非神童天才之輩,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只要比其他孩子學得多、學得早,就能更早畢業,進入「上流社會」發展。
轉眼張易文9歲了,父親替她報名參加高考,當身高僅1米3的張易文出現在考場時,不知情的家長們紛紛稱其為「神童」。只可惜成績出來,很多人都大失所望,張易文的高考總分僅為172分,其中語文46分,數學31分,外語37分,綜合58分,分數過低,加上張易文年齡太小,所以沒有學校願意招收她。但張易文的父親卻對女兒充滿了信心,並且加大了對女兒的訓練。
次年,張易文再次參加高考,這次考了352分,確實比上次高了不少分,而且對於年僅10歲的孩子來說,已實屬不易。但這個分數並未達到本科線,不過最終,商丘工學院(民辦)還是破格錄取了她,隨後,張易文就讀於該校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錄取,為大學專科3年制。
雖然同學們都比她大了許多,但大家都非常照顧這個小妹妹,張易文的校園生活倒也非常舒適自在。
轉眼3年過去,張易文順利畢業,但由於她只有13歲,並且學歷和能力都很一般,所以沒有地方願意聘用她,父親便將她接回家,讓她暫時在自家的培訓班裡做事,每個月有2000元工資。父親張民弢表示,等女兒過幾年心智再成熟點,就讓她去考研究生、博士,然後就能進入「比較上流的社會」。
張易文的事情,迅速引起了轟動,人們紛紛批評她的父親不負責,強行「揠苗助長」,毀了女兒的童年;還有人說,她父親就是為了宣傳自己的培訓班。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