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湖南長沙考察調研時強調,「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製造業也一定要抓在我們自己手裡。」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在今年7月的企業家座談會、8月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和9月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都深刻闡述了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諸如「天眼」探空、墨子「傳信」、北鬥組網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技術上的領跑不僅極大激發出全民幹事創業的熱情,也為我國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然而,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在基礎材料、工業母機、底層開發等方面的建設仍然比較落後,「卡脖子」現象時有發生,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唯有始終堅持自主創新,闖出關鍵核心技術的一片天,才不會有被「卡脖子」的隱憂,才能高高挺起民族復興偉業的「脊梁」。
攥緊關鍵核心技術,要正視不足承認差距,在補齊短板上精準發力。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實踐表明,面對技術差距和基礎研究短板,正視不足、科學謀劃、聚力攻關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和出路,也是我們在百年未有之變局中贏得創新主動權和發展主動權的關鍵所在。要破除僥倖心理,摒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杜絕「拿來主義」和「方便主義」,牢固樹立自主創新、自主發展意識。要從基礎研究發力,增加基礎研究的高度和深度,鼓勵原始創新和核心技術研發,激發創新的「源頭活力」。要著力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加大投入、培育沃土、改善生態等方式來引導更多科技工作者心無旁騖地挑戰「硬骨頭」。
攥緊關鍵核心技術,要找準方向發揮優勢,在奮起直追上持續用力。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歸根到底還是要充分發揮制度和人才優勢,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以頂層設計統領全局,以統籌協調整合力量,以科學規劃推動攻堅,將科技事業各項制度和部署久久為功地落實好。要依靠人才力量,健全科技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引進尖端人才和團隊,營造良好氛圍,讓科研人「當好自己的家」。要激發企業的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市場的驅動作用和牽引效應,使科技創新政策與經濟、產業政策有機銜接起來,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攥緊關鍵核心技術,要弘揚深化合作精神,在統一認識上協同使力。對於關鍵核心技術的掌握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支撐,也絕不是簡單的「關起門來搞發展」。國際競爭越是激烈、單邊主義越是盛行,越要弘揚科學家精神,越要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要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砥礪鬥志擔當,激揚創造豪情,凝聚起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廣泛深度參與國際間的合作和競爭,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不斷增加關鍵核心技術的韌性和活力,把創新主動權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歷經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在實現偉大夢想的道路上,不會鋪滿鮮花,必定是坎坷崎嶇、艱難險阻。只有攥緊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抓牢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有力推動世界科技強國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