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遭遇空前身份危機 考慮改稱「海產大西洋鮭」

2021-01-10 水產養殖網
三文魚遭遇空前身份危機 考慮改稱「海產大西洋鮭」2018-08-17 15:2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新聞網        瀏覽量: 3662 次 我要評論
    三文魚正遭遇一場空前的身份危機。當來自淡水的「虹鱒」在國內可以名正言順地躋身「三文魚」之列,來自海洋的「三文魚」不得不尋求新身份,以示不同。

    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出臺後,中國漁業圈內流行這樣的說法,「未來大家都賣三文魚的時候,我們就再也不會說三文魚了。我們會說我們賣的都是海產的大西洋鮭。」中國漁業協會內部人員、漁業資深人士王金和8月14日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透露。

    中國漁業協會是經民政部批准註冊登記的全國性漁業行業社團組織,是漁業生產、經營、加工、機械製造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和地方社團自願結成的非營利性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團體。

    8月10日,《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出臺,將虹鱒魚歸為三文魚,引起國內外爭議。

    針對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提出的三文魚新定義參考歐洲國家提法、虹鱒的寄生蟲及檢測、虹鱒價格、國內大西洋鮭養殖企業參與團體標準起草等問題,澎湃新聞記者進行了逐一求證。

    參考歐洲國家提法?113頁養殖手冊,僅1處明確提到「虹鱒」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制定的這份團體標準稱,三文魚(salmon)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

    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強調,該定義概念參考了歐洲國家的一些提法,「畢竟他們產業規模大,歷史也悠久。在中國制定這個標準,三文魚作為外來物種,必須要找一些國外權威的東西作為參考依據」。

    團體標準的引用參考包括國外三文魚供應商Marine&nbspHarvest公司的三文魚養殖手冊(2018年)(下稱「手冊」)中對三文魚的定義,魚類和水產養殖分析公司Kontali&nbspAnalyze&nbspAS在2007年全球主要三文魚市場分析報告中對三文魚產品的描述。

    然而,澎湃新聞記者翻閱以上文件的原文發現:這些文件並不支持虹鱒歸入三文魚。

    手冊中,只有一處明確提到了「虹鱒(Rainbow&nbsptrout)」。在第11章「風險提示」第2節「對三文魚健康影響最大的因素」中提到,大西洋鮭和虹鱒在海水中會感染傳染性胰腺壞死病,但目前已可以通過疫苗等人工手段加以預防。其餘內容均未明確提到「虹鱒」。

    澎湃新聞記者還在手冊中全文搜索了「淡水(freshwater/&nbspfresh&nbspwater)」,以確認全文是否提到和「淡水魚」相關的內容。經查閱,全文提到「淡水」的部分只講到了由於三文魚的洄遊習性,在產卵和出生階段需在淡水,因此養殖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種類的三文魚,保證其所需的淡水環境,並提到什麼樣的養殖環境有資格申請淡水環境許可證。從未在任何形式上提到「淡水魚」的養殖。

    而魚類和水產養殖分析公司Kontali&nbspAnalyze&nbspAS,在2007年發布的全球主要三文魚市場分析報告,其中公開資料裡提到的分類,主要指的是供應端三文魚產品的種類,包括:新鮮大西洋鮭(去內臟、帶頭)、凍大西洋鮭(去內臟、去頭)、凍鱒魚(去內臟、去頭)、大西洋鮭罐頭等等。公開資料中未提及虹鱒(rainbow&nbsptrout)

    三文魚的中文名稱,來自於粵語對「Salmon」一詞的音譯。「Salmon」的拉丁詞源是「salire」,即奮力躍起的意思。三文魚原指大西洋鮭(Atlantic&nbspsalmon,學名Salmo&nbspsalar),大西洋鮭是屬於鮭科(Salmonidae)鱒屬(Salmo)。大西洋鮭的原始棲息地為大西洋北部,每年會洄遊到歐洲沿岸的河流裡產卵,洄遊時會奮力躍上瀑布,因此用「Salmon」稱呼這類魚。絕大多數消費者的認知裡,三文魚指的就是大西洋鮭。

    虹鱒,原產於美國阿拉斯加地區山川溪流中,英文名是rainbow&nbsptrout、ocean&nbsptrout(學名Oncorhynchus&nbspmykiss)。虹鱒屬於鮭科(Salmonidae)馬哈魚屬(Oncorhynchus),作為一種冷水性塘養魚類,主要生活在低溫淡水中,在自然環境下並不會發生跨鹽度的生殖遷徙,所以難以用「Salmon」來稱呼這些魚。

    另外,協會未引用在食品藥品監管領域最嚴格的美國標準。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nbspand&nbspDrug&nbspAdministration)明文規定,虹鱒在食品包裝上不得標註為鮭魚(Salmon)。

    團體標準號稱環節管控好便無風險,現實是鳥糞落在水裡也會汙染養殖環境

    虹鱒能不能生吃,關鍵在於寄生蟲。崔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再強調,有沒有寄生蟲,取決於生產環節的管控,大型網箱、循環水,沒有傳染源,傳染不了,不可能有寄生蟲。

    團體標準稱,養殖三文魚全程應使用投餵人工膨化配合飼料,可以消除飼料中攜帶寄生蟲的隱患。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並不認可上述說法。他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寄生蟲的有無,不僅事關飼料控制,還受環境影響,其中一個影響因素便是動物糞便。「你的飼料乾淨,但雞鴨糞便,甚至鳥在水庫上飛過糞便掉在水庫裡,鳥正好帶有寄生蟲,就把環境汙染了,你怎麼控制環境?」

    即使控制住當下的養殖環境,但開放的環境仍沒有辦法做到完全控制。以工廠化方式養魚,對飼料嚴格控制,短時間可以做到,但無法長期控制。「他們強調自己是乾淨的,但團體標準要管很多年,你現在乾淨不代表以後乾淨。」另一方面,企業也無法做到壟斷養殖。一家養殖企業可以控制自己養殖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卻無法控制其他公司的養殖生態。

    中國漁業協會內部人員、漁業資深人士王金和給出歐洲、美洲人工飼養淡水魚類常見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蟲清單,其中包括闊節裂頭絛蟲、復口吸蟲、變頭絛蟲、直溝絛蟲、棘頭蟲等,「這些是最常見且有非常可靠依據的淡水虹鱒的有害寄生蟲,而且檢出率挺高的。」

    王金和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超市買一條活體三倍體虹鱒,檢測其內臟和皮膚,「很大概率能查出寄生蟲,逃不掉的。」

    即便存在寄生蟲,此次團體標準起草企業之一的愛樂水產(青島)有限公司的銷售總監、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執行會長王小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寄生蟲有生存環境才能活下來,達到3公斤以上生食三文魚規格的三文魚離開水後,99%以上的寄生蟲都活不下來了。」

    崔和補充,「吃三文魚光吃肉,不吃皮,對人一點影響都沒。」這一說法恰恰證明,魚皮上有寄生蟲。魚皮上的寄生蟲在加工、運輸過程中容易汙染魚肉,這又如何避免?

    另外,針對王小潔提出的3公斤這一標準,陳舜勝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魚的規格大小和寄生蟲沒有關係,「金槍魚也有異尖線蟲,小的魷魚也有。」

    南方都市報援引國家衛健委寄生蟲標準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主任方悅怡稱,寄生蟲與魚的重量無關,主要與魚的來源有關。「深海魚有異尖線蟲風險,淡水魚有肝吸蟲風險,只是風險的大小不同,深海魚的寄生蟲可能會導致腹痛,不會長成成蟲,淡水魚的寄生蟲會進入肝膽管裡,還會在體內產卵。」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張磊表示,建議吃深海魚生,淡水魚的寄生蟲容易在人體寄生,造成慢性損傷。肝吸蟲在人體內會存在20-25年,一般沒有急性症狀,很難發現,早期治療比較容易,但一旦擴大領域,便會導致嚴重肝病。「肝吸蟲對小孩危害更大,因為小孩肝臟幼嫩,可能會造成侏儒症貧血,並影響智力發育。」

    利益牽扯:國內尚無中立第三方檢測寄生蟲

    王金和說,目前已有養殖企業對國產淡水虹鱒做出過寄生蟲檢測,但由於檢測報告是內部文件,無法出示。

    更令他沮喪的是,他不認為目前國內存在中立的第三方願意去做一個詳盡的相關寄生蟲檢測報告。「最初他們混淆概念去做海水的異尖線蟲的檢驗,就是為了迴避淡水的相關物種的檢測。」

    此次標準制定參與者之一、國內最大虹鱒魚養殖企業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下稱「民澤公司」)在今年5月便「檢測」了旗下產品「冰鮮三文魚」體內的寄生蟲。

    民澤公司提供的一份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的檢測報告中,檢測結果為「未檢出」的異尖線蟲,是一類成蟲寄生於海棲哺乳動物、幼蟲寄生於某些海棲魚類的線蟲。但諷刺的是,這項檢驗根本沒有做的必要,因為這是海魚寄生蟲,並不會出現在淡水虹鱒身上。

    「(檢測機構)幾乎都利益相關,你覺得誰會給你去做中立的檢驗啊,」王金和笑稱,如果真的有機構原意秉承客觀公正做寄生蟲檢驗,「那到時候結果會很好看的。」

    虹鱒蹭三文魚被曝光後,正宗三文魚銷量大跌

    從今年5月份爆發的虹鱒與三文魚之爭,到7月份澎湃新聞曝光虹鱒仍以「三文魚」之名在電商上銷售,隻字不提「虹鱒」且仍推薦生吃,兩次輿論熱潮對國內淡水虹鱒的銷售影響並不大。王金和說,這是因為虹鱒的銷量一直都不高。

    但受影響最大的是大西洋鮭的價格和銷量。他透露,5月份事發後,全國大西洋鮭市場暴跌,「大量一級進口商一批以及二批的三文魚爛在手上,大眾對整個消費體系的三文魚都產生了恐慌。」

    將虹鱒歸入三文魚,對真正的大西洋鮭銷量產生影響,而進口三文魚未來的稱謂也或將改變。王金和說,現在他們圈子裡流行一個新說法,「未來大家都賣三文魚的時候,我們就再也不會說三文魚了。我們會說我們賣的都是海產的大西洋鮭,這個就是直接影響。」

    除了提到團體標準的起草參考了所謂的歐洲提法,崔和還將紅鱒與大西洋鮭相比,甚至對比兩者價格。崔和對澎湃新聞表示,「從虹鱒的角度上來說,在挪威也好,法國也好,到底是大西洋鮭貴還是虹鱒貴,毫無疑問是虹鱒,再說鄰近的日本,虹鱒的價格也比大西洋鮭高多了,消費者沒吃虧。」

    崔和稱,虹鱒的肉質、色澤、口感都超過大西洋鮭,在未來五年,國內虹鱒的價格肯定要超過大西洋鮭。

    對於虹鱒價格要比大西洋鮭貴的說法,參與團體標準起草企業之一的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國內大西洋鮭養殖企業,其鮭魚養殖基地經理江鑫對澎湃新聞記者含蓄地表示,「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導致不同的價格。」

    他提到,相對於大西洋鮭,日本人更偏愛虹鱒,但這與日本市場的背景相關,「不同市場背景下定價機制不一樣,這是個多變量的問題。哪條魚好,這還是個市場運作方式的問題。」

    王金和舉了美國和智利的三文魚主產區的例子,這兩個地方的虹鱒價格非常明朗,三倍體虹鱒的價格基本是大西洋鮭價格的一半,這反映在價格體系以及在銷量體系上。」但國內「三倍體虹鱒或虹鱒的價格並不比大西洋鮭便宜」。

    以東方海洋為例,王金和說,該企業的大西洋鮭早先出貨價一般為40元左右一斤,現在隨行就市,市面價高時按44元一斤出售。而國際市場上的三倍體虹鱒「正好是大西洋鮭半價」,三倍體紅鱒20多元一斤,普通二倍體虹鱒只要10多元一斤。如果虹鱒價格對標大西洋鮭的售價,王金和認為,這「完全就是定價策略」。

    虹鱒為什麼蹭三文魚的熱度?王金和直言,「國內淡水虹鱒魚的銷量原本就不好。如果銷量非常好,就不需要去蹭三文魚之名了,包括想辦法提高更多銷量。」虹鱒蹭三文魚熱度的做法在流通領域一直存在,這「導致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ood&nbspand&nbspDrug&nbspAdministration)對於trout、salmon會有詳細的標註要求,因為這樣的混淆在歐美一樣存在」。

    目前,FDA已明文規定:虹鱒在食品包裝上不得標註為鮭魚(Salmon,粵語音譯即「三文魚」)。

    大西洋鮭養殖企業東方海洋為何也參與標準起草?

    「行業協會在沒有國標的情況下,出於自身立場來定一個更有利於自己的標準,其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王金和認為,由於「三文魚」是個約定俗成的稱呼,一直沒有官方機構對其作出定義,行業協會搶了先機,將虹鱒歸入三文魚。

    此次團體標準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提出,與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愛樂水產(青島)有限公司、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共同起草。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官網顯示,該協會是由從事水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和貿易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及從事水產科研、教學等其他為水產加工與流通業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單位,自願聯合組成的全國性的非營利性社團組織,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王金和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協會本身是半官方機構,相關龍頭企業也是協會龍頭老大。」這一點也得到了陳舜勝的確認。

    「實際上我們國家養殖的,最主要的還是虹鱒,淡水虹鱒的養殖量還是非常可觀的。在這樣的商業權重以及經濟權重下,話語權肯定會被虹鱒的飼養企業給搶奪過去。」王金和說,目前中國的大西洋鮭養殖數量不多,真正養殖大西洋鮭的大型企業,「有且只有東方海洋一家。」

    王金和所說的東方海洋是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方海洋」)。天眼查資料顯示,東方海洋成立於2001年,主要從事海水魚蝦貝藻育苗、養殖及海洋水產加工出口業務。

    東方海洋是這次團體標準起草企業中唯一一家大西洋鮭養殖企業,其母公司山東東方海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是協會副會長。

    大西洋鮭也就是消費者認知裡的三文魚。一家大西洋鮭養殖企業同意將虹鱒歸入三文魚行列,對此,東方海洋鮭魚養殖基地經理江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這次參與團體標準的制定,主要是「為了完善生食的標準和命名的標準」。

    江鑫說,今年5月份爆發的虹鱒與三文魚之爭遺留下兩個問題,一是如何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二是如何保證食品安全。如果維護知情權,就必須有一個命名標準,讓消費者充分認識到他們吃到的東西是什麼。如果維護食品安全,就需要有一個標準,規定哪些魚是安全的。江鑫認為,站在企業的立場上,「不管你養什麼魚,只要你在這個圈子裡做食品,你有這個義務為消費者提供這個框架。」

    但據業內人士透露,此次參與團體標準制定的東方海洋,並未加入8月10日成立的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的首任會長,是國內最大的虹鱒養殖企業民澤公司的董事長應米燕。

    (文中王金和為化名)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三文魚遭遇身份危機:虹鱒混入後,考慮改稱「海產大西洋鮭」
    三文魚正遭遇一場空前的身份危機。當來自淡水的「虹鱒」在國內可以名正言順地躋身「三文魚」之列,來自海洋的「三文魚」不得不尋求新身份,以示不同。在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出臺後,中國漁業圈內流行這樣的說法,「未來大家都賣三文魚的時候,我們就再也不會說三文魚了。
  • 挪威海產局與盒馬合作三文魚進口,包裝將注學名「大西洋鮭」
    8月21日,就在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淡水「虹鱒」是否屬於「三文魚」舉行討論會的同一天,挪威海產局與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企業盒馬鮮生在上海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強化雙方在挪威海產供應與銷售鏈條中的合作。為保障消費者知情權,新鮮的挪威三文魚產品作為雙方合作的主力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時將在包裝上明確標註中文學名「大西洋鮭」。
  • 三文魚和大西洋鮭有什麼關係?你知道嗎?
    三文魚是鮭科魚中幾種魚的統稱。它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歐洲、亞洲、美洲的北部地區。根據生活地點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名字。生活在北大西洋的三文魚屬於三文魚屬,被稱為大西洋鮭,注意一下,這是正宗的三文魚,以挪威的最為出名。
  • 三文魚標準起草公司用虹鱒冒充大西洋鮭 京東已下架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品介紹部分,「拉丁文名稱」一欄標明「Salmo Salar」,該詞正是「大西洋鮭」的學名。近期引發海內外巨大爭議的三文魚生食團體標準,涉及的只是虹鱒是否可劃入三文魚的商品名之爭,尚無企業敢稱虹鱒即大西洋鮭,並進行學名上的混淆。
  • 三文魚團體標準起草公司用虹鱒冒充大西洋鮭,京東已顯示下架
    該商品擁有99%的好評而該公司另一款此前名為「冷凍三文魚刺身」的商品也於近日增加了「虹鱒」的標註。值得一提的是,在商品介紹部分,「拉丁文名稱」一欄標明「Salmo Salar」,該詞正是「大西洋鮭」的學名。近期引發海內外巨大爭議的三文魚生食團體標準,涉及的尚是虹鱒是否可劃入三文魚,尚無企業敢稱虹鱒即大西洋鮭,並進行學名上的混淆。
  • 快狗打車和大西洋鮭的「改名智慧」
    「三文魚」標準起爭議有日子了。8月10日,《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出臺,將淡水虹鱒魚歸為三文魚,「三文魚」從此不再是「三文魚」。  長期以來,來自海洋的大西洋鮭才是三文魚的傑出代表,國內淡水虹鱒魚的銷量並不好,價格也和大西洋鮭差不少。網絡上,三文魚愛好者更是一片哀號。「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本窮放棄三文魚。」「這種魚改名叫三文魚了,告訴家人千萬別生吃!」
  • GSMC:2019年大西洋鮭產量增長緩慢,市場仍供不應求
    GSMC:2019年大西洋鮭產量增長緩慢,市場仍供不應求2019-01-22 09:2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UCN國際海產資訊        瀏覽量: 4315 次 我要評論
  • 被「嫌棄」的三文魚丨思客問答
    歷史上最冤的魚,三文魚能不能算一個?早先因為名氣太大,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人以為「虹鱒魚」也是三文魚。而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三文魚的「魚生」再次遭遇重挫。然而你可知道,被嫌棄的三文魚,當初是如何成為我們的盤中之物且風靡全世界的?1三文魚是個什麼魚?
  • 我們天天說的三文魚到底是什麼魚?
    一提到三文魚,大家肯定不陌生。三文魚是日料的代表之一,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且口感美味,很多人都喜歡。但是,你知道嗎?三文魚並不一是一個科學名稱,而是一種通用的商品名。它不是一種魚,而是很多魚的統稱。
  • 「淡水三文魚」電商在售:隻字不提「虹鱒」,仍推薦生吃
    圖片來自天貓龍羊峽旗艦店商家詳情頁澎湃新聞記者以顧客身份聯繫龍羊峽旗艦店的天貓客服,確認店內產品產自龍羊峽水庫後,詢問龍羊峽水庫裡的魚是否為虹鱒魚,客服不再出現。當再次詢問發貨地時,客服告知發貨地,卻沒有回答是否是虹鱒的問題。記者同樣以顧客身份諮詢京東上的龍羊峽官方旗艦店客服,詢問是否能生吃其店內產品,龍羊峽官方旗艦店客服處於「暫無客服在線」狀態。
  • 進口三文魚從哪來,一起走入三文魚老家
    近期「三文魚」(Oncorhynchus)被推上風口浪尖,引發熱議和討伐。無獨有偶,相關部門下發緊急通知叫停刺身等生冷菜品,嚴把食材安全關。拿吞魚、金槍魚、象牙蚌等海產生鮮也因三文魚這個城門失火受到殃及。網友不禁問道「進口三文魚從哪來」?
  • 體型最大,價格最貴的三文魚—紐西蘭帝王鮭
    三文魚相信很多人愛好刺身的小夥伴們都吃過,那你知道三文魚有多少種類嗎?哪種三文魚品類又是最貴的呢? 三文魚這個詞其實是很早以前從英文Salmon音譯過來的,而三文魚的種類有幾十上百種,最早引進中國的是挪威三文魚,也叫大西洋鮭魚,一般市面上我們常吃的三文魚種類有紐西蘭帝王鮭,丹麥法羅群島的大西洋鮭,挪威大西洋鮭,智利大西洋鮭,其中最貴的就是紐西蘭帝王鮭,也是體型最大的三文魚,而法羅群島、挪威、智利出產的大西洋鮭,價錢和口感都稍有不同。
  • 三文魚的寄生蟲真的很多嗎?2分鐘快速了解三文魚的那些事兒
    隨著日本料理店在中國大張旗鼓地擴展,國人對三文魚陷入一種莫名的狂熱。人們似乎已經將吃三文魚和健康飲食劃上了等號。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三文魚案板事件再次將三文魚推上風口浪尖。深得世界人民喜愛的三文魚到底是什麼,可能人們真的沒搞清楚。三文魚一詞來源於拉丁語Salmo,表示跳躍的意思。
  • 同是三文魚,口感為何大不同,一文帶你讀懂真假三文魚
    三文魚作為一種具有高營養價值的海產食材,無論是在歐美還是在亞洲,都有著巨大的銷量和市場。然而在日常的購物中,往往發現,同樣標記著三文魚,顏色卻有深有淺,價格也有高有低。如果你因此對三文魚存在著「真假」的疑惑,那麼下面的內容對你還是相當有用的。三文魚到底是什麼三文魚的說法是由英文Salmon音譯過來,是鮭科魚的一種統稱。
  • "淡水三文魚"天貓在售:隻字不提"虹鱒" 仍推薦生吃
    大西洋鮭的原始棲息地為大西洋北部,每年會洄遊到歐洲沿岸的河流裡產卵,洄遊時會奮力躍上瀑布,因此用「Salmon」稱呼這類魚。20世紀初期大西洋鮭成為歐洲和北美東海岸海水漁業的支柱海產,最初登陸中國市場的「salmon」也就是大西洋鮭。因此,在大部分消費者的認知中,可生食的三文魚一般指挪威三文魚,即大西洋鮭。
  • 虹鱒也算三文魚?我大西洋鮭魚不答應
    三文魚作為最常見的一種生吃魚,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日料興起,逐步走入了大家的視野。然而隨著電商時代的到來,三文魚竟然變成了多種食物的統稱,並且國內出臺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使得三文魚的指代更加混亂。三文魚生食歷史與大多數人的認知不同,日本早年吃三文魚都是熟吃的。
  • 「三文魚」竟然不是一種魚?!
    三文魚是最典型的高脂魚肉,一些養殖的大西洋三文魚含脂量甚至可以高達16%,豐腴的脂肪層層堆疊在橘紅的魚肉中,使得三文魚的口感無比飽滿油潤。 三文魚的品種有哪些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說的「三文魚」,其實是指廣義的三文魚,也就是鮭魚,其中包含了許多不同的魚類品種,比如大西洋三文魚、太平洋鮭魚(比如紅鮭、銀鮭、著名的紐西蘭帝王鮭等)、甚至還包括一些淡水鱒魚。
  • 三文魚知多少?
    生魚片大家都吃過,一般指的就是三文魚的魚片,但在全世界能被稱為三文魚的,或者魚肉看起來橘紅色的魚肉的差不多有幾十種,你今天吃的到底是哪種三文魚?想必心裡一定會咯噔一下!難道我吃錯魚了嗎?我們先給出答案,真正意義上的三文魚只有一種:大西洋鮭,問題來了,那麼多三文魚,為什麼非大西洋鮭莫屬?
  • 虹鱒魚究竟是不是三文魚?先把爭議放一邊,教你正確分辨姿勢!
    一般來說,統稱為三文魚的魚類,有兩大品種是最常見(當然是因為商業價值最高,所以最常在市場上看見),大西洋鮭和太平洋鮭。所以從名稱上就大致能辨別出來,如果產地是挪威、法羅群島、英國等這些大西洋沿岸的國家與地區,大西洋鮭一定是主流;美國和加拿大由於兩個大洋都沾邊,所以大西洋鮭和太平洋鮭都有,而且野生的數量也很多,阿拉斯加就有非常優質的太平洋鮭。
  • 擁有好食材,做出美味的三文魚低脂餐很簡單
    日本是名副其實的壽司之國,以前總以為的日料裡可以直接生食的三文魚都是日本產的,後來才知道,原來日本人的頂級料理,吃的很多三文魚都是來自8000公裡外的北極——挪威的土特產,也就是挪威大西洋三文魚。本來,三文魚這個名義也是通過salmon音譯成三文而來。而三文魚本身也是專指挪威大西洋三文魚,也就是大西洋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