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不少人總是感覺到下肢發涼,就連在炎熱的夏季室內開著空調都需要穿上秋褲來保暖,長時間有這種表現,有可能是不正常的,需要考慮具體的原因,通過正確的方式來改善,否則有可能會對正常生活造成影響。那麼,下肢總是發涼怕冷是怎麼回事呢?
1、甲減
明顯感覺到下肢發涼,應該了解是否出現了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很多人在甲狀腺疾病發展過程中甲狀腺激素分泌量減少,身體處於代謝緩慢,交感神經興奮被抑制的狀態中,產生的熱量少,更容易有怕冷的表現。經常性有這種變化,需要了解是否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症,通過積極治療來促進甲狀腺分泌,否則產生的熱量少,下肢容易發涼。
2、高血脂
經常有下肢發涼感,還有可能是高血脂症在影響。血脂水平增高,血液變得粘稠,身體的循環會受影響,血液無法及時提供給身體需要的部位,產生的熱量少,下肢通常會有冰冷感。經常性有這種現象,加上有間歇性跛行,下肢容易發麻等現象都說明血液粘稠度增加,需要警惕高血脂症。
3、貧血
下肢容易冰涼不排除是貧血引起,現在很多人都會通過控制飲食的方式來減肥,但是過度節食並非可行的方法,會因為營養物質缺乏導致貧血。貧血嚴重時身體需要的血液,氧氣無法及時提供,肢體遠端缺乏血液供應,熱量產生少也會有冰涼感產生。如果是貧血引發的不良症狀,要及時調節,通過補充營養改善。
4、動脈硬化
很多人在動脈硬化之後下肢會產生冰冷感,動脈硬化不良後果就是影響身體的血液供應,如果出現在大腦部位會讓患者失眠,記憶能力下降,頭痛。而發生在下肢部位的動脈硬化會影響下肢的血液提供,營養物質無法及時輸送,溫度會降低,多有冰涼感產生。如果確診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來治療。
5、糖尿病
下肢經常有冰涼感應該了解是否存在糖尿病,糖尿病作為慢性疾病的一種,在發病過程中會引發併發症,很容易導致下肢的神經功能受損,神經系統功能下降,神經炎產生後下肢也會有不良症狀,除了容易發麻,皮膚瘙癢,有時皮膚也會呈現冰涼狀態。持續有這種表現,說明糖尿病嚴重了。
6、下肢靜脈曲張
出現了明顯的下肢靜脈曲張,有可能在影響之後導致靜脈系統功能受損,血液無法流動還會引發多種不良症狀,有時會莫名的感覺到下肢皮膚冰冷。如果可以及時治療,穿上彈力襪以及適當活動,都可以讓下肢循環保持良好,防止靜脈系統病變影響血液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