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昆蟲現身英自然歷史博物館後花園 專家無一認識

2021-01-11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世界第二大昆蟲標本珍藏館,僅次於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尼研究所,其館藏的2800萬隻昆蟲標本令人嘆為觀止。博物館的昆蟲專家們也可謂見多識廣,全世界範圍內的大部分昆蟲他們都能分辨出來,然而一年前出現在博物館後花園的一隻米粒大小的蟲子卻難倒了這些知識淵博的專業人士,他們沒有一個人叫得出它的名字。

出現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花園中的神秘昆蟲

綜合美英媒體報導,去年春天博物館的昆蟲學家馬克斯·巴克利在花園裡發現了這隻神秘昆蟲,他說:「當時我和兒子正在博物館的花園中散步,發現門下面有一隻昆蟲,當時我想,這隻蟲子看起來真有趣,以前我從沒有見過這樣的昆蟲。」

這隻小蟲顏色紅黑相間,儘管自然歷史博物館擁有2800萬隻昆蟲標本,但是沒有一個標本與這隻昆蟲符合,它的外形看起來與在中歐發現的一種昆蟲相似,但是顏色要比前者更深一些,而且所棲息的樹的種類也不同。

巴克利表示,在自家博物館花園中竟能發現一個無法識別的昆蟲令人有點沮喪,他認為現在這種蟲子大概已經開始在倫敦繁衍「定居」了,而且它們喜歡在懸鈴樹上棲息。巴克利推測,這種神秘昆蟲應該不是在歐洲土生土長的,它們以懸鈴樹的種子為食,可能對樹木及人類無害。

巴克利說,隨著國際貿易的增多及氣候逐漸變暖,每年倫敦都會出現新的昆蟲,其中有一些來自於南歐,還有一些竟是遙遠的澳大利亞的物種。現在,倫敦的動物群落都在發生著變化。據悉,目前荷蘭的科學家正準備研究這種昆蟲的DNA以對其有進一步的了解。(董楠)

相關焦點

  • 可以帶走的自然博物館,昆蟲愛好者的最愛
    如果家裡有昆蟲愛好者,或者孩子到了喜歡觀察昆蟲的階段,就可以給孩子入手這本書,這絕對是一本可以隨身攜帶的昆蟲百科全書,在這個疫情期間,把昆蟲博物館捧在手裡看個夠。專業,清晰,詳細,豐富,給孩子真實的視覺體驗拿到書我還蠻手抖的,因為太真實了。對於從小比較抗拒昆蟲的我來說,清晰到連昆蟲腿上的小絨毛都看得清楚的高清圖片,很難不害怕。
  • 視點|為什麼要造一座國家級自然博物館?
    「在我們首都,一個具備國家規模的自然博物館,勢在必建。」 整整40年前,中國科學院四位院士裴文中、徐仁、鄭作新、周明鎮在《大自然》雜誌聯合發表了一篇文章《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勢在必建》。「在國際上,科研部門構成了自然博物館的主體。研究實力與科研成果最終決定了博物館在國際上的地位。」但凡世界著名的自然博物館都擁有數百人的研究隊伍,這也讓自然博物館成為了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的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藏品最多的美國國家自然博物館,設有人類學、植物學、昆蟲學、無脊椎動物學、脊椎動物學、礦物學和古生物學七大學部,有近200名專家學者在那裡從事研究工作。
  • 世界最大水棲昆蟲現身青城山 被稱"水質指標昆蟲"
    原標題:世界最大水棲昆蟲現身青城山 被稱"水質指標昆蟲" 巨齒蛉對水質非常敏感,被稱作「水質指標昆蟲」  盛夏,各種昆蟲的活躍季。一種長牙且形似巨型蜻蜓的怪蟲被青城後山的村民發現,而就在20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高級生物工程師趙力經過鑑定,發現這竟是一種叫 「越中巨齒蛉」的水生昆蟲,它們不僅是在四川首次發現,而且通過對標本實際測量後發現,這幾隻個體竟然是世界發現過的現存最大水棲昆蟲標本。巨齒蛉是對水質非常敏感的生物,被國外許多專家稱為「水質指標昆蟲」。
  • 鼎湖山後花園夜觀昆蟲、溯溪戲水清涼一夏,結交「自然地小精靈」
    不要太嗮,不要太熱肯定是必須的炎熱的夏天,小遊有一個清涼消暑好去處,肇慶鼎湖山三面環水,綠樹成蔭,00%的天然大氧吧山泉水常年不斷,清涼的流水趕走夏日的炎熱藉此機會,我們讓孩子放下手中電子產品,一起走進叢林,尋找昆蟲的足跡,了解昆蟲這個群體,領略自然的奧秘。
  • 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的珍貴遺產,800幅可傳家畫作,超重磅!|| Chin@...
    ——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  「整整一大本生物百科,我只認識不到二十種,世界那麼大,物種多樣化,真希望有生之年可以親眼見見儘可能多的生物,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  大革命後,這些珍貴的犢皮紙博物畫輾轉多地、蟄伏數十年,終於在1793年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建館後安家落戶,最終得以與世人見面。
  • 走進哈佛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哈佛 自然歷史 博物館_網易新聞
    舉報 據《連線》雜誌介紹,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裡珍藏有許多鮮為人知的藏寶
  • 「四不像」蜂鳥鷹蛾 現身南京一廣場花園
    原標題:「四不像」蜂鳥鷹蛾 現身南京一廣場花園   10月8日下午,有南京市民在新街口一廣場花園內看到,正在盛開的繁星花上許多隻被稱為昆蟲世界裡「四不像」的蜂鳥鷹蛾。   這種像鳥、像蜂、像蝶、像蛾的「四不像」昆蟲,在花叢中盤旋飛舞,採食花蜜的身姿,令人駐足觀賞,很是惹人喜愛。
  • 「四不像」蜂鳥鷹蛾 現身南京一廣場花園(圖)
    「四不像」蜂鳥鷹蛾 現身南京一廣場花園花朵上的蜂鳥鷹蛾。揚子晚報訊(記者 梅建明 通訊員 武家敏)10月8日下午,有南京市民在新街口一廣場花園內看到,正在盛開的繁星花上許多隻被稱為昆蟲世界裡「四不像」的蜂鳥鷹蛾。
  • 薦書|《自然DIY》:將上海自然博物館打包帶回家
    神秘斑斕的海底世界、四季分明的森林景觀、小動物們「親口」講述的故事、 獨特又有趣的自然知識等等這些小朋友們喜愛又好奇的內容,如今在許多自然博物館當中都能有機會接觸了解。不僅如此,現在你還能將所有這些統統打包帶回家。
  • 「指尖博物館」科學家朋友們 | 與阿爾芒·戴維150年後的相遇
    ,此後一直保存在法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其實,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前身與近代西方在華的收集活動有很深的淵源 。1840年,鴉片戰爭敲開了中國的大門,緊接著1843年《南京條約》籤訂後,上海正式開埠。從那時起,英法等國家就派出傳教士在上海乃至華東地區收集大量標本,大部分運回各自國家進行收藏和研究,小部分則留下保存在當地建立的博物院中。
  • 昆蟲標本愛好者倡「自然教育」 引民眾「一物觀世界」
    蘭州籍昆蟲標本愛好者魏華說,隨著對昆蟲自然美的認知越來越強烈,他覺得活體比標本的狀態更好,更適合進行「自然教育」。圖為不同種類的蝴蝶標本。 高展 攝自幼生活在蘭州的魏華一直喜歡蟲子,從二年級起開始自己「鼓搗」做昆蟲標本。後來他定居西安,接觸到許多「蟲友」,了解到更多種類的昆蟲標本。
  • 《牛津大學終極昆蟲圖鑑》:把昆蟲放大數千倍後你看到的世界
    如果把這些小生靈放大數千倍,一隻3毫米長的昆蟲放大到3米長,就會發現在它們那個迷你小天地裡,隱藏著我們有限的視野中無法分辨的生命律動。這些微小的生命活動現象如今幾乎已是自然常識,然而在光學影像鏡頭和顯微鏡尚未誕生的過去,這一切都是未知。
  • 鉤沉|河大博物館:現實版的「昆蟲記」
    [閱讀提示]  天氣回暖,又是萬物復甦的時節,蟄伏了一冬的蟲子們也紛紛跑出來舒展筋骨。  作為動物界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一個類群,節肢動物在地球上所有的動物種類中佔了四分之三。  說起蝴蝶、蒼蠅、蝗蟲、蜘蛛……想必大家耳熟能詳的是一本科普著作《昆蟲記》,事實上,在河北大學博物館,就有一部觸手可及的「昆蟲記」。
  • 重慶自然博物館舉辦生態影像展 展覽將持續到4月3日
    為進一步提高市民對野生動植物的認識,引導市民欣賞野生動植物之美,由市林業局主辦、自然介公益發展中心承辦的2019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暨SEE勁草嘉年華宣傳活動在重慶自然博物館舉行,吸引了眾多市民參加。此次生態影像展將持續展覽到4月3日,市民有充足的時間前往欣賞。▲守護青山志願者為市民講解大咖帶你走進一線「看!
  •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全球首場直播,亮出了哪些珍寶?
    館藏珍寶,專家帶你邊走邊看擁有8000萬動植物和化石礦物標本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一直是全球遊客不可錯過的遊覽勝地。懸在辛茲廳正中的藍鯨「希望」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官網 圖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最標緻的珍品——藍鯨「希望」(hope)的骨架懸在大廳正中。
  • 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在都江堰 昆蟲標本達20000件
    大家爭相向本報推薦自己感興趣的博物館,希望能成為幸運讀者加入到此次體驗之旅當中。在大家的推薦中,都江堰的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和成都烏木藝術博物館成為昨日「好奇率」最高的兩大博物館。今日,不妨讓我們提前進入這兩個新奇博物館中,看一看它們有啥稀奇。  昆蟲博物館裡的神奇世界  小昆蟲,大世界。
  • 中國發現世界最長昆蟲 堪比成年人胳膊(圖)
    1998年,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到廣西調查時,曾聽當地老鄉說,見到過「手指粗,一尺長,連腳超過半米」的巨大昆蟲,當時他推斷,廣西可能存在某種未知的巨型竹節蟲。但在隨後的多次調查中,趙力一直無緣遇見這種傳說中的巨蟲。  2014年8月16日晚上,正在廣西考察的博物館科考隊,在柳州附近一處海拔1200米的山區燈誘採集昆蟲。
  • 中國發現世界最長昆蟲堪比成年人胳膊(圖)
    ­  1998年,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到廣西調查時,曾聽當地老鄉說,見到過「手指粗,一尺長,連腳超過半米」的巨大昆蟲,當時他推斷,廣西可能存在某種未知的巨型竹節蟲。但在隨後的多次調查中,趙力一直無緣遇見這種傳說中的巨蟲。­  2014年8月16日晚上,正在廣西考察的博物館科考隊,在柳州附近一處海拔1200米的山區燈誘採集昆蟲。
  • 遊覽博物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寶藏,劍齒獅頭蓋骨和企鵝蛋
    今天小編著重分享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寶藏,劍齒獅頭蓋骨和企鵝蛋。我們先要來到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三樓,會看到一件很巨大的藏品。大家可以猜一猜這到底是什麼?小編給你們兩個提示。這個藏品的側面粗糙,像樹皮一樣。而它的正面卻十分光滑,有像紋路一樣的東西。其實啊,這就是北美紅杉樹的標本。
  •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丨這些小眾博物館,藏著歷史和自然傳奇
    作為承載文明的重要場所,說到博物館,大家都會想到那些重量級的「大咖」,例如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自然博物館等。一些藏匿在城市街巷的小眾博物館常常被遊客忽視,但是,這些小而有趣的博物館,同樣承載著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從中你能看到一段歷史的輝煌,一座城市的傳奇,或是那些小生命的精彩。